河北省围场县坝上地区生态农业模式的探讨
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探讨

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探讨
郝素琴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3)002
【摘要】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资源以及环境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宜河北省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郝素琴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
【相关文献】
1.镇平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J], 李国军
2.鄂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J], 周海平;郭衍龙
3.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 [J], 刘秀艳;王丽静
4.河北省围场县坝上地区生态农业模式的探讨 [J], 孙百生
5.江苏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及对策探讨 [J], 童莉莉;吴江虹;吴万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坝上地区农民增收问题

关键 词 :坝 上 农民 增收
围场满族 蒙古族 自治县作为河北坝上 地区之 一 ,全县总 入 比例在 改革 开放之 初的 1 7 9 8年 为 25 :l 9 3年缩 小 .6 ,18 面积 9 27 1 .2平方公 里 ,耕地 10万 亩 ,总人 口 s 2 2万人 ,其 到最低 ,为 18 :1 .2 ;然后不断扩大 ,到 1 9 9 4年达到了 一个 中农业人 口 4 4万 人 ,占总 人 口的 8 . %。全 县辖 3 个 乡 新高 ,为 28 :l 46 2 7 .6 ;然后 降低到 19 9 7年 的 24 :l .7 ;从 19 98 镇 、3 2个行政村 ,是 全省面积最 大 、承德 市人 口最 多的国 年开始 ,逐年显著扩 大 ,2 o 1 o 9年扩 大到 43 :l 0 9年尽 . 3 。2 0 家级 贫困县。近年来 ,围场按照 “ 农业立 县 、工业强县 、旅 管 诸多因素都很有利 ,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 l %,但是仍 0 游兴县 、开放 活县 、民营富县 ”的县域 经济发展思路 ,把 巩 可 能落后于城镇居 民 ,使 城乡差距继续扩 大。这些仅仅 是就 固农业基础地 区 、加快 农村经济发展作 为推进 农村小康进 程 统计数据 而言 ,如果 考虑 到实际收入 水平则差距更大 。
的首要任 务 ,积极 加大农村 产业调整力度 ,千方百计增加 农 二 、制约坝 上地区农民增收的 因素 民收入 ,收到 了一定的成效 ,但 目前 ,围场 的经济发展还 相 造 成坝上地 区农民收入问题的原 因是多方面 的 ,既受 国 对落后 ,特别是 农民人均纯收 入增长缓慢是最根本 原因 。我 际 国内大环境的影响 ,也受 市场经 济规律的支 配 ,既有 国家 们必须从 当前实 际情况 出发 采取 多种的具体增收 措施 ,以 寻 宏观经 济政 策的影响 ,也有地 区经 济发展不平衡 的原因 ,既 求长远解 决贫困地 区农 民增收 问题的治本之策 。 受农村产业 和产品结构调整滞后 的影响 ,也受 乡镇 企业发展 坝上地 区农民收入现状 缓慢和 农民负担 过重的影 响。归结 起来 ,围场县 农民增长缓 农 民收入是衡 量农 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 标 、是综 合反映 慢 的制约 因素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 : 农民生产规模大小 、经济效益好差 、生 活水平高低 、经 济实 1农业生产 条件先天不足 ,束缚了 农村经 济的发 展 。农 . 力强 弱的重要标志 。围场作为河北 省坝 上贫困地 区之 一 ,农 业 因为弱质特征 ,受 自然灾害影响较 大。针对这种情 况 ,围 民收 入低速增 长 ,不仅 直接影响农 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 农户 场 在上世纪六 、七十 年代大兴水利设施 建设 ,先后 大量建起 生产投入 的增 加 ,而且对城 乡农民收入 差距 的缩 小和整个 国 了蓝旗 卡伦 、钓鱼 台水库 、黑山嘴水库和全 县机井配套 设施 民经济的增长产 生了不 利影响 。坝上地 区农 民收入问题具体 的发 展提供 了水利 。但近 年来 ,水利设施 建设基本处于停 滞 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 状态 ,加之生产条件不足 ,机械化 程度低 ,农业科技服 务跟 1 . 农民收入 增长速 度呈阶段性 趋势 。 自十一 届三 中 不上 , 农产品科技含量少 , 产成本高 , 坝上 使 生 农业 产业化经 营 全会后 ,围场县农村 实施了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 主体 的农村 水平低 ,龙头企业辐射能 力弱 ,农业整体效益不 高 ,农 民增 经济体 制改革 ,推动 了农业生产快速发 展 ,促进 了农 民收入 收入空问很小 。 的 提 高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快 慢 主 要 呈 现 出 了 五 个 阶 段 。 2产业结构 调整不到位 ,农业产业化 水平不 高 。围场 在 . 1 7 一 9 5年 ,全 到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增长 1 .;18 ~ 9 1 农产品生产上 一方 面受计划经济时 代影响 ,仅在面 积 、品种 98 l8 92 9 6 1 9 年 ,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4 .%,1 9 ~ 9 7 ,人均纯 收入 上增减 ,另 一方 面往 往盲 目跟风 ,一哄 而上 ,结果造 成产业 9 2 19 年 年 增 长 4s , 1 9 ~ 0 2年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增 长 33 , 趋 同 ,形成新 的积压 和卖难的怪圈 。产业 结构调整 的规划起 .% 9 82 0 .% 2 0 — 0 9年 ,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1 .% 。 特 别 是 在 点 不 高 ,重 点 不突 出. 色 不 明显 ,多年 来 没 有 大发 展 。 0 320 02 ,特 1 9 — 0 1年 ,农 民人 均纯收 入增长连续 四年下 降 ,分别 比 如 ,在围场县的农业 内部 结构 中,种植业 比重过大 ,养殖业 9 820 上年减少 37 . 、08、24个百分点 。增 长率从 19 年 的 较薄 弱 ,而种植业结构 又以薯 、牛 、菜 为主 ,其它经 作产品 .、11 . . 97 7 %下 降至 2 0 6 0 1年的 27 .%。2 0 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 了 比重小 ,结构单一 。在农业 产业化方面 , 0 9年 带动 力强的 龙头企 1. 1 %,呈现出了增长 趋势 ,但 这仅仅是 恢复性 的增长 ,根 业非常 少 。目前 ,围场 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达到 3 家 , 7 9 基 不牢固 ,遇上 自然 灾害仍有可 能继 续下滑 ,影响农民增收 其 中省 、市级龙头企业 3 8家,但 年产值上亿元 的只有 3 , 家 的一些 长期性 、复 杂 性 因素 还 有很 多 。坝 上地 区农 民 收入 多数龙头 企业 规模小 、档次 低 ,辐射 面窄。 呈 现明显 的递 减趋 势 ,严 重 制约全 省 农 民整体 收入 水平 的 三 、增加坝上地 区农 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提高。 促进 农民收入稳 定增长 ,事关广大 农民的切 身利益和 农 2城 乡居 民收 入差距 正逐步 呈拉大态 势。改革 开放 以来 村社会稳 定 ,事关国家整体经济形 势其意义重 大 。因此 ,各 . 的 3 年 中 ,城乡收入 差距扩大 的年份 有 1 年 ,而城 乡差距 级 党委和政府 必须把增加农 民收入 作为当前和今 后的一件 大 O 6 缩小的年份 只有 9 ,缩 小年份主要 集中在 17~9 3 年 98 18 。 年和 事来 抓 。既然 影响农民增收的 因素 是多方面 的 ,促进农 民增 19—9 7 95 19 年的两个阶段 。坝上地区在这两个阶段 ,由于矿 收 的对策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 山资源的无限制开 采 ,这种分化 程度越来越高 了。其 中的主 1 高产业科技 水平 。发展 农产 品加 工业 ,实现 转化增 . 提 要原 因 ,在前一个阶 段是劳动生 产率和农产 品价格 的大幅度 值 ,对于扩大 农产 品市场需求 ,带动农业 调整结构 , 提高 ,而 在后一个阶段 则主要是 农产 品价格 的提 高。城 乡收 业综 合效 益 ,特 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 下转 第
浅谈围场生态农业

浅谈围场生态农业作者:赵海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年第10期[摘要] 近年来,随着围场生态资源的显性优势和潜在效益的逐步显现,自治县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四大产业之一。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关键词] 围场生态农业当今社会,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过分依赖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给资源、环境以及人类自身会造成严重危害,走可持续农业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永恒主题,围场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生态农业,着力打造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关于生态农业,至今还没有公认而严格的界定,大多数人认为: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为依据,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立足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特定区域内,规划、组织并付诸于实践的、科学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它具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的特点以及经济、生态、娱悦、文化等功能。
二、围场生态农业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1.农业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资源供给矛盾突出表现在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后备资源不足。
围场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土壤的面源污染。
进而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态结构脆弱生态农业运作最基础的设施是农田温室栽培和沼气工程,前者可增加农作物光合作用和植物生产量,后者可充分转化有机质的生物能,最终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
但是,具备这两大基础设施的农户比例很少,不足0.5%。
农业生态结构脆弱,表现在农业生产五业结构中仍然以粮食种植为主,畜牧业、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渔业所占比例偏小。
河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河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绿色方舟暑期实践队摘要: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河北省10个市20个县的走访和问卷调查,较为深入的了解了我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我省生态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一、河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根据调查走访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分析发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投入下,通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省在推动生态农业试点方面的政策受到了群众较大程度的认可。
(一)生态农业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展2006年制定的《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从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四个方面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农业在我省的发展,生态农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农业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县(市)27个,示范乡(镇)400个,试点示范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生态环保意识逐渐被农民群众所接受调查显示农民群众在对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在肥料的使用方面大多采取了比较环保的方法,可见生态意识逐渐被农民群众所接受。
如受调查的群众中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利用耕作、栽培、育种或是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等防止病虫害的占到了72.4%;大量施洒化肥的农民仅占23%,大多数农民都选择施用农家肥或有机肥。
(三)农民尝试生态农业的愿望较高根据问卷显示,88.75%的村民是愿意尝试一套新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
村民反映制约当地生态农业普及和发展的因素主要为资金技术等资源不足,缺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带头、指导,缺少政策的支持等等。
与一般农业生产相比较,村民认为生态农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图一、村民认为发展生态农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少,后期回报多等方面。
坝上林草间作造林模式

柠 条 、沙棘 在春 秋 两季 栽植 。樟 子 松 、油 松 、云杉 为 容器 苗 ,可 以在 春夏 秋三 个 季节 进 行栽 植 、紫花 苜 蓿 、沙打 旺 为种子 繁殖 ,在 春季 进行 。
6 配套 设施
到牧业 与 林业 共 同发 展 的要 求 , 围场县 林业 人 员经 过 多年 的 实践 ,总 结 出 了林草 问作 的造 林模 式 ,现 将 这种造 林 模式 总 结如 下 :
5 c m 左 右 ,其 上压 石 块 , 防止 大 风 吹 散 。太 行 山
季 重 点 搞 好 近 短期 的气 象 预报 ,并 依 据 气 象 预 报 , 在 雨前 两 天抢 抓 时机 进行 起 苗造 林 ,造 林 后 的降 水
正好 相 当 于浇 一 次 透 水 ,可 大 大 提 高 造 林 成 活 率 。 同 时对 春 季造 林 失 败 或 造林 成 活 率 达 不 到 要 求 的 ,
2 树 种 的选 择
树种 可 选择 柠 条 、樟 子松 、油松 、 落 叶松 、云 杉 、沙棘 等 等 ;牧 草选 择 耐旱 的紫花 苜 蓿 、沙打 旺
等。
3 造 林模 式
三 分造 七 分 管 ,5 0 0亩 以上 的 小班 要 有专 人 管 护 ,并 定期 除草 、除 虫 ,防止牲 畜破 坏 。
坝 上 林 草 间 作 造 林 模 式
围场 县 坝 上 土 地 辽 阔 ,有 大 片 可 以造 林 的地 带 ,但 坝 上牧 业 发达 ,农 户 大 多 以牧 业 为 生 ,这就 造 成 了林 业与 牧业 的冲突 ,为 了缓和 这 种 冲突 ,达 春 夏 秋 三 个季 节 都 可 以栽 植 ,具 体 情 况 如 下 :
4 5 3 6 0 0 河 南省 辉县 市林 业局 张 文清 赵 亚萍 刘新 荣 刘清 海
浅谈围场县林业发展改进策略

围场县是林业发展大县,新中国成立以后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但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将改进策略总结如下:1不允许营造大面积的落叶松纯林在围场县林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营造大面积人工林现象,比如在坝上地区,现在仍有大面积的落叶松纯林,现在看来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落叶松纯林非常不利于防火、防虫、防疫,一旦发生疫情,将会变得难以控制,近几年造林中,围场的务林人员已经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到这一点,不再营造大面积纯林,一个小班尽可能的营造两个树种,这是林业发展一个进步。
2要鼓励全民育苗近些年来,围场县林业育苗产业达到了一个顶峰,最多的时候,全县有近几亿株苗木,包括油松、樟子松、云杉等等苗木,曾经有段时期,很多人认为,围场县不能再育苗了,可是,这几亿株苗木还是销售了出去,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因为卖不出去而成为农户点火做饭的引火柴,但是,近一两年,围场县的苗木市场行情又有所好转。
所以,总的来说,育苗产业还是有希望的,它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民单纯以种植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局面是有好处的,而且一旦获得收益,将会比种植农作物多几倍,近些年来,全国出现了种植土豆的热潮,导致土豆价格越来越低,所以育苗是值得鼓励的。
3改变单纯的以生态林为主的造林方式由于地理和气候的限制,围场县造林一直以生态林为主,这样导致林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围场县也始终成不了林业强县,应该改变单纯的以生态林为主的造林方式。
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围场县务林人应该在经济林发展研究多做努力,这些年,以围选一号、金红苹果为代表的一些经济林新品种在围场县进行大力推广,效果很好,也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农民也非常欢迎,但是这种局面只在局部一些地区得到实现,大部分乡镇还是以单纯的生态林为主,这需要全体围场务林人员努力才能改变。
浅谈围场县林业发展改进策略魏浩亮(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河北围场068450)物,严格控制“春节”、“清明”等祭祀时间段的火源,严格把控各种火灾隐患可能人员出入保护区等。
建设生态县是围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生态县是围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必须按自然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牢记科学发展观,使山区建设真正步入生态县建设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即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
我们所追求的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所以,围场必须坚持生态立县,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地建立生态户,生态示范园区、生态农林场、生态村、生态乡、生态镇、最后把整个围场建设成生态县。
标签:生态平衡;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清代是著名的皇家猎苑,但自同治元年(1862年)开围至今,公元142年的时间,围场人民为了生存和繁衍,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只追求眼前利益和某一方面的局部利益,确确实实做了许多杀鸡取卵、顾些失彼、得不偿失的事情。
使生态失去了平衡,也给围场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可换回的近期和长远的负面影响。
建国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是想把围场的经济建设搞上去。
但普遍带有急于求成,左倾盲动色彩。
由于战略决策上和技术上的失误,结果是事与愿违。
这些高潮虽然在局部和短历时内起到了一定的围场长期推行了单一抓粮食的生产方针,进行了竭泽而渔的掠夺。
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生物-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反过来也对人类进行了残酷惩罚,风、沙、水、旱、霜、雹等灾难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围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平的提高。
面对毁林容易成林难的现实,人们没有理由,再随意采伐林木了,应当十分珍惜和爱护现在有的一草一木。
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以及经济建设中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会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人们不会忘记,自1958年以来,围场先后掀起了养兔高潮、修河坝高潮、打大口井高潮、大面积推广墨麦高潮等等。
这些高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围场建设好,但从整体上看收效甚微,从长远看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

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一、引言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北省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就河北省坝上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进行探讨。
二、土地荒漠化的机制2.1 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坝上地区的气候干燥,缺水严重,加上年降水量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土壤水分的不足,从而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过程。
2.2 土地利用方式坝上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生产方式多为传统的农耕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耕作方式粗放,耕地利用率低,导致土地贫瘠化和增加了水分蒸发的速度,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2.3 缺乏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坝上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增加了土地荒漠化的风险。
如果有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约束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活动,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风险。
三、坝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1 生态影响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表面裸露,土壤脆弱,植被覆盖度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2 经济影响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给农民的生产和收入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土地荒漠化还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缺水情况,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3 社会影响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增加了农村贫困的风险,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同时,由于土地荒漠化后土地的利用价值降低,给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带来了困难。
四、坝上土地荒漠化的生态环境评价4.1 水资源评价坝上地区的水资源较为有限,而土地荒漠化加速了水资源的消耗,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的方式。
4.2 土壤质量评价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nmd 口Ⅲ 6 l a d F e ce c i d n e d S in e
2 1 3 ( :6— 7 0 0, 1 3)9 9
河北省 围场县 坝上地 区生态农业模式的探讨
孙 百 生
( 北 民族 师 范学 院 , 北 承德 河 河 070 ) 6 0 0
11 实 现 资 源 永 续 利 用 原 则 农 业 自 然 资 源 中 大 多 数 是 . 可 再 生 资 源 ,如 果 人 们 开 发 利 用 自然 资 源 的 程 度 超 过 自
然 资 源本 身 的可 再 生 能 力 ,或 者 开 发利 用 不 合 理 都 会 导 致 资 源 退 化 及 环 境 破 坏 的后 果 ,使 农 业 与社 会 难 以 持 续 发 展 。 因此 要 合 理 开 发 、 用 自然 资 源 , 现 对 资 源 的永 利 实
的 地 域 分 异 注 意 不 够 ,笔 者 对 坝 上 地 区 生 态 农 业 的 发 展 进 行 了进一 步 的探讨 “ 。
1 生 态 农 业 设 计 应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总 体 功 能 和经 济 、 社会 、 态 兼顾 的综 合 效 益 为 目标 , 部 生 局 的功能 和局 部 的效益 都应 当服 务于 总体 的功 能和效 益 。
河 北 省 围 场 县 坝 上 地 区 干 旱 少 雨 。 地 下 、 上 水 资 源 但 地 比较 丰 富 ; 地 面 积 少 , 平 地 较 多 。 设 高 产 稳 产 田 , 展 耕 但 建 发 “ 高 一 优 ” 业 有 较 好 的 条 件 ; 地 、 林 地 多 , 林 绿 化 两 农 林 宜 造
13 动 态 调 控 原 则 . 生 态 农 业 在 建 设 过 程 中 需 要 遵 循 自然 规 律 、 济 规 律 , 不 断 调 整 建 设 内 容 , 利 于 发 展 市 场 经 经 并 以 济 农业 , 利于 生态 环境 的不 断改 善 。 以
生 态农业 设计 的原 则 , 根本 上 而言 , 从 既要 符合 生态 学
续利用 。 12 促 进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原 则 以提 高 整 个 系 统 的 .
潜 力很 大 : 展畜 牧业具 有 广 阔的前 景 。实践 证 明 , 发 坝上 地 区生态 农业 工 程建设 给 围场县 带来 了生机 和希 望 。但 由于 受地 貌 、 气候 等 因素 的综 合 影响 , 上地 区 生态 系统 表 现 出 坝 极大 的脆 弱性 ,目前 的生 态农 业发 展规 划设 计 对坝 上 内部
SUN i h n Ba -s e g ( b i r l ies yNa o ai e, h n d 0 7 0 , hn ) He e Noma vri t n lis C e g e 6 0 0 C ia Un t i t
Ab t a t Ac o d n o t e p i cp e f c l gc la r u t r , h a e r p s s e oo ia g c l r d l wh c r e in d sr c : c r i g t h r i ls o o o ia g c l e t e p p r p o o e c lgc la r u t e mo e s i h a e d sg e n e i u i u wi o s e ain o go a i e e c si a h n it c f e c a g C u t b i r vn e I d i o , o o n e e s r s t c n i rto f e in l f r n e n B s a g D s t ih n o ny i He e o ic . n a d t n s mec u tr a l e h d r d f i r oW n P i m l wee as r p s dt e tr e eo c lg c l g iu t r . r lop o o e b t v lp e oo i a rc l e o ed a u Ke r s e o a r u t r d ; a h n s c f ec a gCo n y d v lp n o ne e s rs y wo d : c — gi l emo e B s a gDit t ih n u t ; e eo me t u t r a u e c u i r oW c m
摘 要 : 据 生 态 农 业 设 计 的 原 则 , 对 河 北 省 围 场 县 坝 上 地 区 内部 的 地 域 差 异 , 讨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生 态农 业 模 式 , 给 根 针 探 并 出了一些更 好 的发展 生 态农 业的 对策 。
关键词 : 生态 农 业 模 式 ; 坝上 地 区 ; 展对 策 发
原 则 , 要 符 合经济 学 原则 , 要符 合生 态经 济学 原则 。 又 更
收 稿 日期 : 0 0 0 — 4 2 1— 3 0 作 者 简 介 : 百 生 (94 ) 男 , 师 , 士 , 孙 17 一 , 讲 硕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农
中 图分 类 号 : 8 8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顺 序编 号 : 6 2 5 9 2 1 ) 3 0 9 — 2 1 7 — 1 0( 0 0 0 — 0 6 0
Dic s i n a u o o i a r c lu e M o es i s n sr c f W e c a u y i s u so bo t Ec l g c lAg i u t r d l n Ba ha g Dit i t o i h ng Co nt n He e o i c b iPr v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