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检测

合集下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2020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一、基础题10*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时间:25 分钟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ɡuǎ)色挠.(n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ín)B.唐雎.(jū)缟.素(ɡāo)魏襄.王(xiānɡ)以头抢.地(qiānɡ)C.休寝.(jìn)韩傀.(ɡuī)夫.专诸(fú)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侵.犯(qīn)长跪.(ɡuì)寡人谕.矣(yǔ)1.答案 C A.凛lǐn。

B.缟ɡǎo。

D.谕yù。

2.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B.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D.休.祲降于天(休息)2.答案 D “休”是“吉祥”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B.徒以有先生也C.长跪而谢之 D.秦王怫然怒3.答案 A “错”同“措”。

4.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 B.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C.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

今义:成直线的。

)D.秦王色挠.(古义:变化。

今义:轻轻地抓。

)4.答案 D “挠”的古义是“屈服”。

5.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B.天下缟.素.(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穿缟素)C.虽千.里.不敢易也(数词用作名词,方圆千里的土地)D.与臣而将四.矣(数词用作动词,变成四个人)5.答案 B “缟素”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1)怒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怀怒.未发( )(2)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与①轻寡人与.( )②与.臣而将四矣( )6.答案(1)①动词,生气,发怒②名词,愤怒(2)①派遣②出使(3)①语气词,相当于“吗”②连词,和、同,此处可引申为“加上”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陈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检测题(含答)

陈涉世家》和《唐雎不辱使命》检测题(含答)

第21课《陈涉世家》练习题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朝代)著名家,家。

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共篇,五大部分:、、、书、表。

二、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宜.多应者功宜.为王B.扶苏以数谏故.故.余虽愚C.卒买鱼烹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又间.令吴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B、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怅恨久之.D、且.壮士不死即已年且.九十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屋舍俨然.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第二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7.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8.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九年级语文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 练习卷 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 练习卷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2004·〕唐睢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假设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以下加点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②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以下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答复,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答: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021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答复9—12题〔10分〕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假设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小测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小测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积累小卷一、文学常识填空。

(3分)本文出自《战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作者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是一部国别体(体例)史书,共 33 篇,分12 策。

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0分)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对……说 2.安陵君其许..寡加强语气的助词答应3.大王加惠..即使这样..给予恩惠 4.以大易.小交换 5.虽然6.愿.终守之希望 7.请广.于君扩大 8.而君逆.寡人者违背9.非若是.也这样 10.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1.唐雎对.曰回答12.岂直..之怒乎平民..五百里哉难道,何况只,仅仅 13.大王尝闻布衣14.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5.秦王色挠.屈服16.长跪而谢.之道歉 17.寡人谕.矣明白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C.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D.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六、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唐雎不辱使命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哪部古代文学作品中?
A. 《左传》
B. 《史记》
C. 《战国策》
D. 《资治通鉴》
2. 唐雎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使者?
A. 秦国
B. 赵国
C. 魏国
D. 齐国
3. 唐雎在秦国的使命是什么?
A. 求和
B. 求援
C. 求战
D. 求亲
4.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使用了哪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 画蛇添足
5. 唐雎在秦国的辩论中,最终达到了什么目的?
A. 被秦国所杀
B. 被秦国所囚
C. 成功说服秦国
D. 被秦国驱逐
二、填空题
6. 唐雎在秦国辩论时,用“________”来比喻自己的使命。

7. 唐雎在辩论中提到,如果秦国不听从他的建议,将会“________”。

8.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________的情况下,也要保
持________。

三、简答题
9. 简述唐雎在秦国辩论中的主要论点。

10.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
11. 论述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五、分析题
12. 分析唐雎在秦国辩论中所展现的外交智慧和个人品质。

六、应用题
13. 如果你是唐雎,面对秦国的威胁,你会如何准备和应对?请结合
唐雎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jū)韩傀(ɡuī)免冠徒跣(ɡuān )(xiǎn )以头抢地(qiānɡ)天下缟素(ɡǎo )寡人谕矣(yù)2.文学常识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这是一部由西汉(朝代)末年刘向(人名)编订的国别体体史书。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辱使命(辱没、辜负)(2)易安陵(交换)(3)故不错意也(置意)(4)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5)长跪而谢之(道歉)(6)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4.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以君为长者武陵人捕鱼为业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是轻视我吗?(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的征兆。

二、内容理解6.唐雎的使命是什么?挫败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本意是为了帮助安陵国扩大领土。

B.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仅有五十里的安陵,安陵君认为以大易小虽是好事,但因为安陵是先王留下的,所以不敢换。

C.秦王认为安陵君是个有名望的长者,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是轻视自己,所以不悦。

D.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挺剑而起”,才迫使骄横的秦王屈服。

10*《唐雎不辱使命》当堂达标题(二)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34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2分,每空1分)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以大易.小()3.其许.寡人()4.大王加.惠()5.虽然..,受地于先王()6.秦王不说.()7.且.秦灭韩亡魏() 8.故不错.意也() 9.请广.于君()10.君逆.寡人()11.轻.寡人与()12.亦免冠徒.跣()13.以头抢.地()14.仓.鹰击于殿上()15.天下缟素..()16.休祲..降于天(休:祲:)17.不辱.使命()18.秦王色.挠()19.长跪而谢.之()20.寡人谕.矣()21.徒.以有先生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选择题(6分)⑴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布衣之怒”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1分)A愿终守之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长跪而谢之⑵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和意义的两项是()()(2分)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挺剑而起 D长跪而谢之⑶结合语境,给下列句中的“以”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①把、拿②因,因为③凭借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二、知识迁移:阅读下列文章,并按要求答题。

(16分)〔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乙〕高缭仕④于晏子,晏子逐之。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

《唐雎不辱使命》过关检测

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 大王加惠_________ 请广于君 ________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 秦王怫然怒________布衣___________ 以头抢地耳庸夫_________ 非士之怒_________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 天下缟素________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寡人谕矣__________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在横线上: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三.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于受地于先王__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 徒亦免冠徒跣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之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
而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长跪而谢之曰(整理补充而)
课后作业
改错本改错(abc)
中考链接
拓展延伸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教务处盖章年月日
5、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
6、以:以激怒其众祭以尉首扶苏以数谏故(剩余的自己补充)
7、而:夺而杀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剩余的自己补充)
四、多义词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整理补充于)
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九年级教学设计案
学科:语文主备人:江志林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
课型
检测
教师姓名
使用时间

习பைடு நூலகம்
内容复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辨别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辨别文言句式
重难点
1、辨别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辨别文言句式
预习准备
作业预习
一、解词
1、唐雎不辱使命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大王加惠4、请广于君5、岂直五百里哉6、秦王怫然怒7、布衣8、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9、庸夫10、非士之怒11休祲降于天12天下缟素13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15寡人谕矣16错意17虽然,受地于先王
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
三、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灭韩亡魏2、天下缟素3、请广于君4、与臣而将四矣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四、一词多义:
1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数:扶苏以数谏故卒数万人
3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
4、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楚人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