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 知识总结 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1. 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尺寸- 原子的尺寸非常小,一般以皮米(pm)为单位来表示。

- 原子的尺寸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常用皮米或安格斯特罗姆(Å)作为单位。

3. 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来表示。

- 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原子数)排列而成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进行分组和分类。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

5.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在不同能级上,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

- 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以此类推。

-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填充顺序、分区原则等。

6. 原子的离子与化合价- 原子可以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 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获得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阴离子)。

- 原子的化合价是指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时发生电荷转移的能力。

7. 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

-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放射性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 同位素常用质量数来表示,即中子数加上质子数的总和。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一、阴极射线电子的发现1.科学家用真空度很高的真空管做放电实验时,发现真空管阴极发射出的一种射线,叫做阴极射线.2.阴极射线的特点:(1)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碰到物体可使物体发出荧光3.电子的发现汤姆孙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了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其比荷.4.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电子电荷量一般取e=1.6×10-19 C,电子质量m e=9.1×10-31 kg.二、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⑴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①装置:如右图。

②现象: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⑵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约为10-15m,原子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三、光谱和光谱分析1.光谱的定义: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2.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不一样,光谱中的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3.应用:利用原子的特征谱线,可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该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光谱分析: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1)优点:灵敏度高,分析物质的最低量达10-10 g.(2)应用:a.发现新元素;b.鉴别物体的物质成分.(3)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线状光谱和吸收光谱5.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在氢原子光谱图中的可见光区内,由右向左,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耳末公式①巴耳末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1λ=R(122-1n2)(n=3,4,5,…),该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实验值为R=1.10×107 m-1.②巴耳末公式说明氢原子光谱的波长只能取分立值,不能取连续值.巴耳末公式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分立特征.比较光谱概念产生条件光谱形式及应用线状光谱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的光谱一些不连续的明线组成,不同元素的明线光谱不同(又叫特征光谱),可用于光谱分析连续光谱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形成的连续分布,一切波长的光都有吸收光谱光谱中有一条一条的暗线炽热的白光通过温度较白光低的气体后,再色散形成的用分光镜观察时,见到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一些暗线(与特征谱线相对应),可用于光谱分析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四、玻尔的原子模型1.轨道量子化(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2)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2.定态(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3)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4)激发态:较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3.频率条件与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m-E n,该式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1)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右端的数字“-13.6,-3.4,…”表示氢原子的能级.(3)相邻横线间的距离,表示相邻的能级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小.(4)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条件为hν=E m-E n. 注:(1)电子轨道半径越大,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越小.(2)当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时,库仑引力做负功,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反之,电势能减小.(3)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大时,说明原子吸收了光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较高的轨道上.即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五、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局限性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3.电子云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值,我们只能描述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概率的多少,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图象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六、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1.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r1=0.53×10-10 m.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E1=-13.6 eV.3.大量处于n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2)1(nn种不同频率的光,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1)种频率的光子.。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原子核__与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正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负__电荷,中子__不带电__。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数量相等__,__电性相反__,因此原子__不显电性__。

3.原子中,__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

4.__核内质子数__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原子是一个__空心__球体,原子核体积很__小__,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__电子__占据。

(2)原子核外电子是__分层__排布的。

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8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2__个)。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来表示。

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圆圈表示__原子核__;②圆圈内“+”表示__原子核带正电荷__;③数字“11”表示__核电荷数__;④弧线表示__电子层__;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__。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五个要素)知识点三离子1.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阳离子__,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阴离子__。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

如保持NaCl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Na+__和__Cl-__。

3.离子符号:钠离子__Na+__;镁离子__Mg2+__;氯离子__Cl-__;硫离子__S2-__。

4.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Na+__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__;Mg2+__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Cl-__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__;3Fe2+__3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

难点点拨: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只是核外电子发生改变,核内质子数不变。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种类,也决定了原子核所带的核电荷数。

3.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云中。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4. 能层、能级和电子轨道:电子云中存在着多个能层或称为能级,每个能层又包含多个电子轨道。

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和运动状态。

5.电子排布规则:电子按一定的规则填充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最低能级的轨道首先被填满。

常用的电子排布规则有阿尔尼奥规则和洪特规则等。

6. 层次结构:原子的层次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K层、L层、M层等。

每个能层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层(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层(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依此类推。

7.同位素:同一个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情况下,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相对原子质量。

8.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序号,也等于元素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排列顺序。

以上是关于原子的结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一、引言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理解原子结构对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学习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中的原子结构,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主题。

二、原子的组成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序号,质量数代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为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为元素的质量数。

三、原子的结构1. 原子半径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描述,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有关,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2. 原子的壳层结构根据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2n²的规律,其中n代表壳层编号。

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3. 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维耳定律和奥本海默定律,电子在壳层中的排布有一定的规律。

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必须相反,洪维耳定律指出电子先进入低能级的壳层,奥本海默定律指出同一能级的轨道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四、结论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中的原子结构进行归纳,我们不仅全面地了解了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还深入地理解了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对于理解化学中的其他知识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个人观点原子结构是化学领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之一,对于学习化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其他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变化规律。

我认为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理解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化学现象的基础。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的质子核内,电子则在质子核外围的电子云中运动。

2. 元素和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原子序数,即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氧的原子序数为8。

3.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等于其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氢的质量被定义为1 amu。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而言的,碳-12被定义为12 amu。

4. 原子结构模型有许多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尔模型。

根据波尔模型,电子绕着原子核以特定能级(轨道)运动。

每个电子能级有固定的能量。

5. 电子排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的量子状态是唯一的。

每个电子在能级中的能量和位置是不同的。

根据能级填充顺序,电子遵循阜那诺定律、洪特规则和保里排斥原理。

6. 原子间互作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形成,共价键则通过电子对之间的共享来形成。

7. 常见原子结构理论量子力学为理解原子结构和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包括德布罗意假设、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等理论。

这些理论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迹和能级分布。

8. 原子光谱原子的结构和能级导致原子能够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了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可以用来确定元素的存在、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和进一步理解光和能量的关系。

总结原子结构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领域,涉及物理、化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

了解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和原子间互作用等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物质性质以及电子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洞察微观世界的奥秘,并将其应用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为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原子结构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下面就来系统地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负电子的电荷数目与正电子的电荷数目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质子数与电子数在稳定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即原子序数(Z)等于电子数,也等于质子数。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氢原子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氦的原子序数为2,氦原子中有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

三、原子的量子结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称为能级或壳层。

能级的内层能量较低,外层能量较高。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四、原子序数和周期表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代表了元素中质子的数目。

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规律,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结构排列的,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五、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相同的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化学性质上基本相同,在物理性质上有些微差异。

同位素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稳定同位素用于示踪和标记等。

六、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称为质子数。

核外电子对核的作用力是库仑引力,核内质子之间的排斥力来自短程作用力。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小部分,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占据了整个原子质量。

七、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适当平衡时,原子核更加稳定。

如果原子核过于不稳定,可能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辐射而转变为其他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归纳】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结构 2.质量数
(1)概念: (2)关系式:原子中:
核电荷数(Z )= =
质量数(A )= ( )+ ( )
3.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A Z X
【思考】①阳离子中A Z X n +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 ②阴离子中A Z X m -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是 , 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

2.核素: 。

3.同位素: 。

相对质量约为
质子的数目决定
中子不带电
相对质量约为
决定 元素的不同原子,影响原子的质量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每个电子带 电荷
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836
核外电子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每个质子带 电荷
【拓展视野】相对原子质量
1、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核素的实际质量与的比值;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也就是周期表中查得的数值)是指各种天然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它的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的总和。

计算式:M =M1×n1 % + M2×n2 % + M3×n3 % +…
如:同位素35
17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在自然界占75.77%(原子数的百分含量),
37
17Cl
为36.966,在自然界中占24.23%,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75.77%+36.966×
24.23% =35.45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称为原理。

(2)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注意
..: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4、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