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中档难度提升题(pdf,含解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_0

通过认知冲突引
是物理变化?我们把这题实体化
出化学变化
做个实验(烧纸),纸能燃烧,灰
烬不能再燃烧,两者是不同的物
质,所以在这个变化中,生成了其
他物质也就是新的物质。
实验(镁带燃烧):我们再来看看
书本第四页实验三的镁带燃烧,大
家注意观察燃烧前镁带的颜色状
态、燃烧时的现象和燃烧后变成什
么,这个实验有个注意事项,大家
一起读一遍,点燃后预备起。大家
观察到什么现象?很完整,生成的 银 白 色 的 镁 带 剧
白色固体是原来没有的氧化镁,这 烈燃烧,发出耀眼
是这个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还有这 白光,生成白色的
些物质对应的符号。
固体
板书: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
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
a.镁带燃烧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
水
Ca(OH)2 CO2
CaCO3
H20
实验(把酸滴到大理石上):
讲述:我们来实行第二个实验,把
酸滴到大理石上,这是我们常见的
瓷砖用的大理石块。这是实验室中 大 理 石 表 面 产 生 为 接 下 来 实 验 仪
常见试剂稀盐酸。这个试剂瓶由细 气泡
器的操作铺垫
口瓶和胶头滴管组成,取少量液体
出现白色浑浊
利用实验调动学
化 我们知道的人是吸入氧气,吐出二
生对于化学的兴
氧化碳的,所以我们吹气其实就是
趣,同时解释原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
因,让学生在兴趣
体,两者反应作用后,看到白色浑
中学习知识。
浊是因为生成的新物质难溶于水,
这种新物质就是碳酸钙。请大家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研究什么》3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教材剖析从最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来看,对绪言和第一单元知识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往常给出实验的仪器、药品的用量、实验数据的议论,此外还有对蜡烛焚烧的研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不一样的研究及绿色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划分与判断的考察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判断、科学研究的方法将是考察的要点和热门,试题种类可能灵巧多变,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亲密。
2、学情剖析化学关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开端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可否上好这个节课,充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此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质出发,提出了好多富裕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觉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觉到好多美好的梦想不是一时半刻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勤劳奋动逐渐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认识化学的激烈梦想。
教材抓住这类感情,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括了人类理解化学、利用化学和展开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足展现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3、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展开的关系特别亲密。
过程和方法:经过学生间互相议论沟通,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密化学、热爱化学并盼望认识化学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的欲念。
3.领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展开的亲密关系,理解化学的价值。
4、教课要点与难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基科学。
2、我国劳感人民商朝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善化学(化合反应切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色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泉除去污染5、教课方法设计与学法指导教课方法设计教师指引学生做兴趣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巧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第1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案

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帮助。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它们的本质区别3.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物理性质和易分辨的典型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相关链接金刚石参考资料: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纯碳,石墨的化学成分也是纯碳,金刚石坚硬无比,而石墨质地非常软。
这是因为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层排列的,原子间的结合力很小,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则是交错整齐地排列成正四面体结构,每个碳原子都紧密地与其它4个碳原子直接连接,构成一个牢固的结晶体。
要使碳原子形成这样的结构,需要2千摄氏度高温和5万个大气压。
人们现在已经能够利用高温高压制造出人造金刚石生物固氮作用(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大气中的氮被原还为氨的过程。
生物固氮只发生在少数的细菌和藻类中。
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N2)约达17500万吨,其中耕地土壤约有4400万吨,超过了每年施入土壤4000万吨肥料氮素(工业固氮)的量(Burris,1977)。
因此,生物固氮作用有很大潜力。
固氮微生物种类:到1982年固氮微生物达70多个属,大多数是原核微生物(细、放、蓝细菌),也有真菌。
根据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关系,分为二个类型。
1.自生固氮微生物──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中,独自生活时能固定氨态氮。
在进行固氮作用时对植物或其它生物没有明显的依存关系。
有好气性、厌气性、兼厌气性有化能自养异养,光能自养、异养型生固氮微生物。
2.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时,由固氮的共生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人造血管:北京理工大学研发成功直径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并且正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将进一步应用于人类临床实验。
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有助于心脏病的治疗。
据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荣杰教授介绍,理工大学成功研发出直径6毫米以下的小口径血管后,首先由阜外医院在一条狗身上进行实验,22个月未发现堵塞现象。
初三化学课件-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知识要点1. 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 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心的物质产生。
如:铁的生锈、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
化学韵语记忆: 化学变化具有特征新的物质一定生成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化变同时物变发生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
它涉及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物质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形态、凝固、生化、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度、密度等。
4. 常见化学符号氢:H;氧:O;碳:C;钙:Ca;氯:Cl;镁:Mg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镁:MgO;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碳酸钙:CaCO3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要点1. 常见化学仪器钥匙,烧杯,容量瓶,量筒,漏斗,天平,滴瓶,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
2. 化学实验规则与要求2.1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2.2 化学试剂分类存放一般无机试剂按照阳离子顺序或阴离子顺序存放。
危险品(可燃、易燃、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剧毒)根据药品说明,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如是否需要避光、对存放温度要求等。
剧毒物品保存需要采用双锁制度。
2.3化学实验(1)颜色变化酚酞指示剂,在酸性、中性的水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沉淀实验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滴入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沉淀,滴加稀硫酸后,沉淀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3)产气实验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残留黑褐色物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能够复燃。
(4)温度变化块状生石灰加入水中,触摸试管能够明显感觉到放出的热量。
2.2 事故处理办法(1)稀碱沾到皮肤,用硼酸洗涤;(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先用软布吸去液体,再用水洗或小苏打或硼酸溶液冲洗;(3)发生火灾,正确选用灭火方法。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

第1单元《化学的魅力》知识点第一节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两种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两种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常见的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酒精、盐酸等物质的挥发性;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硬度;颜色;状态;气味;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酸性;碱性;稳定性;活泼性;可燃性;助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还原性;氧化性等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垫石棉网—受热均匀)的仪器是——烧杯、烧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燃烧匙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一般用于固体药品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称量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添加酒精使用漏斗和玻璃棒。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0

化学的魅力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一、教材剖析本节教材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也是学生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第一堂课。
其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性质〞;“两个变化〞;说了然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化学研究的内容;利用化学给社会带来的促动作用,感觉化学的魅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意会到化学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调换学生关于化学学习的踊跃性,为此后的教课打下感情根基。
同时,“两个变化〞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初步,逐渐培育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世界。
知道“两个变化〞的观点和实质差别也是为后边“两个性质〞的学习打下根基。
学生可能会对判断经典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问题,要经过重申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个与物理变化实质的不一样,来辅助学生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
〔2〕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化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注意自然科学根安分类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意会化学的研究对象,感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化学的魅力。
三、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课难点: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四、教课用品电脑多媒体、PPT课件、实验用品〔火柴、酒精灯、两张纸、镁带、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石棉网、坩埚钳、烧杯〕。
五、流程图创建情境定义“化学〞物质的变化体验化学二者实质差别化学的奉献并判断“两个变化〞总结六、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引入:同学们好,我姓陈,大家能课够叫我陈老师,自然一些同学上学导期就理解我了,本学期大家就要跟入着我来一同理解化学这个新朋友了。
我们生活中随地可见的书包、笔袋、书籍,平常一点叫“东西〞,好听一点呢叫“物件〞,那我们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一点,我们称其为“物质〞。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知识点与练习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2走进化学实验室1.3物质的提纯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 KClO3 SO2 等。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_0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能识别化学研究的对
象。
2、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能辨别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化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初识自然科学分类的方法。
2、在理解化学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变化的各种现象,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化学好奇心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化学在提升现代生活质量和促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体验化学是一门实用、探究性
的和创造性地自然科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促动社会的发展。
2、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3、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难点:
物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
物质的变化
一、两类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二、体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1、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2、向石灰水吹气
3、镁带燃烧
三、小结
1、化学变化的实质: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理
由。
3、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两位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
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 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9.张可同学与他同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究.请回答:
(1)上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
;(填序号)
(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
;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
30.化学与出行:汽车、火车主要由
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
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
合成新的
.
23.在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
论和
学说.
24.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
是由
和
构成的,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
第 5页(共 19页)
3.1921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李四光 C.侯德榜 D.华罗庚 【解答】解:中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
第 7页(共 19页)
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故选:C。
第 2页(共 19页)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16.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天体运动的研究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17.下列内容不能体现出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第 1页(共 19页)
C.不断开发新的化工材料,造福人类 D.火车提速 9.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科学,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 畴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 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10.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研究药物对抗“埃博拉”病毒 B.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需要的高能燃料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所需材料的研制 D.凸透镜成像规律 11.2017 年 9 月 2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王者 归“铼”“比黄金还贵,比钻石难得”,打破了欧美对航空发动机垄断.下列成就不 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金属“铼”的组成、结构 C.金属“铼”的性质、变化规律 D.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12.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列问题中不是利用 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 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以减少阻力 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 B.无人机的研发 C.单晶硅的结构 D.玻璃钢的组成 14.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15.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 2011 年定为 “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1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纳米铜的性质 B.无人机的研发 C.单晶硅的结构 D.玻璃钢的组成 【解答】解:A、纳米铜的性质,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项错误。 B、无人机的研发,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选 项正确。 C、单晶硅的结构,属于研究物质的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玻璃钢的组成,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17-2018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中档难度提升题
(pdf 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下列有关科学家在化学上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 B.卢瑟福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了原子核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张青莲准确测定了铟、锑的相对原子质量 2.在古代,我国化学工艺制造在世界举世闻名的是( ) A.玻璃 B.光导纤维 C.瓷器 D.不锈钢 3.1921 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李四光 C.侯德榜 D.华罗庚 4.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 )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阿伏伽德罗 D.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 5.建立新燃烧理论并出版对化学发展意义重大的《化学概要》一书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 B.瑞利 C.拉瓦锡 D.施塔尔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探素未知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编制出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汤姆森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7.下列对相对原子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精确测定多种因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张青莲 C.道尔顿 D.卢瑟福 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英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多利羊” B.水利发电中水能转化为电能
第 9页(共 19页)
10.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研究药物对抗“埃博拉”病毒 B.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需要的高能燃料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所需材料的研制 D.凸透镜成像规律 【解答】解:A、研究药物对抗“埃博拉”病毒,是利用化学制取新药物,属于化 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需要的高能燃料,是利用化学开发新燃料,属于化学研 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所需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的材料,属于 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凸透镜成像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探素未知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编制出第 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汤姆森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解答】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拉瓦锡首先通过实 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关于 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故选:C。
7.下列对相对原子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精确测定多种因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张青莲 C.道尔顿 D.卢瑟福 【解答】解:A、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选项错误;
第 8页(共 19页)
B、张青莲教授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英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多利羊” B.水利发电中水能转化为电能 C.不断开发新的化工材料,造福人类 D.火车提速 【解答】解:A、英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多利”羊,属于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内 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B、水利发电中水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 畴。 C、不断开发新的化工材料,造福人类,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 究的范畴。 D、火车的加速运动,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A. 单晶硅的应用
B. 纳米铜的应用
C. 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D. 汽车产生的尾气 18.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第 3页(共 19页)
A. 新医药的研制
B. 单晶硅的使用
C. 杂交水稻的成功
D. 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19.下列图片能反映化学改善我们生活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0.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内容不能体现出化学改善造福人类的是 ()
2.在古代,我国化学工艺制造在世界举世闻名的是( ) A.玻璃 B.光导纤维 C.瓷器 D.不锈钢 【解答】解: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 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而化学变化是指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故选:C。
的基础.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和
的科学.
2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下列属于化学
工艺的是
A.指南针 B.烧瓷器 C.造大运河 D.
.
27.化学是在
、
层次研究物质的
、
、
与
的一门科学.
28.(1)化学是在
、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
、
的科学.
(2)到了近代,
9.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科学,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 畴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体的运动和作用力 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解答】解:A、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物质的性质和用 途是化学研究领域,故本选项错误。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化学定义中涉及的内容,故本选项错误。 C、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故本选项正确。 D、物质的制取涉及变化的规律和性质,研究的目的是应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和
做的,开动汽车靠的是
或
燃烧放出的能量,飞机用的是特种
材料制造的.
第 6页(共 19页)
2017-2018 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中档难 度提升题(pdf 有答案)参考答 Nhomakorabea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下列有关科学家在化学上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 B.卢瑟福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了原子核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张青莲准确测定了铟、锑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 选项错误。 B、汤姆生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了原子核,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项错误。 D、张青莲教授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