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专题08 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已知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1)将金属钠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写出此变化中①③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Na Na2O NaOH Na2CO3·10H2O→Na2CO3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将钠置于坩埚内,在空气中加热,可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物质。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现象向盛有4.0g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的无色溶液a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ⅰ.溶液变红ⅱ.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过氧化钠中阴离子结合水中氢离子生成了H2O2,溶液a中的H2O2将酚酞氧化导致褪色。
用实验证实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答案】4Na+O2=2Na2O 2NaOH+CO2+9H2O=Na2CO3•10H2O 2Na+O2Na2O22Na2O2+2H2O=4Na++4OH-+O2↑ MnO2【解析】【分析】(1)反应①是钠和氧气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反应③是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10H2O;(2)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碱使酚酞变红,说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双氧水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详解】(1)反应①是钠和氧气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反应方程式是4Na+O2=2Na2O;反应③是NaOH和CO2反应生成Na2CO3•10H2O,反应方程式是2NaOH+CO2+9H2O=Na2CO3•10H2O;(2)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是2Na+O2Δ=Na2O2;②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双氧水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MnO2,有气体产生,能证明H2O2的存在。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I.中国的侯德榜对索尔维制碱法进行了改进,将合成氨工业与纯碱工业联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生产流程可以表示如图所示(代表所需物质,代表产品)在上述工业流程中:(1)产品N的化学式__________,所需物质A的名称____________,B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2)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利用侯德榜原理制备的纯碱中含有少量NaCl等杂质,利用下列装置可用来测定纯碱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仪器,并检查其气密性;②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设为m1g);③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碱(设为ng),并将其放进广口瓶B内;④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从前端缓缓地鼓入空气,至B反应器中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准确称取干燥管D的总质量(设为m2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3)该实验进行到操作④时,要缓缓鼓入空气,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 中的液体应选用___________。
(4)装置B 与D 之间必须添加一装置C ,否则使测定结果偏高。
在空白框内画出该装置C ,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
(5)根据此实验,计算出纯碱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用m 1、m 2、n 表示)。
如果缺少装置E ,则实验所得纯碱样品的纯度会_________(“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NH 4Cl 氨气 NaCl +NH 3+CO 2+H 2O →NaHCO 3↓+NH 4Cl 过滤 确保CO 2充分被吸收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21106m m 100%44n -⨯() 偏高 【解析】【分析】 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来制取纯碱,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与水反应形成不稳定的碳酸,而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而呈碱性的水中,会使生成的碳酸与氨水发生反应,而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A 为NH 3,B 为CO 2,反应为:CO 2+H 2O +NaCl +NH 3=NaHCO 3↓+NH 4Cl ,经过滤、洗涤得NaHCO 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A 、B 、C 、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
请针对以下三种不同情况回答:()1若A 、B 、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该元素在C 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将A 、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 的白色胶状沉淀。
A 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水中加入X 物质,X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A ②与C 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X 同周期,同时A 在X 中燃烧,生成3(AX 和5AX )白色烟雾,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①若A 为该元素的白色固体单质,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分子式为4A ,则1molA 单质中含共价键数目为_________A N ,B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X ②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B 、C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A 为淡黄色固体,B 、C 的水溶液均为碱性,A 溶于水后可与X 反应生成C ,常温下,X 为气态酸性氧化物。
A ①中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
B ②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
【答案】第三周期第ⅢA 族 抑制 ()3223Al 3AlO 6H O 4Al OH +-++===↓ 622Cl H O H Cl HClO +-+=++ 离子键、共价键()()()()()233c H c HCO c OH c CO c Na +---+<<<< 【解析】【分析】A 、B 、C 、X 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1)若A 、B 、C 中均含同一种常见金属元素,将A 、C 的水溶液混合可得B 的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A 含有铝离子,B 为氢氧化铝,C 含有偏铝酸根,x 为氢氧化钠;①A 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Al ;加入X 为氢氧化钠,抑制水的电离程度;②A 与C 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B ,是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2)①若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 与X 同为第三周期元素,常温常压下C 为白色固体,B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e -结构,同时A 在X 中燃烧,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磷,B 为三氯化磷,C 为五氯化磷,x 为氯气;依据磷单质分子式为P4分析共价键数,三氯化磷是共价化合物,写出电子式;②X 与水反应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电解质;(3)若A 、B 、C 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将C 加到盐酸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X 产生,则A 为氢氧化钠,B 为碳酸钠,C 为碳酸氢钠,x 为二氧化碳;①A 为氢氧化钠使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据此分析化学键类型;②C 为NaHCO 3,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溶液呈碱性。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 Word版含解析(2)

(满分分时间分钟)姓名:班级:得分:.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 溶液和·溶液,得到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滴定溶液的曲线是(填“图”或“图”)。
()。
()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点中()()的点是。
()如果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在滴定过程中,下列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排序不正确的是。
.()>()>()>() .()>()>()>().()>()()>() .()>()>()>()()设的×,点时溶液中的水解程度为,计算点时溶液的为(可用对数值表示)。
【答案】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溶液三大守恒定律,电离常数与水解常数的关系及计算。
【详解】()盐酸为强酸,故· 溶液初始应为,图符合条件;()盐酸为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此时氢氧化钠体积为;.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各小题:.已知:硫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常温下,的硫酸氢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一水合氨中水的电离程度。
(填“>”、””或“<”)()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钠与氨水混合后,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若一定量的硫酸氢钠溶液与氨水混合后,溶液,则()()(-)(填“>”、“”或“<”不同);用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制取硫酸钡,若溶液中-完全沉淀,则反应后溶液的(填“>”、””或“<”)℃时,电离平衡常数:()物质的量浓度为的下列四种物质:,,;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编号)()℃时,与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则溶液中,()()。
(填准确数值)【答案】=-==> ()或×【解析】【分析】【详解】.硫酸氢钠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硫酸氢钠和氨水一样都是抑制水的电离,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铵,后者为强酸弱碱,溶液呈酸性是由于铵根离子水解:⇌;若混合后溶液,则()()();用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硫酸钡,当溶液中完全沉淀,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 ,.()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其盐的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越大,酸性:>>>,则其盐溶液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即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故答案为:;()与的混合溶液,遵循电荷守恒()()()()可知,()()()()。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反应。
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若其它操作不变,将A与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向100 mL2 mol/L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结晶,得到9.3 g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是_______(写化学式)。
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中存在的阴离子,试完成下列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____________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BaCl2溶液②过滤,取2 mL滤液于试管____________中,滴加酚酞(3)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反应I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如下。
①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将其中_____循环利用,同时得到融雪剂_____。
②向母液中通入NH3,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得到NH4Cl晶体。
试写出通入NH3后,溶解度较小的酸式碳酸盐转变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水沿导管由广口瓶进入烧瓶广口瓶中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NaOH和Na2CO3产生白色沉淀原白色固体中有CO32-存在溶液变红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NH3 CaCl2 HCO3—+NH3=NH4++H2O【解析】【分析】(1)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烧瓶内压强减小;(2)先根据钠原子守恒,通过极值法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根据题中所给试剂,要首先利用中性溶液BaCl2检验出碳酸钠,并将碳酸根离子全部沉淀,再通过检验溶于的pH来确定是否含有NaOH;(3)①根据流程可知,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加入石灰乳后可以生成氨气;②碳酸氢钠溶于水,母液为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向母液中通入氨气,氨气与碳酸氢钠反应碳酸钠和碳酸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复习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日本吉野彰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卓越贡献。
(1)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锂铝石等。
为鉴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锂元素,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当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可以认为存在锂元素。
A.紫红色 B.紫色 C.黄色(2)工业中利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CaO、MgO等)制备钴酸锂(LiCoO2)的流程如下:已知:部分金属氢氧化物的pKsp(pKsp=--lgKsp)的柱状图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①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其氧化物的形式为________。
②为提高“酸化焙烧”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③向“浸出液”中加入CaCO3,其目的是除去“酸化焙烧”中过量的硫酸,控制pH使Fe3+、A13+完全沉淀,则pH至少为_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完全沉淀后离子浓度低于1×l0-5)mol/L)④常温下,已知K sp[ Mg(OH)2]=3.2×10-11mol/L,K sp[Fe(OH)3]=2.7×10﹣39,若将足量的Mg(OH)2和Fe(OH)3分别投入水中均得到其相应的悬浊液,所得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mol/L、__________mol/L。
⑤“沉锂”过程所获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Li+,可将其加入到“___________”步骤中。
⑥Li2CO3与Co3O4在敞口容器中高温下焙烧生成钴酸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利用锂离子能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石墨烯电池,电池反应式为LiCoO 2+C 6 Li x C 6+Li 1-x CoO 2 ,其工作原理如图2。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1)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X、B、C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NaOH CO2 Na2CO3 NaHCO3b.Na O2 Na2O Na2O2c.NH3 O2 NO NO2d.Fe Cl2 FeCl2 FeCl3(2)X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若B中混有少量C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为红棕色气体,则A是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若A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可相互转化,写出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写出C在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牵涉的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除(1)涉及的转化外,再写出一组符合转换关系的A、X、B、C ____ (填化学式)。
【答案】abc NaHCO3 2NaHCO3ΔNa2CO3+H2O+CO2↑ NH3 N24NH3+O24NO+4H2O 3NO2+H2O=2HNO3+NO Na2O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S(H2S)、O2、SO2、SO3【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或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一、钠及其化合物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解析】【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Ca 4N 2H 2,化为最简整数比为2Ca HN ;(2)根据产物可知A 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中含有NH 4+,H 2,Ca 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3)气体E 为为NH 3,甲醛为HCHO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方程式为:34NH 6HCHO +→(或6124C H N )26H 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1.有人说:“Na2O2脾气火爆,一见二氧化碳就变脸, 遇见水就生气”。
这种说法引起了某学习小组的兴趣,于是对Na2O2性质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挤压胶头滴管,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主要现象)。
(2)写出Na2O2遇CO2“变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若Na2O2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会转化为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某同学发现Na2O2见水“生气”后所得溶液温度升高,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先变红,但很快就褪色。
对此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2O2粉末,一支冰水浴,一支热水浴,两支试管里都滴加蒸馏水和酚酞。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同学将实验改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一支冰水浴,一支热水浴。
你认为改后能否达到原实验目的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Na2O2的性质,指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气体产生香剧烈燃烧(或容器很烫,香复燃……)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碳酸钠(或苏打、纯碱、Na2CO3均可)探究温度对酚酞变色的影响能要探究的是温度对酚酞变色的影响,与氢氧化钠的来源无关潜水艇中的制氧剂(或漂白剂、消毒剂等,合理即给分)
【解析】
(1)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有氧气产生,放出大量的热,容器很烫,能够引燃香;正确答案:有气体产生;香剧烈燃烧(或容器很烫,香复燃……)。
2.A、B、C是由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常见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向酚酞试液中加入化合物A的粉末,现象为________。
(2)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05g单质甲—钾合金溶于200mL 水生成0.075mol氢气,确定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 。
(3)向一定体积某浓度的化合物C的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入0.1mol/L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两种情况。
①由A确定滴加前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对应的溶液M低温蒸干后得到固体a克,将a克固体充分加热至恒重后,固体质量减少
_____ 克。
③由A、B可知,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2Na+2H2O==2Na++2OH-+H2↑NaK2H+ +OH—==H2O、H++CO32-=HCO3-0.07753:10
【解析】
(3)①曲线A、B,开始没有气体,加入一定体积盐酸后生成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为:HCO3-+H+=H2O+CO2↑,若A中只有Na2CO3,开始发生CO32-+H+=HCO3-,前后两过程消耗HCl 的体积相等,实际开始阶段消耗盐酸体积大于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体积,故A曲线表明M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则滴加前60mL的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H2O、H++CO32-=HCO3-;
②B曲线中,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为1:2,则曲线B表明M中溶质为Na2CO3、NaHCO3,
且二者
③曲线A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B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
积为(75-25)mL=50mL,由HCO3-+H+=H2O+CO2↑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之比=15mL:50mL=3:10;故答案为:3:10;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由图中
A、B曲线可知通入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则有最后加盐酸时所放出
的二氧化碳与开始通入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同,而比较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可根据从开始产生气体到气体的量达到最大所消耗的盐酸的量来进行比较。
如曲线A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75-60)mL=15mL,曲线B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体积为
(75-25)mL=50mL,由HCO3-+H+=H2O+CO2↑可知,则两次实验通入的CO2的体积之比
=15mL:50mL=3:10。
3.为确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30.0 mL,充分反应,产生CO2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如下表:
(1)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NaHCO3)=_____ ____。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__ _________。
【答案】 2:1或2 2.50mol/L
【解析】分析:(1)对比Ⅰ、Ⅱ、Ⅲ可知,随着样品质量增加,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逐渐增大,说明Ⅰ、Ⅱ中盐酸过量,Na2CO3和NaHCO3完全反应,设出Ⅰ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总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列式计算;
(2)根据实验Ⅲ、Ⅳ可知,Ⅳ中盐酸不足,碳酸钠优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1)的计算结果计算出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计算出HCl的物质的量,最后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
4.100ml 2mol/L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反应后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则:
(1)写出其中生成Na2CO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3)若往原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1.12L后,再逐滴滴加0.5mol/L的盐酸,至少加入_________ml后才会有CO2气体放出(不考虑CO2溶解在水中).
【答案】CO2+2OH﹣=CO32﹣+H2O 0.1300
【解析】
【详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
(2)n(NaOH)=2mol/L×0.1L=0.2mol,反应后溶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设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x,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5x,根据钠原子守恒得0.5x×2+x=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