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长寿之乡和龙市气候特征分析
和龙市旅游攻略

和龙市旅游攻略
和龙市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和
龙市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本篇旅游攻略将为您介绍和龙市的特色景点、美食推荐和旅游注意事项,帮助您
更好地规划和享受旅程。
特色景点:
和龙市有着众多独特的景点,其中以长白山天池、亚洲第一大瀑布——白泉瀑布、和龙湿地等最为著名。
长白山天池四季风光各异,冬季银装素裹,夏季绿树成荫,是
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白泉瀑布水势磅礴,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和龙湿地则是众
多候鸟的栖息地,是观鸟爱好者的必到之处。
美食推荐:
品尝当地美食是旅行中重要的体验之一。
在和龙市,您可以尝试到正宗的朝鲜族
美食,如泡菜、炸酱面、冷面等。
此外,当地的农家乐也是不可错过的选择,新鲜的
农家菜让人回味无穷。
旅游注意事项:
在前往和龙市旅行时,需注意季节变化,合理安排行程。
特别是冬季,由于气候
寒冷,需做好保暖措施。
另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持环境整洁,文
明旅游。
和龙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探寻历史文化,这
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本攻略能帮助您在和龙市留下美好的回忆,愉快地度过旅程!。
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尊敬的各位学生,今天我们将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能源基地,其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一、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寒带地区,其气候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随着纬度的增高,气候也呈现出北北东向冷、南南西向暖的分布特点。
1.1温度东北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南低北高。
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气温最低,最冷的地方降至-40℃或以下。
夏季气温最高,最高温度可达30℃至40℃。
而且,由于地形的影响,东北各地的气温差异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同一地区内不同季节的温差。
1.2湿度东北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
夏季是该地区的主要降水时间,主要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雨量差异也非常大。
1.3风东北地区的风力较大,尤其是冬季,北风和西北风成为地区内的主要风向,还经常会出现强烈的冬季风,并且随风而起的降雪也相当多。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东北地区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霜冻期缩短、极端气候事件增加、降水变化等方面。
2.1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导致东北地区的气温升高,在冬季降温的幅度中也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了大气环流失去了控制,此外,还导致湿度的上升,促进了冬季的灾害发生。
3.2霜冻期缩短气候变化还导致东北地区霜冻期变短,早春开春的时间也随之提前,而这又会导致一些农事上的困难,例如农作物无法得到足够的土地温度,使得农作物的现代化种植面临挑战。
4.3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如洪涝灾害、干旱、风暴等等。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5.4降水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东北地区的降水变化,造成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东北地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961—2010年和龙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0年和龙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作者:常立秋王录刘宗尧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3期摘要利用和龙市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行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50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和龙地区气温以0.234 ℃/10年的速度增长,冬季增温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年平均气温基本没有发生突变,增温趋势较为明显,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降水较为平稳,以6.097 mm/10年的速率增长,春季降水的增加趋势对年降水增加的贡献最大,并在1983年、2003年发生突变,也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吉林和龙;1961—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01-03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 ℃,温度升高将导致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是极端天气的增加,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1]。
诸多研究表明,我国也是气温升高较明显的国家之一[2-4],贺伟等对东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研究表明:1961—2005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8 ℃/10年。
降水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71/10年[5]。
王江山等分析了气候变暖和农业的关系,指出气候变暖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受损严重,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生产条件变化,更增大了农业生产的脆弱性[6]。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境内地貌多山区、丘陵、台地、谷地、河谷平原,总面积5 069 km2,农作物(玉米、水稻)的耕作面积仅占全市总面积的5%左右,却供养着全市23万人,在全球、全国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分析和龙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十分必要。
历史经验证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顺应气候变化规律,就能推动社会发展,有利于完成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天气、气候条件下,做到顺天时、量地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和龙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和龙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和龙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长白山东麓,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和龙市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和龙市的气候特点和龙市属于中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冷暖无常,夏季短暂温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多晴天,冬季寒冷漫长寡照少雪。
全市分四个无霜期气候区,平均日照2387.2小时,平均气温5.6度,年均降水量573.6毫米,降水集中在6月到9月。
和龙市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北岸,东与龙井市接壤,西与安图县毗邻,北与龙井、安图两市县搭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28°22′42″~129°24′17″,北纬41°59′44″~42°57′15″。
和龙市境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呈不规则柞叶状,总面积5068.62平方公里(2013年),境内国境线长164.5公里。
地形和龙市地处长白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西部多高山峻岭,西高东低,南岗山脉横亘中部。
境内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86座,西部的甑峰山为最高峰,其海拔高达1676.6米。
中北部河谷盆地海拔500米,最低250米。
地貌类型分为山区、丘陵、台地、谷地、河谷平原。
和龙市的景点仙峰国家森林公园仙峰国家森林公园以原始森林生态为亮点,在茂密的阔叶红松原始林中,蕴藏着峡谷溪流、暗河瀑布、高山湿地、道庙遗址、仙人湖、枫叶谷、紫杉王、岳桦树、睡佛、云海等景点,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有大面积的野花和山野菜;夏天茂密的.森林和溪流是一个极好的避暑度假地;秋季到处是鲜艳夺目的枫叶和如诗如画的五花山;冬天则是林海雪原和森林雾凇。
图们江国际风景旅游区图们江国际风景旅游区包括圆池、图们江源头、前哨(钓鱼台)、红旗河漂流、古城里口岸、军舰山、李旭诗碑、虎岩观景区(眺望朝鲜茂山)、南坪口岸、仙景台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有四季分明、寒冷干燥、春秋短暂和夏季炎热等方面。
首先,东北地区的气候呈现四季分明的特点。
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高的影响,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则相对较短暂。
春季和秋季的变化过渡较快,季节交替较为明显。
其次,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
由于东北地区地处高纬度,加之海洋性和大陆性的双重影响,导致该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极低,常年霜冻和严寒,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相对湿润度不高,降水量较少。
第三,东北地区的春秋季短暂。
春季和秋季在东北地区往往较为短暂,过渡较快。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夏之间的变化往往只有几周的时间,而秋季气温降低也很快,秋冬之间的变化较为突然。
最后,东北地区夏季炎热。
尽管东北地区的冬季寒冷,但夏季则相对较为炎热。
由于靠近东亚季风的影响,夏季会受到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的影响,导致夏季气温较高,且夏季相对潮湿。
以上便是东北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首先,东北地区地处高纬度,位于半干旱、寒冷的气候带,冬季长且严寒,夏季短暂而炎热,使得该地区整体气候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点。
其次,东北地区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高的双重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是指从西伯利亚地区形成的大范围高气压系统,冬季时往往南下影响到东北地区,导致长期低温和寒冷干燥的气候。
太平洋副高则是指夏季时,太平洋上空形成的高气压系统,带来了暖湿空气,使得夏季相对炎热。
此外,东北地区还受到地形和水域的影响。
东北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无大的山脉阻隔,导致冷空气和暖湿空气流通较为顺畅。
此外,东北地区还拥有辽阔的辽河平原和黑龙江平原,这些平原为东北地区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水分资源。
另外,人类活动也对东北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长春的天气特征

长春市的天气特征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长春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四季分明。
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
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
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
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
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
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
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
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
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word.。
和龙市简介

和龙市简介和龙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座落在长白山脚下,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65公里,总面积5069平方公里,这里是图们江、海兰江的发源地,素有“长白山下金达莱、最美中朝边境线”之美誉。
旅游城。
和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龙门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古洞河国家湿地公园、图们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红旗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仙景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8个“国字号”园区,被誉为“和龙八景”。
和龙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优势,构建“全天候、四季皆宜的全域式体验旅游”发展模式,统筹和龙风景、最美边境、朝鲜旅行等旅游资源,设计徒步采风、慢骑观光、自驾穿越、空中揽胜等路线,游客可以“春看山花烂漫芬芳遍野,夏品苍松劲柏怪石嶙峋,秋游高山暗河层林尽染,冬赏北国雪霁长白雾凇”,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
民俗游和边境游是和龙旅游的另一亮点。
和龙依托上下长白山旅游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随处可见的朝鲜族农家旅馆,让游客们身临其境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
借助朝鲜开发茂峰国际旅游区契机,成立了崇善旅游特区,构建成“四进一出”国际旅游观光路,通过古城里口岸,领略三池渊、鲤明水瀑布、正日峰、长白山东坡天池等景观的旖旎风光和异国风情,朝鲜将成为和龙最大的毗邻风景区。
健康城。
作为全国首个承办国际马拉松和国际自行车赛事的县级市,和龙有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优势。
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1200年前,盛极一时的古渤海国在这里建都立业,古渤海文化和盛唐文化交相辉映;她兼具少数民族的原汁原味,是朝鲜族聚居区之一,22万人口中朝鲜族比重达53%,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浓郁的民俗文化及饮食文化是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最具特色和开发前景的文化资源。
和龙是健康养生的圣地。
这里是全国空气和水最好的城市,是全国首批33个生态示范区之一。
和龙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87%,被誉为“天然氧吧”;400平方公里平岗绿洲是著名的有机水稻之乡,拥有着“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生态农业景观,青山绿水滋长的养生食疗资源,和龙正在全力塑造“世界林下参之都、中国地窖辣白菜之乡、皇家贡米之乡、长白山下有机蔬菜基地、全国冰泉鱼之乡”五大品牌,打造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长白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长白山的气候特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长白山位于我国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
其主峰白云峰海拔 2691 米,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
长白山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在前往长白山游玩或者进行相关活动时,了解并注意其气候特点至关重要。
长白山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特征。
从山脚到山顶,可以经历从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气候带。
这种垂直气候差异使得长白山的气候在不同高度和区域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首先,长白山的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在冬季,尤其是山顶区域,气温常常能达到零下三十摄氏度甚至更低。
即使在夏季,山顶的气温也可能在零摄氏度左右,甚至会有降雪的情况出现。
因此,无论何时前往长白山,都要做好保暖措施。
冬季时,要携带足够厚的羽绒服、保暖裤、帽子、手套、围巾等,以抵御严寒。
夏季前往山顶,也最好带上一件薄羽绒服或冲锋衣,以防遇到突然的降温。
其次,长白山的降水较为丰富。
年降水量在700 到1400 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的降雨往往来得突然且猛烈,可能会引发山洪等自然灾害。
在山区行走或游玩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暴雨天气进入山谷或河流附近。
同时,丰富的降水也使得长白山的空气湿度较大,这对于一些对湿度敏感的人群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
再者,长白山的风力较大。
由于其地处高山地区,周围没有阻挡,风可以毫无阻碍地吹过。
尤其是在山顶和山口等位置,风力常常能达到七八级甚至更高。
强风不仅会让人感到寒冷,还可能影响行走和观赏的安全。
在大风天气中,要注意站稳扶好,避免被风吹倒。
对于携带的物品,也要确保固定好,防止被风吹走。
长白山的气候变化迅速。
可能前一刻还是阳光明媚,转眼间就会乌云密布,下起雨或雪。
这种突变的天气对于游客和登山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行程中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并做好应对各种天气变化的准备。
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另外,长白山的雾天也比较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12-02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和长寿,而生活环境的质量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从和龙市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入手,分析气候与人口长寿的关系,从而使人们了解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长寿之乡;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吉林和龙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06-0193-01东北长寿之乡和龙市气候特征分析常立秋1刘庆林1田旭2杨雪1郭伟1(1吉林省和龙市气象局,吉林和龙133500;2洮南市气象局)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573.6mm ,年平均日照时数2255.8h ,夏天凉风习习,冬天银装素裹,是有名的避暑养生胜地。
2015年9月28日,和龙市被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委会正式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称号,成为联合国机构认定的第11个“世界长寿之乡”,中国第8个“世界长寿之乡”,东北地区唯一的“世界长寿之乡”。
蔡慧等[1]在《百岁老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中指出,世界上长寿区大体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以经济欠发达、环境相对封闭为特点的自然型长寿,另一种是以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相对开放为特点的经济型长寿。
但迄今为止,世界上长寿区仍以自然型长寿为主,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长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收集、整理1961—2010年和龙市气候资料的基础上,对气候条件与人口长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气候对长寿的影响,使人们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益处。
1资料与方法本文利用1961—2010年和龙市气象站观测数据(该数据通过了时间、空间一致性检查,具有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分析了气温、湿度、降水、日照等影响人类生存的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2气温从全球长寿地区分布来看,有些长寿地区属于寒冷型气候,如挪威等靠近北极的地区;有的长寿地区属于温暖型气候,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相关资料显示,气温对人体寿命的影响最为显著,气温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近50年和龙市平均气温为5.2℃,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19.4℃,其间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5.1℃,极端最高气温为36.7℃,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4.6℃,极端最低气温为3.0℃(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为-10.9℃,其间最高气温平均值为-4.4℃,极端最高气温为16.5℃,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6.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3.2℃。
春、秋2季平均气温较为接近,分别为6.2、6.1℃。
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0℃,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0.6℃,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3.0℃。
分析全年气温变化可知,和龙市夏季气候凉爽,而人体最适宜的温度为19~24℃[2],因此,和龙市是夏季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夏季温暖、冬季略微寒冷、春秋温度适宜,存在天然的调节功能,是长寿的基础条件。
3降水及水资源降水及水资源对环境影响较大,植被的生长条件、空气湿度、饮用水的质量等均与水资源密切相关。
和龙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47mm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
近50年来,和龙市最大年降水量为840mm ,出现在2000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35mm ,出现在1967年。
和龙市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7%,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较高,2013年在全国呼吸最佳城市中排名第16位,原始森林饱含负氧离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优质的水源是一种纯天然的“长寿素”[3],由于降水充足且水资源丰富,和龙市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物产丰富,有野生植物逾200科2000种,可食用植物逾300种,食用果实植物逾20种。
4湿度湿度条件是影响人们日常体感舒适度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夏天若空气湿度大,会让人感觉闷热,影响人体的水分代谢,容易导致中暑等问题。
冬天若空气湿度较大且温度低,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吸收人体的热量,使人感觉阴冷,容易着凉感冒。
若空气湿度长期>80%,则容易使人患上风湿病、肾病等疾病。
近50年和龙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相对湿度最高,为78%,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相对湿度分别为63%、56%、52%。
从近50年相对湿度变化幅度来看,相对湿度年、季变化均较为稳定,且呈减少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最利于人体健康的相对湿度为49%~51%,和龙市整体相对稳定的湿度条件为人们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5日照日照时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达到或超过120W/m 2的时间长度。
和龙市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255.8h 左右,3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17.0h ;12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54.2h ,日照时数年较差为62.8h 。
适量的阳光照射能使人体组织合成V D ,并促进钙类物质的吸收,生长中的幼儿若光照不足,易导致软骨病。
此外,阳光对人的精神状况也有较大影响,阴雨笼罩的天气容易(下转第198页)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6期193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6期(上接第193页)使人心情烦闷,阳光普照时人的心情往往比较舒畅。
太阳光作用于眼睛可影响人的脑垂体,调节抗利尿素和控制人的排尿量。
和龙市人民居住生活环境光照条件适宜,有利于人们健康长寿[4]。
6结语通过对和龙市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析可知,和龙市春、秋2季气候相似,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同时具有丰富的温、光、水资源,水热资源分布不均,山地气候明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在和龙市可以享受到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科学健康的饮食、尊老敬老的人文关怀,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造就了和龙人的健康长寿。
7参考文献[1]蔡慧,付小竹,葛淼.百岁老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6,27(2):88-92.[2]章俊根,周荫庭,王仁华,等.淳安旅游气候适宜性探析[J].浙江气象,2013,34(3):31-35.[3]程爱珍,梁玉红,谭斐,等.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气候环境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1):50-52.[4]赵涛.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旅游区域环境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03,23(2):230-233.abdc 图102016年9月1日作业前尧作业时和作业后雷达回波变化作业前1h ,影响区降水量为2.37mm ,K 值为1.16;作业期间雨量增加,K 值明显增大到1.46;作业后1h ,K 值为1.20;作业后2h ,K 值减小到0.91。
整个过程影响区增雨约22%,降水量增加了0.9mm ,增加水量约755万t (增加降水量×影响面积×水密度)。
通过直观对比物理检验,对比作业前后影响区和对比区雷达参数变化(图10)可以发现,作业前1h ,对比区雷达回波总平均值为23.80dBZ ,作业区雷达回波较弱,为19.57dBZ ;作业时,影响区域雷达回波明显增强,至22.77dBZ ,对比区回波减弱;作业后1~2h ,对比区和影响区雷达回波逐渐减小。
此次作业,影响区雷达回波增强明显,作业效果明显。
6结论分析2016年9月1日湖南省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得到以下结论:(1)2016年8月31日至9月2日,受低槽和中低层辐合共同影响,湖南省自西向东将出现层积混合云降雨天气。
湘中偏南地区相对湿度在90%以上,水汽充足,低层风切变明显,有明显上升运动,有较好的增雨条件。
(2)综合MM5模式预报结果,9月1日8:00—13:00,云带主要分布在湘中偏南一带,云带带宽为0.1~3.0mm ,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达到0.4mm ,有较好的增雨潜力。
(3)卫星反演云顶高度分布图显示,在湖南省中部以南地区存在水平尺度较大的低槽云系,衡阳、邵阳及周边地区云顶温度为-20~-5℃,云顶高度为4~7km ,为冷云。
长沙雷达观测8:00—13:00在湖南中部以南地区有大范围层积混合云覆盖,回波强度15~40dBZ ,适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此次作业累计影响面积约为0.83万km 2,整个过程影响区增雨约22%,降水量增加了0.9mm ,增加水量约755万t 。
综上所述,此次飞机增雨作业效果显著,有效增加了降水量,缓解了旱情。
7参考文献[1]李集明,周毓荃,陶玥.2013年南方干旱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交流论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2]叶建元,李德俊,袁正腾,等.基于多种探测资料的飞机人工增雨航线设计方法及应用[J].暴雨灾害,2011,30(1):83-89.[3]石燕,叶建元,王斌,等.湖北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暴雨灾害,2003,22(3):32-33.[4]游积平,冯永基,杨今冬.广东省2005年春季飞机增雨作业技术分析[J].广东气象,2005,27(3):17-19.[5]张一平,牛淑贞,王国安,等.河南飞机增雨作业时机和区域的短时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增刊1):180-184.[6]孙晶,史月琴,蔡淼,等.南方三类云系云结构预报和增雨作业条件分析[J].气象,2015,41(11):1356-1366.[7]唐林,张中波,王治平.湖南省夏秋干旱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指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38-283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