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桂学校“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XX学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为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校本教研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提质要求,实现“三年创规范,五年创品牌”的目标,学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活动形式同课异构、评课交流三、组织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1、活动统筹协调:2、活动联系:3、方案制定、活动组织、课务安排:4、宣传布置、通讯报道、美篇制作:5、资料整理统计:6、后勤保障:7、安全保障:四、授课教师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同课异构教学活动2、评课交流活动(参赛选手说课、教研员评课)六、活动安排1、准备阶段(3.19—3.26)(1)各教研组确定课题。

(2)各教研组组织抽签,确定组内授课顺序。

(3)教师进行授课准备2、开展阶段(3.27—3.29)(1)3.27(1—4节):英语组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3)3.28(1—5节):语文组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4)3.29(1—4节):数学组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3、总结阶段(3.30—3.4)(1)各教研组整理资料,并小结本组活动情况。

(2)教务处整理资料,全面总结活动情况。

七、活动要求1、全体老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教学活动,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

2、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教师全员参与授课、听评课活动。

授课、听评课安排若有冲突,自行调好课务。

其他教师配合好有需要的教师调课。

3、全校所有教师在无课务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听评课(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五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 推广和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

3. 加强教师的沟通和合作,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教师观摩课安排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其他教师将作为观摩者,观摩教室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等。

2. 教学分享会邀请教师作为主讲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分享,在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3. 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研课题研究教师参与教研课题研究,共同讨论和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5. 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习。

每个学习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教育教学方面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三、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a.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日期、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b. 确定活动负责人:指定一位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c. 宣传活动:通过校内电子媒体、海报等方式向教师宣传活动,并邀请教师的参与。

2. 活动阶段a. 教师观摩课:根据教师的安排,组织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并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观摩。

b. 教学分享会: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

c. 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d. 教研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进行教研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教育教学资源。

e. 学习小组:鼓励教师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教学研究和学习活动。

3. 总结阶段a. 组织教师进行活动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活动的效果和收获。

b. 教师个人总结:教师个人对活动进行总结,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c. 撰写活动报告:根据活动总结和教师个人总结,撰写活动报告,将活动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分享。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同课异构是指在同一门课程下,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教研活动旨在探索同课异构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1. 主题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

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探索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活动形式•小组研讨: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围绕文学与人生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小组成员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材使用心得等。

•教学观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观摩。

观摩教师需提前准备教学内容,并在观摩结束后进行教学方案的分享和讨论。

3. 活动流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组织教师进行主题选择和研讨小组组建; - 分发相关文献、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 各小组成员准备教学方案和教材使用心得。

第二阶段:研讨阶段 - 小组成员讨论教学方案和教材使用心得; - 各小组代表分享研讨成果和经验; - 教研组组织讨论会,汇总各小组的研讨成果。

第三阶段:教学观摩和分享 -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教学观摩; - 教学观摩结束后,观摩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分享和讨论; - 教研组组织总结会,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教学成果。

4. 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活动将在一个学期内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地点:教研会可以选择在学校教研室或教室内进行,教学观摩可以在不同教室进行。

三、活动预期成果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3.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活动评估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研组将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同课异构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做好“读懂教材”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研究组精心准备了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期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加强大家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感知,在实践中完善“读懂教材”的研究。

二、活动目的“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活动形式同课异构。

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5月五、参与学科:数学六、参加范围:课题组全部成员及数学组部分老师七、活动程序1.第一周: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2.第二周至第三周:参与教师按要求和安排推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听课教师做好相关记录;3.第四周,组织老师们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做好研讨记录。

4鼓励老师进行教学总结,将自己的认识和收获总结成文,形成教研论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参加对象第一阶段从高一、高二每个备课组中推选两名教师参加,要求其中一名为35岁以上,另一名为35岁以下。

三、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四、活动保障1、为确保该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

教务科为具体责任人。

2、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对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及时通报,对各种教案、课件、反思、总结材料及时收集整理,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利用备课组长会议进行有关动员、宣传和部署。

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备课组推选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

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方案

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让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主题《语文课程标准》下的同课异构教学实践与研究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 推动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活动内容1. 选定课题:选择一至两篇适合同课异构的课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 教师分组:将语文教研组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2-3名教师组成。

3. 教学设计:每个小组针对所选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同课异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

5. 教学反思:展示课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与不足。

6. 交流研讨:各小组分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五、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1周)(1)确定课题,分组;(2)各小组进行教学设计;(3)组内讨论,确定教学方案。

2. 展示阶段(2周)(1)各小组选派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2)其他教师观摩,记录教学过程;(3)展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3. 交流研讨阶段(1周)(1)各小组分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3)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六、活动评价1. 教学设计评价:评价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教学展示评价: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等。

3. 教学反思评价:评价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4. 交流研讨评价:评价各小组的交流质量、研讨深度、合作精神等。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2024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交流和分享各教师在同一课程教学中的不同实践和经验,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增进教师对课程理解的一致性,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活动地点:XX学校三、活动内容1. 教研课程选择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选择一门核心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2. 教学设计分享每位参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准备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分享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3. 教学实施观摩每位参与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实施,并邀请其他教师来观摩和评价。

观摩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生的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成长。

4. 反思和总结在课堂实施后,每位参与教师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等。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5. 分享交流会为了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设立分享交流会,每位参与教师都有机会向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收获。

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果。

6. 教案修改和优化根据观摩和交流的反馈意见,每位参与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和优化,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组织和实施1. 活动组织活动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

教务处应提前准备活动宣传材料,组织教师报名参加活动,并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

2. 活动实施教师在活动前应提前准备教学设计方案,并向组织者提交。

同课异构”教研项目实施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项目实施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项目实施方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本校决定实施“同课异构”教研项目。

该项目旨在利用不同教师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提倡教师之间的协作合作,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2.推广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3.增加学生的学科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建设学科教研团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1.组建教研团队:根据各学科需要,组建教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部分核心教师和相关学科的教研骨干。

2.设定研究主题:团队成员根据学科教育需求,共同确定研究主题,例如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研究或教材解读等。

3.教学资源共享:团队成员共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借鉴和研究。

4.教学方案设计:团队成员根据项目目标和教学研究结果,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鼓励创新和实践。

5.实施教学方案:各教研团队成员在自己的班级中实施教学方案,并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

6.教学反思和总结:教研团队成员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进行经验分享。

1.教学观摩:教研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教学观摩,互相研究和分享经验。

2.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学方案进行评价,反馈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

3.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的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总结项目成果。

本项目将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为期一学年。

1.提供教研经费:学校将为教研团队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项目实施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包括教学设备和平台,以便教研团队顺利开展项目活动。

3.指导与评估:学校将安排专业教研指导老师,对教研团队的项目实施进行指导和评估。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项目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建设学科教研团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3篇)

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促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研讨,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4.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教学手段。

三、活动主题同课异构,共促成长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五、活动内容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2. 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3.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4. 教师评课与研讨5.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流程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1)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讨论,确定同课异构课题。

(2)课题确定后,教研组长将课题及要求通知到每位教师。

2. 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课题要求,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进行备课。

(2)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

3.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1)每位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做好记录。

4. 教师评课与研讨(1)课后,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总结与反思(1)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制定改进措施。

七、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课、听课、评课、研讨。

2.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教材,创新教学设计。

3. 课堂教学展示要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在评课、研讨过程中,要本着客观、公正、诚恳的态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八、活动保障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桂学校“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着力改进教法和学法,使课堂充分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引导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培养和打造一批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师,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的意义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学科教学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教师实现思维碰撞,提升教研水平,加速专业成长, 促进自身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工作思路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研究“异”。

明确比较研究的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做到四个结合:“与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相结合;与学科集体备课活动相结合;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问题研究相结”。

通过活动,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典型案例。

四、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刘雄
副组长:郭星辉林惠德
组员:黄桂林郭美珍教研组长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阶段
时间:2月28日-------3月16日
教科处印发学习材料,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并积极向教师宣传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正确认识“同课异构”对提高我校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处,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中。

分教研组、备课组确定授课教师名单、授课内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时间:3月17日-------5月17日
具体安排见教科处安排工作表。

每次授课结束后由相关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召集学科教师,及时开展评议交流活动,并作好详细记录。

评议交流程序是授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汇报课堂观察情况,组长组织点评。

第三阶段:完善汇总阶段
时间:5月18日------5月31日
1.每位授课教师要结合评议交流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学案例(含反思)以及授课教案(含ppt),于授课后次周把电子稿交到教科处。

2.各备课组长撰写活动小结一份,内容包括情况综述、典型课例、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等,于5月31日前将电子稿交到教科处。

3.教科处汇总相关材料并上传至万载中学官网,供全校教师参考学习。

六、活动要求
1.此项活动要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对比交流,备课组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所选课题应具备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要素。

课题的选择在不影响知识延续性的情况下适当靠后,以便未授课教师借鉴学习。

2.本学期的“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主要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组织进行,教研组负责指导。

各备课组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别就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作出具体安排,每种课型至少安排一次,每次上课教师不少于两人,各教研组请于3月16日前将各备课组的上课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具体工作安排报教科处,以便教科外进行统计安排。

3、本学期未安排上课的教师,下学期再作安排,做到所有教学人员都能参与到“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中来,以此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4、各位教师要加强听课、评课工作。

同科目教师都要听课,听课后要及时说课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