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规划与设计3
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

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郑州机场在服务范围,设施规模和运输能力方面已逐渐接近极限。
为了满足未来运输需求的增长,提高机场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郑州机场开展了3期规划方案的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机场扩建、航站楼改造、航线布局等。
机场扩建随着旅客和货运量的大幅增长,郑州机场计划进行规模扩建。
扩建工程将在现有机场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新建跑道、扩建停机坪和货运区域。
新建跑道将提高机场的运输能力,使得机场能够同时运营更多的航班。
同时,新建停机坪和货运区域将提供更多的停机位和货运设施,提高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航站楼改造为了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和航班的运行效率,郑州机场计划进行航站楼改造。
改造方案主要包括扩建旅客候机区、优化安检通道和提升设施设备。
扩建旅客候机区将扩大候机厅和登机口的面积,提供更多的候机座位和服务设施。
优化安检通道将增加安检设备和人员,提高安检速度和效率。
同时,机场还计划引入更先进的设施设备,如自助登机设备和智能行李跟踪系统,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航线布局为了进一步拓展机场的航空网络,郑州机场规划了新的航线布局。
首先,加强国内航线的覆盖。
通过开通郑州与其他国内主要城市的直达航线,加强对区域内旅客和货运需求的服务,提高机场的枢纽地位。
其次,拓展国际航线的布局。
通过与国际主要航空公司合作,开通郑州与世界各地的直达航线,吸引更多的国际旅客和货运,增强机场的国际影响力。
设施提升除了航站楼改造,郑州机场还计划进行其他设施的提升。
首先是停车场扩建。
随着旅客的增长,机场停车场已经面临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扩建停车场将提供更多的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其次是公共交通改善。
机场将与当地城市合作,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机场的交通便捷性。
最后是商业设施升级。
机场计划引入更多的商业品牌和服务设施,提供更多的购物和餐饮选择,增加机场的商业价值。
总结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为机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

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郑州机场是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旅客需求的增加,需要进行扩建和升级。
根据最新的消息,郑州机场已经提出了3期规划方案,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首先,对于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增加航站楼的容量。
随着航空业的繁荣,旅客数量不断增加,现有的航站楼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扩建航站楼是非常必要的。
新的航站楼将采用现代化设计和建筑技术,提供更好的旅客服务和舒适的环境。
同时,配套设施也将得到提升,包括更多的登机口、行李传送带和商业设施。
其次,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还包括了新增跑道和停机坪的建设。
一条额外的跑道和停机坪将大大提高机场的运营效率,减少航班延误和等待时间。
这对于郑州机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内和国际航空中转站,机场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所有航班的准时性和旅客的体验。
新的跑道和停机坪还将提高机场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航班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除了扩建航站楼和新增跑道停机坪,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还提出了优化机场周边交通的措施。
目前,机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机场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规划中,将进一步建设机场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连接线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服务。
同时,还将增加停车场的容量,满足旅客的停车需求。
此外,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还强调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建设过程中,将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将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使机场的运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总的来说,郑州机场3期规划方案是为了满足未来航空业的发展需求,提升郑州机场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扩建航站楼、新增跑道和停机坪、优化周边交通以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郑州机场将成为中部地区更加重要和现代化的航空枢纽。
这将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同时也为郑州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一、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指对机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包括机场选址、布局、跑道、停机坪、航站楼、航空交通管制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一个合理的机场规划与设计能够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满足旅客和货物的需求,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二、机场选址1. 选址原则机场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用、交通便利性、环境影响等。
优选选址应具备平坦的地形、稳定的地质条件和充足的用地面积。
2. 选址程序选址程序包括需求分析、候选区划定、可行性研究、选址评估等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确定机场规模和功能,候选区划定阶段需要考虑土地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评估候选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选址评估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进行评估和比较。
三、机场布局1. 布局原则机场布局应考虑以下原则:安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便利性、环保性等。
布局应合理安排跑道、停机坪、航站楼等主要设施,并保证各设施之间的协调和便捷的交通连接。
2. 布局要素机场布局要素包括跑道、停机坪、航站楼、货运区、航空交通管制区等。
跑道的长度和宽度应满足各类飞机的起降需求,停机坪应能容纳多个飞机同时停靠,航站楼应具备旅客候机、行李处理、安检等功能,货运区应具备货物装卸和仓储功能,航空交通管制区应能够有效管理航空交通流量。
四、航空设施设计1. 跑道设计跑道设计应考虑飞机的起降性能和安全要求,包括跑道长度、宽度、坡度、标志标线、排水系统等。
跑道应满足各类飞机的起降需求,并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确保飞机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2. 停机坪设计停机坪设计应考虑飞机的停放、装卸、维护等需求,包括停机位数量和布局、停机位设施、供电系统、供油系统等。
停机坪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和尺寸飞机的停靠需求,并提供良好的供电和供油设施以支持飞机的正常运行。
3. 航站楼设计航站楼设计应考虑旅客的候机、登机、安检、行李处理等需求,包括航站楼布局、旅客通道、安检设施、行李传送系统等。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1.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确保机场运营高效和安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流程和要点,包括选址、空间规划、跑道设计、航站楼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2.选址机场选址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首要任务。
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 土地面积:机场需要足够的土地面积来容纳跑道、航站楼、停机坪等设施。
- 地理位置:机场应位于主要城市或地区附近,便于乘客和货物的运输。
- 地质条件:选址应避免地质灾害和地下水问题,确保机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交通便利性:机场应与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相连,便于乘客和货物的进出。
3.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环节。
空间规划应包括以下方面:- 跑道布置:根据机场的运行需求和飞机类型,确定跑道的数量、长度和宽度,确保安全起降和满足航空公司的需求。
- 航站楼位置:航站楼应位于跑道附近,方便乘客进出。
同时,应考虑航站楼与停机坪之间的距离,以便乘客和货物的快速转运。
- 停机坪设计:停机坪应能容纳多架飞机,并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维护和维修。
- 道路和停车场规划:机场应提供便捷的道路和停车设施,以满足乘客和货物的交通需求。
4.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是机场的门面,设计应注重以下方面:- 建筑风格:航站楼的建筑风格应与当地文化和环境相协调,同时要具有现代感和舒适性。
- 乘客流程:航站楼内部应设计合理的乘客流程,包括安检、登机、行李提取等环节,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 设施设备:航站楼应提供充足的候机区、商业区、餐饮区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 可持续性设计:航站楼应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包括利用自然光线、雨水收集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安全考虑机场规划与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包括以下方面:- 防灾减灾:机场应考虑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确保乘客和设施的安全。
- 空域规划:机场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合理的空域规划,确保飞机起降的安全和顺畅。
- 航空器地面碰撞防止系统:机场应配备碰撞预防系统,避免飞机在地面上相撞。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一、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指对机场的整体布局、建造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以确保机场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机场规划1. 机场选址机场选址是机场规划的首要任务,需要考虑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在城市郊区或者近郊地区建设机场。
2. 机场布局机场布局是指机场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布置。
普通包括航站楼区、跑道区、停机坪区、货运区等。
根据航班量、旅客流量等因素,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大小和位置。
3. 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是机场的核心区域,需要考虑旅客候机、安检、登机等环节的顺畅进行。
航站楼的设计应该注重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
4. 跑道设计跑道是飞机起降的区域,需要考虑飞机的类型、尺寸等因素。
跑道的设计应该符合国际标准,确保飞机的安全起降。
5. 停机坪设计停机坪是飞机停靠的区域,需要考虑飞机数量、停靠方式等因素。
停机坪的设计应该合理利用空间,确保飞机的安全停靠和出入。
6. 货运区设计货运区是处理货物进出的区域,需要考虑货物的种类、数量等因素。
货运区的设计应该便于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同时注重货物的安全性。
三、机场设计1. 航站楼设计航站楼的设计应该注重旅客的舒适感和便利性。
包括航站楼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布局、候机区、商业区等方面。
航站楼的设计应该符合人性化的原则,提供良好的旅行体验。
2. 跑道设计跑道的设计应该考虑飞机的起降需求。
包括跑道的长度、宽度、材料等方面。
跑道的设计应该符合国际标准,确保飞机的安全起降。
3. 停机坪设计停机坪的设计应该考虑飞机的停靠需求。
包括停机位的数量、停机位的大小、停机位的标识等方面。
停机坪的设计应该便于飞机的停靠和出入。
4. 货运区设计货运区的设计应该考虑货物的装卸和运输需求。
包括货物的存储区域、货物的装卸设备等方面。
货运区的设计应该便于货物的流通和管理。
四、机场规划与设计的数据支持1. 旅客流量数据根据机场规划与设计的需要,可以使用历史旅客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以确定机场的规模和功能区域的大小。
机场规划与设计3

❖ 3.1 机场总图规划 ❖ 3.2 进近和净空规划 ❖ 3.3 土地利用规划
目录
❖ 2.1 机场规划层次与分类 ❖ 2.2 机场需求预测 ❖ 2.3 机场规划选址
3.1 机场总图规划
❖ 机场总图规划是一种关于现有和拟建的 机场设施和土地利用、它们的位置和有 关的间距及其尺寸资料按照比例的图形 显示,而这些内容是用以显示达到现行 标准所要求的。
3.1.2机场的组成单元
❖ 在机场,飞机起飞、着陆、停放;旅客 下机、领取托运行李,办理乘机手续、 候机和登机以及转机;到达的货物在这 里卸下和转运,离港的货物在这里分理、 打包、装箱和装机。这里一片繁忙景象, 人来客往,车辆穿梭,需要相互协调、 有机组合的机场系统。
空侧
机场进近空域
离港飞机流
进港飞机流
3.2.1 我国空域分类
❖ 一、空域划分
❖ A类空域内仅允许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 则飞行,对所有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空 中交通管制服务,并在航空器之间配备 间隔。
❖ A类空域为高空管制空域。在我国境内标 准大气压高度6000米以上的空间,可以 划设高空管制空域。在此空域内飞行的 航空器必须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并 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 飞行区指标Ⅰ:按拟使用机场跑道的各 类飞机中最长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分 为1、2、3、4四个等级。
飞行区指标Ⅰ 1 2 3 4
飞机基准飞行场地长度(m) <800
800~<1200 1200~<1800
≥1800
❖ 飞行区指标Ⅱ:按使用该机场飞行区的
各类飞机中的最大翼展或最大起落架外 轮外侧边的间距,分为A、B、C、D、 E、F六个等级,两者中取其较高等级,
❖ 机场飞行空域的划设,由驻机场航空单 位提出方案,报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级航空单位或者军区空军批准。 相邻机场之间飞行空域可以相互调整使 用。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一、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确保机场运营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选址、跑道设计、航站楼设计、停车场规划、货运区规划等。
二、选址1.选址过程机场选址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首要任务。
选址过程包括市场调研、环境评估、地形地貌分析、气象条件评估等。
根据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地点建设机场。
2.选址标准(1)地理位置:机场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便于乘客和货运的进出。
(2)地形地貌:平整的地形有利于跑道和航站楼的建设,同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
(3)气象条件:机场应选择气候稳定、天气条件好的地区,减少天气对机场运营的影响。
三、跑道设计1.跑道布置跑道布置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飞机起降需求和飞行航线,合理布置跑道,确保安全起降。
2.跑道长度跑道长度的确定需要考虑飞机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
根据需求和条件,确定合适的跑道长度。
3.跑道标志跑道标志是保证飞机准确降落和起飞的重要标识。
根据国际标准,设置跑道中心线、阈点标志、滑行道标志等。
四、航站楼设计1.航站楼功能划分航站楼应根据航空公司、乘客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登机区、候机区、行李提取区、安检区等。
2.航站楼布局航站楼布局应考虑乘客流动性、航班安排等因素。
合理布局出入口、行李传送带、安检通道等设施,确保旅客便利和安全。
3.航站楼面积航站楼面积的确定需要根据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航班数量等因素。
确保航站楼能够容纳足够的旅客和航班运营。
五、停车场规划1.停车位数量停车位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车辆流量等因素。
确保停车场能够容纳足够的车辆,并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
2.停车场布局停车场布局应考虑车辆流动性、停车位标识等因素。
合理布局出入口、停车位编号、停车指引等设施,提高停车效率和用户体验。
六、货运区规划1.货运场站货运场站是机场货物运输的重要环节。
根据货物类型和需求,合理规划货运场站,包括货运航站楼、货物仓库等设施。
机场规划与设计

机场规划与设计一、引言机场规划与设计是指对机场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包括机场选址、跑道布局、航站楼设计、停机坪规划等。
良好的机场规划与设计能够提高机场的安全性、效率性和舒适性,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场规划与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机场选址机场选址是机场规划与设计的第一步,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机场的运营效果。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地理位置:机场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方便旅客和货物的运输。
2. 土地面积:机场需要足够的土地面积来建设跑道、航站楼和停机坪等设施。
3. 地形条件:机场选址应考虑地形条件,确保跑道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4. 环境影响:机场选址需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跑道布局跑道是机场的核心设施,跑道布局的合理性对机场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跑道布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风向:跑道的布置应考虑主要风向,以确保飞机起降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跑道长度:跑道长度应根据机场的运营需求和飞机的类型来确定,以满足不同飞机的起降需求。
3. 跑道数量:机场规划时需要确定跑道的数量,以满足机场的运营需求和交通量。
4. 跑道间隔:跑道之间的间隔应考虑飞机起降时的安全距离和通行效率。
四、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是机场的门面,航站楼设计的合理性对旅客的服务体验和机场的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在航站楼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功能布局:航站楼的功能布局应合理,包括候机厅、登机口、行李处理区、安检区等。
2. 旅客流程:航站楼的设计应考虑旅客的流程,确保旅客的顺畅通行和舒适体验。
3. 空间设计:航站楼的空间设计应宽敞璀璨,提供舒适的候机环境和便利的服务设施。
4. 安全设施:航站楼的设计需要考虑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
五、停机坪规划停机坪是机场的重要设施,停机坪规划的合理性对机场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 1 2 3 4 5 6
年旅客吞吐量(用“P”表示,万人次) P<10
10≤P≤50 50<P<200 200≤P<1000 1000≤P<2000
P≥2000
❖ 2、飞行区
❖ 民用机场飞行区应按指标Ⅰ和指标Ⅱ分 级,使得该机场飞行区的各种设施的技 术标准能与在该机场上运行的飞机性能 相适应。
❖ 等待空域通常划设在导航台上空。空域 等待高度层的划分,8400米以下,每隔 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400米至8900 米隔5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900米至 125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行活动频繁的机场,可以在机
场附近上空划设等待空域。等待空域的
– 预留给现有或者未来的航空产业发展和服务 的区域,如基地航空公司的运作、货运设施、 机场维修设施等;
– 预留给非航空产业发展的区域,诸如工业区、 宾馆等;
– 现有的地面等高线;
– 油料设施及其预留区;
– 将予以逐步淘汰的设施;
– 机场边界和由机场出资方拥有和管理的区域, 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设施的附属建筑物;
❖ 机场飞行空域的划设,由驻机场航空单 位提出方案,报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级航空单位或者军区空军批准。 相邻机场之间飞行空域可以相互调整使 用。
3.2.2 飞行程序
❖ 一、仪表进近程序
❖ 仪表进近程序是飞机在低云低能见度条 件下,依靠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引导,安 全而顺畅地从脱离航路到着陆(包括复 飞、重新进场或离场),所进行的飞行 程序。仪表进近程序是飞机根据飞行仪 表并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 行的一系列规定的机动飞行。
❖ 2、在不得已时机场应保证的进近程序
❖ 在不得已时的要求与正常要求相比,只 是飞机着陆失败后只在跑道一侧(不是 两侧)沿目视盘旋进近程序飞行后着陆, 以及如果附近有山使飞机进场高度较高 而不能直接着陆时,只在跑道一侧沿直 角航线进近程序下降和着陆,其他要求 与正常要求相同。
3.2.3 进近和净空规划
– 进近区和净空地带; – 带有经度和纬度的机场参考点;
– 跑道端、最高点、最低点及跑道交叉点的标 高;
– 跑道的真方位角; – 北向——真方位和磁方位; – 跑道和滑行道宽度和跑道长度、滑行道——
跑道——机坪净距、机坪尺寸、建筑物净空 线、净空地带以及平行跑道之间的间距。
❖ 二、位置图
❖ C类空域内允许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或者按照 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对所有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空中 交通管制服务,并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 之间,以及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与按照 目视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之间配备间隔;按照目视 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接收其他按照目视飞行规 则飞行的航空器的活动情报。
❖ (2)离场程序的终点 ❖ 在3.3%梯度或根据安全超障要求的梯度沿飞行
航迹到达下一飞行阶段(航线、等待或进近) 的批准的最低高度为止。
❖ 2、离场航线
❖ 离场航线有直线离场和转弯离场两种基 本形式。
❖ 四、机场要保证的飞行程序
❖ 1、在正常情况下机场应保证的进近程序
❖ 正常情况下,飞机在跑道两端进场时, 都能顺着进场方向着陆和沿进场反方向 着陆;着陆失败后能在跑道任意一侧盘 旋飞行再次着陆;进场后不能立即着陆 时可到指定空域等待;如附近有山使飞 机进场较高而不能直接着陆时,可在跑 道任意一侧沿直角航线进近程序下降和 着陆。
– 重要的机场设施:诸如跑道、滑行道、机坪、 吹风挡板、跑道安全区、建筑物、助航系统、 停车区、道路、灯光、跑道标志、管线、边 界、主要排水设施、分层圆形区、风向风速 指示器和信标台;
– 重要的自然和人工特征物,如树木、溪流、 池塘、岩体裸露层、沟渠、铁路、动力线和 塔状物;
– 在创收的非航空性产业,无论盈利或者反之, 列举其当前状况及详细的使用说明;
仪表进近程序由五个航段构成:
❖ 进场航段:飞机从航线飞行阶段飞至起始进近定位点 (Initial approach fix/IAF)的航段;
❖ 起始进近航段,该航段从起始进近定位点(IAF)开始, 至中间进近定位点(Intermediate fix/IF)或最后进近定 位点/最后进近点(Final approach fix/FAF,Final approach point/FAP);
❖ C类空域为进近管制空域。通常是指在一个或者几个机 场附近的航路、航线汇合处划设的、便于进场和离场 航空器飞行的管制空域。它是高空管制空域或者中低 空管制空域与机场管制地带之间的连接部分。在此类 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可以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 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对符合目视气象条件的, 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并经相应的管制单位批准,也 可以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 务。
❖ D类空域为机场管制地带。机场管制地带通常包括起落 航线和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的航段以及第一个等待高 度层(含)以下至地球表面的空间和机场机动区。在 此类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可以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 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对符合目视气象条件 的,经航空器驾驶员申请,并经塔台管制室批准,也 可以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 务。
❖ 中间进近航段:从IF至FAF/FAP之间的航段; ❖ 最后进近航段:是完成对准着陆航迹和下降着陆的航
段,其仪表飞行部分是从FAF,至复飞点(Missed approach point/MAPt)为止。其目视飞行部分可以向跑 道作直线进入着陆,或向机场作目视盘旋进近。
❖ 复飞航段,从复飞点开始,到航空器爬升到可以作另 一次进近,或回到指定的等待航线;或重新开始航线 飞行的高度为止。
❖ 飞行区指标Ⅰ:按拟使用机场跑道的各 类飞机中最长的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分 为1、2、3、4四个等级。
飞行区指标Ⅰ 1 2 3 4
飞机基准飞行场地长度(m) <800
800~<1200 1200~<1800
≥1800
❖ 飞行区指标Ⅱ:按使用该机场飞行区的
各类飞机中的最大翼展或最大起落架外 轮外侧边的间距,分为A、B、C、D、 E、F六个等级,两者中取其较高等级,
❖ D类空域内允许航空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或者按照 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对所有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空中 交通管制服务;在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之 间配备间隔,按照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接 收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的活动情报;按照 目视飞行规则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接收所有其他飞行的 航空器的活动情报。
❖ 该规划展示了机场的位置、净空地带、 进近区和其他可能影响机场使用和扩建 能力的环境特征。
3.1.1机场总图规划图
❖ 机场总图规划图包括以下内容:机场总 图、机场位置图、机场邻近地区图、基 础数据表和有关的风的信息。
❖ 一、机场总图
❖ 机场总图是该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按 比例描绘了机场现有的和最终的发展建 设状况和土地利用,并至少包括以下信 息
最低高度层,距离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 实高度不得小于600米。
二、机场空域
❖ 机场飞行空域通常包括驾驶术(特技、 编队、仪表)飞行空域、科研试飞飞行 空域、射击飞行空域、低空飞行空域、 超低空飞行空域、海上飞行空域、夜间 飞行空域和等待空域等。
❖ 机场飞行空域应当划设在航路和空中走 廊以外。仪表(云中)飞行空域的边界 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 界,均不得小于10公里。
内水平面 锥形面 进近面 进近面
过渡面
内进近面 升降带
起飞爬升面
进近面
过渡面
内水平面
锥形面
升降带
一、飞机进近净空要求
1、进近面 ❖ 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
平面的组合。
❖ 进近面的起端从跑道入口外60m(飞行区 代码l的非仪表跑道为30m)开始
❖ 其起算标高为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
❖ 按规定的宽度和斜率向两侧散开,并以 规定的各段坡度和长度向上、向外延伸, 直到进近面的外端。
❖ 进近面的起端与外端平行。
①非仪表跑道进近面
❖ 主要根据目视盘旋进近程序的下滑着陆要求确 定。
❖ 机场位置图展绘了该机场周边20-50英里 范围的机场、城市、铁路、干线公路和 城市道路。
❖ 三、邻近地区图
❖ 机场邻近地区图显示了该机场与城市或 城市群、邻近机场、道路、铁路和房屋 密集区的相互关系。
❖ 五、风向风速信息
❖ 附有跑道方位的风徽图纳入机场总体规 划图之中,有关侧风负荷和数据来源及 时间(记录时间)也予以提供。全天候 情况下的风向风速信息都予以提供。在 预计有仪表飞行程序的机场还应补充与 仪表飞行有关的气候情况。
跑道
跑道入口 等待区
等待停机坪
快速脱离道
滑行道系统
停机坪/停机位 候机楼
机场地面出入系统
陆侧
车辆环行路/停车场
离港客货流/车辆
进港客货流/车辆
城市交通系统
航站区
❖ 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按旅客航站区指标 进行分级,旅客航站区指标按影响机场 旅客航站区规模的机场建设目标年年旅 客吞吐量的数值划分为1、2、3、4、5、 6六个等级,
飞行区指标 Ⅱ
A B C D E F
翼展(m) <15
15~<24 24~<36 36~<52 52~<65 65~<80
主起落架外轮外侧间距 (m) <4.5
4.5~<6 6~<9 9~<14 9~<14 14~<16
3.2 进近和净空规划
❖ 现由我国空域划分开始,分析机场空域 所处类别,以及机场空域的飞行程序, 增强对机场进近和净空规划的认识。
IAF IF
FAF/FAP
MAPt 跑道
❖ (4)直角航线进近程序
MAPt 跑道
IF
FAF
❖ 二、目视盘旋进近程序
❖ 三、仪表离场程序
❖ 1、离场程序的起点和终点 ❖ (1)离场程序的起点 ❖ 立场程序以起飞跑道的离场末端(Depar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