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归纳:人为地貌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02
塬、梁、峁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
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则是孤立的黄土丘

03
黄土疏松,易侵蚀
黄土颗粒细腻,结构疏松,容易被水侵蚀,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
典型黄土地貌介绍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被 沟谷环绕,边缘陡峭。
黄土梁
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侧为沟谷,延伸较长,宽度较小。
冰川地貌对自然环境影响
01
改变地表形态:冰川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对地表形态产生深刻 影响,塑造出独特的地貌景观

02
影响气候和生物分布:冰川地 貌对气候和生物分布也有一定 影响,如高山冰川地貌对气候 的垂直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03
水资源储备:冰川是重要的淡 水资源储备库,对全球水循环 和供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冰川地貌也影响着地下水的分
布和运动。
04
地质灾害风险:部分冰川地貌 地区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冰 湖溃决、冰川跃动等,对当地 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冰川地貌地区进行 开发和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 地质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
范措施。
07
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特点
01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地貌以沟壑为主,地表被沟谷切割得支离破碎。
地貌分类
按照地表形态和成因,地貌可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等。其中,构造地貌主要由地壳运 动形成,如断层山、褶皱山等;侵蚀地貌主要由外力侵蚀形成,如河流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等; 堆积地貌主要由外力堆积形成,如河流堆积地貌、风积地貌等。
地貌形成因素
03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气候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非常的多,其中地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中,地貌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整理和归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流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二、地貌的分类1.按构造性质划分:包括地壳隆起、地壳坳陷、地震带、火山带、地幔上升等。

2.按海拔高度划分:包括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海洋地带等。

3.按地形、构造和成因划分:包括古老地貌、新生地貌、静止地貌、活动地貌等。

三、中国的地貌中国地貌多样,主要分为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和南北沿海地带,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高山地带:包括喜马拉雅山地、昆仑山地、南天山山地、大青山山地、祁连山山地、横断山山地等。

2.山地地带:包括南岭山地、武夷山山地、五岭山地、黄山山地等。

3.丘陵地带:包括岩溶丘陵、黄土丘陵、河北丘陵、鄂西丘陵、川西丘陵等。

4.平原地带: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平原等。

5.南北沿海地带:南部的南雄平原、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平原等,北部的渤海平原、江苏沿海平原等。

四、世界的地貌世界上的地貌非常的丰富,包括高山、盆地、沙漠、草原、河流等。

1.高山:包括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洛矶山、安地斯山等。

2.盆地:包括鄂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亚马逊盆地、刚果盆地等。

3.沙漠:包括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澳大利亚沙漠、蒙古沙漠等。

4.草原:包括非洲大草原、美洲大草原、蒙古草原、欧洲草原等。

5.河流:包括长江、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

五、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

地貌的高低、平缓、陡峭程度对农业、林业和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种地貌类型手绘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各种地貌类型手绘图

目录一、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 (1)01水平岩层构成的地貌——水平山 (1)02倾斜岩层组成的地貌——倾斜山 (10)03褶皱岩层组成的地貌——褶皱山 (18)04断层山 (24)二、火山地貌 (35)01火山形态 (36)02熔岩流地貌 (40)三、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 (49)01花岗岩山 (50)02层状山 (63)03变质岩山 (69)四、流水侵蚀地貌 (74)01暂时性流水侵蚀地貌 (75)02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及阶地 (83)五、岩溶地貌 (110)01地表岩溶地貌 (111)02溶洞 (131)03丹霞地貌 (137)六、海岸、湖沼地貌 (142)01海岸地貌 (143)02湖沼地貌 (152)七、雪山地貌 (162)01冰川 (162)02冰蚀、冰碛地貌 (171)八、干旱地区地貌 (177)01风蚀地貌 (178)02黄土、沙漠地貌 (189)各种地貌类型手绘图地理帝 7月15日来源:地貌类型图说,我们都爱地理经过地壳运动,地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地貌对于我们研究地质环境,开发矿产能源,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几十种精彩的地貌类型手绘图。

一、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沉积在海底、湖底的水平或稍有倾斜的地壳运动的力,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开始上升、下降,发生倾斜或弯曲,井发生断裂,这叫做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可分为:水平岩层组成的地貌、倾斜岩层组成的地貌、褶皱岩层组成的地貌和断层作用形成的地貌等。

倾斜岩层山01水平岩层构成的地貌——水平山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的影响。

岩层产出状态、发生多样的变化。

有的岩层虽然经过地壳运动使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水平状态,由这样的水平岩层组成的地貌,多见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

水平岩层山地层的几种上升形式断层山(岩层乃保留水平产状)积水山平顶山方形山塔形山梯形山环形山墙形山水平岩层(主要为灰岩)组成的山水平岩层(泥岩、灰岩、砂岩)组成的柱状石峰(祁连山前)水平岩层(白垩纪泥岩、粉砂岩为主)山(陇东庆阳地区)水平岩层山(深切割)(太行山)干旱地区纸片状页岩组成的水平山(甘肃北山沙婆泉)水平岩组成的锥形山峰(贵州安龙)巫山燕子崖02倾斜岩层组成的地貌——倾斜山当地壳运动不仅使岩层形成时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而且改变了岩层的水平状态,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斜岩层。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二) 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 landform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貌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一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材中的地貌知识点。

1.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或侵蚀作用,形成地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带。

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是著名的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由地壳快速隆起或抬升,同时伴随着巨大力量的破碎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山峰、山脉等地形。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地貌。

3.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大地表面局部地势相对平坦,几乎不具备丘陵和山地地貌特点的地形。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都是典型的平原地貌。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特征。

我国的长江、黄河等是典型的河流地貌,它们切割地表,形成了峡谷、河段等地貌特征。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湖泊的形成和变化所引起的地形。

我国的鄱阳湖、洞庭湖等都是典型的湖泊地貌,它们给周围的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6. 湿地地貌湿地地貌是指由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形成的特殊地貌类型。

我国的三江平原、长江中下游湿地等都是著名的湿地地貌。

7.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指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岸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海岸地貌,如海蚀、海滩、珊瑚礁等。

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和,包括高原地貌、山地地貌、平原地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湿地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了解地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表面特征和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地貌知识,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球的地理形态,还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理环境变迁和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高一地理人教版地貌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地貌的了解,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一、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

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沉积、侵蚀和抬升三种方式。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侵蚀平原则是由于水流、冰川和风力等侵蚀作用所形成,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和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地貌;抬升平原则是由于地壳运动抬升而形成的,如西藏高原和巴西的马托格罗索高原。

二、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山地地貌海拔较高,地势陡峭,有着壮丽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地貌的形成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地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侵蚀剥蚀则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华山和美国的大峡谷;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壳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山地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和冰岛的火山地貌。

三、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相对于平原和山地地貌而言,高原地貌地势较平缓,但仍有一定的起伏和高度差。

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三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地貌,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巴西的巴拉那高原;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和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和中国的内蒙古高原。

四、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地貌类型,地势较平缓,呈现起伏的丘陵形态。

丘陵地貌的形成主要有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两种方式。

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英国的丘陵地带和中国的鲁西丘陵;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日本的东京湾丘陵和美国的密苏里州丘陵。

五、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由于缺水和风力侵蚀而形成。

沙漠地貌主要有流沙地貌、砾石地貌和岩石地貌三种类型。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其形成演化的规律。

研究地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球表面的构成和演变过程,揭示地球地质发展的规律。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貌类型地球上的地貌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突出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形成,山地在地球的表面分布较为广泛,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的相对平坦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造成,平原的面积较大,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构成部分。

3. 高原:高原地区是位于海拔较高的广大地域,地形相对平坦而呈台地状。

高原地区通常是由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自然资源。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面形态,呈波状起伏。

丘陵地区通常由流水侵蚀而形成,其地势相对低矮,但较山地而言仍然起伏较大。

二、地貌的形成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例如,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和下降会使地形发生巨大变化。

2. 气候地貌: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地表水文循环、风蚀等自然作用的差异。

例如,风力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等地貌。

3. 水系地貌:水是地表最重要的侵蚀和运移因素之一,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各种水系地貌,如河谷、涧谷、峡谷等。

4. 冰川地貌:冰川是通过积雪和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塑造出湖泊、冰川谷和冰碛风化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三、地貌的演化地球的地貌是在长期的岩石风化、沉积作用、地震和构造运动等自然过程中形成的。

地貌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形形成阶段:在地质演化初期,地壳的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现象将地表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地形,如火山口、断裂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归纳:人为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归纳:人为地貌
人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塑造的地貌体的总称。

又称人工地貌。

人类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是全面的,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既有直接改变地貌过程和地貌类型,也有通过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的、科学的实践活动间接对地貌的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也日益增强,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反馈和影响也更频繁,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例如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等增强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海面的上升,危及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为地貌可以分为4个方面:
①人类活动直接对地表的改造所形成的地貌。

它可以有建设性的,如挖渠引水、平坡修田;也可以有破坏性的,如边坡堆放矿渣引起人为崩塌与滑坡。

②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利用与改造土地,促进农业区域各种(优劣)地貌系统的形成,如乱开垦土地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园林田网化则可减轻沙漠化。

③人类通过发展城市,建立新的城市地貌系统。

④人类通过大量的工程、技术活动改变了地貌的过程和类型。

如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过
度的地下水的开采则引起地面下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