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自我检测
必修3第2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达标检测

必修3第2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达标检测下面为〝非洲大陆荒漠化表示图〞。
读以下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70292300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如今(B)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读图可知,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如今热带草原带。
2.形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缘由有(A)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空中积扩展是荒漠化的首要要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图中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说明人口增长是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图中过度砍伐使大约5 2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过度放牧使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2021·辽宁丹东)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度迷信技术提高特等奖。
据此完成3~5题。
导学号 702923013.此治沙防沙的方法也可适用于(A)A.新疆B.海南C.福建D.河南[解析]四个选项中只要新疆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应选A项。
4.图中绿洲在开展种植农业的进程中,最有能够出现的农业生态效果是(A)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空中沉降[解析]该地域绿洲左近引水灌溉开展种植业,会招致地下水水位上升,且该地域蒸发旺盛,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5.为促进图中地域的可继续开展,以下措施中,最合理的是(D)A.应用铁路交通和丰厚的沙源,开展建材工业B.应用黄河水源,鼎力开展灌溉农业C.扩展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停止大规模改造D.应用共同的景观和文明,鼎力开展旅游业[解析]沙漠景观、麦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明对东部兴旺地域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故该地域开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且对环境形成的污染较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跟踪检测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下跟踪检测(2019·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高二联考)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水蚀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2.我国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等绿洲农业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采矿C.过度利用水源D.过度垦伐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各因素所占比重,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A正确。
江南丘陵地区属于湿润区,荒漠化主要是水蚀产生的,B正确。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C正确。
云贵高原荒漠化的原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黄土高原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D不正确。
第2题,我国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等绿洲农业地区,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利用水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C对。
绿洲地区主要是种植业,A、B错。
过度垦伐是草原区荒漠化的原因,D错。
答案:(2019·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据此回答3~6题。
3.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气候变暖C.旱涝灾害D.土地荒漠化4.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A.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B.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D.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5.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用水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6.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①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③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④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民勤气候干旱,且“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同步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2.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截至2014年只剩3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2014年9月2日,湖北发布首批308个湖泊保护名录。
据此完成问题。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河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围湖造田3. 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右图所示的工程建设。
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是针对下列灾害中的()①地震②滑坡③泥石流④崩塌⑤山洪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6.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

2019-2019 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域,正确的选项是()A. 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专门域—红漠化C. 西北干旱地域—荒漠化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2.对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对荒漠化防治要针对不一样自然条件和各样外力作用的性质采纳不一样的举措②荒漠化防治的详细技术和举措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当前仍有必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对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要点④贫穷是致使丛林被砍伐,草地被损坏,从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由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①③④3.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 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 万亩的厚田荒漠(如图),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荒漠”。
固然专家们曾在此睁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一直收效不大。
荒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繁携全家出门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荒漠边沿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达成下面各题。
(1)当地域协调人地关系的事不宜迟是()A. 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行省柴灶、沼气B. 先移民,后治理C. 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分力度D. 建水电站(2)土地荒漠化是指因为天气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要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拥有干旱灾祸的半润湿地域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以下关于荒漠化的种类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域,如云南省、贵州省等B.土地盐碱化,指因为不合理的耕种浇灌而惹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如我国的华北平原C.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风沙堆积的黄土高原,如陕西甘肃等地D.寒漠化,两极、高峰或高原等严寒天气下的荒漠4.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害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后致使土地生产力长久丧失,形成好像荒漠般的景观。
读以下图达成以下问题(1)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举措是()①在农区改良耕种与浇灌技术,推行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添水井数目,保障牧草有充分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域创造乔灌木联合的防沙林带④采纳综合举措,多门路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①③④(2)以下相关西北地域荒漠化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20 世纪 50 年月以来,因为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B.从整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域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延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 同步测试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 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题;共 42 分)1. 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 固定沙丘B. 绿化环境C. 汲取地下水D. 增添降水2. 对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岩石裸露有益于风沙活动C. 天气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 狂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供给了条件3. 对不一样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选项是( )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成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备系统B.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仍是放弃C.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想法扭转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少4.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散布于 “一江两河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
据 2011 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情况公报》,西藏 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 43.27 万 km 2 , 比 2004年第三次全领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 2, 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添的势头。
读“ ‘ ’” 西藏 一江两河 流域地理因素统计图 ,回答以下问题。
( 1) 2004 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干冷柔弱B.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分利用土地C. 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D. 天气趋势于干暖化( 2) 2016 年已截止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主要采纳的治理举措可能有()① 保护天然植被② 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③ 在荒漠化地区种植速生阔叶林④ 将下游居民迁到河流上游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对不一样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选项是()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成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备系统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想法扭转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仍是放弃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少6.读我国新疆某荒漠化地区表示图,达成以下各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同步试题(二)

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同步试题(二)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与下图中哪种相符2.据图分析造成非洲荒漠化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砍伐D.过度开垦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图10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信息表明A.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C.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D.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4.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C.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D.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8 题。
7.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 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 2.4 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2章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 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 往返迁移D. 向两侧迁移2.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2.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________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草地退化________D. 土壤侵蚀2. 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3. 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________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________D. 土地生产能力高3.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②华东③华北④东北⑤西北⑥西南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③④⑤D. ③⑤⑥2. 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C. 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 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4.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1.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 固定沙丘B. 绿化环境C. 吸收地下水D. 增加降水2.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 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 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 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3.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C.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4.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
据2011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7万km2,比2004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
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4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环境干冷脆弱B.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C. 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D. 气候趋向于干暖化(2)2016年已遏制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主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可能有()①保护天然植被②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④将下游居民迁到河流上游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6.读我国新疆某荒漠化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⑤地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蒸发量小B. 水源充足C. 地势低洼D. 风速小(2)图①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为维护生态安全,该地区适宜()A. 植树B. 种草C. 栽灌木D. 自然演化7.截至2016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防治自我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原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3江南红壤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因素是()A地形 B土壤C干湿状况 D热量
4.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及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荒漠化圈
C土地荒漠化成点状及线状分布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5.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6.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7.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发现表明( )
A荒漠化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
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8.锡林郭勒草原牧区居民点附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9.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
A.水田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2007年烟台期末)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口号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这个口号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11.在现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
12.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采用的现代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
A ①② B.③C ①③ D.④
1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红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
多暴雨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15~16题。
15.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
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完成17~18题。
17、.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18、.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2010·扬州模拟)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
19.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B B C C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B B
C A B B C
(二)综合题
21.读下述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资料(一)
根据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透露,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已经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
资料(二)
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传出信息: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
(1)我国这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原因:①②
(2)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A地沙漠的名称是;B地沙漠所在省区是、该省区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
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反映?
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治沙工程名称,作用
(2)b铁路线是
(3)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
(4)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
23.(2000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和行为,造成的恶果;在林区的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24.(2001年广东卷)美国中部平原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2)该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风越过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才使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
荒漠化防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B 6.C 7.C 8.B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B
二、综合题
21. (1)干旱深居内陆多山岭阻隔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塔克拉玛干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风作用下,沙漠向东、向南扩展。
(4)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5)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22. (1)草方格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包兰线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生态农业
23.(1)东北西北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面积减少)过度砍伐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
24、(1)冬、春季(只答春季也得分)(2)西落基山(3)草场(植被)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