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doc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1《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 ,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 ,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 ,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 ,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 ,者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赏析 :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 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

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

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 ,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

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 ,只有求之梦寐,如

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

怀 ,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 ,幽咽委曲 ,伤感无奈 ,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 ,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

弱。

2《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 ,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

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

的心情 ,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3《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原文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

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 ,每句用韵 ,声律谐婉。

2、塞下 :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 :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 ,号角 ,羌笛 ,马啸等声音。

5、角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 :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 :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 ,烟直而高。

8、燕然 :山名 ,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 l è) :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 ,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 : 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 :羌笛。

12、霜满地 :喻夜深寒重。

翻译 :

(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

声响起 ,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 ,落日朦胧 ,只见四

野荒漠 ,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 ,思绪万千 ,想起边患不平 ,功业未成 ,不

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

了头发 ,流下伤心眼泪。

(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

山峻岭之间 ,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

颜回归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 ,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三)

秋季到来 ,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号角连连,马嘶风号 ,万

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 ,夕阳西下 ,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

思乡之情 ,功名尚未立 ,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

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 ,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

泪满眶 ,唔呼。

(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

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

隔万里 ,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 ,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 ,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

入寐 ,将军头发花白 ,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

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

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

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宋仁宗朝 ,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比较强大的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 ,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 ,败多胜少 ,只能坚守以

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以上片短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

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 ,寒风萧瑟 ,满目荒凉 ,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

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 ,长烟苍茫 ,城门紧闭 , “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

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

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 ,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

字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 ,先自抒怀抱 ,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 ,天长日久 ,难免起

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 ,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 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

悠悠霜满地”,写夜景 ,紧承“长烟落日 , ”到了夜晚 ,笛声悠扬 ,秋霜遍地 ,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 ,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

心,同仇敌忾 ,本可以战胜敌人 ,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 ,戍守艰苦 ,又无归计 ,人怎么能睡

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 ,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 ,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 ,本篇即为发端

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 ,风格苍凉悲壮 ,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 ,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 ,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 ,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

光的词篇中 ,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 ,气象开

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 ,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 ,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 ;同样 ,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 ,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 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 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

史载 ,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 ,深为西夏所惮服 , 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

景的独异 ,上片写景 ,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之神韵 ,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 ,紧缀以“孤城闭”三字 ,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 ,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 ,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 ,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 ,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 ,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

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 ,消不了浓重的乡愁 ,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

典故而来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 ,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 ,大破之 ,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 ,由班固执笔 ,

颂汉威德 ,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 ,表明自己彻

夜未眠 ,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

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

满 ,爱国激情 ,浓重乡思 ,兼而有之 ,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

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 ,气氛的渲染 ,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 ,意境开阔苍凉 ,形象生动鲜明 ,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 ,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 ,

读起来真切感人。

4《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赏析 :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

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叶天 ,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

作者的困扰 ,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 ,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

泪 ,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 ,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

词话》解释说 : “希文宋一代名臣 ,词笔婉丽乃尔 ,比之宋广平赋梅花 ,才人何所不可 ,不似世之头巾

气重 ,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5《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 ,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 ,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赏析 :

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

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

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 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 ,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 ,独自凭栏斜倚 ,尝尽这孤眠的滋味。

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 ,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 ,

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 ,却骨力

道劲 ,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 : “月光如昼 ,泪深于酒 ,情景两到”(《草堂诗余隽》) ,可谓佳

评。

6《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鴂 ,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 ,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 ,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 ,东窗未白孤灯灭。

赏析 :

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

首即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又报”二字 ,显然表明

作者对“芳菲”爱恋之深长已非一年 ,而此情却粗暴地频遭打击。“雨轻风色暴 ,梅子青时节”,这

两句表面是写时令、写景物,实是说爱情遭受破坏 , “梅子黄时雨”这是正常的 ,谁料梅子青时 ,

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 ,青春初恋遭此打击 ,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

恋春之意 ,表现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 ,这

时东窗未白 ,残月犹明 ,如此作结 ,可谓恰到好处。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 ,借景物隐喻、象征

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 ;抒情热烈、果决 ,倾吐心声 ,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 ,又直率、激越。

7《醉垂鞭》张先

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 ,来时衣上云。

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酒宴上的美丽的妓女。上片写酒宴初见此妓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

绣双蝶的罗裙 ,这表明她步态轻盈曼妙 ,罗裙飘飘 ,双蝶似随之翩然飞舞。此乃乍见此妓而

尚未仔细端详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妓服饰、步态的突出特征。“朱粉”二句描绘她的容颜:略

施朱粉 ,淡妆素雅 ,仿佛春意淡淡中开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下片写对

此妓美态、神韵的特殊印象。“细看”二句写词人与众宾客对此妓美态的交口赞叹:人人赞她

“柳腰身”,作者赞她“诸处好”,前者强调她腰身的柔婉、曼妙,后者强调她浑身的谐和、优美。“双

蝶绣罗裙”,原来是她的舞裙。此妓的舞姿、神韵如何呢?从“人人道”的侧面反应和作者的主观

感受烘染了她舞姿的美妙。“昨日”两句似离题横出 ,其实是作者对其舞容的强烈印象 : “乱山

昏”是形容她舞蹈时眼前似乎从群山腾起云霞缭乱、迷蒙。综上而言 ,上片“闲花”意象 ,出之于

客观比较 ,是静态写意 ;下片“乱云”意象 ,出之于主观感受 ,是动态传神。特别是“昨日”二句

意象新妙 ,想象出奇 ,亦真亦幻 ,耐人深味。这正是张先小令“韵高”之典型。

8《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了归来 ,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 ,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赏析 :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而忘归 ,春将暮残 ,百草千花的寒食踏春路上游人双双对

对 ,更显闺中女子的孤独 ,乃至梦中也寻他不见 ,表现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痴情。全词塑

造了一个情怨交织内心的闺中思妇形象。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

9《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赏析 :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 ,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上片写景。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

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 “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 “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

派清爽秋景。“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

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

词人登临之地。“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

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长江水”视野转远 ,景中见情 ,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

示“不忍”的原因 :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

人凝望”,相思太苦。层层剖述 ,婉转深曲 ,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 ,更悬想佳

人痴望江天 ,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 ; 不仅如此 ,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 ,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

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

是极高的评价 ,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10《虞美人》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赏析 :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统题材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 ,却很有艺术特色。上片描述她

倚阑望月 ,盼人归来之情。下片抒写不幸被弃之恨 ,与上片的真诚信托 ,痴情等形成强烈的对照。此

词没有华丽的词藻 ,深曲的典故 ,只是通过抒情主人公把个人的身世遭遇、短暂的

欢乐与无法摆脱的悲哀 ,用浅近而真挚的语言 ,反反复复向读者诉说 ,使人心醉神迷 ,为之低回不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