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证明 期末复习试题

合集下载

第六章:证明(一)经典试题

第六章:证明(一)经典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复习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证明(一)一、中考要求:l.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公理的必要性.2.关注现实,并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反倒的意义和作用.3.初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椎论.4.体会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交流.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不高,但比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仍是2006年中考的热点.二、中考卷研究(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2004、2005年部分省市课标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如下表:(二)中考热点: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不高,但比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仍是2006年中考的热点.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本章主要考查对命题,定理等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定义、定理证明问题的过程,在中考题中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一般占5~7分,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认真理解概念,分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正确的写出证明过程.★★★(I)考点突破★★★考点1:一、考点讲解: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就叫做定义·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命题,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一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真命题:正确的命题是真命题;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假命题;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证明: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逆命题: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命题的条件,原命题的条件作为命题的结论,所组成的命题叫原命题的逆命题.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叫原定理的逆定理.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2004、宁安,9分)如图l-6-1,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连结AE、BE。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证明(一)期末复习题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第六章证明(一)期末复习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第六章 证明(一)复习题一. 知识点回顾1、 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

“如果”后面部分叫 ,“那么”后面部分叫 。

2、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 角相等, 角相等, 角互补。

3、平行线的判别: 角相等, 角相等, 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度。

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 . 推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 . 二. 课堂练习 ( A 组)1、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A .内错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B.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大于这个角 C .一个钝角的补角必是锐角 D.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如图,直线a 、b 都于直线c 相交,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是( )① ∠1 = ∠2 ② ∠3 = ∠6③∠2 = ∠8 ④∠5 + ∠8 = 1800A .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如图,已知a ∥b ,∠1 = 120°,则∠2 = 。

4、在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最多有 个钝角,至少有 个锐角5、在△ABC中,∠A ∶∠B∶∠C = 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6、已知,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 ∥b 。

求证:∠1+∠2=180°证明:∵a ∥b ( ) ∴∠1+∠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2( ) ∴∠1+∠2=180°( )7、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三. 课堂练习(B 组)8、把“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 “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它的条件是 ,结论是 ,, 9、图△ABC 中,BP 平分∠B ,CP 平分∠C ,若∠A=60°,则∠BPC= 度。

第六章证明(一)测试题

第六章证明(一)测试题

3 在 AA C中 , : 0 , 曰、 C的平分线交 于 0点 , LB C等 于( . B 厶4 5 。 则 O
( 6。 A)5 ( 15 B) 1。 ( )0 C 8。
4 举 反例说明“ . 一个角 的余角大 于这个 角” 假命题 , 是 错误的是 ( () A 设这 个角是 4 。 它的余 角是 4 。但 4 。 4 。 5, 5 , 5 = 5
( ) 0 D 5。

1下列语 句中 , . 是命 题 的是 ( ( 两点确定一 条直线 吗? A) ( 作 4的平分线 A C) M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 直线 所截 , . 那么一组 同旁 内角 的平分线 ( ( 相互重合 A) ( 互 相平 行 B) () C 相互垂直
二、 填空题 ( 每小题 3分 , 2 ) 共 4分
1. n= 3当 时 , n+1n+ , +3 以 , 2 n 为线段长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结论是 , 它是一个 . . 1. 所有 的质数都是 奇数” 4“ 的题设 是 命题 . 填 “ ” “ ” ( 真 或 假 ) l. 5 把命题 “ 对顶角相等 ” 改成 “ 如果 …… , 那么 ……” 的形式应 为 1. 6 若一个三角形 的三个 内角之 比为 4 3 2 则这个 三角形的最大 内角为 :: ,


. +LA B< 8 。④ LH C C 10 ; E
2. O 如图 5 下列结论 : , ① A>LA D; LB+LA B=10 一 A; C ② C 8 。 ③
— —
( 填上你认 为正确 的所 有序号 ) .


B C C

圈4
图5
《 新课程导 学》适 八 级 生 读・ 学北 大 下 ) . 合 年 学 阅 数 (师 版・册

人教版数学第六章 证明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数学第六章  证明试题及参考答案

E DCB A第六章 证明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B)角是几何图形 (C) 对顶角相等吗? (D) 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2、下列命题: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 同位角相等 (3)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 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两条线段平行.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 、若n m n m ==则,22D 、有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相似.4、下列各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 .若a -b =0,则a =b =0 B .若a -b >0,则a >b C .若a -b <0,则a <b D .若a -b ≠0,则a ≠b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互补两角若相等,则此两角都是直角B .直线是平角C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D .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6、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 1∥l 2的是( )A.∠1=∠3B.∠2=∠3C.∠4=∠5D.∠2+∠4=1807、如图,AB ∥CD ,︒=∠120ABE ,︒=∠110CDE ,则BED ∠的度数为………………………………( ) (A )︒110 (B )︒120 (C )︒130 (D )︒1408、如图,如果AB ∥CD ,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α+β+γ=360º B 、α-β+γ=180º C 、α+β+γ=180ºD 、α+β-γ=180º9、如图,∠ACB=90º,CD ⊥AB ,垂足为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 、B 、∠1=∠2C 、∠1和∠B 都是∠A 的余角D 、∠2=∠A 1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αγβE D C B A 21DC B AEDCBAPCBA2题图135100二、填空题1、把下列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 ,那么2、如图,图中的1∠= 度3、如图,下列结论:①∠A >∠ACD ;②∠B+∠ACB=180°-∠A ;③∠B+∠ACB<180°; ④∠HEC>∠B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 证明(一)练习题(带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 证明(一)练习题(带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 证明(一)练习题(带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x 的两条边被一直线所截,用含α和β的式子表示∠x 为( ) A .α-β B .β-α C .180°-α+β D .180°-α-β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大于相邻的外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2∶3,则此三角形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它的内角;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③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 ④三角形的外角都是钝角.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C .三角形的外角都比锐角大D .三角形中的内角中没有小于60°的 7、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是( ) - A .钝角--- B .直角; C .大于60°的角- D .大于等于60°的角 8、在△ABC 中,∠A-∠B=35°,∠C=55°,则∠B 等于( ) - A .50°- B .55°- C .45°- D .40° 9、△ABC 中,∠A+∠B=120°,∠C=∠A ,则△ABC 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第三个内角; C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D .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11、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B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60° C .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D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所对的边最长 12、如图所示,BC ⊥AD ,垂足是C ,∠B=∠D ,则∠AED 与∠BED 的关系是( ) - A .∠AED>∠BED- B .∠AED<∠BED C .∠AED=∠BED- D .无法确定 更多功能介绍/zt/ 13、如图,OP ∥QR ∥ST ,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C .∠1-∠2+∠3=180°D .∠1+∠2+∠3=180° 14、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O ,∠BAD =35°,∠BOD =76°,则∠C 的度数是( ) A 、31° B 、35° C 、41° D 、76° 15、已知∠A =50°,∠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B 的两边,则∠B =( ) A .50° B .130° C .100° D .50°或130° 16、如图,AB ∥CD ,∠α=( ) A .50° B .80° C .85° D .95° 17、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交CD 于F ,直线MN 交AB 于M ,CD 于N ,EF 于O ,则直线AB 和CD 之间的距离是哪个线段的长( ) A .MN B .EF C .OE D .OF 18、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B .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C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D .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1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 -①如果△A 1B 1C 1∽△A 2B 2C 2,△A 2B 2C 2∽△A 3B 3C 3,那么△A 1B 1C 1∽△A 3B 3C 3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③如果=0,那么x="±2" ④如果a=b ,那么a 3=b 3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 B .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 C .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D .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分卷II分卷II 注释二、填空题(注释)21、如图,把△ABC的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ED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出这个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比较∠A、∠BEC、∠BD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1,∠2,∠3是△ABC的不同的三个外角,则∠1+∠2+∠3=________.24、在△ABC中,∠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等于∠B的两倍,那么∠A=______,∠B=_______,∠C=_______.25、如图△ABC中,∠B=∠C,FD⊥BC,DE⊥AB,∠AFD=158°,则∠EDF=________.26、直接根据图示填空:(1)∠α=_________ (2)∠α=_________ (3)∠α=_________(4)∠α=_________ (5)∠α=_________ (6)∠α=_________(1) (2) (3) (4) (5) (6) 27、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个钝角,至少有______个锐角. 28、如图,在△ABC 中,∠BAC=90°,AD ⊥BC 于D ,则∠B=∠___,∠C=∠____. 29、在△ABC 中,∠A+∠B=120°,∠A-∠B+∠C=120•°,则∠A=___,∠B=____. 30、在△ABC 中,∠A=∠B=∠C ,则∠C=_______. 三、计算题(注释) 四、解答题(注释) 31、如图,P 是△ABC 内一点,请用量角器量出∠ABP .∠ACP .∠A 和∠BPC 的大小,再计算一下,∠ABP +∠ACP +∠A 是多少度?这三个角的和与∠BPC 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能判断∠BPC 和∠A 的大小吗?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看谁说得更有道理. 32、如图,D 为AC 上一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BD ,DE.求证:∠ADB >∠CDE. 33、如图,D 在BC 延长线上一点,∠ABC 、∠ACD 平分线交于E.求证:∠E =∠A 34、D 为△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DC =∠ACD.求证:∠ACB >∠B35、如图,求证:∠A +∠B +∠C +∠D +∠E =180° 36、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等于180°”,易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3×180•°……”,试猜想一下十边形的内角等于多少度?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37、请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ABCD 如图所示. 38、小明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辅助线的方法,即延长BC 到D ,延长AC 到E ,过点C 作CF ∥AB ,你能接着他的辅助线的做法证明出来吗? 39、如图,一块梯形玻璃的下底及两腰的一部分被摔碎,量得∠A=120•°,∠D=105°,你能否求出两腰的夹角∠P 的度数. 40、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AEF=30°,∠BCF=28°,求∠EFC 的度数. 41、如图,在△ABC 中,∠B=30°,∠C=65°,AE ⊥BC 于E ,AD 平分∠BAC ,求∠DAE 的度数. 42、如图,已知:∠A=∠C.求证:∠ADB=∠CEB. 43、如图,AB ∥CD ,EF ⊥AB 于O ,∠2=135°,求∠1的度数. 下面提供三个思路: (1)过F 作FH ∥AB , (2)延长EF 交CD 于I ; (3)延长GF 交AB 于K . 请你利用三个思路中的两个思路,求∠1的度数. 44、如图,已知AB ∥CD ,分别探究下面四个图形中∠APC 和∠PAB 、∠PCD 的关系,并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证明所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结论________,说明理由是什么. 45、如图,直线AD 与AB 、CD 相交于A 、D 两点,EC 、BF 与AB 、CD 相交于E 、C 、B 、F ,如果∠1=∠2,∠B =∠C.说明∠A =∠D46、如图,已知∠B=∠C,AE∥BC,说明AE平分∠CAD.47、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48、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9、在讨论“对顶角不相等”是不是命题的问题时,甲认为:这不是命题,因为这句话是错误的.乙认为:这是命题,因为它作出了判断,只不过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所以它是假命题,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50、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试卷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判断.由图可得用含α和β的式子表示∠x为β-α,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的关系即可判断.∵内角大于相邻的外角∴这个内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熟练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初中平面图形的基本要求,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为360°即可求得三个外角,再求得相邻的内角,从而可以得到结果.由题意得,这三个外角的度数分别为,,则对应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均小于直角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当内角为钝角时,内角为锐角,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即可求得这个内角的度数,从而得到结果.∵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内角为90°∴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A、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与三个外角的和为540°,本选项正确;B、当内角为钝角时,外角为锐角,C、当内角为锐角时,外角为钝角,D、三角形中的内角中有小于60°,故错误.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7.【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可以进行假设验证,如果最大角小于60度,则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据此选择即可.假设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60°,则不能满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相矛盾,所以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一定不小于60°,即大于等于60°的角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8.【解析】试题分析:由∠C=5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B的度数,再结合∠A-∠B=35°即可组成方程组求得结果.∵∠C=55°∴∠A+∠B=180°-∠C=125°∵∠A-∠B=35°∴∠B=45°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极为重要,也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9.【解析】试题分析:由∠A+∠B=1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的度数,即可得到∠A的度数,从而可以得到结果.∵∠A+∠B=120°∴∠C=180°-∠A-∠B=60°∴∠C=∠A∴△ABC是等边三角形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1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依次分析各项即可判断.C、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本选项正确.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各项即可判断.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C.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D.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所对的边最长,均正确,不符合题意;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可能小于60°,故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B=∠D,公共角∠A,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BC⊥AD即可得到结果.∵∠B=∠D,∠A=∠A,∠AED=180°-∠A-∠D,∠ABC=180°-∠A-∠B∴∠AED=∠ABC∵BC⊥AD∴∠ABC=90°∴∠AED=90°∴∠AED=∠BED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3.【解析】试题分析:由ST∥QR,可得∠QRS=∠3,由OP∥QR,可得∠QRP=180°-∠2,即得结论. ∵ST∥QR,∴∠QRS=∠3,即∠QRP+∠1=∠3;∵OP∥QR,∴∠QRP=180°-∠2,∴180°-∠2+∠1=∠3,即∠2+∠3-∠1=180°.故选B.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14.【解析】试题分析:由AB∥CD可得∠BAD=∠D=3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得结果. ∵AB ∥CD ∴∠BAD =∠D =35° ∵∠BOD =76° ∴∠C =∠BOD-∠D =41° 故选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15.【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若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如图:∠B=50°或130°;故选D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分类思想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分类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16.【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过α的顶点作AB 的平行线,运用两次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α=180°-∠B+∠C ,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即可求出∠α. 如图,过F 作EF ∥AB , ∵AB ∥CD , ∴AB ∥CD ∥EF , ∴∠ABF+∠BFE=180°,∠EFC=∠C , ∴∠α=180°-∠ABF+∠C=180°-120°+25°=85°. 故选C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17.【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即为两平行线的距离,即可判断. 因为直线AB ∥CD ,EF ⊥AB 于E ,交CD 于F ,所以直线EF 也垂直于直线CD ,则直线AB 和CD 之间的距离是线段EF 的长. 故选B . 考点:平行线的距离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18.【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 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位角和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所以C 错误.故选C . 考点: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点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19.【解析】 试题分析: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结论. ①如果△A 1B 1C 1∽△A 2B 2C 2,△A 2B 2C 2∽△A 3B 3C 3,那么△A 1B 1C 1∽△A 3B 3C 3,本小题正确; 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本小题错误;③如果=0,那么x=-2,本小题错误; ④如果a=b ,那么a 3=b 3,本小题正确; 故选B. 考点:真命题 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20.【解析】 试题分析: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结论. 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只有真命题才是定理,故错误,本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义与命题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2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1+∠2=360°-(180°-∠A )-(180°-∠A )=360°-180°+∠A-180°+∠A =2∠A.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折叠的性质 点评:图形的折叠变换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发现规律的能力,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A<∠BEC,∠BEC<∠BDC∴∠A<∠BEC<∠BD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即可得到结果.由图可得∠1+∠2+∠3=3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4.【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即可求得∠A及其相邻的外角的度数,从而得到∠B的度数,即可求得∠C度数.∵∠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A=36°,其相邻的外角的度数为144°∵这个外角等于等于∠B的两倍∴∠B=72°∴∠C=72°.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2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AFD=158°,FD⊥BC可得∠B=∠C的度数,再根据DE⊥AB可得∠BDE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AFD=158°,FD⊥BC∴∠B=∠C=68°∵DE⊥AB∴∠BDE=32°∴∠EDF=180°-32°-90°=68°.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2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依次分析即可. (1)∠α=38°+62°=100°;(2)∠α=30°+25°-20°=35°;(3)∠α=150°-90°=60°;(4)∠α=180°-(180°-70°)=70°;(5)∠α=180°-60°-20°-70°=30°;(6)∠α=135°-20°-45°=7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点评: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是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27.【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至少有2个锐角.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此类问题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要求较高,因而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28.【解析】 试题分析:由∠BAC=90°,可得∠B+∠C=90°,∠BAD+∠DAC=90°,由AD ⊥BC 可得∠B+∠BAD =90°,∠DA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果. ∵∠BAC=90° ∴∠B+∠C=90°,∠BAD+∠DAC=90° ∵AD ⊥BC ∴∠B+∠BAD =90°,∠DAC+∠C=90° ∴∠B=∠DAC ,∠C=∠BA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角的余角相等 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29.【解析】 试题分析:由∠A+∠B=120°可得∠C 的度数,再根据∠A-∠B+∠C=•120•°可得∠A-∠B 的值,再结合∠A+∠B=120°即可求得结果. ∵∠A+∠B=120° ∴∠C=180°-∠A-∠B=60° ∵∠A-∠B+∠C=120•° ∴∠A-∠B=60° ∵∠A+∠B=120° ∴∠A=90°,∠B=3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30.【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设∠A=∠B=x°,则∠C=1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列方程求出x 的值,从而得到结果. 设∠A=∠B=x°,则∠C=10x°,由题意得 解得 则∠C=10x°=15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方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极为重要,也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31.【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可得到结果. ∵∠PDC =∠ABP +∠A , ∴∠BPC =∠PDC+∠ACP =∠ABP +∠ACP +∠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2.【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 ∵∠ADB >∠ACB ,∠ACB >∠CDE ∴∠ADB >∠CDE.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33.【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再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E =∠ECD -∠EBC =(∠ACD -∠ABC )=∠A.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34.【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即可判断. ∵∠ADC =∠ACD ,∠ACD >∠B ∴∠ACB >∠B.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 点评:概念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35.【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B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得∠FBC +∠FCB =∠D +∠E ,结论. 连接BC , ∵∠FBC +∠FCB =180°-∠BFC ,∠D +∠E =180°-∠DFE ∴∠FBC +∠FCB =∠D +∠E ∴∠A +∠ABE +∠ACD +∠D +∠E =∠A +∠ABE +∠ACD +∠FBC +∠FCB =18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6.【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即可得到规律,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十边形的内角和:(10-2)×180°=1440°,n 边形的内角和:(n-2)×18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点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指导思想,因而找规律问题在中考中极为常见,常见的不仅有式子的变化规律,往往更多的是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般难度较大. 37.【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A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连接AC ∵∠B+∠BAC+∠ACB=180°,∠D+∠DAC+∠ACD=180° -∴ (∠B+∠BAC+∠ACB)+(∠D+∠DAC+∠ACD)=180°+180° -∴∠B+∠D+(∠BAC+∠DAC)+(∠ACB+∠ACD)=360° -∴∠B+∠C+∠BAD+∠BCD=360° -即四边形ABCD 的内角和等于360°.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8.【解析】 试题分析:由AB ∥CF 可得∠A=∠ACF ,∠B=∠FCD ,再结合对顶角相等、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果. ∵AB ∥CF -∴∠A=∠ACF ,∠B=∠FCD -又∵∠ACB=∠DCE -∴∠A+∠B+∠C=∠ACF+∠FCD+∠DCE=18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点评:辅助线问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能否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一般难度较大,需多加关注. 39.【解析】 试题分析:由∠BAD=120•°,∠ADC=105°可得∠PAD 与∠PDA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PAD+∠BAD=180°,∠PDA+∠ADC=180° -∴∠PAD=180°-∠BAD=180°-120°=60°,∠PDA=180°-∠ADC=180°-105°=75° -又∵∠P+∠PAD+∠PDA=180° -∴∠P=180°-∠PAD-∠PDA=180°-60°-75°=45°.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学习,是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9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FE 、∠BFC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90° -∴∠AFE=90°-∠AEF=90°-30°=60°,-∠BFC=90°-∠BCF=90°-28°=62° -∴∠EFC=180°-∠AFE-∠BFC=180°-60°-62°=58°.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是初中数学平面图形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与各个知识点结合极为容易,是中考中的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1.【解析】 试题分析:由∠B=30°,∠C=65°可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AD 平分∠BAC 可得∠DAC 的度数,再结合AE ⊥B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结果. ∵∠B=30°,∠C=65° -∴∠BAC=180°-∠B-∠C=180°-30°-66°=84° -又∵AD 平分∠BAC -∴∠DAC=∠BAC=×84°=42° -∵AE ⊥BC -∴∠EAC=90°-∠C=90°-66°=24° -∴∠DAE=∠DAC-∠EAC=42°-24°=18°.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 点评:此类问题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42.【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C ,公共角∠B ,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A=∠C ,∠B=∠B ,∠ADB=180°-∠A-∠B ,∠CEB=180°-∠C-∠B ∴∠ADB=∠CEB.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通过题目中的条件找到不相关的两个量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而这类问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在各种题型中均有出现,需多加关注. 43.【解析】 试题分析:(2)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FIG 的度数,由∠2的度数可得∠FGI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KO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2)如图 ∵AB ∥CD ,EF ⊥AB ∴∠FIG =90° ∵∠2=135°。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证明测试题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证明测试题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宁化城东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证明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小于的角不能少于两个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C.同旁内角一定互补D.但凡定理都可以作为公理2.如图1所示,∠1=20°,∠2=25°,∠A=35°,那么∠BDC的度数为()A.60°B.70°C.80°D.85°3.如图2所示,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矩形的对称性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4.如图3所示,△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A.2个B.4个C.6个D.8个5.如图4所示,AB∥CD,那么∠1+∠2+∠3等于()A.180°B.360°C.540°D.720°6.如图5所示,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假设AB=AC,AD=AE,那么()A.当∠β为定值时,∠CDE为定值B.当∠α为定值时,∠CDE为定值C.当∠α+∠β为定值时,∠CDE为定值D.当∠γ为定值时,∠CDE为定值〕A.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6所示,EA⊥AB,BC∥EA,EA=AB=2BC,D为AB的中点,那么下面式子中不能成立的是()A.DE=ACB.DE⊥ACC.∠CAB=30°D.∠EAF=∠ADF9.如图7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AE⊥BC,CF⊥AD,E、F为垂足,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一共有()A.4对B.3对C.2对D.5对10.如图8所示,AB∥CD,BE∥FD,那么∠B+∠D=()A.270°B.180°C.120°D.150°二、填空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假设…,那么…〞的形式为.12.假设一个三角形三内角之比为4:3: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13.如图9所示,∠A=∠1=∠ABC=70°,∠C=90°,那么∠2=_______.14.如图10所示,∠A=32°,∠B=45°,∠C=38°,那么∠DFE=______.15.如图11所示,假设△ABC 的∠B 与∠C 的平分线交于P 点,∠BPC=134°,那么∠BAC=______.16.锐角三角形ABC 中,∠C=2∠B ,那么∠B 的范围是_______.17.平面上六点A 、B 、C 、D 、E 、F 构成如图12所示的图形,那么∠A+∠B+∠C+∠D+∠E+∠F=__.18.如图13所示,△ABC 的高BD 、CE 相交于点O ,假设∠A=62°,那么∠BOC=______.19.如图14所示,AB=AC ,EB=EC ,AE 的延长线交BC 于D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一共有________对.20.如图15所示,△ABC 中,∠B=∠C ,FD ⊥BC ,DE ⊥AB ,∠AFD=158°,那么∠EDF=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中,CD 平分∠ACB ,DE ∥AC ,,,求∠ADC 的度数.〔8分〕22.,如图6-81,AE ∥BD ,∠1=3∠2,∠2=26°,求21∠C. 23.如图,直线 l1∥l2,∠A=90°,∠ABF=25°,求∠ACE 的度数.〔8分〕24.,如图6-83,△ABC 中,∠C>∠B,AD ⊥BC 于D ,AE 平分∠BAC.图6-8求证:∠DAE=〔∠C -∠B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证明复习资料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证明复习资料

第六章<证明>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吗?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作∠A的平分线AMD.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2.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内错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已知直线a、b、c,若a⊥b,a∥c,则b⊥c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D.邻补角是互补的角5.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如图1,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A.∠ACB=∠BAC;B.∠ABC+∠BAE=180°C.∠ACB+∠BAD=180;D.∠ACB=∠BAD7.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1=∠2,(2)∠3=∠6,(3)∠4+∠7=180°,(4)∠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 ) A.(1)(3) B.(2)(4) C.(1)(3)(4) D.(1)(2)(3)(4)8.如图3,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AD∥BCB.AB∥CDC.∠3=∠4D.∠A=∠C9.如图4,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A+∠C=180°B.∠A+∠B=180°C.∠B+∠C=180°D.∠B+∠D=180°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10.如图5,∠B=70°,∠DEC=100°,∠EDB=110°,则∠C等于( )A.70°B.110°C.80°D.100°11.如图6,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MA∥NB,∴∠1=∠3B.∵∠2=∠4,∴MC∥NDC.∵∠1=∠3,∴MA∥NBD.∵MC∥ND,∴∠1=∠312.如图7,AB ∥CD ,∠A =25°,∠C =45°,则∠E 的度数是( )A.60°B.70°C.80°D.65°13.已知,如图8,△ABC 中,∠B =∠DAC ,则∠BAC 和∠ADC 的关系是( )A.∠BAC <∠ADCB.∠BAC =∠ADCC.∠BAC >∠ADCD.不能确定14.对于△ABC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为( )A.若∠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B.若∠A +∠B >∠C ,则△ABC 是锐角三角形C.若∠A +∠B <∠C ,则△ABC 是钝角三角形D.若∠A =∠B =∠C ,则△ABC 是斜三角形15.在△ABC 中,已知∠A +∠C =2∠B ,∠C -∠A =80°,则∠C 的度数是( )A.60°B.80°C.100°D.120°16.如图9,∠A 、∠DOE 和∠BEC 的大小关系是( )A.∠A >∠DOE >∠BECB.∠DOE >∠A >∠BECC.∠BEC >∠DOE >∠AD.∠DOE >∠BEC >∠A17.如图10,∠B =∠C ,则∠ADC 与∠AEB 的关系是( )A.∠ADC >∠AEBB.∠ADC =∠AEBC.∠ADC <∠AEB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中,“两直线平行”是命题的________,“内错角相等”是命题的________;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是_____命题,可举出反例:____ .2.在△ABC 中,∠A ∶∠B ∶∠C =1∶2∶3,则∠C =________.3.△ABC 中,若∠A =30°,∠B =21∠C ,则∠B =________,∠C =________. 4.如图1,点D 在△ABC 边BC 的延长线上,DE ⊥AB 于E ,交AC 于F ,∠B =50°,∠CFD =60°,则∠ACB =________.5.如图2,已知AB ∥CD ,∠1=65°,∠2=45°,则∠ADC =________.图1 图2 图3 图4 图 56.如图3,若AB ∥EF ,BC ∥DE ,则∠B +∠E =________.7.如图4,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1)∠1=∠2,_________. (2)∠A =∠3,_________.(3)∠ABC +∠C =180°,________.8.如图5,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G 、H .∠1=60°,∠2=120°,那么直线AB 与CD 的关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若a ∥b ,b ∥c ,则a ∥c . (2)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3)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同角的余角相等.(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1)若a2>b2,则a>b.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4.已知:如图6,∠1=∠2,且BD平分∠ABC. 求证:AB∥CD.2.已知:如图7,AD是一条直线,∠1=65°,∠2=115°.求证:BE∥CF.5.已知:如图8,∠1=∠2,∠3=100°,∠B=80°.求证:EF∥C D.6、已知:如图,∠B=∠C.AD∥BC,求证:AD平分∠EAC;7、(1)如图(1),AB∥EF. 求证:(1)∠BCF=∠B+∠F.(2)当点C在直线BF的右侧时,如图(2),若AB∥EF,则∠BCF与∠B,∠F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9,AD∥BC,∠B=∠D.求证:AB∥CD.9.已知:如图10,∠1=∠B,∠A=32°.求:∠2的度数.10.已知:如图11,AD∥BC,∠ABC=∠C,求证:AD平分∠EA C.11、如图,写出所有能推出直线AB∥CD的条件.12、如图,已知∠A=∠1,∠E=∠2,AC⊥CE,求证:AB∥DE.。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证明复习课件标准版文档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证明复习课件标准版文档
n23n7=__1_1__。
由以上的规律,你可以得出(dé chū)什么结论?
当n=6时,n23n7=__2_5__。
第五页,共10页。
ǜ)
, 未 见 得 准 确 。
要判定一个命题(mìng tí)是真命题(mìng tí),往往 需要从命题(mìng tí)的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 公理、定理,一步一步推得结论成立,这样的推理过 程叫做证明。
• 我们必须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
第十页,共10页。
眼睛(yǎn jing)也会骗
第三页,共10页。
第四页,共10页。
大数学家费马的故事
类似(lèi sì)的n 猜2 想3n7 当n=0时 n23n7=__7___。 当n=1时,n23n7=__5___。 当当nn= =23时时,,n23n7=___5__。 当n=4时,n23n7=___7__。
注意: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依据作 为推理的理由,可以写在每一步后的括号内.
第七页,共10页。
相信(xiāngxìn)自己行, 你就行!
证明(zhèngmíng)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同位角也相等”是真命题 。
第八页,共10页。
题(lìtí)精讲
注意: 如果给出的几何命题已包括了相应 的图形、已知及求证,则可在表述时直接 写出证明的推理(tuīlǐ)过程.
已知:如图, AC与BD交于点O,AO=CO,BO=DO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求证 (qiúzhèng):AB∥C
D.
做课内练习3
D
C
O
A
B
第九页,共10页。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shén me)? • 严格性之于数学家,犹如道德之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证明>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吗?
B.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
C.作∠A的平分线AM
D.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
2.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
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
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B.已知直线a、b、c,若a⊥b,a∥c,则b⊥c
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D.邻补角是互补的角
5.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如图1,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A.∠ACB=∠BAC;
B.∠ABC+∠BAE=180°
C.∠ACB+∠BAD=180;
D.∠ACB=∠BAD
7.如图2,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1)∠1=∠2,(2)∠3=∠6,(3)∠4+∠7=180°,(4)∠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 ) A.(1)(3) B.(2)(4) C.(1)(3)(4) D.(1)(2)(3)(4)
8.如图3,如果∠1=∠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AD∥BC
B.AB∥CD
C.∠3=∠4
D.∠A=∠C
9.如图4,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A+∠C=180°
B.∠A+∠B=180°
C.∠B+∠C=180°
D.∠B+∠D=180°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10.如图5,∠B=70°,∠DEC=100°,∠EDB=110°,则∠C等于( )
A.70°
B.110°
C.80°
D.100°
11.如图6,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MA∥NB,∴∠1=∠3
B.∵∠2=∠4,∴MC∥ND
C.∵∠1=∠3,∴MA∥NB
D.∵MC∥ND,∴∠1=∠3
12.如图7,AB ∥CD ,∠A =25°,∠C =45°,则∠E 的度数是( )
A.60°
B.70°
C.80°
D.65°
13.已知,如图8,△ABC 中,∠B =∠DAC ,则∠BAC 和∠ADC 的关系是( )
A.∠BAC <∠ADC
B.∠BAC =∠ADC
C.∠BAC >∠ADC
D.不能确定
14.对于△ABC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为( )
A.若∠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B.若∠A +∠B >∠C ,则△ABC 是锐角三角形
C.若∠A +∠B <∠C ,则△ABC 是钝角三角形
D.若∠A =∠B =∠C ,则△ABC 是斜三角形
15.在△ABC 中,已知∠A +∠C =2∠B ,∠C -∠A =80°,则∠C 的度数是( )
A.60°
B.80°
C.100°
D.120°
16.如图9,∠A 、∠DOE 和∠BEC 的大小关系是( )
A.∠A >∠DOE >∠BEC
B.∠DOE >∠A >∠BEC
C.∠BEC >∠DOE >∠A
D.∠DOE >∠BEC >∠A
17.如图10,∠B =∠C ,则∠ADC 与∠AEB 的关系是( )
A.∠ADC >∠AEB
B.∠ADC =∠AEB
C.∠ADC <∠AEB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中,“两直线平行”是命题的________,“内错角相等”是命题的________;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是_____命题,可举出反例:____ .
2.在△ABC 中,∠A ∶∠B ∶∠C =1∶2∶3,则∠C =________.
3.△ABC 中,若∠A =30°,∠B =2
1∠C ,则∠B =________,∠C =________. 4.如图1,点D 在△ABC 边BC 的延长线上,DE ⊥AB 于E ,交AC 于F ,∠B =50°,∠CFD =60°,则∠ACB =________.
5.如图2,已知AB ∥CD ,∠1=65°,∠2=45°,则∠ADC =________.
图1 图2 图3 图4 图 5
6.如图3,若AB ∥EF ,BC ∥DE ,则∠B +∠E =________.
7.如图4,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
(1)∠1=∠2,_________. (2)∠A =∠3,_________.(3)∠ABC +∠C =180°,________.
8.如图5,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G 、H .∠1=60°,∠2=120°,那么直线AB 与CD 的关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若a ∥b ,b ∥c ,则a ∥c . (2)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3)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同角的余角相等.(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若a2>b2,则a>b.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一个角的余角小于这个角.
4.已知:如图6,∠1=∠2,且BD平分∠ABC. 求证:AB∥CD.
2.已知:如图7,AD是一条直线,∠1=65°,∠2=115°.求证:BE∥CF.
5.已知:如图8,∠1=∠2,∠3=100°,∠B=80°.求证:EF∥C D.
6、已知:如图,∠B=∠C.AD∥BC,求证:AD平分∠EAC;
7、(1)如图(1),AB∥EF. 求证:(1)∠BCF=∠B+∠F.
(2)当点C在直线BF的右侧时,如图(2),若AB∥EF,则∠BCF与∠B,∠F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
8.已知:如图9,AD∥BC,∠B=∠D.求证:AB∥CD.
9.已知:如图10,∠1=∠B,∠A=32°.求:∠2的度数.
10.已知:如图11,AD∥BC,∠ABC=∠C,求证:AD平分∠EA C.
11、如图,写出所有能推出直线AB∥CD的条件.
12、如图,已知∠A=∠1,∠E=∠2,AC⊥CE,求证:AB∥DE.
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