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新时空人教版高二答案解析1
寒假新时空高二数学答案

寒假新时空高二数学答案专题10:代数综合问题11. (2012黑龙江龙东地区10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
现要把228吨物资从某地运往青海甲、乙两地,用大、小两种货车共18辆,恰好能一次性运完这批物资。
已知这两种货车的载重量分别为16吨/辆和10吨/辆,运往甲、乙两地的运费如下表:运往地车型甲地(元/辆)乙地(元/辆)大货车720 800小货车500 650(1)求这两种货车各用多少辆?(2)如果安排9辆货车前往甲地,其余货车前往乙地,设前往甲地的大货车为a辆,前往甲、乙两地的总运费为w元,求出w与a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运往甲地的物资不少于120吨,请你设计出使总运费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并求出最少总运费。
【答案】解:(1)设大货车用x辆,则小货车用(18-x)辆,根据题意得16x+10(18-x)=228 ,解得x=8,∴18-x=18-8=10。
答:大货车用8辆,小货车用10辆。
(2)w=720a+800(8-a)+500(9-a)+650[10-(9-a)]=70a+11550,∴w=70a+11550(0≤a≤8且为整数)。
(3)由16a+10(9-a)≥120,解得a≥5。
又∵0≤a≤8,∴5≤a≤8且为整数。
∵w=70a+11550,k=70>0,w随a的增大而增大,∴当a=5时,w最小,最小值为W=70×5+11550=11900。
答:使总运费最少的调配方案是:5辆大货车、4辆小货车前往甲地;3辆大货车、6辆小货车前往乙地.最少运费为11900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设大货车用x辆,则小货车用18-x辆,根据运输228吨物资,列方程求解。
(2)设前往甲地的大货车为a辆,则前往乙地的大货车为(8-a)辆,前往甲地的小货车为(9-a)辆,前往乙地的小货车为[10-(9-a)]辆,根据表格所给运费,求出w与a的函数关系式。
高二数学寒假新时空

高二数学寒假新时空解答题1. (2012广西北海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t△ABC,∠A=90°,AB=AC,A(-2,0)、B(0,1)、C(d,2)。
(1)求d的值;(2)将△ABC沿x轴的正方向平移,在第一象限内B、C两点的对应点B′、C′正好落在某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请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和此时的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交y轴于点G。
问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和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P,使得四边形PGMC′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和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作CN⊥x轴于点N。
在Rt△CNA和Rt△AOB中,∵NC=OA=2,AC=AB∴Rt△CNA≌Rt△AOB(HL)。
∴AN=BO=1,NO=NA+AO=3,又∵点C在第二象限,∴d=-3。
(2)设反比例函数为,点C′和B′在该比例函数图像上,设C′(c,2),则B′(c+3,1)。
把点C′和B′的坐标分别代入,得k=2 c;k=c+3。
∴2 c=c+3,c=3,则k=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得点C′(3,2);B′(6,1)。
设直线C′B′的解析式为y=ax+b,把C′、B′两点坐标代入得,解得。
∴直线C′B′的解析式为。
(3)设Q是G C′的中点,由G(0,3),C′(3,2),得点Q的横坐标为,点Q的纵坐标为2+。
∴Q(,)。
过点Q作直线l与x轴交于M′点,与的图象交于P′点,若四边形P′G M′C′是平行四边形,则有P′Q=Q M′,易知点M′的横坐标大于,点P′的横坐标小于。
作P′H⊥x轴于点H,QK⊥y轴于点K,P′H与QK交于点E,作QF⊥x轴于点F,则△P′EQ≌△QFM′。
设EQ=FM′=t,则点P′的横坐标x为,点P′的纵坐标y为,点M′的坐标是(,0)。
∴P′E=。
由P′Q=QM′,得P′E2+EQ2=QF2+FM′2,∴,整理得:,解得(经检验,它是分式方程的解)。
高二寒假作业及答案myz

1.解析:(1)A :(2)kxF F f ==21当A 、B 出现相对滑动时,F f2最大,弹簧的形变量最大。
21f N A F F G μμ== 得:0.1x m =。
2.解析:201112l v t at =+()()201212122l v t t a t t =+++ ()()201212132l v t t t a t t t =+++++得:737t s -=。
3.(10分)解析:(1)设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的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22Mm v G m r r=(2分)r=R+h(1分)设在地球表面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根据万有引力定律2Mm Gm g R''= (2分)求出卫星的线速度v = (1分)(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222()Mm Gm r T r π=(3分)求出卫星的周期2()R h T R π+== (1分)4.(11分)解析:(1)从C 到D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竖直方向212h gt =(2分) 求出t=0.30s(1分)(2)从C 到D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水平方向 x =v C t (2分) 求出v C =2.0m/s(1分)(3)从A 到C ,根据动能定理21()02f C mg Hh W mv --=- (4分) 求出克服摩擦力做功 W f =0.10J(1分)5.解析:(1)在14-18s 段,小车加速度a=v t ∆,解得220-6a=/ 1.5/14-18m s m s =-。
阻力大小f =ma =1.0×1.5N=1.5N 。
(2)在10-14s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F=f 。
P=Fv=1.5N ×6m/s=9W 。
(3)0-2s 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1111S =32v t m =。
2s-10s 内,小车做变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2222111t =22P fS mv mv --。
解得S 2=39m 。
202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公布_高二寒假作业答案

2023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公布_高二寒假作业答案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一、1.【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wǔ D项辗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
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5. 【答案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
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新课标含解析)-2019年教育文档

2019高二地理寒假作业答案(新课标含解析)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精品编辑为大家整理了2019高二地理寒假作业,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下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2.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题。
3.景区设施中( )。
A.索道缆车方便游客登山及物资运送,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B.公路线路弯曲,沿线的名胜古迹数量多,便于游客乘车观赏C.医疗站和警务站沿登山步道和公路布局,可保障游客的安全D.食品饮料销售点应全部建在游客中心,以保护景区环境质4.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有A.人口流动,彻底改变当地地域文化B.推动对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保护C.保护古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发展D.提供就业,创汇、创税,回笼货币5.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A.保护城市原有湿地B.硬化城市所有地面C.扩大城区绿地面积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第6~7题。
6.获取堰塞湖的影像技术手段是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低到高的排序是A.甲丙丁B.甲丁乙C.乙丙甲D.丁丙乙读图4,回答第8~9题。
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降水量数值为300mmB.①地降水量数值为200mmC.①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受山地抬升作用多地形D.①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9.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B.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年际变化大C.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多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D.以牧业生产为主,灌溉农业发达读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完成10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寒假作业高二 物理 答案与解析

1.【解析】(1)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F=mgtanθ=√33mg由库仑定律:F=k Q2r2所以:r=Q√3kmg;(2) 带电小球在O点产生的场强相等,都是:E A=E B=kQr2=√3mg3Q合场强的方向在二者的角平分线上,大小为:E O=2E cos30°=mgQ,方向沿AB的中垂线向上。
一、选择题1.【答案】AB【解析】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故A正确;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故B正确;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即为场强的方向,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都不相交,故C错误;在电场中,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故D错误。
2.【答案】AC3.【答案】D【解析】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
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值Q A、Q B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
4.【答案】D【解析】两同种电荷间的库仑力为排斥力,两电荷在排斥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由公式F=k q1q2r2可知,两电荷间的作用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a=Fm可知,加速度减小。
5.【答案】C【解析】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与试探电荷的正负和大小无关,故在A点放一个负试探电荷,A点的场强方向仍水平向右,大小仍为E,故A、B错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和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故负电荷-2q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变为水平向左,故C正确;A 点的场强一定,由F=qE知在A点放置一个电荷量为-2q的试探电荷,则它所受的电场力变为2F,故D错误;故选C。
高二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高二寒假作业答案大全高二第1次答案:1⑴3 NO2(g)+2H2O(l)==2HNO3(aq)+NO(g),ΔH=-1385kJ/mol ⑵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kJ/mol ⑶HgO(s)==Hg(l)+1/2O2(g) ΔH=+90.7kJ/mol⑷B2H6(g)+O2(g)==B2O3(s)+H2O(l)ΔH1=-649.55kJ/mol 2.⑴226.7kJ/mol ⑵-628.8kJ/mol 3.略。
4.⑴装置略阳极Ag - e-→Ag+ 阴极Ag++e- →Ag ⑵阳极Cu - 2e- →Cu2+ 阴极Cu2++2e- →Cu 0.64g5.略.6.A高二寒假作业第2次答案:7.D 8.负极Fe - 2e- →Fe2+ 正极O2+2H2O+4e-→4OH-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29.⑵>⑴>⑶>⑷ 10.2O2-4e-O2↑ Al3++3e- →Al 2Al2O3==4Al+3O2↑ 11. (1)H2+2OH-→2H2O+2e-(2) O 2+4H++4e-→2H2O 12、(1)正、负(2)紫色向D移动(3)4OH-→O 2+2H2O+4e 2H2O+2e-→H2+2OH (4)是,形成了氢氧燃料电池。
高二寒假作业第3次答案:1.当变与熵变的影响相同时,若反应为放热、熵增反应,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当变与熵变的影响相反时,如果二者大小相差悬殊,可能是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为熵变反应,碳酸氢钠分解为熵增反应。
3.反应能自发进行。
△H-T△S=-17.53K J/mol<04.变深逆向5.(1)放 (2)< (3)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反应温度、降低压强、及时将C或D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向反应体系中充入B等。
高二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高二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三、综合题
26.(1)23°26′S 冬至日(2)小
(3)日落夏(4)18 12 (5)BCD
27.(1)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现象
(2)A A 20
(3)12 20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8.(1)夏至日 A 南半球 D
(2) 4 C (3)短 86°N
高二寒假作业二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26.(1)向斜山岭(2)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
(3)乙(4)丙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
27.(1)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热带沙漠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3)热带雨林高温多雨
(4)亚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温多雨太平洋-世界最大洋与亚欧大陆-世界最大陆地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5)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高温少雨
(6)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8.(1)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2)热带沙漠全年高温少雨上升流
(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新时空人教版高二答案解析1
20120205
P10 的11:已知两定点A (2,5),B (-2,1),M 和N 是过原点的直线l 上两个动点,且,,如果直线和的交点在轴上,求,及点的
M N l AB AM BN C y M N C =22//坐标。
解: A B k AB (,),(,),25-∴=211
又,l AB k k l AB //∴==1由过原点得的方程为l l y x = ∵M ,N 在l 上,∴可设M (a ,a ),N (b ,b ) ()()22222
2
=-+-=b a b a MN 得:由
()∴-=-=
---a b A M y a a x 2552
2,直线的方程为
A M y a a 在轴上的截距为
32
- ∴-⎛
⎝
⎫
⎭
⎪C a a 032,
()又直线的方程为B N y b b x -=
-++112
2
∴+B N y b b 在轴上截距为
32
∴+⎛⎝
⎫
⎭
⎪C b b 032,
这样便有,即32
32
a a
b b a b -=
+=-
于是,即或a b a b a b a b -==-⎧⎨⎩
==-⎧⎨⎩=-=⎧⎨⎩2111
1
()()()()()()∴-----M N C M N C 111103111101,,,,,或,,,,,
P10 的12题直线y =2x 是△ABC 中∠C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A 、B 的坐标分别为A (-
4,2),B (3,1),求点C 的坐标,并判断△ABC 的形状.
解:设A (-4,2)关于直线y =2x 对称的点A ′的坐标是(m ,n )
由⎩
⎨⎧
2+n 2=-4+m
2·2,2-n -4-m
·2=-1,
解得⎩⎪⎨⎪⎧
m =4,
n =-2,
即A ′的坐标是(4,
-2),
由B 、A ′得BC 所在的直线方程,3x +y -10=0,由
⎩⎪⎨⎪⎧
3x +y -10=0,y =2x ,
解得C 的坐标是(2,4), 又∵k AC ′=1
3
,k BC ′=-3,
∴AC ′⊥BC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P17 、4题
设F1(-c ,0)、F2(c ,0)是椭圆
12
22
2
=+y
x
(a >b >0)的两个焦点,P 是以F1F2为直径
的圆与椭圆的一个交点,若∠PF1F2=5∠PF2F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
3 B.
3
6 C.
2
2 D.
3
2
P17、 6题 椭圆
19
25
2
2
=+
y
x
上的一点M 到左焦点F 1的距离为2,N 是MF 1的中点,则|ON|等于
A. 4
B.2
C.
2
3 D.8
故选A
P26 的11(1)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AA 1=1,AB=2,点E 在棱AB 上移动. (1)证明:D 1E ⊥A 1D ;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ACD 1的距离;
(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4
π
.
1
A
(1)证明:∵AE ⊥平面AA 1DD 1,A 1D ⊥AD 1,∴A 1D ⊥D 1E
(2)设点E 到面ACD 1的距离为h ,在△ACD 1中,AC=CD 1=5,AD 1=
2,
故.2
12
1,2
32
1522
11
=
⋅⋅=
=
-⋅⋅=
∆∆BC AE S S ACE C AD 而
.
31,2
3121,
3
13
1111=
∴⨯=
⨯∴⋅=
⋅=∴∆∆-h h h S DD S V C AD AEC AEC D
(3)过D 作DH ⊥CE 于H ,连D 1H 、DE ,则D 1H ⊥CE , ∴∠DHD 1为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 设AE=x ,则BE=2-x
,
,,1,.
1,4
,2
1
1x EH DHE Rt x DE ADE Rt DH DHD DH D Rt =∆∴+=
∆=∴=
∠∆中在中在中在 π
.
4
,32.
32543.
54,312
2
π
的大小为
二面角时中在中在D EC D AE x x x x x x CE CBE Rt CH DHC Rt ---
=∴-
=⇒+-=
+
∴+-=
∆=∆
解法(二):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DA ,DC ,DD 1分别为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 ,则A 1(1,0,1),D 1(0,0,1),E (1,x ,0),A (1,0,0)C (0,2,0)
(1).,0)1,,1(),1,0,1(,1111E D DA x E D DA ⊥=-=所以因为 (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E (1,1,0), 从而)0,2,1(),1,1,1(1-=-=AC E D , )1,0,1(1-=AD ,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c b a n =, 则⎪⎩⎪⎨⎧=⋅=⋅,
0,01AD n AC n
1
A
也即⎩⎨
⎧=+-=+-0
02c a b a ,得⎩⎨
⎧==c
a b a 2,从而)2,1,2(=n ,所以点E 到平面AD 1C 的距离为
.3
13
2
12||=
-+=
⋅=
n E D h
(3)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c b a n =,∴),1,0,0(),1,2,0(),0,2,1(11=-=-=DD C D x CE
由⎩⎨⎧=-+=-⇒⎪⎩⎪⎨⎧=⋅=⋅.0)2(02,
0,
01x b a c b CE n C D n 令b=1, ∴c=2,a =2-x ,
∴).2,1,2(x n -= 依题意.2
25
)2(22
24
cos
2
11=
+-⇒
=
=
x π
∴321+=x (不合,舍去)
,322-=x .
∴AE=32-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
4
π
.
P26 的12(2)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BCD ,AB=3,BC=1,
PA=2,E 为PD 的中点.
(Ⅰ)求直线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 并求出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 【解析】解法1:(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B 、C 、D 、P 、E 的坐标为A (0,0,0)、
B (3,0,0)、
C (3,1,0)、
D (0,1,0)、 P (0,0,2)、
E (0,
2
1,1),
从而).2,0,3(),0,1,3(-==PB AC 设PB AC 与的夹角为θ,则,14
737
23|
cos =
=
=
θ
∴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
73.
(Ⅱ)由于N 点在侧面PAB 内,故可设N 点坐标为(x ,O ,z ),则
)1,2
1,
(z x NE --=,由NE ⊥面PAC 可得,
⎪⎩⎪⎨⎧=+-=-⎪⎪⎩
⎪⎪⎨
⎧
=⋅--=⋅--⎪⎩⎪⎨⎧=⋅=⋅.021
3,01.0)0,1,3()1,2
1,(,
0)2,0,0()1,21
,(.
0,0x z z x z x AC NE AP NE 化简得即 ∴⎪⎩⎪⎨⎧
==
163
z x
即N 点的坐标为)1,0,6
3(
,从而N 点到AB 、AP 的距离分别为1,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