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一、等值线的判读等值线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图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专用地图,常见的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等值线图是用布满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条等值线表示某地理现象的数量分布的状况,由于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A .等高线的特点及等高线图的判读:a )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
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温差(每升高100m 气温降低0 . 6 ℃)。
根据比例尺可量算实际长度和面积。
b )看等高线疏密,分析坡度的陡缓。
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水流愈缓;反之,间距愈小,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c )看等高线形状,确定地形类型。
(a )山地和盆地为闭合线,但山地等高线是内高外低,盆地是内低外高;( b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点为山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河流常发源于山谷处,并向低处流。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点为山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 c )两个山顶之间地形相对平缓的地方为鞍部;(d )几条等高线重合,用锯齿状的符号表示的为陡崖;(e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可以识别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d )等高线与气压、气温的关系: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垂直高差越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等温线也密集;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等压线也越密集。
B、综合应用:( a )选点:修建水库,要考虑库区、坝址及修建水库是否移民等。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在水源充足的洼地或小盆地,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集水面积、库容较大。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等值线地图:以一组相等数值的连线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特征的地图。
简称等值线图。
如年平均气温图、年降水量图。
它是专题地图的重要图型,最先用于描述地形。
常见的有表现地势起伏和地貌结构的等高线图与等深线图;表现气温、水温、地温变化的等温线图;表现大气降水量变化的等降水量线图;表现地磁、地震变化的等磁偏线图、等磁力线图、等震线图。
另外,还有等压线、等风速线、等日照线、等云量线、等湿度线、等密度线、等透明度线、等盐分含量线、等时线等图。
通常等值线所代表的数值为整数。
••等值线(面)类型与影响分布的因素:•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
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等高线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注:①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②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等值线(面)的判读(综合)

⑹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有林木覆盖,空气清新 的地方。
(7)选择引水路线
不要仅仅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 水由高处往低处流这一关键要求,确定较合适的引 水路线。
图4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 7.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 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 A.a地——种草护坡 B.b地——沟头防护 7.C 8.B C.c地——打坝建库 D.d地——修筑梯田 图4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地形
山地 山峰 盆地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符号 闭合曲线
示意图
等高线
洼地
山脊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
向低处
一、等高线
2、判断等高线图 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山谷
表示方法
等高线凸
示意图
等高线
向高处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 线组成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处
一、等高线
3、判断气温与气压高低及降水多少
(1)海拔越高,气温,气压愈低 (2)降水集中在山地迎风坡上
二、等值线(面)的判读:
1、读数据 2、比大小 3、看稀密
4、析弯曲
5、判方向
1、读数据
(1)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 :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 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2)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 一般,两条相邻等值线中的闭合等 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中一个的数值。 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2 读下列等温线图,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A地<2℃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

2019高考地理学问总结-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四)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等值线图是将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取其数值相等的点所做的连线图。
中学地理的等值线有许多类型,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pH值线、等太阳辐射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时线、等深线、等潜水线、等物质线、降水变率等值线、等水温压线、等震线、等地价线等等。
其中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最重要。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空间演化以及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来展示。
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实力,历年来高考都特别重视对等值线图的考查。
所以,了解等值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和综合分析特别重要。
一、等值线的基本特点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一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改变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2.看疏密状况一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一了解影响因素4.留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协助线,变抽象为直观三.综合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假如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相互通视;留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行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留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留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途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长方向)分布,以削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削减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开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等值线判读的方法与技巧

(1).绘图
(2).描述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海拔状况
描述某 地区地 形(地 势)特 征的一 般思路
地势状况 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典型的外力作用地貌
(二)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1.等高(深)线 2.等温线 3.等压线 4.等降水量线 5.等震线 6.等潜水位线 7.人口等密度线 8.其他:等盐度线、等湿度线、等日照线等
(三)等值线的主要共性特征 1.同线等值(等高、等深线图上的陡崖除外)
2.同一幅图中等差距一般相等 3.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有两种情况:相等; 或相差一个等差距 4.等值线一般不重叠、不相交 5.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 以不闭合 6.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变化率的大小
点和最低点; (3)剖面线沿线通过地区的重要
控制点,如河流、交通线、 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等; (4)垂直比例尺的取值范围应比剖 面线沿线通过的最高点和最低 点海拔增加和减小一个等高距。 (5)水平比例尺要根据剖面线的长短, 选取与剖面线等长,或缩小或扩 大的方式。 (6)其他:平滑曲线等
抓两端,看中间,画起伏;特殊点,找关联
线之间 “大于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做1~ 3题。
1.如果从图中由甲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 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250米 B.300米 C.260米 D.320米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西
2.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
(四)等值线图判读步骤——五读
1.读数值大小 2.读闭合状况 3.读延伸方向 4.读疏密程度
5.读弯曲状况
二.等高(深)线
【理论阐释】
1. 根据等高线图可判读如下地理信息。 (1)判断某地的海拔高度:查等高线值。 (2)判断坡度:看等高线疏密。 (3)判断地形:看等高线数值特征。 (4)判断气温: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 降低0.6℃。 (5)相对高度的计算:任意两点的高差。
高考地理总复习 高考热点题型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共24张PPT)

21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6·天津文综,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9~20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 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9.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 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高于3600小时,乙地高于2600小时 B.甲地低于3600小时,乙地低于2600小时 C.甲地低于3600小时,乙地高于2600小时 D.甲地高于3600小时,乙地低于2600小时
7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相邻两
条等值线数值相差200小时,
根据闭合等值线内“大于大
9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8·郑州模拟)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若该图为等压面分布图,P地气压为1020hPa, Q地气压为950hPa,则( )
A.P地为低压,比Q地气压高 B.Q地为高压,比P地气压低 C.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D.甲地为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目录
高考热点
题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8·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比例尺为 1∶100000)。读图回答1~2题。
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地,下列关于其观察到 的现象可信的是( )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B.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丙地地势最低D.位于湖畔的丁地有游人戏水
的,小于小的”原理可判断
出,甲地年日照时数介于
高中地理等值线判读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 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如图一 B 处。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如图一中的 C 处。
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如图一中的 D 处。
5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如图一中的 MN 。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如图一中的 HI 。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如图一中的 E 处,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如图一中的 F 处。
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如图二 A 为山顶,图三 B 处为盆地。
(二)实际应用1 .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 .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 .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是地形或其他要素在等值线图中的表示形式。
下面是判断等值线的方法:
1. 等值线密度:等值线的密度表示了要素的变化速度。
如果等值线密度越密集,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快;如果等值线密度越稀疏,表示要素的变化速度越慢。
2. 等值线间距:等值线的间距表示了要素的相对变化幅度。
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小,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大;如果等值线的间距较大,表示要素的变化幅度较小。
3. 等值线形状:等值线的形状表示了要素的特征。
如果等值线呈圆形或椭圆形,表示要素的变化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呈斜线、弧线或不规则形状,表示要素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4. 等值线分布:等值线的分布表示了要素的空间结构。
如果等值线平行且均匀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均匀的;如果等值线交错排列或呈不规则分布,表示要素的空间结构是不均匀的。
5. 等值线交汇:等值线的交汇表示了要素的变化关系。
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封闭的区域,表示要素的变化有明确的边界;如果等值线交汇形成环状或相互交错,表示要素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边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等值线图中要素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地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值线判读与应用一、影响等值线数值的主要因素: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影响气压分布的主要因素: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锋面、洋流等。
4.影响太阳高度分布的因素: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
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等值线的判读应做到“三看”:即看数值、看疏密、看形状。
1.看数值:主要看数值的高低和递变规律等。
⑴等温线数值:根据等温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或季节。
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北半球(图1中A 、C);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图1中B、D)。
同纬度:气温陆高海低→夏季(或昼);陆低海高→冬季(或夜)。
甲乙图1如图,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_________季;若此时为冬季,则甲为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
(海洋或陆地)⑵等高线数值:根据等高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综合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总体大势、计算高差。
①判断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丘陵——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比较稀疏;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边缘等高线较密集,中部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盆地——海拔四周高,中间低,面积较大。
②判断地势高低:如图2,从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变化规律,可知该尼泊尔的地势:北高南低。
图2③计算高差:A、相对高度:(n-1)d<H<(n+1)d。
(此式适用于其它等值线任意两点间的差值的计算)B 、陡崖相对高度:(n -1)d ≤H <(n+1)d 。
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n+1)d 的值 。
崖顶的海拔:若陡崖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m ,等高距为d ,则m ≤H 崖顶<m +d⑶等压线数值: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气压的高低和风向。
①近地面风向的判别:在等高线图中,判别近地面风向可分为两个步骤:A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 、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右手定则),南半球向左偏(左手定则),即为实际的风向。
例如:上图3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图中P 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
(实线箭头,西北风)。
②风压定律:高空:北半球——右高压,左低压;南半球——右低压,左高压。
近地面:北半球——右后方高压;左前方低压;南半球——右前方低压,左后方高压。
⑷等降水量数值: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和递变规律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及空间分布情况。
如图4中,辽宁省的降水特点:降水量较大,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一般地,分析降水的特点可从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即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来描述。
⑸等潜水位线数值:根据等潜水位线数值可以判断潜水的流向及其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①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而起伏,即地势高的地方,潜水位也高)如图5,图中箭头表示潜水的流动方向。
②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的流向,可以确定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若潜水的流向指向河谷,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背向河谷,则河水补给潜水。
如图5中河流①,潜水流向指向河谷,说明潜水补给河水;如图5中河流②,潜水流向背向河谷,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5中河流③,左侧潜水流向指向河谷,说明潜水补给河水;右侧潜水流向背向河谷,说明河水补给潜水。
图4 等高距:5米图6图5 图3★潜水埋藏深度的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井深)=所求地点的海拔—该点的潜水位的高度。
如上图6中,实线表示等高线,虚线表示等潜水位线,则乙点的潜水埋藏深度H=55—52=3米。
⑹等太阳高度线数值:根据等太阳高度线数值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分布规律。
图7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图7)有以下特点:①完整的太阳高度等值线图为一个昼半球;西侧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东侧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②太阳高度等值线为一组同心圆,圆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最外的大圆为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
③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
④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
如图7中,a点与O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差60°,则纬度也相差60°,为75°(15°+60°)。
⑤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差小于经度差。
如图7中,e点与O点的太阳高度差为30°,则e点与O点的经度差大于30°。
即e点的地方时大于14点。
2.看疏密:密集→单位距离差值越大⑴等温线:密集:温差大——我国冬季、寒暖流交汇处、锋面附近、山地陡坡等处。
稀疏:温差小——我国夏季、平原或高原地区。
⑵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右图8,若图中a、b、c表示表示等压线,则①处的风力比②处___________。
(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处等压线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图8⑶等高线:密集——高差大,坡度陡;稀疏——高差小,坡度缓。
★凸坡:等高线高疏低密——不可通视;凹坡:等高线高密低疏——可通视。
★在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成正相关。
如:图9中各图等高距相同,则有关a 、b 、c 、d 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
在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多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与比例尺大小成正相关。
因为: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程度均相同,说明高差相同,而比例尺越大,表示水平距离越小,所以坡度越大(如图10中的AC 坡);反之,比例尺越小,水平距离越小,坡度也越小(如图10中的AD 坡)。
图9中a 图的比例尺最大,实际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b 图的比例尺最小,实际等高线最稀疏,坡度也最缓。
即:a>c>d>b 。
⑷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大;稀疏——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小。
⑸等潜水位线:密集——潜水水位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稀疏——潜水水位的落差小,水流速度慢。
3.看形状:等值线的形状可从走向、弯曲、闭合等方面加以判读。
⑴走向:①等温线的走向:从等温线的走向,可以判别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A 、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或纬度)。
B 、若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
C 、若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②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判断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A 、若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则说明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或相关的风带、季风等)B 、若等降水量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降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降水多的区域为迎风坡;降水少的区域为背风坡。
)⑵弯曲:等值线弯曲的判读,可用“高低规律”,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也就是: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为高值区;若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为低值区。
①等温线的弯曲:影响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此,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地形地势、海陆分布、洋流、季节等。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的气温比两侧低。
如山地、大陆冬季(或海洋夏季)、寒流等。
等温线高低值方向凸出,则该区域的气温比两侧高。
如谷地或盆地、大陆夏季(或海洋冬季)、暖流等。
A 、判断地形:在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气温比两侧低→山地;反之为谷地或盆地。
B 、判断洋流:在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气温比两侧低→寒流;反之为暖流。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关系:洋流的流动方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如图11) 图9 A图10(流向从高温→低温:暖流;从低温→高温:寒流)C、判断季节: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说明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陆低海高)为冬季(如图12);反之(陆高海低)为夏季(如图13)。
D、判断海陆分布:在海陆分布图上,若夏季等温线向低纬(高值)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低→海洋;反之为陆地。
如图14,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为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
如图15,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A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比同纬度高→陆地;B处为海洋。
②等高线的弯曲: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山脊或山谷。
等高线向山顶(高值)凸出,则该区域等高线数值(地势)较低——山谷;等高线向山麓(低值)凸出,则该区域等高线数值(地势)较高——山脊。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河流只能发育于山谷,且河流的流动方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16)由此规律可以判断内流湖或外流湖。
如图17,图中属于咸水湖的是___________。
③等压线的弯曲:根据等压线的弯曲,可以判断高压脊或低压槽。
等压线向高压中心(高值)凸出,则该区域的气压较低——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压中心(低值)凸出,则该区域的气压较高——高压脊。
★注意:在低压槽线,往往会出现锋面,合称“锋面气旋”。
如上左图,在低压槽线附近,冷暖气团交汇在槽线交汇,形成锋面;而在高压脊,冷暖气团相背离,不能形成锋面。
图11图16图1412℃图1520℃18℃AB图17图12 图13④等降水量线的弯曲:根据等降水量的弯曲,可以判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等降水量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则该区域的降水量比两侧的降水量多;等降水量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则该区域的降水量比两侧的降水量少。
⑶闭合:①等温线闭合:可以判断山地或盆地地形。
等温线里高外低——盆地;等温线里低外高——山谷。
②等高线闭合:可判断山地或盆地地形。
等高线里高外低——山地;等高线里低外高——盆地。
(与等温线相反)③等压线闭合:可以判断高、低气压中心,从而确定气旋、反气旋。
等压线里高外低——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天气);等压线里低外高——低气压、气旋(阴雨天气)。
④等降水量线闭合:线内降水多→为山地迎风坡;线内降水少→背风坡或内陆盆地。
★锋面气旋的判读步骤:A 、根据气旋的运动方向,确定锋面的运动方向。
B 、根据南、北半球确定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C 、根据锋面的概念确定锋面的类型。
例题:图18中的P 1、P 2、P 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E 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读后回答: ⑴该处的天气系统位于_____(南或北)半球,反映的________(高空或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⑵该天气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