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0课、小石潭记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怡.然(yǐ)翕忽.(hé)卷.石底以出(quán)B.差.互(cī)为坻.(chí)悄怆.(chuànɡ)俶.尔远逝(chù)C.青树翠蔓..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悄怆幽邃..(幽静深远)2、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3、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A、全石以为底(我认为小潭的底部是整块石头)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停留)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影.布石上(映)C、斗折蛇行..(像蛇爬行一样) D、不可久居.(居住)(2)、《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解析版

10 小石潭记1. 【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为坻.为嵁.佁.然幽邃.俶.尔翕.忽悄.怆.寂寥.【答案】hu a n g li e qu an ch i k an y 1 su 1 c e nc i ch u x 1 qi a ochu a n g li ao【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篁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要注意“嵁”“俶”等生僻字的读音。
2. 【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潭中鱼可百许头(2) 似与游者相乐【答案】(1) 潭中鱼/ 可百许头(2) 似/ 与游者/ 相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2)似/与游者/相乐。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注意标志性的虚词“者”。
3. 本文按照________ 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______ 同游者。
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游览(2).潭中景物(3).潭中气氛(4).幽静(5).幽邃冷寂,孤凄悲凉【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4.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
柳宗元与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0字左右)6.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
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0《小石潭记》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基础积累(13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3分)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填空。
(8分)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
3.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为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之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尔俶尔远逝惟手熟尔二、阅读理解(37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字。
(2分)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全石以为底。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3分)8.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分)(二)比较阅读(2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字注音。
篁()冽( ) 坻( ) 嵁( ) 怆( ) 邃( )2.下列字形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凄神寒骨蒙络摇缀B.如铭珮环其岸势犬牙差互卷石底以出C.日光下彻伐竹取道似与游者相乐D.寂辽无人佁然不动俶尔远逝3.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A.闻水声,如鸣珮环 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近岸,卷石底以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 )(3)往来翕忽..( )(4)下.见小潭(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他与唐代的和宋代的、、、、、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悄.怆(qiǎo)翕.忽(xī)B.为坻.(chí)为嵁.(kān)披拂.(fú)寂寥.(liáo)C.参.差(cēn)佁.然(yǐ)幽邃.(suì)奉壹.(yī)D.俶.尔(shū)龚.古(gōng)珮.环(pèi)差.互(cī)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合理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蛇在爬行)C.往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D.悄怆..幽邃(凄凉)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俶.尔翕.忽差.互寂liáo 幽suì 悄chuàng yǐ 然6.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7.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该特点的?8.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由“乐”到“凄”的情感变化过程。
请具体分析。
9.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以下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嵁,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含答案)基础题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托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C.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D.心乐之.乃记之.而去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B.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 选出下面译句有错的一项()A.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溪岸的形状跟犬牙相比还差一些,也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阅读题 (一)【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环永之治①百里,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
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
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③不可状④。
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
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来若.白虹,沉沉无声。
有鱼数百尾,方来会⑦石下。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注释]①治:州府所在地,简称“治府”。
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③殆:几乎。
④状:形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卷.石底(quán)
坻.(chí) 嵁.(kān) 佁.然(yǐ)
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 悄.怆幽邃.(qiǎo)(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隔篁竹.. 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 尤:格外
(3)为坻. 坻:水中高地
(4)为嵁. 嵁:不平的岩石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表示约数
(6)日光下澈. 澈:穿透
(7)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8)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9)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边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4)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5)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
(2)见 ①下见.小潭(现出)
②明灭可见.(看见)
(3)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解析:A.青树/翠蔓;C.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氛。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
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气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
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
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
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
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
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
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示例】小潭丽影——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
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似莺歌燕语,宛转
悠扬。
二、同步解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0.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行踪和感受。
发现小石潭观赏潭中景物介绍小潭源流感受小潭气氛
11.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澈;通过描写游鱼、日光、影子从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
12.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茫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孤独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
13.综观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
课文和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唐永贞元年(805)九月,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作为参与者之一的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寄情山水,排遣忧闷,
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一是受自然环境的感染。初到小石潭时,闻水声悦耳,见潭水清澈,“心乐之”;再见
潭中游鱼相戏,不觉与之同乐;后觉周围环境幽静深远,不觉心生悲凉;二是受社会环境的
影响。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这种抑郁之情虽于美丽的自然风
景中获得短暂的排遣,但时间一久,便不免悲从中来。
三、拓展训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
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
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
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释】 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
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好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悄怆幽邃. 邃:深
(5)览.之者为之凄恻 览:观看
15.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16.【甲】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甲】文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写
“水尤清冽”,突出水清;侧面衬托,从潭中鱼、阳光、影子这些方面烘托出潭水清的特点。
1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作者心境孤寂(遭贬失意),再加上周围环境清幽(空旷寂寥、凄清深远),故备感凄凉。
附【乙】文参考译文: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政权,特别器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
地引入宫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担当重任,但
恰逢(柳宗元)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和七名同辈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
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遇放逐,
经历蛮地瘴疠之苦,路途艰险,心中积聚了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
一定写成文章。写骚体文章十多篇,读过的人都感到凄恻哀婉。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四人是宋
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
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
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
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