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219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白玉枇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白玉枇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酿酒
白玉枇杷的果实可以用于酿造果酒,制作出的果酒具有浓郁的枇杷香味,口感醇厚。同时,也可以将果实进行 烘干或晒干,制作成枇杷干用于泡茶或食用。
05
白玉枇杷种植前景及市场分 析
国内外枇杷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枇杷产业规模
全球枇杷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 度和巴西等。
国内枇杷产业现状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白玉枇杷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 ,其高附加值的产品特性也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未来,白玉枇杷产业 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THANKS
肥水管理技术
施肥原则
遵循“前促后控”的原则,即前期以促进 生长为主,后期以控制生长为主。
施肥时间
分别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根据树体 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调整施肥量和次数。
施肥种类
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以化肥,注重氮、 磷、钾等元素的平衡施用。
水分管理
遵循“旱则灌、涝则排”的原则,生长季 节保持土壤湿润,冬季注意排水防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枇杷生产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以福建 、浙江、广东等省为主。
枇杷产业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枇杷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 增长,未来将更加注重品质和口感。
白玉枇杷在枇杷产业中的地位与优势
白玉枇杷的特殊性
白玉枇杷是一种具有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的枇杷品种,其果实色 香味俱佳,被誉为枇杷中的珍品。
贮运
包装好的果实需要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在运输过程中 ,需要选择平稳、安全的交通工具,避免果实受到震动和挤压。同时,需要注意保持温度 和湿度适宜,避免果实变质或损伤。
果实加工与综合利用途径

玉山白玉豆高产栽培技术

玉山白玉豆高产栽培技术
选择本地抗病尧优质尧高产尧商品性好尧符合市场 消费习惯的玉山白玉豆品种遥 2 播种前的准备 2.1 整地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袁原则上 多施有机肥袁少施化肥遥磷肥全部作基肥袁钾肥三分之 二做基肥袁氮肥三分之一做基肥遥 基肥以充分腐熟的 优质农家肥为主袁一般肥力地块每亩 2000 kg 农家堆 肥加 25 kg 复合肥或加 50 kg 草木灰袁 三分之二撒 施袁三分之一沟施袁深翻 25~30 cm袁然后起 60 cm 宽 的垄遥 2.2 种子处理
玉山白玉豆因其子叶呈乳白色而得名袁豆粒椭圆 扁平状遥 又称白金豆尧银豆袁曾荣获北京博览会银质 奖遥 烹饪粉质细嫩可口袁为菜肴佳品袁是该县特产之 一遥 白玉豆营养丰富袁 据品质检验鉴定袁 含粗蛋白 6.63%袁 总糖 0.83%袁 维生素 C 17.6 mg/100 g袁钙 0.04% 袁 磷 0.16% 袁 铜 2.38 mg/kg袁 铁 21.2 mg/kg袁 锰 8.24 mg/kg 袁锌 13.8 mg/kg 袁故其开发前景广阔遥 1 品种选择
白玉豆主要病虫害为锈病尧 白粉病尧 根腐病尧蚜 虫尧红蜘蛛尧潜叶蛾尧小叶夜蛾等遥
窑 56 窑
现 代 农 业 2019 年 8 期
农业科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扁杏的栽培管理
邵丽娟
(辽宁省凌源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站,辽宁 凌源 122500冤
[摘 要] 大扁杏营养丰富袁近几年来袁在该地区大量发展起来袁总结出多年来的栽培经验以供参考遥 [关键词] 品种;大扁杏; 栽植;水肥管理;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院S662.2 文献标识码院B 文章编号院员园园愿原园苑园愿渊2019冤08-057-02
大扁杏营养丰富袁含有脂肪尧蛋白质尧糖类尧多种 微量元素尧还有 18 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尧特别是因 含有抗癌物质维生素 B17 而受关注袁 广泛应用于食 品尧医药行业袁因其适应性强尧耐旱尧耐寒尧耐贫瘠袁管 理省工袁容易栽培袁适合朝阳地区十年九旱的干旱气 候遥 近几年来在该地区大量发展起来袁根据多年栽培 管理经验袁总结如下院 1 园址的选择

白色真姬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白色真姬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现 代 农业 科技
21 年第 6 01 期
园艺 学
白色真姬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
王 忠宏 林 戎斌
( 福建省顺昌县农 业局 , 福建 顺昌 3 3 0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极具 开发 前景 的珍 稀 食用 菌 , 过 生产 实践 , 通 总结 其 工厂 化 高产 栽培技 术 , 包括 生产设 施 、 养料 配制 、 袋 培 装 灭 菌 、 种 、 茵管理 、 接 发 出菇 管理 、 采收 、 包装 等 方 面内容 , 以为 生产 者提供 参 考 。
b g i gs r iain, c lt n, a r nn a g n e l t i u ai s wnu igma a e n , u t g n g me t h r e t g p c i g dS nI c u d rvd fr n e fr r d c r . ti z o n o p n g me tf i n ma a e n , av s n , a k n a r i i n Oo . o l p o ier ee c s o p o u es t e
真 姬 菇 工 厂化 高 产 栽 培技 术 总 结 如 下 , 为广 大 食 用 菌 种 以 植 户提 供 参考 。
1 生 产 设 施
p o u to r cie,t nd sraie ndhih- il ul v to e h i e r umme z d,n ldngma ua trn a ite , rpaig s b tae, r d ci n p a t c i i u tilz d a g yed c t ain tc nqu swees s i i r e i cu i n fcu igf cl is p e rn u srt i

真姬菇菌株白玉菇19系工厂化栽培技术

真姬菇菌株白玉菇19系工厂化栽培技术

362019年第5期真姬菇菌株白玉菇19系工厂化栽培技术林小花(福清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福建福州350300)摘要:福清市引进真姬菇菌株白玉菇19系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实现周年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结了白玉菇19系工厂化袋栽生产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生产设施配备、培养料配制、培养料装袋及灭菌、菌袋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及包装处理等内容。

关键词:真姬菇;白玉菇19系;工厂化;栽培技术DOI:10.13651/ki.fjnykj.2019.05.010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19Series,Bacterial Strain of Hypsizigus MarmoreusLIN Xiao-huaCFuqing Cash Crop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Fuzhou^Fujian350300) Abstract: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19Series,the bacterial strain of Hypsizigus marmoreus»was introduced by Fuqing City to carry on the industrialized bag cultivation producti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year-round production and obtain the better economic benefit.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industrialized bag cultivation production of 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19Series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facilities,compost preparation,compost bagging&sterilization,fungi bags inoculation,mycelium culture,fruiting managing,harvesting and packaging,etc.Key words:Hypsizigus marmoreus;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19Series;Industrialized;Cultivation technique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又名玉蕈、斑玉蕈,商品名为海鲜菇、蟹味菇皿,其外形美观,口感脆嫩,味道浓郁鲜美,具有独特的蟹香味,在日本称之为“蟹味菇”⑷。

发表论文统计表

发表论文统计表

2001-2010年发表论文统计表1、旱秧草克防治旱秧田杂草及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上海农业科技2001.3 赵桂东2、50%螟纹杀克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中后期螟害的药效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1.5 赵桂东3、菜草净等防除茄果类蔬菜田杂草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1.6 赵桂东4、玉农乐防治夏玉米田杂草技术初探玉米科学2001. 赵桂东5、棚室黄瓜套种平菇综合效益研究中国食用菌2001.2 王礼门6、银耳芽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正交筛选试验中国食用菌2001.1 汪国莲7、银耳菌丝体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中国食用菌2001.4 汪国莲8、双低杂交油菜淮杂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1.11 刘葛山9、“宁杂1号”不同密度及施氮水平对产量的效应上海农业科技2001.3 严卫古10、白玉米新品种白玉219的选育与特征特性江苏农业科学2001.4 谢庆春11、优质高产抗病甜玉米新品种——苏甜8号江苏农业学报2001.3 谢庆春12、超甜玉米“蜜玉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1.6 谢庆春13、超甜玉米蜜玉8号的高产优质栽培及贮藏技术研究耕作与栽培2001.6 谢庆春14、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1.3 李茹15、“维他灵9号”对棉花株型的调控及增产效应中国棉花2001.3杜小凤16、维他灵4号对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长江蔬菜2001.11 顾大路17、花生田地下害虫的发生及防治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2.3 赵桂东18、青菜田杂草防除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2.6 赵桂东19、一拌灵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的效果安徽农业科学2002.5赵桂东20、螟纹杀克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试验北京农业科学2002.1 赵桂东21、小麦高效拌种剂—拌灵防治小麦纹枯病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2.6 赵桂东2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19号江苏农业学报2002.1 孙苏阳23、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江苏农业学报2002.2 刘葛山24、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02.3 顾正中25、小麦新品种“淮麦17号”的选育上海农业科技2002.2 顾正中26、投身种业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浅议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出路种子2002.6 严卫古27、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提高种业市场竞争力种子科技2002.5 严卫古28、品种创新——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种子科技2002.3 严卫古29、转基因大豆生产的现状与趋势世界农业2002.6 杨加银30、菜用大豆“楚秀”的开发与利用大豆通报2002.4 杨加银31、西葫芦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种子2002.4 罗伯祥32、10%乙羧氟草醚EC防治冬小麦田阔叶草试验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2.6 李茹33、5%锐劲特防治水稻二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2.2 李茹34、乙草胺、丁草胺防除不同土质茄子田杂草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2.2 李茹35、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 作物杂志2002.1 刘友华36、淮麦19号的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2.3 刘友华37、江苏徐淮地区早春辣椒栽培技术上海蔬菜2002.6 朱明超38、旱秧绿苗床专用肥的使用技术与防病壮苗效果农业科技通讯2002.7 张山泉39、土壤质地和耕作方式对干土效应的影响耕作与栽培2002.5 张山泉40、韭蛆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2.10 顾大路41、浅论农村经济“五位一体”的增长模式农业科技管理2003.6 姜夕泉42、旱育秧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四川农业科技2003.2 纪凤高43、40%拌种丰EC拌种对花生生长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3.3 赵桂东44、螟纹杀克防治水稻三化螟药效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3.2 赵桂东45、螟纹杀克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3.5 赵桂东46、淮山药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江苏农业科学2003.3 汪国莲47、高产双低杂交没菜淮杂油1号的选育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1刘葛山48、早熟菜用大豆淮哈豆1号的选育上海蔬菜2003.2 杨加银49、白玉219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玉米科学2003.1 谢庆春50、优质水果型萝卜地方品种淮阴紫芽青中国种业2003.11 罗伯祥51、新型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三化螟药效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3.5 李茹52、水稻机插报纸旱育秧苗技术中国稻米2003.4 秦进华53、江淮地区洛椒早春大棚栽培的几项技术改革长江蔬菜2003.10孙玉东54、淮阴矮脚早毛豆的栽培上海蔬菜2003.6 朱明超55、莲藕膨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江苏农业学报2003.4 朱明超56、江苏省审定的毛豆新品种介绍中国种业2003.9 朱明超57、淮阴矮脚早毛豆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3.4 朱明超58、江苏淮安地区特有地方蔬菜品种江苏农业科学2003.5 朱明超59、稻田套播麦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作物杂志2003.1张山泉60、硫酸—过氢化氢消化法测定植株氮磷钾方法的改进土壤2003.2 张山泉61、旱育秧苗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03.11 陈川62、水稻施用钾肥与钠肥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3.5 陈川63、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6 陈川64、新型水稻拌种剂—秧病灵农业科技通讯2003.3 陈川65、水稻塑盘旱育苗床土壤施肥量试验耕作与栽培2003.4 陈川66、韭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蔬菜2003.10 吴传万6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3.6 顾大路68、乙烯利在水稻中后期应用的效果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5顾大路69、江苏省玉米田杂草群落演变和防除技术进展江苏农业科学2003.4顾大路70、菜草净防除西红柿田杂草试验小结杂草科学2004.2赵桂东71、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主要病虫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4.6赵桂东72、淮北地区夏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4.5赵桂东73、菜草净防除番茄田杂草试验当代蔬菜2004.9 赵桂东74、10%新麦佬WP防除小麦田杂草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4.4赵桂东75、农产品加工业:苏北内生增长的希望江苏农村经济2004.10姜夕泉76、关于淮麦20号品种权实施许可证转让的思考江苏农业科学2004.1 姜夕泉77、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的环境因素评分及优体化要点西北农林科学大学2004.5 姜夕泉78、施用PL-2对油菜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 刘葛山79、淮稻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4.5袁生堂80、菜用大豆育种目标与策略的商榷种子2004.12 杨加银81淮北地区春毛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4.3 罗伯祥82、豇豆田杂草的危害损失及其防除技术杂草科学2004.2 李茹83、当前使用化学农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海农业科技2004.6李茹.84、保护地辣椒疫病的病因和综合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4.2 熊战之85、麦蚜的发生与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4.5 熊战之86、出口结球甘蓝——N-2 农技服务2004.8 孙玉东87、出口结球甘蓝新品种——N-2 蔬菜2004.4 孙玉东88、玉簪的栽培技术河北林果研究2004.4 孙玉东89、出口结球甘蓝新品种——N-2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当代蔬菜2004.12 孙玉东90、大白菜育种中杂优利用的手段及现状江苏农业科学2004.2朱明超91、江苏黄河故道地区山药种植技术上海蔬菜2004.2 朱明超92、机插秧旱育苗的特点与操作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4.2 陈川93、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西北农业学报2004.3 吴传万.94、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3 吴传万95、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防治韭蛆试验现代农药2004.1 吴传万96、康绿功臣粉剂防治韭蛆的药效与方法农业科技通讯2004.1吴传万97、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上海农业科技2004.5 吴传万98、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棉花红蜘蛛田间试验中国棉花2004.7 吴传万99、植物源农药康绿功臣防治棉铃虫田间试验江西棉花2004.3 吴传万100、天然源农药1.1%苦参碱粉剂的应用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4.3 吴传万101、防止番茄落花落果的新型调理剂的应用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4.4 杜小凤102、烯世宝在玉米上应用效果初探现代农药2004.4 顾大路103、烯世宝在玉米上应用效果初探耕作与栽培2004.1 顾大路104、几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4.4 顾大路105、烯世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探上海农业科技2004.4 顾大路106、复配抗倒剂在水稻后期应用的生物效应江苏农业科学2004.4 顾大路107、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上海蔬菜2004.5 赵苏海108、浅谈穴盘育苗在花卉生产中的应用上海农业科技2004.6 仲秀娟109、甘蓝型淮杂油3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5.9 刘葛山110、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3号江苏农业科学2005.2 刘葛山111、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5.1 袁彩勇112、淮稻8号(淮9926)的选育与应用中国种业2005.5 袁生堂113、水稻新品种——淮稻7号江苏农业学报2005.2 袁生堂114、淮稻7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作物2005.3 袁生堂115、淮68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5.3 袁生堂116、淮稻6号及选育原理浅析江苏农业科学2005.6 袁生堂117、江苏淮北麦区育种目标的调整安徽农业科学2005.4 顾正中118、Assessment on alien herbicide-resistant gene flow among crucifers by sexual compatibilit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50 (15) 赵祥祥119、GISH analysis of BC1 and BC2 progenies derived from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Brassica napus and Sinapis albaChromosome Research 2005.13 赵祥祥120、Studies on gene flow from herbicide-resistant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rapeseed to Cruciferous wild weeds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1 赵祥祥121、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科学通报2005,50(16)赵祥祥122、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与5种十字花科野生杂草间的基因流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6,2 赵祥祥123、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 杨加银124、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2005.2 杨加银125、菜用大豆育种目标的商榷种子2004.12 杨加银126、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4.6 赵桂东127、不同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5.4 赵桂东128、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5.4 李茹129、浅议化学农药现代农业科技2005.4 李茹130、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5.4 熊战之131、几种药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5.5 熊战之132、果酸度对橘小实绳羽化作用影响的初探长江大学学报2005.5 付佑胜赵桂东133、水稻简化高效旱育秧技术的特点与操作方法江苏农业科学2005.5 庄春134、塑料秧盘底孔大小与数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耕作与栽培2005.5 陈川135、杨树长势与其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5.10 陈川136、施肥量对水稻塑盘旱育苗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5.11 陈川137、简化高效旱育秧技术防病壮苗效果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6.1 庄春138、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6.1 孙春梅139、优质杂籼“K优818”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5.2 顾大路140、苦豆子总碱防治菜青虫及对蔬菜品质的影响江西农业学报2005.3 吴传万141、储藏温度对韭苔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 吴传万142、苦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及其光分解抑制的研究农药学学报2005.4 吴传万143、0.36%苦参碱水剂对山楂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农药增刊杜小凤144、康绿功臣对萝卜蚜虫的防治效果上海蔬菜2005.5 杜小凤145、使用生物农药治韭蛆节本增效淮安日报2005.6 顾大路146、水稻僵苗发生原因与对策淮安日报2005.6 杨文飞147、夏玉米苗期管理抓“三防”淮安日报2005.7 杨文飞148、野生荠菜的驯化及人工栽培中国农业信息2005.3 靳取149、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的进展种子2006.1 罗伯祥150、仙客来夏季养护技术要点上海农业科技2005.6 仲秀娟151、优质中粳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比较栽培试验江苏农业科学2005.1 陈世来152、菜用大豆保鲜与加工技术保鲜与加工江苏农业科学2005.1 徐海斌153、开豆4号生物学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江苏农业2005.3纪凤高154、开豆4号产业化开发研究中国农技推广2005.5 秦进华155、出口蔬菜白萝卜生产技术规程中国农技推广2005.9 秦进华156、出口蔬菜洋葱生产技术规程长江蔬菜2005.9 秦进华157、苏北内生增长的希望在于培植农产品的加工河海大学学报2005.1 姜夕泉158、提升江苏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初步探讨上海农业学报2005.10 姜夕泉159、花卉是苏北产业拓展的重要选项江苏农业科学2005.6 姜夕泉160、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科技产业化中国农学会2005.8 徐海斌161、科研院所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6 姜夕泉162、把先进性内生为创建一流院所的动力淮安日报2005.12 姜夕泉163、农业核心竞争力透视中国农村经济2005.12 姜夕泉164、高油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选育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1 杨加银165、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6.3 杨加银166、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大豆科学2006.2 杨加银167、中粳稻新品种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6.2 袁生堂168、淮稻7号(淮9726)的选育及应用上海农业科技2006.2 袁生堂169、淮稻9号(淮68)的选育与应用中国稻米2006.4 袁生堂170、淮稻9号的选育安徽农业科学2006.16 袁彩勇171、淮麦20高产栽培群体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6.9 顾正中172、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6.6 谢庆春173、高产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6.17 蒋守华174、不同密度对杂交油菜新组合H33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上海农业科技2006.6 蒋守华175、不同密度与施肥方式对淮麦1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9 周羊梅176、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6.4 付佑胜177、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简报上海农业科技2006.3 付佑胜178、橘小实蝇引诱物质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6.9 付佑胜179、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6.1付佑胜180、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6.3郭小山181、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6.4 熊战之182、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上海农业科技2006.3 熊战之183、淮北地区冬油菜田杂草发生与防除技术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6.4 陈香华184、40%乙草胺水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上海农业科技2006.5 李茹185、10.36%丁恶乳油防除茄科蔬菜田杂草试验杂草科技2006.4 李茹186、0.36%苦参碱水剂防治苹果园山楂叶螨试验中国果树2006.1杨文飞187、稻田施稻糠的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生育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6.1 顾大路188、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江西农业学报2006.4杜小凤189、壳聚糖涂膜对蒲菜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8 吴传万190、苦豆子总碱交分解特性和防治菜青虫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上海农业学报2006.2吴传万191、进口F1代仙客来育苗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6.3 李桂祥192、蝴蝶兰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花卉2006.2 赵苏海193、花卉栽培中巧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海农业科技2006.5 仲秀娟194、优质、高产毛豆新品种——淮阴75 江苏农业学报2006.1 朱明超195、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淮优粳2号的选育与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06.2 朱明超196、辣椒新品种淮椒98—1 中国蔬菜2006.4 朱明超197、辣椒新品种——淮椒98—1 上蔬蔬菜2006.3 朱明超198、中熟粳稻新品种淮优粳2号中国种业2006.8 朱明超199、毛豆新品种淮阴75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6.20 朱明超200、浅谈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种业发展与推广服务种子2006.7 沈俊国201、麦作期间土壤及有机肥供氮量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10 陈川202、黄潮士麦作期间及有机肥供氮量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6.11 陈川203、中小苗水稻机插田杂草化除技术初探江苏农业科学2006.6庄春204、丁草胺插前化除对机插中小苗水稻安全性及除草效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18 庄春205、施肥对小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6.5 孙春梅206、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初探安徽农业科学2006.12 钟平207、出口蔬菜烟粉虱防制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06.8 秦进华208、江苏淮北地区露地出口蔬菜田烟粉虱防治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15 秦进华209、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科技管理2006.1 徐海斌210、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产业化安徽农学通报2006.1 徐海斌211、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产业化结合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略安徽农学通报2006.2 徐海斌212、农业龙头企业的成因类型及在产业化中的作用中国种业2006.5 徐海斌213、苏北农业发展定位与策略的思考江苏农业科学2006.4 徐海斌214、江苏淮安地区蔬菜产业实现新发展的对策构想江苏农业科学2006.2 汪国莲215、财务风险的表现及鉴别理论新探索2006.4 王露216、农业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理论新探索2006.5 王露217、探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新路江苏农村经济2006.12 谢忠谊218、发展江苏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经营层次江苏农业科学2006.6 谢忠谊219、高油大豆育种目标与技术的商榷种子2007.06 杨加银220、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农艺科学2007.05 杨加银221、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7.02 袁彩勇222、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江苏农业科学2007.02 顾正中223、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7.23 孙苏阳224、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7.02 孙苏阳225、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江苏农业科学2007.06 孙苏阳226、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选育与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7.29谢庆春227、小麦不同群体去除无效分蘖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7.04 周羊梅228、油料作物维生素E含量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7.17 蒋守华229、小麦遗传型与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和旗片蛋白质的比较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07.06 王永军230、小麦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上海农业科学2007.06 李海军231、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的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7.03 李海军232、淮稻10号的选育与应用中国稻米2007.05 袁生堂233、优质早熟夏大豆淮豆7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徐海斌234、淮麦2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07.10 刘友华235、黄心大白菜新品种淮04-14的选育中国蔬菜2007.10 朱明超236、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淮麦2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17 倪向群237、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措施安徽农学通报2007.18 赵桂东238、旱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杂草科学2007.04 李茹239、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7.03 李茹240、98%巴丹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暝及纵卷叶暝试验报告安徽农学通报2007.16 李茹241、玉米粗缩病的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07.11 陈香华242、正交优化设计在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上的应用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7.02陈香华243、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试验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付佑胜245杀虫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007.05 付佑胜246、淮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7.03 熊战之247、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7.03 郭小山248、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安徽农学通报2007.09 郭小山249、大棚生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作物杂志2007.02 顾大路250、生姜露地高产栽培技术江西农业学报2007.01 顾大路251、块根块茎维他灵在大蒜上应用效果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07.05 顾大路252、块根块茎维他灵在生姜上的施用效果江苏农业科学2007.01 顾大路253、壳聚糖涂膜对韭薹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食品科学2007.03 吴传万254、储藏温度对蒲儿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云南大学学报2007.01 杜小凤255、块根块茎维他灵在莴笋上应用的效果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07.12 杨文飞256、烯世宝在小麦、大麦、玉米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7.04 杨文飞257、化控剂烯世宝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种子2007.07 杨文飞258、苏北地区干热风的危害与防治江西农业学报2007.03朱云林259、家蝇原种群的建立及其性状初步测定江苏农业科学2007.03 唐金陵260、蝇蛆粪渣配制穴盘育苗基层试验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09 唐金陵261、改善果园地面管理,增强果树生产后劲河北农业科技2007.10 陈川262、淮北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育特点与施肥技术江苏农业科学陈川263、丁草胺插前化除对机插中小苗水稻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安徽农业科学2007.08 庄春264、几种低毒药剂拌肥基施防治花生蛴螬效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庄春265、采收后处理对小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安徽农业科学孙春梅266、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07.07 钟平267、机插水稻旱育秧的生育特点和病虫害防治上海农业科学钟平268、无抗性选择标记转WX-CDNA植株的获得江苏农业科学邵文奇269出口蔬菜标准化技术研究长江蔬菜2007.03 秦进华270草莓脱毒苗繁育技术规程河北农业科学2007.11 孙玉东271、油青四九菜心细胞核不育系转育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26赵建锋272、番茄畸形果形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赵建锋273、脱毒甘薯种苗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7.04 李桂祥274、现代化温室高档盆花生产有效空间利用研究的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7.12 李桂祥275、仙客来常见的营养失调症及病季症状诊断与防治上海农业科技2007.06 仲秀娟276、植物组织培养中裼变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河北农业科学2007.05 赵苏海277、试论科学实施科研产业化综合项目江苏农业科学2007.03 谢忠谊278、黄金累千不如一贤江苏农村经济2007.03谢忠谊279、依靠科技建立农业结构调整的高效体系江苏农业科学2007.03 徐海斌280、日本农协的形成、作用与运行农业科技通讯2007.09 徐海斌281、科学发展指导淮安循环农业经济农业科技通讯2007.02 汪国莲282、意杨加工下脚料栽培鲍鱼菇技术研究农业科技通讯2007.06 汪国莲28、3意杨加工下脚料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7.05 汪国莲284、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农业科技2007.23 王凤云285、淮北地区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现代农业科技2007.24 王凤云286、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当代经济2007.10 王雪莲287、淮杂油5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8.8刘葛山288、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5号的选育作物研究2008.3 刘葛山289、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江苏农业科学2008.3顾正中290、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2的选育研究农业科技通讯2008.5 顾正中291、淮麦21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8.4 顾正中292、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江苏农业科学2008.3杨加银293、鲜食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种子2008.10杨加银294、淮稻11号(淮276)的选育及应用中国稻米2008.4 袁生堂295、淮稻12号的选育及应用中国种业2008.7 袁生堂。

白玉菇种植技术

白玉菇种植技术
考虑到种植成本和可能的损失,每亩白玉菇的年净利润 预计在5万至15万元之间。
投资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市场竞争
白玉菇市场竞争激烈,需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销售策 略。
技术风险
白玉菇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需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和管理 技巧。应对措施包括参加专业培训、购买相关书籍或咨询 专业人士获取技术支持。
自然灾害
出菇不整齐或不出菇
要点一
原因
基质营养不足或不均匀,环境湿度不稳定,出菇管理不当 。
要点二
解决方案
使用营养丰富的基质,保持环境湿度稳定,加强出菇期的 管理。
病虫害严重
原因
环境湿度过高,基质含水量过大,消毒 不彻底。
VS
解决方案
控制环境湿度在适宜水平,调整基质含水 量,加强消毒措施。
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采收与保鲜技术
采收时间
在菌盖尚未展开时采收最为适宜,此时品质也最好。
保鲜处理
采收后要进行保鲜处理,如冷藏、真空包装等。
04
白玉菇种植常见问题及解 决方案
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
原因
基质含水量过高或过低,pH值不适宜,培养室温度过高或过低。
解决方案
调整基质含水量至适宜水平,调整pH值至适宜范围,控制培养室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极端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可能对白玉菇生长和产量产 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包括购买农业保险、加强田间管理 等。
06
白玉菇种植发展建议与展 望
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的建议
选用优良品种
01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白玉菇品种,提高
种植的起点和效益。
精细化栽培技术
02 采用基质配方、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栽培

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219及高产旱作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新品种西农219及高产旱作栽培技术

烤至田间有龟裂纹为度,目的是控制无效分蘖并改善田间土壤的温、湿度和含氧量。

第2次采用“搁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达到活根壮秆护芽的目的。

在施促芽肥时须灌浅水层,然后让其自然落干直到收割,头季稻收割后的当天必须灌1次跑马水,3d 后复水保留浅水层。

3.4 低指标防治病虫害 再生稻重点防治“二虫二病”,即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病,尤其是头季稻苗的防治极为重要。

“二虫二病”的防治指标各阶段虽然有所差别,总体上要勤检查早防治,前期一般掌握二化螟枯鞘3%、稻飞虱丛有5头、纹枯病丛发病率10%、叶瘟始发期,要及时施药防治,才有利于头季稻形成青枝腊秆、清秀健壮的群体苗架,保障再生稻母茎芽壮芽旺。

3.5 十黄收割,合理留桩 头季稻在其完全成熟时进行收割,收割前3 5d 先排干田间水层晾晒使土壤硬化,以减少收割机掉头时履带容易粘土带起稻桩(被带起的稻桩很少再生)。

同时,收割机行走方向要以田块的长边为主要收获方向,短边两头作为来回碾压的掉头区,尽量减少被碾压面积,有利于再生季整齐生长。

低留桩的再生稻主要依靠倒4 6节位的腋芽成穗,收割时机手先调试好割刀高度,确保留桩高度在6 8cm ,尽量保持全田收割整齐一致,利于再生季的整齐抽穗和高产丰收。

3.6 化学调控再生苗 在再生季抽穗60% 70%时,每667m 2用赤霉素2g 兑水50kg 喷雾稻苗,有利于促进基部低节位分蘖的穗颈抽长,克服包颈,提高全田植株整齐度,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

致谢:参加实施本课题工作的还有清流县农技站全体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禹盛苗,朱练峰,欧阳由男,等.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杂交水稻,2009,24(6):42-44[2]李先民,郑永富,肖步金.清流县2015年适宜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探.福建稻麦科技,2016(1):16-20[3]郑永富,李先民,肖步金,等.清流县机收再生稻芽苗肥施用量探讨.福建稻麦科技,2015(2):24-25[4]代昌富,张道华,李分明.超级稻天优华占机插秧示范效果分析.中国种业,2013(2):58(收稿日期:2016-04-21)西农2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抗旱节水育种课题组以大穗濮优9号与多穗抗旱材料Q0031-21的F 1为母本,以高产广适品种西农928为父本,经过复合杂交、水旱交替选育成功的国审旱地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20。

玉米新品种禾盛219_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禾盛219_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玉米新品种禾盛219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吴百万1 罗健科2 刘明华3 王艳丽1 刘克菊1(1甘肃省白银市种子站,白银730900;2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白银730999;3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兰州730070)摘要:为了促进甘肃省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培育丰产、稳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甘肃禾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甘肃省白银市种子站等科研单位合作以自育系HS44为母本、自育系HS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穗行种植鉴定与株系筛选、品种比较试验、甘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DNA 指纹检测、DUS 测试、品质化验、抗性鉴定等育种环节,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禾盛219,202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生态类型区种植。

关键词:新品种;玉米;禾盛219;选育;制种;要点Breeding and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New Maize Hesheng 219WU Bai-wan 1,LUO Jian-ke 2,LIU Ming-hua 3,WANG Yan-li 1,LIU Ke-ju 1(1Baiyin City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Baiyin 730900,Gansu ;2Baiyi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Baiyin 730900,Gansu ;3Gansu Hesheng Planting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Lanzhou 730070)罗健科为共同第一作者基金项目:白银市2022年度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2022-2-8N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2: 0,6’& 0,6&4 006-& 08504
*6*) ; ; < =
*6*0 % % . >
-
高产栽培技术
#& ’ 田间管理 ( 基肥在耕地前铺施后翻入土中 ! 种肥为 ’88 7 ()8 12 + "#, 复合肥 ! 施在播种沟内 ! 注 意种肥隔离 % 追肥为 ()8 12 + "#, 尿素 !分两次追施 ! 第一次在苗期 ’ 7 ( 叶时 ! 用量为 -8@ ! 第二次在抽 雄前 0* 7 0) ? ! 用量为 ’*@ % 在缺磷 & 钾地区 ! 注意 补施 % 抓好配套沟系建设 ! 注意清沟理墒 ! 加强病虫 害防治 % #- ’ 收获 (宜在苞叶变黄后 ( 天收获 %
!
选育经过
白玉 ’!% 是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 !%%X 年用自
选系 *&% 为母本 # 沈 ’!%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单 交种 % !%%# Y !%%& 年在所内外进行产比试验入选 #
!?D
经济性状 白 玉 ’!% 果 穗 筒 形 # 穗 大 而 整 齐 # 穗 长 !% 5N #
!%%) Y !%%Z 年 参 加 并 通 过 江 苏 省 玉 米 区 域 试 验 # !%%% 年 参 加 并 通 过 江 苏 省 玉 米 生 产 试 验 % !%%% Y ’""" 年在东台 & 泰兴 & 淮阴 & 淮安等地进行大面积示
’* ***7’( )88 株时产量较高 % 各施肥量以 .- 最高 !
表 % 密度与施肥量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密 度 小区产量 差异显著性 施肥量 小区产量 差异显著性
912: %& %, %%0 0,6&4 0064* 006)4 0*64-
*6*) ; < < =
*6*0 % . . > ..& ., .0

!?"
主要特征特性
植物学特性 白玉 ’!% 出苗快而整齐 # 整个生育期间生长势
强 # 长势旺盛 # 植株株型紧凑 % 株高 ’X" 5N# 穗位高
%Z 5N# 雌雄协调 #活秆成熟 # 抗倒伏 % !?!
生物学特性 白玉 ’!% 属中熟品种类型 # 出苗至成熟 !"( L # 需 !!"[ 活 动 积 温 ’ #""[( L#!%%) Y !%%Z 年 江 苏 省区域试验表明 #白玉 ’!% 出苗至成熟 !"# L % 抗多 种玉米病害 %
要 $ 白玉 ’!% 是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用自选系 *&% 为母本 # 沈 ’!% 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白玉米单交种 % 经品
比 & 区试 & 生产试验 # 表现出高产 & 优质 & 多抗的特点 # 具广阔推广前景 % 本文论述了白玉 ’!% 的特征特性 & 生育特点 & 产量表现和关键的栽培技术 % 关键词 $ 白玉米 ’ 白玉 ’!% ’ 生育特点 ’ 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处 理 小区产量 912: 平均产量 折合单产
积 ,* # %
,
试验安排在本所试验田 ! 土壤肥力中等 ! 前茬油 菜 % 每公顷施 ()* 12 复合肥作为基肥 ! 追施尿素 !分 苗肥和穗肥两次施用 ! 比例为 -/’ ! 施用量根据设计 而定 %
! %0.0 %0., %0.& %0.%,.0 %,., %,.& %,.%&.0 %&., %&.& %&.%-.0 %-., %-.& %-.360 0060,60,63 364 0,6* 0,64 0&6, 0*60 0,60&6* 0&6( 363 0,6* 006’ 0,60
" 36) 0*6* 0*6( 0*63 36, 006, 0,60 0,64 006, 006) 0&6, 0&6& 0,6, 0,6, 0,6& 0&6*
# 46’ 006& 0,6& 006* 0*6( 0,6* 0&60 0,6( 006, 0063 0&6, 0&63 0*6’ 36, 0063 0,6*
, ,
.& 第二 ! 均与 .0&., 有极显著差异 !.-&.& 之间差异
不显著 ! 说明增加施肥量能提高产量 ! 当施肥量在
为 ’** 12 + "# !.- 为 3** 12 + "# ! 重 复 & 次 ! 小 区 面
, ,
’88 7 388 12 时产量较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 区组和处理产量的两向表
联系电话 ( *)0(A&’’-*3* # 办 ’
#0 ’ 播种期 ( 该品种春播生育期为 008 ? 左 右 ! 春玉米区宜在 - 月上中旬播种 "夏播生育期为 08& ? 左右 ! 应采取浇足麦黄水 ! 麦收后抢墒早播 ! 避开 ( 月中下旬多雨以及 3 月份干旱的影响 ! 有利于穗粒 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获得高产 % ), ’ 种植密度 ( 该品种属中大穗型 ! 株型紧凑 !适 宜种植密度为 ’8 888 7 ’( )88 株 + "#,! 产量 ( 888
范种植 # 并进行了相关试验 % 连续几年结果表明 #白
收稿日期 ! ’""’$"%$’" 作 者 简 介 ! 谢 庆 春 !!%)!$ "# 女 #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遗 传 育 种 专 业 毕 业 # 学士学位 # 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研究 %
穗 粗 X,& 5N # 穗 行 数 !# 行 # 每 行 (# 粒 # 出 籽 率
912: 360 0*63 0064 006’ 363 006( 0,6( 0,63 0*64 0063 0&60 0&6’ 0*63 0060 0063 0,6-
912 + "#,: - )),6) ) -),6) ) 3*,6) ) 4*&6) - 3)&6* ) 4)&6* ’ &),6) ’ -)&6* ) -*&6* ) 3)&6) ’ ))&6) ’ 4*-6* ) -),6) ) ))&6* ) 3)&6) ’ ,*,6)
白玉 ’!% 是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 & 优质 & 多抗白玉米新品种 #’"""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白玉 ’!% 的育成 # 解决了国 内优质食用白玉米品种缺乏的问题 # 缓解了白玉米 品种过于单一的被动局面 % 自示范应用以来 # 反响很 好 % 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 实现良种良 法 # 我们对白玉 ’!% 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 究 % 同时 #对该品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 目前已 在白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利用 % 玉 ’!% 品质优 &产量高而稳 # 抗逆性强 %
Z&,)\ #千粒重 ’Z" 4 #子粒白色 #中间偏硬粒型 %
(
D?"
高产栽培试验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密度与施肥量二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
设计 % 设密度 :]:! 为 #’ #"" 株 ^ 6N’#:’ 为 &" """
!"
谢庆春等 ( 白玉 ,03 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株 ! "#$!%& 为 ’( )** 株 + "#,!%- 为 () *** 株 ! "#," 施肥量 # 尿素 $./.0 为 * 12 + "# !., 为 &** 12 + "# !.&
玉 米 科 学 ’""(Q!! !! "$)"Y)!
文章编号 ! !""#$"%"& !’""( ""!$"")"$"’
_C7D3?F CM ‘?2T> +52>35>E
白玉 !"# 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谢庆春 !王

歆 !张
伟 !倪向群
!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淮安 ’’(""! "
$%&’()*)+(,-* .%-/-,01/(’0(, -23 4(+% 5(1*3 .6*0(7-0()2 81,%2)*)+& )9 :-(;1 <-/(10& =-(&6 >)?!"#
./0 1234$56738 9:;< .238 =*:;< 9>28 ;/ .2?34$@73 !!"#$#% &%’($("() *+ ,-.$/"0(".10 2/$)%/)’3 !"1$1% 4$1%-’" ’’(""!8 A623?" @A’0/-,0B ACD3 E234F>$5DCEE G?D2>HI -?2I7 ;C,’!% J?E KD>L KI *7?2?3 /3E2H2H7H> CM :4D257FH7D?F +52>35>E J2H6 E>FM$F23> *&% ! M>N?F>" ?3L E>FM$F23> +6>3’!% ! N?F> " , :55CDL234 HC H6> G?D2>HI H>EH & D>42C3?F H>EH ?3L ODCL75P H2C3 H>EHQ -?2I7 ;C,’!% 6?E H6> 56?D?5H>D2EH25E CM 6246 I2>FL8 4CCL @7?F2HI8 N7FH2$D>E2EH?35> ?3L J2L> ?L?OH?H2C3, R62E ?DH25F> 23HDCL75>L 56?D?5H>D2EH25E8 O6IE2CFC425?F 56?D?5H>D2EH258 6246 I2>FL8 ?3L S>I 57FH2G?H2C3 H>563CFC4I CM N?2T> G?D2>HI -?2I7 ;C,’!%, B1& C)/3’U 962H> 5CD3V -?2I7 ;C,’!%V W6IE2CFC425?F 56?D?5H>D2EH25V *246 A7FH2G?H2C3 R>563CFC4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