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鱼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条大鱼教案

一条大鱼教案

一条大鱼教案教案标题:一条大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大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大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纸张、彩色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大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鱼的外貌特征。

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大鱼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

3. 学生利用素材和参考书籍,了解所选大鱼的生活习性、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观察结果,准备展示报告。

展示报告: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所选大鱼的观察结果和研究成果。

2. 学生可以利用图片、绘画、口头描述等方式进行展示。

3.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对大鱼的观察和了解。

总结活动:1.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2. 引导学生思考大鱼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保护大鱼及其生态环境的方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水族馆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大鱼的生活和保护。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大鱼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应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如科学实验、地理考察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大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2.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了解故事中的生词,懂得运用字音字形规律及上下文推断来阅读;3.培养学生爱动脑、善思考、会合作、善感悟、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2.生词的记忆和理解;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运用字音字形规律及上下文推断来阅读。

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2.PPT课件;3.教案和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导入1.初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练习朗读;2.提问引导:如果你是一只鱼,你想要自己是什么鱼?学习过程第一遍阅读1.让学生带着问题第一遍阅读故事,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并对关键词标记;3.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以及小说情节,有何启示。

第二遍阅读1.逐句解读标红的关键词,并对生词进行解释;2.理解关键词的用法,读懂作用;3.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刻意义。

第三遍阅读1.学生自己朗读故事,多反复感受故事情节;2.学生进行创意活动,如:制作图片故事版,演绎小品,记叙故事等。

教学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熟练地运用阅读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对故事背后的寓意有很深刻的理解。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作业1.结合故事情节,观看生动形象的课外视频;2.完成给定的语数理活动,思考相关难题;3.阅读好看的书籍,培养阅读兴趣。

参考资料教材: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附:markdown代码#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 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2. 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了解故事中的生词,懂得运用字音字形规律及上下文推断来阅读;3. 培养学生爱动脑、善思考、会合作、善感悟、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2. 生词的记忆和理解;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懂得运用字音字形规律及上下文推断来阅读。

《鱼》教案(通用16篇)

《鱼》教案(通用16篇)

《鱼》教案(通用16篇)《鱼》教案(1)教学设计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的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鱼的课件、图画纸、水彩笔和油画棒。

2、知识准备:鱼类的知识。

活动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满画面的大鱼。

活动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猜谜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谜语,边听边想,听完了以后再回答问题。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2、你真聪明!你怎么猜出来是鱼呢?出示课题:《谁画的鱼最大》3、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教师:小朋友们,就让我们跟随小鱼胖胖一起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

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鱼一样玩一玩。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小朋友爱护鱼类的同时,也爱护它的家。

4、教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

(1)小朋友说,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2)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3)比较:认识大小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两条鱼,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一大一小)好,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 (出示两条鱼)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在你的纸上试着画一条充满画面的大鱼,并研究一下如何将鱼画大,最后将你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11、一条大鱼教案

11、一条大鱼教案
A、“孩子,你得把这条鱼放回去!”反复读,体会爸爸是怎样说的?
B、“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读出爸爸不容争辩的语气。
C、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汤姆把这条大与放回湖里?
D、感情朗读,体会父亲心理。
6、小小辩论赛:针对“汤姆不放掉那条鱼行不行”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遵守社会规定、规则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怎样?我们读懂课文就知道了。
4、下面我们先去看看汤姆是怎样钓到那条大鱼的。
三、联系生活、再现钓鱼。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试着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
2、重点理解,紧抓任务钓鱼心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涟漪”:鼓励学生画一画。
2)理解“急切”的心情:你们钓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很想快点钓着鱼)
C、小老师教生字。谁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你最棒的生字记忆方法,可以说字音,可以说字形。(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扎”。“乞”字不能多写一横)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汤姆却把好不容易钓着的一条大鲈鱼给放走?找到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1)学生同位交流自己找的语句,互相读一读。
2)教师激趣质疑:汤姆在钓与放中是怎样想的呢?最后
2)理解“慢吞吞”和“依依不舍”,表现出汤姆面对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无可奈何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11自然段。
3)看着鲈鱼一转眼就消失了,汤姆想些什么?
表演读第12自然段,体会汤姆遗憾和惋惜的心情。
4、那么,爸爸又是怎样想的呢?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去体会。
5、重点研读课文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体会爸爸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方式
体验式学习:以读为主、读中体验父与子在“放鱼”中的不同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明白文章主旨。

一条大大的鱼教案小班

一条大大的鱼教案小班

一条大大的鱼教案小班教案标题:探索大自然——一条大大的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鱼类,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一条大大的鱼》(马克斯·维特尔著)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鱼类的图片3. 鱼模型或鱼的剪纸4.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5. 蓝色绸布或蓝色纸张,用于模拟水的效果6. 教学板书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张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见过这种动物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鱼类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探究活动:1. 教师朗读《一条大大的鱼》这本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了解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鱼类进行研究,并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信息。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提取关键信息。

4. 学生利用鱼模型或鱼的剪纸制作自己喜欢的鱼,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学生可以用彩色纸、颜料等进行装饰,展示自己的创意。

创作活动:1. 教师将蓝色绸布或蓝色纸张铺在桌面上,模拟水的效果。

2. 学生利用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在蓝色绸布或蓝色纸张上创作自己喜欢的水中场景,可以画出各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剪纸等方式制作自己的鱼,并将其放置在创作的水中场景中。

总结活动: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选择的鱼类以及鱼类的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关于鱼类的知识,并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3.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了解更多的鱼类,并鼓励他们与家人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水生动物,如海豚、海龟等,并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参观水族馆或水生动物展览,加深对水生动物的认识。

大鱼初中音乐教案

大鱼初中音乐教案

大鱼初中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大鱼》,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大鱼》的演唱。

2. 理解歌曲《大鱼》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大鱼》的旋律把握。

2. 歌曲《大鱼》的歌词理解。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3.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大鱼》,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学生分享对歌曲《大鱼》的初步印象。

二、学习歌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大鱼》的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

2. 教师教授歌曲《大鱼》的旋律,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学生跟唱歌曲《大鱼》,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大鱼》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学生讨论歌曲《大鱼》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大鱼》编配伴奏。

2. 各组展示编配的伴奏,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大鱼》的演唱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歌曲《大鱼》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条大鱼》一、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学期:下学期•课文:《一条大鱼》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一条大鱼》,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讨论整理出故事的基本结构。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一条大鱼》,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中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故事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尤其是对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心理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课文《一条大鱼》的课本或复印件•板书或投影仪•学生课本和笔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看过海里的大鱼吗?如果有,你们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步骤二:阅读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一条大鱼》,然后分角色朗读一遍。

引导学生正确模仿语音语调,感受故事的情节。

2.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

3.学生交换阅读,进行内容复述。

引导学生整理故事的基本结构,如起因、经过和结局。

步骤三:课文分析1.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谈谈故事中鱼的形象描写,如颜色、大小、跳跃等特点。

分析作者通过描写语言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整个故事的中心冲突是什么?主人公受到了什么样的诱惑?结果如何?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步骤四: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大鱼能够跳出水面是好还是坏?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大鱼的行为背后的道理。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动植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步骤五:写作训练1.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撰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大鱼来了幼儿园教案

大鱼来了幼儿园教案

大鱼来了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询问幼儿对于鱼类的认识。

2.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鱼类图片,让幼儿自由观察,并进行描述。

2.引导幼儿认识鱼类的体型、眼睛、嘴巴、鳞片等基本特征。

3.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鱼在水中生活的特征,如鳃、尾鳍等。

3. 认知不同种类的鱼1.教师出示各种鱼的图片,让幼儿猜测鱼种,以此来加深幼儿的记忆和认知。

2.针对不同的鱼类,引导幼儿了解它们的食物、生活环境等基本信息。

4. 动手实践环节1.教师出示模型鱼类,引导幼儿用彩色纸张、水彩笔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小鱼。

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小鱼贴在水母上,体验鱼在水中的生活状态。

3.给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鱼形状的图案,让幼儿自由涂鸦、画画。

5. 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讨论一下小鱼在水中生活的感受和感想。

同时,教师提供评价方式,让幼儿评价自己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和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2.激发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3.提高幼儿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完全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2.如何引导幼儿加强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采用实时观察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在评价中引导幼儿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引导幼儿制作一幅海洋的拼贴画,让幼儿加深对海洋及其中生物的了解。

2.教师可引导幼儿亲手制作鱼缸,观察小鱼在其中的活动,加深对鱼的了解和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大鱼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4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遵守社会公德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当你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心情怎样?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去看看汤姆和他爸爸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结果有怎样啦?
(板书:11 一条大鱼)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惊喜、得意、乞求、慢吞吞、依依不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2、分组学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分“钓鱼”和“放鱼”两部分写的。

3、全班学习交流。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爸爸为什么坚持要汤姆把这条大鱼放回湖中?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暗私语报攻
上下结构:官否
半包围结构:速迅退
(3)重点指导书写“退”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1课,你知
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里可以看出汤姆钓
到了一条大鱼。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鱼竿猛地抖动了一下。

那条鱼想挣脱鱼钩,不停地蹦跳着,甩动着尾巴,水面上不时
发出“啪啪”的响声,溅起点点水花。

(2)汤姆是怎么钓起那条大鱼的。

找出描写汤姆钓鱼的动作词语,说说他钓鱼的全过程。

(3)体会汤姆从开始钓鱼到钓到大鱼,心理有什么变化?
2、学习课文6—12自然段。

(1)讨论:要放掉这样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汤姆是多么舍不得呀!请你为汤姆可以不放掉那条难得的大鱼找一些理由,替他求一求爸爸。

(2)分角色朗读6—12自然段。

(3)想象父子对话,进行表演。

3、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练习朗读,思考:汤姆为什么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为什么永远也忘不了爸爸那坚定的话语?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