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 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土,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

( )3.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 )4.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

( )5.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1.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2.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

……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有动,……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怎样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实践。

他从旱粮作物起步,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

从1964年起,他转向研究水稻。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面积为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袁隆平还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一-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巳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种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和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⒈这几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练习题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练习题
(3)“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赔巨款,派驻兵”中“巨款”是多少?“驻兵”在哪里?
(4)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开创了用条约的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
三、材料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苦难中国,风雨晚清,血泪湿山河。一座昔日充满着辉煌精奇房舍的北京城,变成一片罗列着萧条残雾的荒野。
【风云初起——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民谣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古都Leabharlann 咽——八国联军侵华】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
【晚清悲歌——《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三: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A.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B.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C.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D.俄国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4.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都不能随便出入,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7课《战国七雄》习题

第7课《战国七雄》习题

第7课战国七雄一、选择题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是指()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A.孙武 B.张仪 C.孙膑 D.苏秦6、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主要的兵种有()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

交战双方是()A.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C.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8、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国军事家是()A.孙武 B.孙膑C.白起D.赵括9、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A.燕国B.赵国C.魏国D.秦国11、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A.秦国B.赵国C.楚国D.燕国12、在战国后期,下列哪两个诸侯国的联盟对秦国构成了威胁?()A.齐燕B.齐楚C.赵魏D.楚赵13、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①孙膑②白起③苏秦④张仪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4、《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

该书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15、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战役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之战B.围魏救赵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16、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A.齐国B.秦国C.楚国D.赵国17、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下列朝代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18、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军事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B.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C.统治者的个人喜好D.经济的发展19、除了战争外,下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A.定期朝拜周天子B.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扰C.合纵和连横D.争夺霸主地位2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21、《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第7课 《短歌行》 习题练习三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短歌行》  习题练习三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习题练习三(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B.人生几何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2.下列诗句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二、语言表达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用世。

你赞成哪种处世的态度?请展开与陶渊明(曹操)的隔空对话,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叙述、议论相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②用第二人称,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6.下面是某班级魏晋诗歌“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三、诗歌鉴赏阅读《短歌行》,完成文后题目。

7.下列对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

B.诗歌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C.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8.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拣麦穗练习题

第7课《拣麦穗》练习题一、基础训练1.《拣麦穗》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戏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言不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履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②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极其丑陋而又没有人疼爱的小女孩吧?()③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啊哒寻你呀?”“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二、提高训练①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②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偷地瞧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

我缝啊,绣啊……烟荷包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我让我娘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③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的都是让人害臊的话。

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

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

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

④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

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⑤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⑥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

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

⑦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

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四上语文第七课提问题并解答

四上语文第七课提问题并解答

四上语文第七课提问题并解答以下是四上语文课本第七课的提问以及解答:问题1:本课的题目是什么?答案1:本课的题目是《观潮》。

问题2:《观潮》的作者是谁?答案2:《观潮》的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问题3:《观潮》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3:《观潮》主要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问题4:本课中“我”在钱塘江大潮的现场观看了哪些场景?答案4:本课中“我”在钱塘江大潮的现场观看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问题5:本课中“我”在钱塘江大潮的现场观看的潮水有什么特点?答案5:本课中“我”在钱塘江大潮的现场观看的潮水有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

问题6:“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是什么意思?答案6:“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的意思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日子,这个时侯的大潮,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壮观。

问题7:本课中作者用“拉长音调”和“大声呼叫”来形容什么?答案7:本课中作者用“拉长音调”和“大声呼叫”来形容大潮到来时的声音。

问题8: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答案8:钱塘江大潮之所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它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在杭州湾如期而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大潮到来时,其汹涌澎湃的气势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惊叹不已。

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问题9: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壮观”?答案9:钱塘江大潮之所以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壮观,是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钱塘江口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潮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潮水经过狭窄的钱塘江口时,受到地形的影响,能量集中,使得潮水更加汹涌澎湃;此外,江口处的盐淡水混合物也会对潮水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钱塘江大潮成为了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其壮观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地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 课《开国大典》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 课《开国大典》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擎.着红旗(qǐng)B.诞.生(dàn)C.瞻.仰(zhān)D.外宾.(bīn)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xié shāng () yù dìng () qí zhì()tǎn kè() jù lí()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写出表示“静”的意思的词语。

如:肃静、万籁俱寂、、、、。

(2)选词填空宣告宣布宣传宣读①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②这庄严的(),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③媒体一直在()他的事迹材料。

(3)将左右能搭配的词语连起来。

雷鸣般的掌声选举人流徐徐上升的欢呼汇集代表此起彼伏的礼花爆发部队五彩缤纷的国旗检阅掌声(4)它是一个四字成语,出自《资治通鉴》。

意为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借以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这个成语是,它的近义词有、。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从“直奔”一词,可以体会到。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句中的“红流”具体指的是。

这句话仿佛让我看到了的场面,也让我感受到了游行人们的心情。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第7课练习题

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第7课练习题

初中三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平是指()①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②权利与义务的对称③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④实现平均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A、处理事情合情合理B、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C、一个人承担他不应分担的责任D、一个人取得多于应得的利益3、一个良好的社会,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也只有()才能合作A、发展B、理解C、公平D、相互熟悉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B、公平总是相对的C、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D、生活中一点公平都没有5、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A、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B、任何事情上的绝对平等C、每个人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D、每个公民尽可能地享受公平6、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时有发生。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①忍气吞声,逆来顺受②增强权利观念,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以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③承认无可改变的事实,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④用极端的手段去反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7、社会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大系统,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A、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B、人类社会不可能存在公平现象C、公平是绝对的D、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绝对公平的8、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侵害你的利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我们应该()①增强权利意识②寻求解决途径③用合法手段寻求帮助④请求最大限度的公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属于我国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的有()①妇女权益保障法②未成年人保护法③残疾人保障法④律师制度⑤人民陪审员制度⑥法律援助制度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10、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B、农民的责任C、国家干部的责任C、全国人民的责任11、以()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A、互利B、公平C、实惠D、自我12、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是因为()A、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公平的社会B、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C、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D、我们应理智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3、良好的合作既可以使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使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如果要拼4个?5个?甚至7个火箭,又需要几个△?自己想一想,填一填。
2.生填表。
3.师:3个火箭要几个△?4个?5个?6个?7个?(生汇报)
4.师:观察一下,我们填的数有怎样的规律?(生回答每次多7)
5.师:是啊,这个规律很重要,可以帮我们学习今天的新知识。(送七星卡)
6.师:①拼1个火箭用了7个△,7个△里面有几个7?
2.师:不管三七十一,我们都得想办法记住7的乘法口诀,谁有金点子?(指名一生说)
3.师:讲得很有道理!七星卡送给你。从上往下看,口诀每次多7,从下往上看呢?每次少7.请大家带着这样的联系自己读一读,记一记口诀。
4.生自己记口诀。
5.师:会背的起立!闭上眼睛,“一七得七……”
6.师:睁开眼睛,大拇指送给所有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请坐。
你是怎样算的?
7的乘法口诀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请大家做个有心人,找一找,算一算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课堂练习想想做做5、6、7.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打破了以往以口诀为中心的教法,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小结反思出相应的成法口诀,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理念、新的心理表征”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构建。
1.师:请大家先做第一竖行的三题。
2.生独立完成。
3.师:3×7+7谁会算?(指名生说)4×7?想哪句口诀?7×4呢?想哪句口诀?
4.师:你有什么奇妙的发现?(答案都是28)为什么结果会一样呢?(指名生说)
5.师: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七星卡送给你。那3×7+7怎样算更简便?(生说:)
6.师:请大家带着这个发现写下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肯定会快很多。开始!
7.生自己算后面两组。
8.汇报,问:这一行都表示几个7相加?
9.完成第一题后接着完成第2题的填空。
过渡:你们学习能力真强,因此小兔想请你们来帮忙!
(二)采蘑菇71页第3题
1.点算式,其他同学判断,生答,问:想哪句口诀?
口诀对口令
过渡:大家口算能力这么强,我们来个口算比赛敢不敢?
(三)口算比赛71页第4题
是的,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算式?
那其他口诀能算几道呢?(生:2道)
10.师:手指着“二七十四”问,这句口诀能算哪些算式?
手指着5×7=35,7×5=35,问:这两道算式想哪句口诀?
(三)记口诀
1.师:7的乘法口诀用处真大!我们得想办法记住才行!你觉得这七句口诀哪句最容易记?
(生1:一七得七,生2:三七二十一,生3:七七四十九)
7.师:下面我要考考大家,我说前半句,你来接后半句,敢接受挑战吗?
一七(指生:得七);二七(指生:十四);三七(指生:二十一)全班来,七七(全班:四十九),几七三十五(全班:五七三十五)第一组,四七(第一组:二十八);第二组:几七十四(第二组:二七十四)第三组,六七(第三组:四十二)第四组,几七四十九(第四组:七七四十九)
⑥这次嫦娥一号卫星是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的!老师带来了一个用△摆成的火箭,数一数,摆一个火箭要和几个△?(7个)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完成表格
1.师:①拼2个火箭要多少个△?(生:14个)你是怎么想的?
②拼3个火箭呢?(生:21个)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说思路)师:真是个金点子!智慧的七星卡送给你!你们听明白了吗?
1.生自己写。
2.师:同座位交换!我的火车哪里开?(生开火车,全班核对)
3.全对的冲我招招手!真棒!有错的起立,错哪题?
过渡:刚才大多数同学想得准,算得快!你们的精彩表现把白雪公主也吸引来了!
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7的乘法口诀)所谓学以致用,请大家帮我个忙,得到七星卡的同学起立,举起手中的七星卡,请问:老师共做了7张七星卡,共剪了多少颗星?
②2个7相加是多少?
③几个7相加是21?
④28里面有几个7?
⑤5个7相加是多少?
⑥几个7相加是42?
(7)7个7相加是多少?
齐读:1个7是7,2个7相加是14,……
(二)编口诀
1.师:①1个7乘法算式怎样写?谁能编一句乘法口诀?(生:一七得七)
②2个7相加乘法算式怎样写?谁能编一句乘法口诀?(生:二七十四)
8.师:二七十四能算哪些算式?(指名生答)下面请组长每次从信封里抽出一句口诀,其他同学说算式,说完坐好。
9.四人小组合作(注:把七星卡送给合作最快的小组)
10.师任意抽两句问两个学生想哪些算式。
过渡:看来记牢了七的乘法口诀,就能计算和七有关的乘法算式。书打开70页,想一想填空。
反馈检测、拓展提高:
(一)想想做做1、2题。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自主先学:
1.师:①大家想看神秘的太空吗?(生:想)
②瞧!美吗?
③谁知道那最亮的七颗星叫什么?(生:北斗七星)(评:你的知识真丰富)
④老师做了些北斗七星卡,送给爱动脑的孩子。想要吗?(生:想)
⑤我先考考你们!最近我们国家发生了一件和太空有关的大喜事。谁知道?(生:嫦娥一号)(评: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第一张七星卡送给你)
③你们能根据几个7加,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
④四人小组合作,发挥你们集体的力量,想一想,写一写,开始~
2.四人小组合作编口诀(注:把七星卡给合作最快的小组)
3.师:刚才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老师看到你们的智慧在闪光,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4.生汇报。
5.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遍!(生读口诀)
6.师:①七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
②那这七句口诀只能计算这七道乘法算式吗?(不是)
③这还有一些和7有关的算式,书打开62页想一想,应该用哪句口诀?
7.生做题。
8.师:7×1=?想哪句口诀?
五七三十五还能计算哪道算式?
7×3=?想哪句口诀?
六七四十二还能算哪道算式?
7×4=?想哪句口诀?
9.指着七七四十九后,问:这为什么缺一道?(生:……)
课题
7的乘法口诀(1)
总39课时
三维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2.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课1教时
课前准备: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