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水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其中水意象的运用更是别具一格。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水意象,分析其形式、内涵以及在作品中的运用,以期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世界。
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水意象广泛存在,并具有丰富的内涵。
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也是苏轼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媒介。
通过对水意象的描绘,苏轼将读者带入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
苏轼笔下的水意象,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
他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水的千姿百态。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将长江之水与历史典故相融合,表达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缅怀。
而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则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浩渺无垠的水景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叹。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该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的作品。
在词中,苏轼以赤壁为背景,追述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辉煌事迹。
其中,“大江东去”的意象尤为引人注目。
苏轼通过将长江之水与英雄人物相映衬,表达出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同时,也传达出时光荏苒、英雄已逝的感慨。
这种通过水意象传递情感与思想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魅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水意象在苏轼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媒介。
通过对水意象的描绘,苏轼将读者引入了他独特的文学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比分析苏轼与其他文人墨客笔下的水意象,探究其异同点与传承发展。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化角度探究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与地域文化、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苏轼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在唐诗宋词中,关于水的描述也不乏深层的思想内涵。
从文学
的角度来看,水有着广泛的表现性,对应它有着 复的概念及深刻的含义。
首先,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是对于生命的无穷意义的象征。
比如李白的《行
路难·其三》:“关山度若飞,流水去如痕。
连山不见尽,远水无穷源。
”这里的描述,不仅写出了山河壮观的景象,更表达了生命的浩瀚与长河无尽的哲理。
每一朵流水,都能够洗净黯淡的心房,每一朵浪花,都蕴含着沉淀与放飞的希望,从而让我们在遇见挫折时,可以昂首继续朝前,放眼无际豁然开朗。
其次,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还表达了对安逸清绝的追求。
诗人对水的描述,
总是带有对清心净思的企盼,其情景之中,更多的体会的是一种无穷的宁静。
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里的清夜,尽显出净绝的芬芳,漂流在大江之中,便如同一叶跟随着海浪,向着远方前行。
最后,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还赋予了它更多的隐喻性。
除开描述它的审美价值,诗人们更多的借用它做为比喻着前路远大的阻碍。
比如王维的《山行》:“路尽野未尽,马歇桑枝香。
山深路虽险,何处不能行。
”这里的景象,不但描绘出了道路的坎坷,更彰显出自己一意孤行,似水般穿梭其中无惧无畏,惟独一份前程自得。
综上所述,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内涵极为丰富,既蕴含了生命的无穷意义,又
象征着追求安逸清绝,更表现出一种隐喻式的非凡前程,可谓意境高妙绝伦,值得我们集中对其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
描写水的千古名句

描写水的千古名句水,无处不在,十分非凡,深受历史文化艺术名家的青睐,被写进了历史的永恒名句。
几千年来,学者、文人、诗人等等都将水的无尽神奇、和谐美妙的能量写进了唐诗宋词、古典文学、英伦古典、西方文学等名篇佳作中。
以下是关于水的千古名句,引起我们的沉思,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水的重要性。
一、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出自宋代苏轼的手笔,这首名句中描绘了春江柳绿水秀,水波涟漪,微风袅袅,山茶花开,此刻景色宛若仙境,美不胜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它表达了水的宁静与古朴,迷人的水景令人们沉醉,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川上有青冢出自古代屈原《离骚》,此句描写水的芬芳,“川上有青冢,林围其间,清溪流来,数声啼鸟,相煎何急”。
这句话描绘出水的清新芳香,水流溪涧,像是清澈明亮的玉石,自然宁静,清静又美丽,令人沉醉,久久不能自拔,让人体会到水的精灵与美好。
三、木兰当户织李白《木兰辞》中的“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这句话中,李白用他的诗歌语言勾勒出木兰的形象,把水的柔和通达比做木兰的织锦,让我们看出水的柔顺弹性,它柔和舒缓,溶溶穿入一切,同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水的不可替换的重要性。
四、江潮汹涌而来《水浒传》中描述吴用激怒江河水神,把滔滔江水抛洒大地,洪涛滔滔而来,“江潮汹涌而来,吞噬陆地,难以抵抗。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水的厉害,水面波澜汹涌,冲击力强大,水的力量不可企及,表现出水的性情异常强悍,水能无声夺去大地。
五、活水濯足节《西游记》中白龙马吟唱的:“昔在罗宋中,活水濯足节。
千载以前,尧兆文明时。
曾有水神宫,玉帝掌政权。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水的神奇,活水濯足节,奉祀水神,把水的神奇与重要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更好地知道水在历史文化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六、淡妆浓抹总相宜《红楼梦》中,凤姐形容姥姥的容颜:“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以水的精灵象征姥姥的精致容颜,用“淡妆浓抹”比喻水的柔润与自然,指出水的洗练、洁净、安宁的作用,增加水的神秘感,表现出水的宁静美好。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刘珊珊【摘要】“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
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宋词;“水”意象;情感载体;清灵;婉约【作者】刘珊珊【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在宋词中,从词牌到意象,“水”俯拾皆是。
“水龙吟”“浣溪沙”“临江仙”“西江月”“蓦山溪”……这些词牌名使宋词从一开始便带着氤氲的水汽扑面而来。
从婉约词到豪放词,从离别相思到羁旅行役,再到怀古咏史,词人频频选择“水”来为词作设景,传情达意。
所谓“意象”,就是将内在的抽象的心意寄托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当外界的事物使作者内心有所感发而进行创作时,作者会通过某一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营造某种意境,使得读者通过特定的意象理解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感情。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经常通过与“烟”“天”“山”“汀渚”“星月”等意象组合,构成清远、朦胧的山水意境,以衬托主人公的忧思或恬淡的心境。
例如①: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
(贺铸《石州引》)[1]540梦随江水绕沙洲。
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
(赵鼎《浪淘沙》)“水”还经常通过与“雁”“舟”“落花”“楼”“阑”等意象组合,营造孤寂、苍凉的氛围,以烘托主人公孤凄寂寞的心境。
例如:江南一雁横秋水。
叹咫尺、断行千里。
(黄庭坚《留春令》)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宋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情感表达

宋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情感表达概述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赞美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丰富时期。
许多宋词创作中都运用了山水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宋词作品,探讨其中的山水意象及其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山水意象在宋词中的运用1.山水描写:宋词中常以具体山川、江河、湖泊等为背景进行描写,如苏轼《青玉案·元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过山水画面,衬托出作者孤独离别之情。
2.山水象征:山和水在诗歌中被广泛运用来象征不同的情感或境界。
比如《浣溪沙》一词中,李清照将婉约之爱与湖光山色相结合来表达对故人思念之情。
3.儿女情长:在一些儿女亲情或夫妻之间遭遇分离或相思的词作中,山水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通过梦境和湿润的天气描绘内心深处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情感表达与山水意象的关系1.衬托:山水意象能够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提供一个合适的背景,个别景物、氛围与词曲融合,共同为情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2.对比: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凸显出作者内心情感上的痛苦或者孤寂,形成强烈对比。
这种对比能够进一步突出情感表达的强度。
3.联想和幻想: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美丽壮观之景色,宋词作者可以产生深沉广博之联想和幻想。
这些象征性联想可以加深词作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
结论在宋代词人创作中,山水意象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元素,它为宋词作品增添了自然美和情感层次。
通过山水意象的运用,作者能够有效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挣扎与矛盾。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探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水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水的典型的题材,古人往往用水
的意象来描述人生中的困境、悲惨现实,表达着古代文人的心情。
在唐宋文学作品中,河水、流水等象征出了古诗文人对于家国危殆、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忧伤,也象征着文人独特的苦闷无奈的内心体验,被称为“水墨情结”。
首先从《枫桥夜泊》来看,此诗的作者李白在芬芳的荷花中感受到一种隐约的
孤独。
张继在此诗中写道:“舟轻轻过沉沉江,疑是故乡帆归来”,可见绿油油的江水诠释出对故乡的失落、淡忘,这种伤感在江水情调中流淌,极具感染力。
又如《静夜思》,李白在此诗中梦见梅花,追忆了离别故土的日子,表达出一
种异乡令人思念及愁绪。
紧接着他又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句诗中的酒与明月均象征着无奈的情绪,语气饱满的却是对美丽的梦境的失落。
再如晚唐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中“金陵江上宿处船,泊船瓜洲一
曲阑”,江水在这句诗中呈现出一种辽阔,使这句诗焕发出一种分离旅行者的哀伤,令人落泪不已。
此外,水的意象还出现在宋代词人陆游的《江城子》中,在此词中宋玉用意象
表达到一种深沉的思乡情结:“漁舟唱晚,响穷归雁,客愁慢,断肠声”。
水的深情表达出宋玉对家乡的思挂而绝望的思想,更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离别景象。
以上,从唐宋文学历史中来看,水对唐宋文人来说既是一个象征,又是一种意象。
文人往往用水来表达思乡之情、表达对危机环境的困境,这种情感也被文人融入到了诗词之中,流淌着苦难,也流淌着深情。
唐诗宋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文化内涵探究

唐诗宋词中的山水意象与文化内涵探究
引言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山水意象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诗宋词中山水意象的来源、特点以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山水意象的来源
•自然环境: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山川秀丽而闻名,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了吟咏者创作灵感的源泉。
•文人雅士:历代文人雅士对山水有独特情结,他们对自然景观进行观赏和思考,从而在作品中描绘出了独特的山水意象。
山水意象的特点
•空灵唯美:唐诗宋词中经常使用“云”、“雨”等自然元素来描述山水,在笔墨间营造出空灵唯美的画面。
•舒发心情:山水景色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在波澜壮阔或幽静恬淡的自然背景之下,抒发他们最真挚的情感。
•寓意深远:山是高耸入云的象征,水是柔和流动的象征,唐诗宋词中的山水意象常被赋予丰富的寓意和象征。
山水意象的文化内涵
•大自然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崇尚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唐诗宋词通过山水意象传递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精神愉悦与净化:山水景色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心灵愉悦与净化的力量,在经历日常压力后,人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得到宁静与慰藉。
•文化传承与认同: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其中所饱含的山水意象既是对当时社会背景和人文风貌的折射,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认同的延续。
结论
唐诗宋词中独特而美妙的山水意象不仅体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抒发情感的手法,更内涵着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崇拜、精神愉悦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山水意象,我们更能体会到唐诗宋词的魅力与意义,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宋词中的山水意境

宋词中的山水意境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描写而广受赞誉。
其中,山水意境是宋词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词人们表达出了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本文将从不同词人的作品入手,分析宋词中的山水意境。
一、苏轼的山水意境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现出秀美壮丽的山水景色。
例如《定风波》一词中,苏轼描绘了山间的风雨飘摇,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
在他的词作中,山水意境常以多姿多彩的形象出现,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二、李清照的山水意境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细腻婉约的山水意境。
她常常通过山水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悲伤和离愁。
《如梦令》一词中,李清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通过描绘雨夜的山水景色,词中透露出一种消沉的情绪。
李清照的山水意境主要以流水、秋风等形象来展现,给人以凄美的感觉。
三、辛弃疾的山水意境辛弃疾是宋代另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了豪放洒脱的山水意境。
他的词作中常常描绘江山、云雨等景色,寄托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例如《青玉案·元夕》一词中,辛弃疾写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通过描绘元夕夜的山水景色,辛弃疾以一种豪情万丈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四、杨万里的山水意境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词人,他的作品中融合了词与画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杨万里的山水意境图画中常常出现山谷、松柏等自然景色,以表达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的山水意境寄托了对自然之绚丽、变幻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起来,宋词中的山水意境以各具特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苏轼的秀美壮丽、李清照的细腻婉约、辛弃疾的豪放洒脱,还是杨万里的画卷般的意境,都给人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这些山水意境不仅美丽动人,而且也为读者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某种审美追求。
正是这些山水意境,使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苏东坡《虞美人》 李之仪《卜算子》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陈与义《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德武《水龙吟· 西湖怀古》 赵师侠《江南好》 秦观《江城子》 圆禅师《渔家傲》
朱敦儒《采桑子· 彭浪矶》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
柳永《八声甘州》 苏轼《浣溪纱·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林逋《长相思》 范仲淹《苏幕遮》
秦观《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 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 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 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 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 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陈德武《水龙吟· 西湖怀古》
东南自古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 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 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 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 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水, 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范 仲 淹
长相思
吴山青,越 山青,两岸青 山相送迎。谁 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罗带 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远,归思难收。叹年来 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 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研究性学习: 收集、整理关于山的诗词,研 讨山的意象。
?
陈与义《虞美 人· 大光祖席,醉中 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 更醉君家酒。吟诗日 日待春风,及至桃花 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 记着樽前雪。明朝 酒醒大江流,满载 一船离恨向衡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扁舟冷,枫叶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 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朱敦儒《采桑子· 彭浪矶》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 少 年 游 》
江 上 柳 如 烟 , 温雁 庭飞 筠残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菩天 萨 蛮 》
------
年 年 柳 色 , 霸 陵 李伤 白别 《。 忆 秦 娥 》 ——
《 诗 经 》
今昔 我我 来往 思矣 ,, 雨杨 雪柳 霏依 霏依 。。
——
雨
夜 来 风 李 。 煜 《 相 见 欢 》
无 奈 朝 来 寒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
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
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
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 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 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 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
绿水悠悠.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 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 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民归之犹水之就下
——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荀子 “天下莫柔弱于水”,水“莫之能御” ——老子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
《浣溪纱· 游蕲水 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 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
宋 词 中 的 水
研 究 性 学 习 :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洞 庭 波 兮 木 叶 下 嫋 嫋 兮 秋 风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关 关 睢 鸠 , 在 河 之 洲
蝉 嘶 败 柳 长 堤 暮 柳 。 永 《 引 驾 行 》
虹 收 残 雨 ,
高 柳 乱 蝉 嘶 。
长 安 古 道 马 迟 迟 ,
人 愁 肠 , 化 作 相 思 泪 。
。 明 月 楼 高 休 独 倚 , 酒
夜 夜 除 非 , 好 梦 留 人 睡
黯 乡 魂 , 追 旅 思 ,
外 芳 翠 。 草 。 无 山 情 映 , 斜 更 阳 在 天 斜 接 阳 水 ,
, 秋 色 连 波 , 波 上 寒 烟
碧 云 天 , 黄 叶 地
苏 幕 遮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 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我在长江头/你在长 江尾/摺一只白色的小纸 船/投给长江水/我投船时 发正黑/你拾船时头已白/ 人恨船来晚/发恨水流快/ 你拾船时头已白 余光中《纸船》
景
以景显情
以情驭景
情
离情别绪 羁旅漂泊 家国感怀 人生哲理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 是眉峰聚。欲问行人 去哪边?眉眼盈盈 处。 才始送春归,又 送君归去。若到江南 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苏东坡《虞美 人》是在淮河上和 秦观话别之作:
波声拍枕长淮 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 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了烧客又与舟 樱。袍潇泰摇一 蒋 桃流?潇娘,片 捷 春 《 ,光银。桥楼 一 绿容字 。上愁 剪 了易笙 风帘待 梅 芭把调何又招酒 舟 蕉人,日飘,浇 过 。抛心归飘秋。 吴 ,字家,娘江 江 上 》 红香洗雨渡
·
•
•
《 鹧 鸪 天谢 》逸
烟吴雨 。江, 淡草 淡碧
楚传小天眼 字。, 岸 垂梅倩香水愁 垂黄谁笺连满
圆禅师《渔家傲》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 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天宽 窄,席天幕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 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 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江南好》 赵师侠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 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 兼。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还乐处景 应妍。休与俗人言。
林 花 谢 了 春 红 , 太 匆 匆 , 陆 游 卜 算 子
雨
已 是 黄 昏 独 自 愁 更 著 风 和
李 清 照 《 声 声 慢 》
这 次 第 , 怎 一 个 愁 字 了 得 !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 到 黄 昏 、 点 点 滴 滴 。
,
< >
李 白 《 菩 萨 蛮 》
何 处 是 归 程 , 长 亭 更 短 亭 。
王 昌 龄 《 少 年 行 》
西 陵 侠 少 年 , 送 客 短 长 亭 。
王 褒 《 送 别 裴 仪 同 》
河 桥 望 行 旅 , 长 亭 送 故 人 。
“情”与 “境”(意象)的 结晶石就是 “意境”
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独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 融互渗,新辟的个性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