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w本手册所描述操纵图的选用程序否是是是是是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差不多过是 是 是 否否评价同时是适用的第Ⅰ章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操纵概述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

我们必须查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

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中意作为企业的要紧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

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

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差不多的统计方法。

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

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治理人员。

关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差不多方法的参考文献。

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差不多方法。

附录H 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差不多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是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操纵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差不多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操纵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

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操纵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专门及一般缘故,并介绍了操纵图,那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特不有效的工具。

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操纵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 —R , - X—s 图,中位数图以及X —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

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

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操纵图:p 图、np 图及u 图。

第Ⅳ 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

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操纵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

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统计制程管制SPC管理办法

统计制程管制SPC管理办法
關資料(及其附件)由主導部門收集﹑整理和保存。
6.7公司管理評審前﹐主導部門對公司各部門執行本文件各項活動的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計划﹐提交管理評審﹐按《管理評審程序》執行。
核准Leabharlann 審核制作日期4.2特殊過程
對形成的產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經濟地驗証的過程。(ISO 9001:2008的3.4.1)
4.3關鍵工序控制點
為保証過程處於受控狀態,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條件下﹐需重點監視和控制的質量/過程特
性﹑關鍵部位或薄弱環節。
4.4統計技朮Statistical techniques
建立在統計學基礎上對可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的技朮,用以幫助測量﹑描述﹑分
文件內﹐按規定許可權批准執行﹔
b)控制圖:在制作“分析用控制圖”判明處於統計控制狀態的前提下,將所得的控制界
限用於指導生產程序控制﹔
核准
審核
制作
日期
統計制程管制SPC管理辦法
文件編號
版 本
第3頁共3頁
c)柏拉圖﹕在做不良比較﹐查找前几項重要因素不良時﹐采用柏拉圖作業方式﹐找
出重要不良項﹔
d)要特性要因圖:在對于重大異常﹐且重點不良項,可以采用特性要因圖來分析改善。
5.職責
公司品保部是組織實施本過程的主導責任部門﹐負責本過程活動的督促﹑檢查﹑指導。
生產單位和其他部門適合使用統計技朮的單位配合實施本過程。
6.工作流程與要求
6.1資料需求及其來源的識別
本公司需要進行分析的資料主要有(但不限於)﹕
a)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核對總和試驗的資料﹔
b)異常追蹤和產品報廢的資料和資訊﹔
技朮應用工作﹐以及相關的部門和人員。資料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資料﹐包括事實(尤其是數位化的事實)﹑以及用作參照的資料或資訊。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
3.1.2应客户要求和量试《管制计划》制订量产《管制计划》、对SPC管制中质量异常
进行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拟定,量产制程能力的研究。
3.2品证部
负责管制图的应用(主要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管制图原始数据的收集、绘制、分
析和异常判定,异常时发出《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给相关部门改善,
统计分析资料,制程能力分析数据及异常追踪进度跟催工作。
4.作业内容:
4.1作业说明:
4.1.1SPC管制图的种类:
4.1.1.1计量型管制图
此类数据需经实际量测而得到之连续数据,如长度、重量、温度、时间等
特性。
4.1.1.2计数型管制图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
此类数据为单位计数者,如:不良个数、不良率、缺点数等间断数据。
4.3.5试产阶段,稳定受控且当相关特性Cpk≧1.33可批量生产并应用管制图进行管
制;否则不可量产。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照客户要求执行。
4.3.6量产时使用控制型管制图延用研究型管制图的管制上、下限和中心限管制或使用
规格上下限3/4管制。
4.3.7量产时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收集:
a.品证技术师根据量产时过程特殊特性确定取样时机、频率及子组内样品数(一般
4.6.5检验人员发现异常开立《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给生产部。
4.6.6厂内生产部接到《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需在半个工作日内提出
暂时对策,2个工作日提出长期对策,对策效果经保部进确认OK方可结案,如对
策无效需重新分析验证。
4.7SPC履历时间、范围及定义:
少收集25组数据,依取样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于Xbar-R管制图表中。

SPC管控作业办法

SPC管控作业办法

FOXCONNFU JIN PRECISION CO., LTD.系统名称SYSTEM: 主题SUBJECT: 文件编号DOCUMENT NO.:CG-*O23-0018通用规范SPC之X-MR 管制图实施细则Page 3 OF 7 REV A※※本文件之著作权及营业秘密内容属于富金公司,非经公司准许不得翻印※※1. 目的:在制程管制系统有效推广X-MR 管制图,预防不良发生,引导制程改善,提高产品质量,以提升产品市场竟争力.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NBD 产品事业处统计制程管制(SPC)系统作业.3. 名词解释:(无)4. 权责:品工: 编写本细则\ 对相关单位人员教育训练\ 主导QIT 小组会议\ 参于制程异常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提出;品管: 依本细则要求运作SPC;制工: 参于制程异常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提出;模工: 参于制程异常原因分析及做出相应之改善;生产: 参于制程异常原因分析及做出相应之改善.5. 流程图:(无)6. 作业内容:6.1 管制图之导入6.1.1 为使管制图的实施能切实达到`预防不良发生,引导制程改善,提升产品质量'之效果, 于制程中予以导入SPC 活动,活动成员包括:品管、制工、模工、制造干部等相关人员;6.1.2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SPC 知识教育训练,使SPC 活动成员切实了解并正确运用X-MR 管制图;6.1.3 SPC 活动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SPC 实施状况.6.2 管制项目的选择6.2.1 品管重点管制尺寸且CPK 值偏低: CPK≦1.5;6.2.2 模具或治工具定位不稳定易受影响之质量管理尺寸;6.2.3 其它由工程人员讨论决定需控制之质量管理尺寸.6.3 管制图之初步建立6.3.1 视产品的生产制程状况,选择合适的抽样频率:FOXCONNFU JIN PRECISION CO., LTD.系统名称SYSTEM: 主题SUBJECT: 文件编号DOCUMENT NO.:CG-*O23-0018通用规范SPC之X-MR 管制图实施细则Page 4 OF 7 REV A※※本文件之著作权及营业秘密内容属于富金公司,非经公司准许不得翻印※※A. 产品呈连续性生产(换班\用餐时不停产),且短期制程较稳定,每6 小时取样一次;B. 产品呈连续性生产,但短期制程能力不稳定或不确定(新产品),每4 小时取样一次;C. 产品呈间断性生产(换班\用餐时停产),每4 小时取样一次.6.3.2 视产品制程稳定性,选择适当之样组大小(n)A. 管制图初步建立时均采用n=2;B. 当采用样组大小n=2 时,若发现管制图所有点子长期处于管制中心线附近,且变化极小时,则需换用较大之样组n=3 建立管制图; 依次类推.6.3.3 收集数据:A. 针对选定之质量特性,按测定数据顺序,依次填入X-MR 管制图(sheet No:CG-*O23-0018 01 A)表中,并在表中图表类型栏选择`SET UP CHART';B. 收集数据样本数≧30.6.3.4 计算管制界限:A. 计算移动全距MR:a. 当样组大小n=2 时,移动全距MRi=|Xi -X(i+1)|b. 当样组大小n>2 时,移动全距MRi=MAX[Xi,X(i+1),X(i+2),…,X(i+n-1)]-MIN[Xi,X(i+1),X(i+2),…,X(i+n-1)]B. 计算测定值平均值Xbar:X bar= (Σ Xi)/k=(X1+X2+X3+…+Xk)/k注: k≧30 (k 为样本数)C. 计算移动全距平均值MRbar :MR bar= (Σ MRi)/(k-n+1)=[MR1+MR2+MR3+…+MR(k-n+1)]/(k-n+1)D. 计算管制界限:a. 系数对照表n 2 3 4 5 6E2 2.66 1.77 1.46 1.29 1.18D3 0.00 0.00 0.00 0.00 0.00D4 3.27 2.57 2.28 2.11 2.00d2 1.13 1.69 2.06 2.33 2.53FOXCONNFU JIN PRECISION CO., LTD.系统名称SYSTEM: 主题SUBJECT: 文件编号DOCUMENT NO.:CG-*O23-0018通用规范SPC之X-MR 管制图实施细则Page 5 OF 7 REV A※※本文件之著作权及营业秘密内容属于富金公司,非经公司准许不得翻印※※b. 计算X 图管制界限管制上限: UCLX=Xbar+E2*MRbar中心线: CLX=Xbar管制下限: LCLX=Xbar-E2*MRbarc. 计算MR 图管制界限管制上限: UCL MR=D4*MRbar中心线: CL MR=MRbar管制下限: LCL MR=D3*MRbar6.3.5 决定初步之管制界限:A. 若计算之管制上下限有超出规格界限,则应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后重新收集数据,计算管制上下限;B. 若计算之管制上下限均未超规格界限:a. 将计算之管制上下限绘制在管制图上,再将所有测定值及全距值在管制图上描点联机;b. 若有少数点超出管制界限或未超出管制界限但呈规律性分布倾向,则需评估数据收集的合理性.若失控点是由于测量错误\机器故障\模具失效等非机遇原因造成,则排除这些非机遇性原因,然后剔除这些点之数据,补足样本数后重新计算管制界限;若所有点均在管制界限内且成随机状态分布在中心限两侧,无任何规律可循,则可确定为初步之管制界限.6.4 运作SPC6.4.1 制作X-MR 管制图A. 测定者依规定要求进行样本取得;B. 将初步之管制界限记入管制表并绘制在管制图内适当位置后在表中图表类型栏选择`PROCESS CONTROL CHARE';C. 按测定之数据顺序,依次将测定值记入记录表并在管制图中相应位置描点联机.D. 演算CPK.CPK=MIN{(USL-Xbar)/(3σ),(Xb ar-LSL)/(3σ)} σ=MRbar/d2FOXCONNFU JIN PRECISION CO., LTD.系统名称SYSTEM: 主题SUBJECT: 文件编号DOCUMENT NO.:CG-*O23-0018通用规范SPC之X-MR 管制图实施细则Page 6 OF 7 REV A※※本文件之著作权及营业秘密内容属于富金公司,非经公司准许不得翻印※※6.4.2 异常判定基本说明A. 在X 管制图和MR 管制图中上限和下限与中心线之间各有三个区,各区均占1/3,靠近中心线的为C 区,其它依次为B 区和A 区.B. 制程正常时X-MR 管制图点子分布状态:a. 多数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b. 少数点子落在管制界限附近c. 无点子超出管制界线之外d. 点子成随机状态分布,无任何规律可循C. 管制图出现以下现象,说明是由非机遇原因导至,需立即检讨改善:a. 任一点超出管制界限b. 中心线任一边连续三点中有两点,连续七点中有三点,连续十点中有四点,出现在A 区c. 中心线任一边连续五点有四点在B 区或B 区以上d. 中心线任一边出现连续七点或七点以上e. 连续七点呈上升或下降f. 连续十一点中有十点,连续十四点中有十二点,连续十七点中有十四点,呈上升(下降)或出现在中心线单侧6.4.3 异常处理程序:A. 管制图出现异常时,由SPC 品管人员开据制程异常联络单,经本部门主管确认属实后交产线线长以上干部会签品工\制工\模修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并给出对策;B. SPC 品管人员需将详细处理过程数据(包括:日期\异常内容\异常原因\改善动作及验证结果等内容)填入管制图中之原因追查表(sheet No:CG-*O23-0018-01B);C. QE 依会签结论作改善之追踪,待问题处理完成后由SPC 品管人员重新抽检样品,确认描点在管制状态内后继续SPC 管制.6.4.4 管制界限之修定:A. SPC 运行一段时间后,如发现制程发生变化,用原来的管制界线判定制程不再合适,应由SPC 品管人员汇整异常数据知会相关单位,由品工主导QIT 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分FOXCONNFU JIN PRECISION CO., LTD.系统名称SYSTEM: 主题SUBJECT: 文件编号DOCUMENT NO.:CG-*O23-0018通用规范SPC之X-MR 管制图实施细则Page 7 OF 7 REV A※※本文件之著作权及营业秘密内容属于富金公司,非经公司准许不得翻印※※析原因,共同决定管制管制界限之调整与否;B. 需调整管制界限时由SPC 品管人员按4.3.3~5 步骤重新收集数据计算新管制限.7. 参考文件:7.1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7.2 《制程管制系统》7.3 CPM-2003 《SPC 管制作业办法》(外部数据)7.4 ISBN 7-80654-365-1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外部数据)8. 附件:8.1 Sheet No.CG-*O23-0018 01 A 《X-MR CONTROL CHART》;8.2 Sheet No.CG-*O23-0018 02 A 《CORRECTIVE ACTION RECORD》.。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日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表1实施统计过程(SPC)控制,合理使用控制图,识别和消除过程变差的特殊原因,使过程稳定;考虑预测将来的测量值,以验证过程持续运行的稳定性。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管理。

3职责3.1多方论证小组负责SPC的总体管理,在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SPC(控制图)的应用场合和要求。

3.2质量部负责按控制计划要求实施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并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4定义无5管理内容5.1控制图的应用时机5.1.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时,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提出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并在产品和过程设计确认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

5.1.2批量生产后,根据控制计划中的控制图应用要求,应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

5. 1.3其他:如顾客要求;质量改进需要时。

5.2控制图的类别5.2.1按数据类型分6.2.2按用途分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统计稳态);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技术稳态)。

2)控制用控制图为了持续控制,延长控制限,实现统计过程控制。

5.3控制图使用步骤5. 3.1第一阶段:分析用控制图1)确定控制对象(包括过程和特性),选择控制图。

2)建立抽样计划a.确定合理子组:连续取样形成的子组,使过程改变的机会最小并且子组内的变差也最小。

b.确定子组容量①均值极差图(元-R),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

②均值标准差图(元-S),通常取子组容量4或5个;子组容量保持恒定,③单值移动极差图(X-MR),子组容量为1个。

④计数型控制图:为方便控制图的后续控制应用,对P图、U图每次样本数量一致。

c.确定子组个数:初期收集数据时应大于25组(其中元-R图和元-S图,子组内需包含至少IOO个数据),以避免数据异常时补充数据。

d.确定子组频率:通常按时间顺序来取子组,以探测过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3)收集数据:a.按确定的抽样计划,收集数据,并记入控制图对应栏中。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公司制定了如下管理规定:一、概述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减少过程变异,并提高生产效率。

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到SPC的生产过程。

二、责任和权限1. 生产经理负责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并组织培训以提高员工的SPC意识。

2. 生产部门负责每日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质量部门负责对SPC的监督和审核,并提供技术支持。

4. 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SPC管理规定,并积极参与SPC相关的培训和改进活动。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1. 要求每个生产过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收集点,并设立相应的数据记录表。

2. 数据收集应准确、及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

3. 数据记录表应加盖日期和责任人的签字确认。

四、数据分析和控制1. 每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过程的中心线和控制限。

2. 利用控制图和趋势分析等工具,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对于超过控制限的数据,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关的处理过程。

五、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SPC培训,提高员工的SPC知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SPC相关的改进活动,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改进方法。

3. 分析和总结SPC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持续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

六、术语和定义1. 过程能力指标(Cpk):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

2. 控制界限:用于标识正常过程变异范围的上下限,超出界限即为异常情况。

3. 控制图:用于显示过程数据变异情况的图表,包括Xbar图、R图等。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SPC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罚。

2. 同时,违规行为将作为改进活动的主要课题之一,以避免类似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公司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异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SPC应用管理办法

SPC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 目的为管理和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 , 提供统计的应用程序 .第二条 适用范围适用于稳定的批量生产线的过程能力验证和产品特性的管理 .第三条 关联标准 质量手册ZAO - 1001第四条 用语的定义过程能力指数 : 指技术要求与过程能力的比值 , 即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 :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资源和活动 . 注: ( 1 )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技术和方法 . ( ISO8402 : 1994 )( 2 ) 在硬件产品的生产组织 , 习惯将过程指工序 , 如工序能力指数 .第二章 组织责任及权限第五条 职责与权限生产线现场应用的统计技术由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培训与指导 . 检验 SYSTEM 应用的统计技术由检验部门负责培训与指导 .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都有责任积极推动应用统计技术 , 应用项目也不 限于本规则确定的项目范围 .第三章 实施顺序第六条 程序目前适于本公司推广应用的统计技术识别为四种 , 制定相应的统计技术的应用程序. 计量值管理图 : 如平均值和极差管理图 . 即 X - P 图 计数值管理图 : 如不合格品率管理图 , 即 P 图过程能力分析 : 如计算过程能力指数衡量过程工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 . PARETO 图 : 又称巴雷特 ( PARETO )图 . 运用"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的原 理 , 用图形表明影响质量的关键所在 , 是数据处理的良好工具 . 统计技术 . 6.1 管理图 6.1.1 应用管理图的用途包括 a. 诊断 : 评价过程的稳定性 ;过程能力b. 管理 : 确定对过程实施调整的时间 , 以及过程保持原有状态的时间 ;c. 确认 : 对过程改进的认可 .6.1.2 说明管理图是一种工具 , 用于识别某过程由于异常原因引起的变化以及由于固有的偶发原因引起的变化在预定的界限内随机重复 , 异常或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化表示出对某些影响过程的因素需要加以识别、调查 , 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管理图的建立基于数理统计学管理图操作数据确定管理界限 , 如果过程不受异常或特殊的原因影响 , 未来的观察数据不会超出这一界限 , 有关管理图的详细情况可参阅参数文件 .管理图的种类很多 , 可用于过程、产品或任何输出的所有可计量和可计量数的特性 . 例如 : X-R 图和 P 图 .6.1.3 程序步骤a. 选择适用管理图的特性 ;b. 选择管理图的种类 ;c. 确定分组原则 ( 项目的某一小集合 , 并假设该集合内的变化仅由偶然因素所致 ) , 分组的规模大小和抽样频次 ;d. 收集并记录至少20-25组数据或使用以往记录的数据 ;f. 根据分组样本统计量 ;g. 绘制管理图并标出各分组的统计量 ;h. 检查管理界限以外的点并标注异常 ( 特殊 ) 原因 ;i. 决定下一步行动 .6.14 X 和 R 的计算方法a. X为样品组平均值的平均值X = ∑Xi/kb. R为极差 R 的平均值R = ∑Ri/kc. X 图中心线 ( CL ) 和上、下管理线(UCL、LCL ) 计算公式如下 :CL = XUCL = X+ A2RLCL = X - A2RA2 由于SAMPLE SIZE n确定的系数 ( 可由管理图用系数表1查得 )表 1 : 管理图系数选用表图1:装填数据X和R的分部图6.16 事例二 : P图已知某种产品的不合格品数的统计资料见下表3 , 试绘制其P图.P图的绘制同样按照控制图绘制程序( 见6.1.3节 )逐步进行 ,请参考事例一的步骤 ,这里不在重复 .按确定3δ控制图界限的一般公式 :UCL = 均值 + 3*标准差CL = 均值LCL = 均值 - 3*标准值对于大小为Ni的样本而言 , P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可以近似的表示为:CL = P P为平均不合格率UCL =P + 3 P(1-P)/NiLCL = P - 3 P(1-P)/Ni按上表中的计算可得结果为 :CL = P= 214/15795≈1.35%对于大小为Ni的样本而言 , P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可以近似的表示为:UCL = 0.0135 + 3 0.0135(1-0.0135)/835≈2.55%LCL = 0.0135 - 3 0.0135(1-0.0135)/835≈0.15%对于其他样本大小样本的上、下控制界限线 , 可类似求出 , 即得结果列于下表的相应栏中 , 此时的P图如下图2所示.从图中可看出 , 这种图的控制界限线比较复杂 , 推荐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是用样本大小的平均数N1/K∑Ni代替各个Ni,而将控制界限线拉成直线 .条件是 : ( 1 )最大的样本大小应在两倍N以下 :( 2 )最小的样本大小应在1/2N以上 .实际上起管理作用的只是上控制界限线,中心线表名不合格品率的平均水平 .有的P图可以不画出下控制界限线 .标分布标准差的6倍来刻画 , 即B=6δ为什么用6δ来刻画工序能力呢?这是因为 , 当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 , 产品的质量指标服从正态分布(μδ^2 ,此时(μ±3δ ^ 2)的范围包括了99.73%的产品 , 也就是说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因此一般都采用6δ来表示过程能力,这是比较经济适用的.a. 过程能力指教工序能力只表示一种过程固有的实际加工能力,而与产品技术要求无关 ,为了反映和衡量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 , 引入过程能力指数的概念 , 定义如前所述.不同的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不同,一般可分为:. 计量值质量指标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 计数值质量指标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 机械能力指数的计算 ;下面仅介绍一种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 其余的计算方法参照参考文件进行 .- 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计量值质量指标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设质量指标为正态分布N(μ、δ^2)技术指标或公差范围为[ Ti , Tu],此时 , 标准中心M= ( Ti +Tu )/2, T=Tu - Ti . 并设μ= M (即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 , 过程能力指数为 :Cp = T/6δ = ( Tu - Ti )/6δ≈( Tu/Ti )/6S其中S 为样本标准差 .绘制过程能力或质量指标分布曲线的基础是应用直方图 , 如下图所示:图3:直方图的事例- 事例车加工某种零件的尺寸公差为Φ-0.01,从该种零件加工过程中随机抽样,求得样本均值X=7.922 ,样本标准S=0.0052,求其过程能力指数.∵M= ( (8-0.05) + (8-0.05) )/2 =7.925 , X=7.922∴X ≈μ=MCp=(Tu/Ti)/6S=( (8-0.05) - (8-0.10) )/6*0.0052≈1.6'--过程能力判断过程能力判定,根据过程能力的大小 , 一般将加工分为5种类型 .51015202501020304050606.2 统计结果记录、分析6.2.1 各检验单位的检验但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统计图表 .负责定周期统计 ( 通常为1次/月 )并报部门负责人审批 .6.2.2 检验员记录统计结果时 , 如发现异常点 , 应及时报于检验但当分析 ,情节严重的需报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合意处置 ,按"不合格品处理业务规则ZAA-1009"执行 .7. 关联样式P DATA SHEET数据表P CHART 图表质量控制 X - R 图表P 表P DATA SHEET 数据表P表PCHART图表极差平均值图号:产品名特性值:允差:LCLR:文件编号:日期:检验员:部门:文件编号:时间:12345678910111213141535.629.220.239.429.231.423.2322932.632.226.827.827.831.6 ############################################################ 271833303329213317222610332631 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123456789101112131415 1.0% 1.50%0.8% 2.1% 1.0%0.8% 1.3% 1.0% 2.9% 1.1% 2.2% 1.6% 1.4% 3.2% 1.7%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0102030405060 2269.11618.4221813642噪音串线报警1报警2影响24075604530 48%72%86%98%####1617181920212223242522.231.228.831.429.63919.434.232.628.2 ######################################## 25413627282828253227 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27.44161718192021222324250.9% 1.1%0.9% 1.4%0.9% 1.4% 1.2% 2.4%0.9% 1.9%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汽车制造SPC管理办法

汽车制造SPC管理办法

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支持性文件1.目的1.1 SPC的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过程,确保过程符合质量要求的能力。

通过对测量的数据比较规定值和实际值,反应生产过程状态,用于控制计算。

这可以用来保证均值和极差的工艺参数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并在早期检测到过程参数的不良变化。

2. 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和后续过程持续监控。

3. 定义3.1 SPC: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指以管制图为工具,从制程中收集测试数据加以计算、描点,并从中观察变异趋势,借以判断制程能力的品质管理方法。

3.2 Cpk:过程能力指数(短期稳定过程),它是一项有关过程的指数,计算时需同时考虑过程数的趋势及该趋势接近于规格界限的程度。

Cpk=min((USL-Xbar)/3σ,(Xbar-LSL)/3σ),σ一般为组间标准差,σ=Rbar/d2 。

3.3 Ppk:过程性能指数(长期可不稳定),类似于Cpk,但计算时以新产品的初期过程性能研究所得的数据为基础。

Ppk=min((USL-Xbar)/3σ,(Xbar-LSL)/3σ),σ为全部数标准差。

注:如无特殊要求, 初始过程能力 Ppk≥1.67, 并且当过程稳定后, Cpk≥1.33 为默认要求。

3.4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无防错或无法进行100%全检的特殊特性优先考虑应用SPC)3.5 控制图:又叫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进行测定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4. 职责4.1 品质保证部4.1.1 质量管理科科长负责SPC应用的监控与考核。

4.1.2 质量管理科QA工程师负责过程能力分析。

4.1.3 检验科负责相关检测数据的检测收集统计,并按计划提交相关资料(电子档)。

4.2 工艺技术部4.2.1 工艺工程师负责过程能力分析计划的编制与发布,以及控制计划和控制矩阵的更新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作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HLSG3-Q00050 版本/次: A/1 页 次: 1 OF 9 日 期: 20100327

修 改 记 录 修改日期 变更编号 变 更 内 容 版本/次 总页数 20100327 D1003056 组织架构变更 A/1 9

会 签 记 录 会签部门 会签姓名 会签意见 ■工程部 同意 ■营业部 同意 ■财务部 同意 ■人力资源部 同意 ■品控部 同意 ■制造部 同意 ■物流部 同意 ■体系办 同意

核准 审核 制定 集团体系办 制作单位 发行章 品控部 SPC作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HLSG3-Q00050 版本/次: A/1 页 次: 2 OF 9 日 期: 20100327

一、目的: 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公司制程能力,使产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提升产品良品率,使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常熟泓淋连接技术) 2.1 SPC之运用时机 2.2 SPC管制项目之制定 2.3 SPC管制项目之实施 2.4 CPK值等级评定及接受准则 2.5 制程能力之改善 三、定义: 3.1 SPC:统计制程管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在所有生产阶段中,应用管制图、直方图或次数分配图及其它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且维持统计控制状态,并改善过程能力的工作称之。 3.2 Ca:制程准确度(Capability of Accuracy),在于衡量制程之实绩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一致性。 3.3 Cp:制程精密度(Capability of Precision),在于衡量制程之变异宽度与规格公差范围相差之情形。 3.4 Cpk:制程能力指数,综合Ca与Cp两值之指数。 四、职责: 4.1品控部主办,相关单位协办。 五、作业内容: 5.1SPC之运用时机 5.1.1本公司运用SPC之时机为: 5.1.1.1在导入新产品,有必要评估制程能力(如生产机器制造产品之能力)时。 5.1.1.2顾客有要求需作SPC时。 5.1.1.3若客户有要求,且有指定或提供之管制图格式时,则依客户指定或提供之格式实施;若客户没有指定或提供之管制图格式,则依本公司之管制图格式来进行SPC管制。5.2 SPC管制项目之制定。 5.2 SPC管制项目之制定,可由品控部门依照现场实际生产状况,或者其它单位有提出要求来决 SPC作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HLSG3-Q00050 版本/次: A/1 页 次: 3 OF 9 日 期: 20100327 定。 5.3 SPC管制项目之实施 5.3.1管制图之选用应依其制程之特殊特性来选用合适之管制。 5.3.2品控筛出可实施监控量测之工程(客户要求之产品且生产量相对较大之产品或有必要评估制程能力之新产品),必要评估制程能力之新产品需先由品控作出其初期制程能力规划,确定其产品需做SPC管制之项目(客户制定之特殊特性或由本公司自行决定之特殊特性)、管制图类型、抽样频率等。 5.3.3由现场品控收集数据,且将数据绘入管制图中用于分析该产品需作Cpk研究。然后将所有数据输入管制图中,计算出其Cpk值,以用来分析其制程能力。当所绘之管制图其管制点出现异常时,对其作原因分析并作出相关改善。 5.3.4当管制图实施一段时间后且相关产品之制程能力稳定后,则将之前所做管制图相关数据作分析求出其管制的上下限,作为后续管制图界限用来管制。 CPK值等级评定及接受准则 结果 采取措施

Cpk≧1.33 制程能力足够。

1.0≤Cpk<1.33 制程能力尚可接受,应再努力。 Cpk<1.0 制程能力尚不能满足要求;需作原因分析,且必须对于制程实施改善。

5.4制程能力之改善 5.4.1制程能力在评价后,相关责任单位应主动依评价项目及结果,一一追查其原因,并设法纠正改善。 5.4.2制造单位无法查出原因单独改善能力时,则应主动要求工程或其它单位协助追查之。 5.4.3对计算方法、测量器具、抽样方法进行检讨与复核,看有无太大的误差。 5.4.4利用特性要因图、层别法等查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原因不明时,与各相关单位研究后呈经理核准成立专案小组处理。 5.4.5要因查出以后,对其采取对策。 5.4.6对策有效时,应修改原有标准或规格。 5.4.7制程能力无法改善,规格亦不能修改时,则在该工程之后应设定检查站,进行100%检验,避免不良品流入下一工站。 5.4.8各相关单位就相关项目确定改进目标(如本月不良率为50PPM,下月希望降低到30PPM),以利持续改善,持续改善之具体作法依据《资料分析与持续改善管制程序》HLSG2-Q00018办理。

5.5 建立管制图之步骤: SPC作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HLSG3-Q00050 版本/次: A/1 页 次: 4 OF 9 日 期: 20100327 5.5.1 建立解析用管制图: 5.5.1.1选定管制项目:依照规范或本办法要求选择对产品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之要因或重要质量特性作为管制项目。 5.5.1.2搜集数据:搜集最近之数据至少25组且100个数据以上,对这些数据之来源应充分了解,并要求以后之制程其情况须与搜集数据时相同。 5.5.1.3 按产品生产之顺序或测定顺序排列数据。 5.5.1.4数据分组:每组所含之样本个数称为样本数,以n表示。样本之组数以K表示。分组法与层别有关,普通按时间顺序或测定顺序分组,使组内不含异质数据,并使n=2~5之间最为适当。 5.5.1.5将分组之数据记入数据记录表。 5.5.1.6计算平均值Xbar=(X1+X2+…+Xn)/n(每一组) 5.5.1.7计算全距R=X最大值-X最小值(每一组) 5.5.1.8 计算总平均值CLXbar= (Xbar)bar = (Xbar1+Xbar2+…+Xbarn)/K(Xbar管制图管制中心线) 5.5.1.9计算全距之平均值CLR=Rbar= (R1+…+Rn)/K(Rbar管制图管制中心线) 5.5.1.10计算管制界限 UCLXbar= (Xbar)bar + A2Rbar(Xbar管制图管制上限) LCLXbar= (Xbar)bar - A2Rbar (Xbar管制图管制下限) UCLR= D4Rbar (Rbar管制图管制上限) UCLR= D3Rbar (Rbar管制图管制下限) Note:当n=5时,A2=0.577,D3=0,D4=2.114,d2=2.326 5.5.1.11绘管制界限:X管制图在上,R管制图在下,将前面计算所得之管制界限数据绘入管制图表上。 5.5.1.12将5.5.1.6及5.5.1.7所计算得之X及R数据,点绘在适当位置,并在相邻两点间以直线连接。 5.5.2管制界限之检讨 5.5.2.1如所有之点全部在界限内且随机散布着,则可以用作制程管制 。 5.5.2.2如有点超出管制界限,则应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然后去除这些点之数据,在用剩下来之数据,重新计算管制界限。 5.5.2.3与产品规格的比较 SPC作业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HLSG3-Q00050 版本/次: A/1 页 次: 5 OF 9 日 期: 20100327 a如产品界限(即制程分配范围)在规格界限范围内,且在产品规格中心值附近,即表示制程能力能满足规格要求,并可延长做为管制用的管制图。 b产品界限之宽度比规格界限之宽度为窄,但由于中心离开规格中心偏向一方,致使产品上限或下限超出规格界限,此时宜调整制程平均值,使与规格中心一致(或接近)后,方可延长做为管制用管制图之界限。 c如产品界限之宽度比规格界限之宽度为宽时,表示制程能力不足,对原数据应按原料别,时间别,操作人员别等加以分层(如果原数据不够,则应加抽样本),分别检讨其分配之情况,找出变异较大之处,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加以改善,此称为制程能力改善。如果目前情况下,由于技术或经济之限制无法改善制程能力,则应检讨界限规格是否可以放宽,以获得较经济之生产,如无法改善制程能力又无法改变规格时,则应行全数检查。 d如无规格界限时,可直接延长使用,而由最后成品之质量特性,是否能满足成品规格来检讨。 5.5.3建立管制用管制图 5.5.3.1经解析用管制对制程解析后,确定制程能力满足规格需要,且将来系统此种同样条件(Conditions)继续生产时,可以延长管制界限以管制制程。 5.5.3.2建立管制用管制图之程序如下: a. 数据的搜集:由制造单位指定人员搜集。 b. 记入必要事项:将产品名称,管制特性,测定者,规格,机台编号等数据填入管制图要求内容,这些数据如果完整,以后用管制图之数据来研究制程,才不会发生问题。 c. 作管制界限:将经解析用管制图决定之管制界限绘入管制图。 d. 点图:与解析用管制图同样方法,由制程抽取样本,测定其特性值,获得记录,算得数(X,R),按时间顺序点入管制图内。 e. 稳定状态之判定:点入图内之点,如在管制界限内,并且符合管制图判定规则,则判定制程稳定,可继续生产下去。如有点超出管制界限时或违反管制图判定规则,则判定制程有不正常原因侵入。 f. 采取措施 f1. 制程有不正常原因存在时,应该调查原因,加以处置。 f2. X管制图上有点超出管制界限时,则表示制程变异增大。 f3. R管制图上有点超出管制界限时,则表示制程变异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