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10篇含答案杜小雷【原文】杜小雷,益都之西山人。
母双盲。
杜事之孝,家虽贫,甘旨无缺。
一日,将他适①,市肉付妻,令作馎饦②。
妻最忤逆,切肉时,杂蜣螂其中③。
母觉臭恶不可食,藏以待子。
杜归,问:“馎饦美乎?”母摇首,出示子。
杜裂视,见蜣螂,怒甚。
入窒,欲挞妻,又恐母闻。
上榻筹思,妻问之,不语。
妻自馁,彷徨榻下。
久之,喘息有声。
杜叱曰:“不睡,待敲扑耶④!”亦觉寂然。
起而烛之,但见一豕⑤,细视,则两足犹人,始知为妻所化。
邑令闻之,絷去⑥,使游四门,以戒众人。
谭薇臣曾亲见之。
《聊斋志异》【注释】①适:往,到……去。
②馎饦(bótuō):面食名。
此处指水饺。
③蜣螂(qiāngláng):即屎壳郎。
④敲扑:用棍子打。
⑤豕(sh ǐ):猪。
⑥絷(zhí):拴,捆。
【解词】①杜事之孝()②市肉付妻()③妻问之,不语()④起而烛之()【答案】①杜事之孝(侍奉,服侍)②市肉付妻(买)③妻问之,不语(说话)④起而烛之(用蜡烛照着看)【译文】一天,杜小雷要外出,买了肉给妻子,要她给母亲做水饺吃。
妻子最忤逆不孝,切肉时,将屎壳郎夹杂在肉里。
母亲吃水饺时,觉得味道恶臭,不能下咽,便藏起水饺来,等儿子回家。
杜小雷回来后,问母亲:“水饺好吃吗?”母亲摇摇头,拿出水饺来给儿子。
杜小雷掰开水饺一看,见馅里有屎壳郎,大怒,想责打妻子,又怕母亲听见,便上床想办法。
妻子问他,也不说话。
妻子心中有愧,在床下徘徊,不敢上床。
过了很久,听到很粗的喘气声。
杜小雷躺在床上叱骂道:“还不睡觉,想挨揍吗?”床下却没有一点动静。
起来点亮蜡烛察看,见一头猪在床下;仔细看看,猪的两脚还是人脚,才知道妻子变成了猪。
县令听说了这件事,命将猪拴了去,在城四门游街,以告戒众人。
谭薇臣亲眼见过这事。
鸿【原文】天津弋人得一鸿①。
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二、陈涉世家陈胜王凡六月。
以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帏帐,课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陈胜王凡六月()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轻威()二、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B陈王斩之C涉之为王沈沈者D宫门令欲缚之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四、翻译句子。
由是无亲陈王者。
五、联系课文《陈涉世家》,说说你对陈涉的看法。
三、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31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
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10分)①然: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③耳:技止此耳() 无丝竹之乱耳(耳朵)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心理活动:动作:作用: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1、___对___年幼却聪明过人。
他的祖父___是魏郡太守。
有一次,正月日食,京城看不到,___听到这个消息后向皇宫报告。
太后问他这次日食持续多久,___想不出来怎么回答。
这时,七岁的___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之后就像月初一样呢?”___大吃一惊,立刻回答了太后的问题。
太后对___十分惊奇和喜爱。
2、神童庄有恭___是广东人,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
他家住在离___很近的地方。
一天,他在附近放风筝,不小心风筝飞到了将军署的院子里。
___直接走进去要取回风筝。
守卫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就问他:“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___老实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将军问他:“你读过书吗?能对诗吗?”___回答:“能,这是小事,有什么难的?”将军听了以为他很厉害,就让他对一幅画作品进行评论。
画里有一座房子,但是屋里没有人声,没有龙的吟声,没有虎的啸声,没有花的香味,也没有鸟的叫声。
将军觉得这很好笑,就让___来评论一下。
___说:“只需要看这里面的一局棋,我就可以对它进行评论了。
”他说:“这是一局残棋,只剩下半局了,车没有轮子,马没有鞍子,炮没有烟火,兵没有粮食。
将军要小心,小心。
”3、___聪慧___十几岁的时候,就背诵了《诗经》、《论语》和数十万言的辞赋,写作能力非常出色。
___看了他的文章,问他:“你找人帮你写这篇文章了吗?”___跪下回答:“我自己写的,言出之后就成了文章,没有什么难的。
”当时,邺城有一位叫做笔立的人,他的书法也非常出色。
___非常赞赏___和笔立的才华。
4、鲍子难客___家族有一千个客人。
有一次,有人送来了鱼和雁,___看到后说:“上天对我们人类真是太好了!它们生长五谷,还有鱼和鸟,都是为了我们人类而存在的。
”客人们都赞同。
不过,___的儿子年纪只有十二岁,也在场。
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说法。
上天创造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
这些生物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它们只是相似而已。
完整word版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1.联系上下文,解释或翻译以下带点的词句。
〔1〕宿于逆旅..〔2〕恶其贵...〔3〕行贤而去自贤.之行〔4〕安往而不爱哉.2.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二〕〔甲〕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jué欺诈〕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yuè,黄钺,帝王用的仪仗〕,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
〞〔?世说新语?〕〔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 ]?〞〔?资治通鉴?〕1〕给〔甲〕中画线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为两段文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①陈〔〕én陈列èn阵地èn阵容èn列阵②觇〔〕A.zh?n观察B.ch?n窥视àn看望D.zh?n偷看③数〔〕ò屡次ù很多ǔ数说ù经常〔3〕从以下语气词中选出三个,分别填到文中的[]里。
邪也矣焉耳4〕〔甲〕中的“晋宣王〞是谁?〔乙〕中的“帝〞指谁?“辛毗〞和“辛佐治〞是什么关系?(5〕〔甲〕中说的“亮设诱谲万方〞,〔乙〕中是怎么说的?摘出〔乙〕中相关原文,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1原文:译文:6〕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按照〔甲〕的说法是因为:按照〔乙〕的说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三〕赵温叔丞相,形体魁梧,进趋甚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1.C2.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3.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4.B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
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
”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
”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阳修,偶尔想起一时谈笑的话语,就如同在一次认识他。
(二)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切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1.解释下列鞠总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②臣切为王患.之2.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4.选文中的燕使采用什么方式说服对方?答案:1.①通“拒”,抗拒②忧虑,担忧2.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3.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4.燕国使者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进行劝说译文:燕国使臣拜见秦王说:“燕王听说秦、赵两国联合,燕国派我持金千斤来祝贺。
”秦王说:“燕王昏庸无道,我要赵国灭掉燕国,你还来祝贺什么?”燕国使臣说:“我听说,当赵国在全盛时期,南面的邻国事秦国,北面的下曲阳靠近燕国,赵国的土地方圆三百里,却与秦国相持了五十多年,赵国之所以反不能战胜秦国,是由于赵国小,又没有可能有其它国家来帮助扩大自己的国土。
现在大王要赵国向北往灭掉燕国,假如燕国和赵国联合一致,就肯定不会再服从秦国了。
我暗自为大王担忧。
”秦王以为说得对,于是派兵援救燕国。
(三)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3.用“⁄”给画浪线的句子断句。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你太贫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4.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译文:曹州于令仪,本是市民,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
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
令仪对他说:“你平时从末做过坏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
“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一万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
“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
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怕,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却背着一万钱,恐怕巡逻的人会盘问你。
留到天亮再走。
”盗贼十分惭愧,终于成于良民。
(四)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
4.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答案:1.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3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既”“足”“以……为”每处1分。
“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
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
江南全都平定了。
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五)(包拯)召权知①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权知:暂时代理。
1.下面各句与“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中的“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B.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其一犬坐于前(《狼》)2.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意在说明什么?答案:1.A2.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3.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4.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颂。
译文:(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
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