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必拘小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背影》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包裹,上了那边的月台,去了。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过了十多天,父亲信上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在这时候,真是凄凉极了,知道他 away 后不能再见。

想到父亲的年纪,八十二岁了,这去恐怕是最后一次了。

奉旨意,我入京述职,奉旨意,我入京述职,后来我写信告诉了他,并且说请他不必驶车远送,他只回我说:“我们好好准备,明天就上船。

”第二天,我便接到他来信,信中说道:“abel 已买船票了,他明天就要来。

”到时我看见他,他已经病得全不像样了。

他见我,只是说:“我身体平安,不要为我担心。

”但他在说话的时候,气喘的声音,却使人害怕。

他半坐半躺的,我陪他坐在床前,他和我谈了一些家务事。

他又说:“我身体平安,不要为我担心。

”这一天,我睡在他床前,他时时问我:“你睡了吗?”他的喘气渐渐微弱,像是在和谁细语。

我害怕他再这样下去,会出危险,我就劝他睡。

他说:“不要紧,再谈谈吧。

你说的那件事,我已决定了。

”到了下半夜,他的声音渐渐低微,像是在和谁说梦话,又像是在和谁细语。

我告诉他,说:“你安心睡吧,不要乱说。

”后来他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我坐在床前,看着他那睡着的样子,心里很难过。

到了半夜,我醒来,只见他已不在床上,他的声音也听不见了。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十四)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十四)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十四)及答案一、句子默写1.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2),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向来枉费推移力,。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不耻下问。

(《论语》)(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既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家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意味深长,传为千古佳句。

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乙)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甲)选自儒家经典著作《》,(乙)选自课文《》。

(2)(甲)中“以至仁伐至不仁”中的“伐”意为,(乙)中“请献十金”中的“请”意为。

(3)如果用逗号表示断句,下列断句用的不恰当的一项是()A.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B.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C.子墨子起,再拜D.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4)(甲)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乙)表达了墨子的思想。

三、课外阅读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徐光启传(节选)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①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②。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③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①想成大事,而不想拘小节,那是懒人的借口和托词,是失败者不愿启齿的根本原因。

拘小节者不一定能成大事,但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②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屋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遂改之,后有所成。

③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凡事无大小,如果小事做不好,很有可能耽误了大事。

一些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很有可能就是你成就大事的绊脚石。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小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这就是小节的魅力。

④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古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

”小节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很多悲剧通常都发生在小节上。

君不见,一个滑落在飞机跑道上的小铁片引发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航天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客易被忽视的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⑤刘备在给阿斗的遗言中说:“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⑥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拘小节者才能成大事。

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他就是凭着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企业。

逻辑学-11三段论练习及答案

逻辑学-11三段论练习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多岁的人”作大 18岁的人 有选举权的人都是年满18岁的人” 前提构成三段论推理,若加上小前提( )。 前提构成三段论推理,若加上小前提( 审判员都是年满18岁的人” 可得出“ 18岁的人 A、“审判员都是年满18岁的人”,可得出“审判员 都是有选举权的人” 都是有选举权的人” 少先队员不是有选举权的人” 可得出“ B、“少先队员不是有选举权的人”,可得出“少先 队员不是年满18岁的人” 队员不是年满18岁的人” 18岁的人 人大代表都是有选举权的人” 可得出“ C、“人大代表都是有选举权的人”,可得出“人大 代表都是年满18岁的人” 18岁的人 代表都是年满18岁的人” 有选举权的不都是公务员” 可得出“ D、“有选举权的不都是公务员”,可得出“公务员 不都是年满18岁的人” 18岁的人 不都是年满18岁的人” E、“小学生不是年满18岁的人”,可得出“小学生 小学生不是年满18岁的人” 可得出“ 18岁的人 都不是有选举权的人” 都不是有选举权的人”
“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 衣服的” 大前提) 衣服的”(大前提) 是穿白衣服的” 亦即“ “a是穿白衣服的”,亦即“a不是 穿黑衣服的” 小前提) 穿黑衣服的”(小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这一结论合乎三段论的各条推理规 因而是正确的。 则,因而是正确的。
三段论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一个有效三段论,若大前提为MOP MOP, 1、一个有效三段论,若大前提为MOP, 则小前提只能是( 则小前提只能是( )。 B、 C、 D、 A、MAS B、SEM C、MES D、SAM 凡大师都不拘小节, 2、“凡大师都不拘小节,凡潇洒的人都 不拘小节,可见,潇洒的人都是大师” 不拘小节,可见,潇洒的人都是大师”, 这个三段论( 这个三段论( )。 犯了“小项扩张” A、犯了“小项扩张”的逻辑错误 犯了“大项扩张” B、犯了“大项扩张”的逻辑错误 犯了“中项不同一” C、犯了“中项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犯了“中项不周延” D、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

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②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③“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

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

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

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

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

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④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

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⑤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

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A. 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B.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C.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D.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答案】B【解析】B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2.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B. 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C.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D.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答案】A【解析】A.修改不正确本句病因是缺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不是用词不当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原名杨季康是现代的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干校六记》B. 《阿长与〈山海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一篇小说主人公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D. 《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它是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答案】B【解析】B项“小说”错误《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散文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B.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号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C.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编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著作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解析】A项《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1)今天的天气预报________(bō sòng)完了5.(2)人们载歌载舞 ________(huān dù)新春佳节5.(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相似让人难以辨识5.(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帮助【答案】(1)播送【解析】(1)“播送”不要写作“博送”【答案】(2)欢度【解析】(2)“欢度”不要写作“欢渡”【答案】(3)mú yàng【解析】(3)“模样”不要读作“móyàng”【答案】(4)jǐ yǔ【解析】(4)“给予”不要读作“gěi yǔ”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①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6.(4)根据链接材料联系选文说说刘子骥欣然规往桃花源与当今游客喜游酉阳桃花源有什么异同?【链接材料】桃花源景区位于有“重庆凉都”之称的避暑胜地酉阳县城近郊大山之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广泛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由世外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二酉山等组成 2018年国庆期间酉阳桃花源接待游客19.03万人次同比增长22.8% 使酉阳旅游业的收入得以增长【答案】(1)①对......感到惊异, 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③邀请, ④拜访【解析】(1)①句子译为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异对......感到惊异②句子译为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句子译为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延邀请④句子译为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诣拜访【答案】(2)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②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解析】(2)①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②为对、向叹惋感叹惋惜【解析】(3)C项第②段未体现“热情好客”【答案】(4)同刘子骥欣然规往桃花源与游客喜游酉阳桃花源都是为了找到让自己满意向往的地方异刘子骥规往桃花源是因为桃花源没有剥削战乱能够安居乐业而游人们喜游酉阳桃花源只是为了避暑找到一个凉爽、可以观赏美景的地方【解析】(4)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刘子骥欣然规往之地就是那个单纯、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地方【链接材料】中的酉阳桃花源是有“重庆凉都”之称的避暑胜地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人们是前往旅游、避暑的据此理解作答即可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的情感A.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 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答案】B【解析】(1)A项“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错误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C项“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理解错误白发的不单是将军还有士兵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哀伤落泪爱国的激情壮志难酬的悲痛乡思的浓重共同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D项“全词意境豪放壮阔”错误应为“全词意境悲凉壮阔”故选B【答案】(2)描写、抒情, 戍边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和浓浓的思乡【解析】(2)纵观全词上阕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秋景图下阕词人则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阅读全文请围绕“父亲”概括主要情节()——()——父亲稻田织锦——()——父亲被雨淋透——()8.(2)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8.(3)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8.(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8.(5)比较本文第⑨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请分别说说人物描写方法和抒发情感的异同点【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答案】(1)父亲垒堆玉米, 父亲踏露割稻, 父亲焦心荚豆, 父亲翻晒谷子【解析】(1)“概括情节”是常见的命题方式其往往包含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相关内容作答时注意锁定文章的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此题的情节围绕“父亲”概括本文以“阳光”为线索围绕父亲一共记叙了六件事父亲垒堆玉米父亲踏露割稻父亲稻田织锦父亲焦心荚豆父亲被雨淋透父亲翻晒谷子全文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之情然后结合提示内容填空即可根据第①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垒堆玉米” 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踏露割稻” 根据第⑦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焦心荚豆” 根据第⑧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翻晒谷子”【答案】(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顾劳累全身心地抢收稻谷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解析】(2)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作答时需先明确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把“抢收”比喻成“救火” 把“父亲”比喻成“扑火流萤”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抢收稻谷不顾劳累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答案】(3)画线句是环境描写表现了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解析】(3)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都描写了云属于环境描写表现出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内容上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答案】C【解析】(4)C项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之情没有表现对父亲迷信神灵的痛恨之情所以“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隐隐的痛恨之情”说法有误【答案】(5)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都有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不同点链接材料还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抒发情感方面的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不同点文本偏向于抒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链接材料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人物形象的感人而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正是作者的情感态度由有些不耐烦到感动的契机【解析】(5)分析链接材料和画线句从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抒发情感等方面作答分别答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结合“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和“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分析可知都有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不同点链接材料还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关于情感的抒发第⑨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不同点本文以“阳光”为线索全文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赞美之情而链接材料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正是作者的情感态度由有些不耐烦到感动的契机9.(1)作者回忆了与麦收有关的几个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_______________——②在麦垛戏闹帮助扬场——③_______________——④帮理口袋运麦回家9.(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9.(3)请说说标题“麦收大地”的作用9.(4)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和体会【答案】(1)①帮送东西捡麦穗头, ③麦场打闹帮赶鸟群【解析】(1)文章第②段结尾提到“有时也做点小事帮大人送点需要的东西或把散落的麦穗头一个个捡起” 这是帮忙麦收的第一个场景可以概括为“帮送东西捡麦穗头” 文章第⑦段“孩子们则在晒麦场相互打滚滑跑”“有时大人分配我们小任务比如驱赶鸟群” 这是帮忙麦收的第三个场景可以概括为“麦场打闹帮赶鸟群”【答案】(2)动作描写“挡”“喝”“润”“擦”等动词生动地描写出夏天的炎热表现了大人们割麦时紧张和忙碌的状态【解析】(2)“挡”“喝一口自带的凉开水”“润一下喉咙”“擦一下脸颊”等都是典型的动作描写“凉帽、湿毛巾都挡不住阳光的照射”“汗水蒸腾”等突出了夏日极其炎热的天气在这种环境中大人们也只是抽空喝一口水、润一下喉咙、擦一下脸颊紧接着就继续忙碌直至傍晚这说明割麦是非常紧张和忙碌的体现出了农民们的辛苦劳作【答案】(3)“麦收大地”暗示了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即写麦收季节的种种场面结构上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引发联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3)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思考内容上“麦收大地”统领全文指出了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就是“麦收时节发生的事情” 结构上全文都在围绕“麦收”进行描写所以“麦收大地”这一题目也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表达效果上“麦收大地”这一题目极具诗意能够引起读者对文章内容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4)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对父辈们的怀念和感恩以及对农村巨变的赞美和对新时代的讴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感恩也要关心家乡和国家的发展【解析】(4)首先“麦收的记忆”对于作者来说是美好的其中包含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而麦收时节父辈们的辛勤劳作还历历在目所以在回忆中也有对父辈们的怀念和感恩其次作者提到“祖国的农村已山乡巨变” 说明了国家发展迅速农村的人们也都过上了现代化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新时代的歌颂和赞美最后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多去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争取为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为了使班上的同学能尽快熟识语文老师安排了“自我介绍”的环节王晖同学被推举为主持人他准备了下面一段开场白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有位作家曾说过“在广瀚的宇宙中只有一个你【A】以前不曾出现以后也不会重复你绝对是唯一仅有的独特的”是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B】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能勇敢地展现自己的闪光之处!①为表示尊重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②【A】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_____”③【B】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请你修改10.(2)古人对不同性质的朋友有不同的称呼依次把“朋友”的名称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是指“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结成不分你我的朋友”“_______________”是指“打破年龄、辈分的差异而结为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是指“幼年相交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是指“生死与共的朋友”10.(3)活动中杨丽同学搜集到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帮助她选择合适的下联上联得意客来情不厌下联 _______________10.(4)请依据下面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A.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B.(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答案】(1)①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②唯一(或“仅有”), ③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能勇敢地展现自己的闪光之处!【解析】(1)①作为一段开场白为表示尊重应有称呼及礼貌用语这里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可以添加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②“唯一”与“仅有”语义重复去掉其一③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去掉“让”【答案】D【解析】(2)根据“不拘身份、形迹” 第一空应填“忘形交” 根据“打破年龄、辈分的差异” 第二空应填“忘年交” 根据“幼年相交” 第三空应填“竹马之交”或“总角之交” 根据“生死与共” 第四空应填“生死之交”或“刎颈之交” 故选D【答案】C【解析】(3)根据对联上下联之间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特点来写选择下联即可名词“得意客”对“知心人” 动词“来”对动词“到” “情不厌”对“话投机” 故选C【答案】(4)A.桃园结义B.割席断交(或“割席分坐”)【解析】(4)A文段从“飞”“桃园”“我三人结为兄弟”“玄德”“云长”等可知这是刘备、张飞、关羽“桃园结义”的故事B文段从“管宁”“华歆”“割席分坐”等可知这是“割席断交”(或“割席分坐”)的故事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11.(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11.(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答案】(1)《五猖会》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原著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然后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围绕“封建教育”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即可根据第①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第⑥段“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第⑧段“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等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同时注意围绕“封建教育”“封建思想”点明文章主题【答案】(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解析】(2)文章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变为扫兴和痛苦表达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这一主题【答案】(3)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解析】(3)解答此题要在通读文段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我”期待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一情节来看父亲是一个专制且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答案】(4)示例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解析】(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在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际来谈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018年北京合格考(生活与哲学)

2018年北京合格考(生活与哲学)

8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

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儿哲学,要懂哲学。

”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90.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9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92.《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生活中萌发的A.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唯心主义思想93.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4.右图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具有主动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95.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和周围的事物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学生要处理好学习计划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理念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考虑处方和病情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上归纳,就是要处理好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真理和谬误的关系96.左图(实景)右图(画作)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画作与实景既“似”又“不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画作不仅是对物象的描摹和再现,更是思想的表达②画作是画家通过头脑对实景加工改造的结果③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景象④画家的意识活动能将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7.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ㅤㅤ“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

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ㅤㅤ例如:“你们店的大米粥怎么这么稀,还这么贵?”“物以稀为贵嘛。

”“物以稀为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

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店主却“”,以“物以稀为贵”搪塞顾客的批评。

ㅤㅤ又如:“服务员,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

”“哦,不要紧,一点儿都不烫。

”在这组对话中,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以“”的方式回避指责。

ㅤㅤ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思维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材料二ㅤㅤ我们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都应该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基本的思维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ㅤㅤ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比如“鲁迅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出同一思维过程,就不能要求所有思想绝对同.....鲁迅的作品一、永远同一。

ㅤㅤ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①想成大事,而不想拘小节,那是懒人的借口和托词,是失败者不愿启齿的根本原因。

拘小节者不一定能成大事,但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②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屋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遂改之,后有所成。

③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凡事无大小,如果小事做不好,很有可能耽误了大事。

一些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很有可能就是你成就大事的绊脚石。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小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这就是小节的魅力。

④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古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

”小节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很多悲剧通常都发生在小节上。

君不见,一个滑落在飞机跑道上的小铁片引发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航天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客易被忽视的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⑤刘备在给阿斗的遗言中说:“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⑥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拘小节者才能成大事。

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他就是凭着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企业。

我们都知道瑞士手表靠精工细作而享誉天下,德国人严谨细致的作风更是广为流传。

德国企业正是凭着审慎严谨、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成就了戴姆勒、西门子、大众等世界级企业巨头,同时也打造了“德国制造”这个几乎成为产品品质保证代名词的品牌。

⑦小节并非小事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万分之一真的不算大,但如果忽略了它,带来的可能是上万甚至上亿的损失。

没有人拒绝完美,当你完成一件事情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锦上添花完成那最后的万分之一呢?
8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8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84.请根据你对第⑥段的理解,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85.你的同学小雨过于心高气傲,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他的作业总是潦草,请结合本文内容劝导他。

【答案】
81.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82.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具体论述了容易被忽视的小节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的道理。

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83.先以刘备遗言引出“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的论点,再从反面举例论证不拘小节的实质和危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84.示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人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忽略。

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85.示例:小雨同学,我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写作业时,也注意下细节,发挥你的优势呢?要知道,生活中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也是你成功的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