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不在
对联欣赏(精选180句)

对联欣赏(精选180句)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欣赏(精选18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联欣赏篇1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王剡题天台万年寺联)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龙门联)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大光亭)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
(杨树悬山阴自在亭)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止息亭联)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止息亭联)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水月观音亭)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刘墉四照亭联)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
(半山亭联)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陈抟老君台联)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观音亭联)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周延延俊伯牙亭联)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矩沧浪亭联)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
(君山亭联)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
(枕流亭联)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
(高杨依山亭联)24、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
(捉月台联)25、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黄梁梦亭联)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
(普深和尚清凉台联)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葛本仪: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葛本仪: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作者:王立群张媛媛来源:《山东画报》2016年第15期葛本仪女,1933年2月生,山东潍坊人。
1951年9月至1955年7月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
1988、1995两次被授予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是山东省“三八红旗手”,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生从事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尤以汉语词汇研究见长。
自著和主编著作多部,有创见的论文多篇。
她22岁成为大学教师,50余年不离山大讲坛,桃李满天下。
国内在职的汉语词汇学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6人出自她的门下。
她独辟蹊径,填补汉语词汇学研究空白。
“十年磨一剑”,初试牛刀的《语言学概论》,年年都在重印,至今已发行了二十八年;《现代汉语词汇学》十年时间重印八次,作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的扛鼎之作,已先后被台湾和英国引进版权。
她是学界公认的汉语词汇学翘楚,却自称“未敢以为定论,只作引玉之言”。
她是葛本仪。
在葛本仪教授家的客厅中,有一幅字画,上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贵精不贵多,这似乎就是对葛教授的最佳写照。
“大”学生的“小”老师1955年,22岁的葛本仪从山东大学毕业,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作为一名刚刚留校的助教,她的任务是先从学着上课开始。
那时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调干生,他们是从工作岗位上选调入学的,因此很多学生的年纪都比她这个“小”老师大。
那些“大”学生并没把这个“小”老师看在眼里,怎么办呢?她毫不气馁,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决心用教学内容取得学生的信任。
她在改作文的时候,每改一处都会找出改的理由,以理服人,她终于用学识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
初为人师的认真负责,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教了一辈子书的葛本仪教授,从没有放弃一个学生。
她从不对学生发脾气,用学生的话说:“葛老师用温柔的小鞭子督促着我们前行。
”她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她的学生曾这样描述葛本仪教授的教学方法:别的研究生上完课以后,笔记记了厚厚一沓,而葛教授的学生却是上课之前,在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下,笔记先写了厚厚一沓。
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

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相关推荐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通用2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和陶渊明相遇作文800字篇1把桃花源游尽,片片落英载不完惊羡情;到南山寻菊,滴滴花酒醉不了诗人心;屋前抚柳,丝丝柳絮飘不尽隐世梦。
于是,你在我梦中徜徉走过。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东篱带露的菊花啊,你可听见陶公在茅草屋中对你深情的呼唤?屋前五柳随风摇,室内心静气自流。
你是他一心寻求的僻静居所唯一的寄托。
放逐自由的元素,何为醒悟?督邮至,令束带见之,于是你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大彻大悟的你放声舒啸——归去矣!心开始自由呼吸,田园之气顿时充斥胸肌。
望穿了秋风,染上几缕乡野的湿气。
身披晨衣,躬耕劳作,东篱采菊,任菊香沾满青衫,酿就你最爱的菊花酒。
待到春来时,春浓酒香,摘我园中蔬,素菜清酒,何等惬意?东篱外的田园,你荷锄高歌,于春华秋实的季节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丰收之喜,菊酒之香,生活之逸,你醉倒在其中,不愿醒来。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陶公只要有酒相伴,或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寻幽探壑;或登高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或好整以暇地抚无弦之琴。
悠悠然把酒饮,飘飘然把诗作。
仁隐进退归去来,劳逸饥饱田园乐。
有人说你是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你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你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
你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持杖而耘耔,寻找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心静,所以世界静。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宁静的心怀早已被打扰得面目全非,在你怡然自得的文采中,我感受到你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我开始打扫心灵,还内心一片净土,与你共甘苦。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
陶公,我对你的顶礼膜拜,唯有举杯与君酣畅豪饮。
对联经典500个

对联经典500个1、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2、山以石峻;海为川归。
3、天下有道;国家将兴。
4、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7、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8、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9、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10、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11、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12、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13、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14、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15、穷不失义;富而无骄。
16、松风高洁;兰气幽芳。
17、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18、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19、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20、泪尽数行;诗留千古。
21、持山作寿;与鹤同侪。
22、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23、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2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25、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26、虚心为竹;清节而秋。
27、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28、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29、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30、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31、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32、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33、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
34、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35、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6、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37、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38、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39、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
40、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
41、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42、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
43、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
44、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45、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46、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47、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48、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
49、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50、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
51、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52、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53、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54、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55、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
56、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57、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58、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59、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名人名家名联(248副)

名人名家名联(248副)1、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四照堂刘墉联)2、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苏东坡读书台张光楠联)3、开张天岸马;奇依人中龙。
(老君台陈抟联)4、清风月明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伯牙亭周延廷俊联)5、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万寿亭,王剡所作)6、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沧浪亭梁章炬联)7、开轩邀朗月;对弈趁清风。
(依山亭高杨联)8、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
(清凉台普深和尚联)9、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湖心亭朱方联)10、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雍正皇帝联)11、每闻乐事先惬意;或见奇书手自抄。
(弘历园爱新觉罗联)12、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联)13、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王文治联)14、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长,独为其难。
(王莆堂联)15、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
(毛怀联)16、江山澄气象;冰玉净聪明。
(方声洞联)17、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邓拓联)18、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左光斗联)19、发上等愿,亭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
(左宗棠联)20、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石韫玉联)21、真理学从五轮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
(申涵光联)22、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叶元璋联)2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草庐联)24、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苏轼书房联)25、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书房联)26、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文长青藤书屋联)27、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王夫之书房联)28、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书;学未惬心,正涌百般磨炼,文通既是运通。
(明朝进士金声书斋联)29、咬住几句有用诗,可以充饥;养成数杆新声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书斋联)30、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
与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思相近的对联

1.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对联的艺术魅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现,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思相近”这一主题更是对联的精髓所在。
2. 我们来解读这副对联的意思。
对联的上联“室雅何须大花香”表达的是无需过多的豪华和繁复的装饰,一个空间如果雅致得当,即使没有浓烈的花香也能给人愉悦的感受。
下联“不在多意思相近”则进一步强调了内涵的重要性,指出精神和情感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3. 这副对联通过双层含义,既显出了淡雅清新的文人风骨,又表达了精神内涵的重要性。
这是对联的一种典型表现,对联需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可多言;另对联的内涵要丰富有深度,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4. 然而,这样一双优美的对联并非易得。
它需要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阅历,能够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更需要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审美情趣,才能发现和捕捉自然和人生中细微的美好,从而将之化为对联的艺术表达。
5. 与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思相近”这样一副对联,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从侧面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其包容和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传承。
6. 在当下社会中,对联的应用也并不局限于传统文人雅集之中,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
在节庆活动、商家标语、文化传媒等领域,对联的身影随处可见。
这些应用形式的多样性,也为对联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7. 正是因为对联的魅力和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对联的创作和传承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在这一领域,传统文人的精湛技艺和现代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思维相结合,为对联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8.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思相近”这样一副对联,无论在艺术表现、文化传承还是社会应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自信,也为我们展现了对联这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和独特性。
为什么有的花香有的花不香

为什么有的花香有的花不香花的香味来源于花瓣中有一种油细胞,它会不断分泌出带有香味的芳香油。
因为芳香油很容易挥发,当花开的时候,芳香油就会随着水分一起散发出来,这就是人们闻到的花香。
自然界中还有一些花,虽然它们的花瓣中没有油细胞,但闻上去也有阵阵香味。
原来,它们的细胞中含有一种叫做配糖体的物质,配糖体本身没有香味,但当它经过酵素分解的时候也能够散发出芳香味的气味来。
不同花儿分泌芳香油和分解配糖体的能力是不同的,这就是有的花香浓烈、有的花香清淡的原因。
一般来说,白花和淡黄花的香气最浓,其次是紫花、黄花、浅蓝花的香味最淡。
但也有例外,比如白芍药就不如紫玫瑰香,因为花香的浓淡又与花的品种有关。
花香是传宗接代的需要有些花在阳光照耀下香味更浓,比如向日葵。
有些花在阴雨天或晚上才发出强烈的香气,比如夜来香和栀子花。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呢?因为各种植物花朵散发不同香味是它自身的需要。
一句话,它们都是为了传种接代的需要,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香味可以把昆虫吸引过来,昆虫在花蕊上起到了传播花粉的作用,达到授粉,结籽、传代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花儿开不是因为要给人欣赏的,花儿香也不是因为要让人舒适的。
并非所有的花都香气四溢大部分人以为花儿都是香气四溢的吧?其实并非如此。
据说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香味的花竟只占一小部分,大自然中的花并不都是香味十足的。
而且任何一种花,色、香、韵齐全的不多,极少部分的花还是有臭味的呢,比如鱼腥草开出的花就很臭。
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不同的颜色又是一个夏天过去了,一个秋天又来了。
看着地上的树叶,我忽然想起来了一个问题,夏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斯绿色的,但现在到处都是红黄相间的树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整整思考了一天,可是到最后还是没有想出来。
最后,我只好去问姐姐,可是姐姐见识短,我只好去问妈妈,可是妈妈却说:“我忙着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呢。
”唉!看来,只有爸爸见识长了。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从文本层次论谈汪曾祺《戴车匠》

文_学术探讨290摘要:小说之于文学作品,是将作者头脑中意态化的形象加以联想和虚构以文本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而解构文本层次性是探析作品由内到外最全面细致的方式,小说由文本层次组构而成,纵使如汪曾祺这般散文化的小说也无法“置身事外”,从中也可窥探出其小说之层次内蕴所在。
以英伽登文本层次论为理论模型再细读《戴车匠》,并阐述其平淡清新中蕴藏的哲理,于清淡中见真挚,在平凡中品余韵。
关键词:汪曾祺;《戴车匠》;英伽登;文本层次论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包括四个层次,即语音层、意义单位层、再现的客体层以及图示化观相层,在这四个层次之上,还有个别作品所包含的“形而上学”质,这是“文学的艺术作品”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
细探中西方文学作品层次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所借鉴吸收的四层次说还是中国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中编撰的文本三层次说,实则都是在英伽登最早提出的文本层次论基础上发展而来。
一、“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音层英伽登认为,语音层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指文学的字音及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较高级的语音构造,如韵律、语速、语调等,不同于物理性的声音现象,换言之,英伽登所建构的语音层次绝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汉语发音结构,可以将之理解为语言的组合形态。
正如汪曾祺所谈到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而他笔下的语言常常是接近口语而又少有冗长累赘的描写,字字珠玑,简约明了却又余韵悠长,所谓“言由心声”,正是说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个性化语言,因此,从语言上最容易鉴别出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从《戴车匠》入手,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又能窥探出其语言之精妙绝伦。
从称谓来看,小说中能算作称谓的不外乎:戴车匠和侯银匠,这种简单地将姓氏与工作性质相结合所形成的称谓乍看之下并无特别之处,汪曾祺曾说:“我的市井小说里没有英雄,写的都是极平凡的人”,他既已擅于在小说中刻画最平凡的市井人物,因此出现这种称谓时,我们往往不以为然,忽略其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香不在,落叶纷纷
花香不在,落叶纷纷
十月刚至,然已深秋。
低沉的天气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呼呼啦啦的秋风一吹,树叶雷动,更让人不愿出门。
躺在沙发上的我,望着窗外阴沉的天气,赶紧拉一拉旁边的毯子,让自己裹得更紧一点。
新疆的天气就是这样,早晚寒气袭人,中午又热的让人出汗。
强烈温差搅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总是为了穿衣而惆怅。
穿厚了,中午热;穿少了,早晚冷,着实让人无奈。
中去下班后,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换外套,穿着工作服就下楼了,外面的风很大,还是迎面风。
然而,坐在办公室的我,浑然不知早上已经变了天,快速骑上自行车,逆风行驶,风从裤管、袖口、胸口一股脑钻进来,浑身上下像浇了水一样,透心凉。
我狠劲的踩向脚踏子,保持内心的火热。
秋风起兮,哗啦啦的叶子从枝头掉下,一堆一堆被风裹胁着,随处流荡,直到被草丛里的杂草绊住,才停下脚步。
路上的行人早已换上了秋冬棉衣,双手插进裤兜,紧紧地将衣服裹紧,张口吐着白气,踩着沙沙的落叶,步履维艰的行进着。
从马路的一头望去,两旁的林带,颜色从深到浅,中间过度,形成层林尽染,黄绿相间,来来往往的车辆带动落叶飞舞。
满地的叶子,我不忍心碾压,将车轮拐来拐去,尽量躲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刘禹锡的秋词。
欢喜心油然而生。
正好,一片叶子不偏不倚的落在了我的肩上,我让他一直陪伴我,最后,我轻轻的拿下,站在风中仔细的观看,这是一个榆树叶,已经全部变黄了。
我将它夹在了我常读的书中,带着秋天的思念和记忆,永远的封藏在这片叶中。
满目肃杀,秋人秋色秋景,花香不在,只有那无边落木萧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