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动态分析及预测ppt资料重点
合集下载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3 、 试井测试资料 a) 试油、试注资料; b) 试井、分层测试资料; c) 泵工况、动液面资料。
7
7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4、流体性质资料
a) 原油性质及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b) 天然气性质分析资料; c) 地层水性质分析资料; d) 注入水水质、水性分析资料。
5 、 动态监测资料
a) 压力资料; b) 产液剖面分析资料; c) 含油饱和度测井资料; d) 吸水剖面分析资料; e) 工程测井分析资料。
2 、 油田稳产阶段分析重点
3、 油田递减阶段分析重点
a) 分析产量递减的规律,确定产量递减类型; b) 预测今后产量、含水的变化及可采储量; c) 提出控制油田产量递减的有效措施。
22
22
讲义提纲
动态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
动态分
23
动态分析要求
a)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b)单井分析与油藏动态相结合,处理好点面关系,统筹兼顾,全 面考虑和分析问题;
济效益的目的。
24
24
动态分析目标
a) 油藏特征及开采特点清楚;
b) 油藏开采动态变化原因清楚; c) 现阶段调整挖潜的基本做法和效果清楚; d)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楚; e) 剩余油分布状态及调整挖潜的对象和目标清楚; f)开发调整工作部署及开发趋势清楚。
25
25
20
20
不同开发阶段分析重点
1 、 油田开发初期和上产阶段油田开发分析重 点
a) 分析比较钻井后的油田地质特征与方案编制时变化 情况。主要分析比较构造、储层厚度、孔渗饱参数、油 水界面、流体性质等; b) 油、水井投产和投注后油层能量的变化、油井产 液能力、初期产量、初期含水是否达到方案指标要求, 注水井吸水能力是否满足产液量需要,油田注采系统是 否适应,能否达到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设计的生产压 差能否实现;采油工艺是否配套; c) 利用系统试井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油水井对应关 系,观察和分析采油井见到注水效果的时间和见效特点, 即分析合理注采比、采油速度、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吸 水、产出状况、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等。
油藏动态分析培训.ppt

态
分
分析注入水纵向及平面的波及程度,分析水洗状况
析
的
分析储量动用程度以及纵向和平面的油气水分布状况
重
点
分析评价新投产区块和综合调整区块的开发效果
分析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提出改善建议
分油田编写开发一年来的评价意见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实施的时间:
五年规划的末期
开采方式转变前(衰竭→补充能量→三采) 阶
段
大规模井网调整(加密、转注)前
动 态
油田稳产阶段结束,进入递减阶段前
分
析
的
分析的目标:
重
点
制定不同开采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
为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为编制油田调整方案提供技术参数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分析注采系统的适应性
阶 段
评价储量动用的潜力
动
态
评价重大调整方案和增产措施的效果
➢ 产量递减分析 ➢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主要方法
(2)最快速、适用的方法:矿场经验公式法 步骤
1. 全面收集、整理生产动态数据 2. 分析人为干扰因素,鉴别其中能反映油藏生产规律的数据 3. 用数理统计法、最小二乘法、灰色理论等加工相应信息 4. 得到一致性程度较高的经验公式 5. 用经验公式预测油藏的未来动态
分
析 的
评价现有工艺技术的适应程度
重
点
评价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
进行油藏综合开采潜力评价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主要方法 内容规范
信息管理模式
经验公式法的特点
➢ 不用去研究油藏内部复杂的渗流过程 ➢ 在一定阶段内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无法完全、细致地揭示油藏内的渗流机理 ➢ 公式的时间适用范围窄,需要及时校正、检验
05第5讲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三、计算油藏动态
以溶解气驱动为例进行说明: 物质平衡方程 饱和度方程 瞬时气油比方程 预测内容: 一油藏原始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没有气顶,要求预测 一系列压力下的油藏累积产量,瞬时气油比,采出程度等参数。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与时间无关的水侵
四、测算水侵量的大小
三、物质平衡方程建立
油区油体积 气区气体积 原有气顶量+溶解气量-采出气量-目前溶解气量 目前压力 P条件下
4部分
水侵入体积 孔隙体积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物质平衡法
物质平衡方程:
三、物质平衡方程建立
原始条件下: 压力为P时: 气顶体积+油区体积=气顶气体积 +油区体积 +边底水入侵量 +气顶、油区体积变化和束缚水体积变化 = + + +
主要内容
1、物质平衡方法 2、水驱特征曲线 3、产量变化规律
产量递减分析
油田开发经历的几个阶段: 产量上升阶段:大批钻井,油田建设 产量稳定阶段:油田开发达到设计指标 产量递减阶段:采油量下降,含水上升 开发结束: 低产—报废
产量递减分析
一、产量递减率
递减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
D :瞬时递减率,a-1; Q :递减阶段t时间的产量,104t/a(油田) 108m3/a(气田);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 Arps研究认为瞬时递减率与产量遵循下面关系:
物质平衡法
四、物质平衡方程应用
四、测算水侵量的大小 定态水侵
形成条件:当油藏有充足的边水连续补给,或者由于采油速度不高,油区 压降相对保持稳定,此时采液速度等于边水入侵的速度,水侵为定态水侵。
K2-水侵系数,m3/(MPa.mon):单位时 间单位压降下,侵入到油藏中的水量。
油藏动态分析规范PPT课件

30000
20000
10000
0
矿化度mg/l
渗透率比值
营11-8井岩心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表现为弱水敏,弱速敏,
非酸敏,弱盐敏。
CHENLI
25
2、储层特征
(3)沉积特征:
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 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
CHENLI
26
2、储层特征
(3)沉积特征:
储层厚度及物性在平面及纵 向的分布状况,沉积类型等。
七、下步调整工作安排
八、动态分析基本C图HEN表LI
42
四、现阶段开发动态形势分析
1、阶段产量构成分析
(1)阶段产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2)阶段老井自然产油量、自然产油量变 化原因
(3)阶段措施、新井效果及产量变化情况 分析
CHENLI
43
CHENLI
44
2、阶段注水量分析
(1)阶段注水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2、储层特征
速 敏
储层中的粘土矿物(高岭石)与胶结差的
碎屑因流体流速变化C产HEN生LI 迁移堵塞喉道
22
2、储层特征
敏酸
酸液与地层中的酸敏CH性ENL粘I 土矿物(绿泥石)
23
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孔喉
2、储层特征
碱 敏
碱液与地层中的碱敏性粘CH土ENL矿I 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 24 堵塞孔喉
38
D、94~2000年为特高含水期,>90%(12口注水井,16口油井)。
3、开发现状
1029t
26/19口 22/7口
90.5%
517m3
0.43
0.52% 98t
开油井 开水井 日液 日油 含水 采油速度 日注 注采比
高等油藏工程专题-油藏动态评价与预测

圆形封闭油藏内边界定压模型:
qDd
qt
qi
qD
ln
re rw
1
2
tDd
Dit
1 2
re rw
2
tD 1 ln
re rw
1
2
Fetkovich“解析”递减典型图版:(定pwf)
不稳态流动的双对数“典型图版”(Fetkovich,1973) 首次以油藏模型为基础建立递减典型图版 首次建立了压力不稳定特征同生产分析的联系
圆形封闭油藏一口直井
无限导流压裂直井
无限导流裂缝井
简化解 不稳态阶段显示了无限导流裂缝井的线性流特征
有限导流压裂直井
无限导流裂缝井
不稳态阶段显示了有限导流裂缝井的双线性流特征 每一组典型图版对应于不同的裂缝导流能力Fcd
− Fcd=10:中到高裂缝导流能力 − Fcd=0.5:低裂缝导流能力
-6.0
动储量:
5.14×108m3
动储量采出程度: 53.5%
目前地层压力:
13.3MPa。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油藏的动储量及油藏性质参数 (渗透率、表皮因子),并可评价目前地层压力
增压时机预测
压力系统划分
例二
目的:阐述该系统分析方法如何应用 于增压时机预测
压力系统的主控因素为沟槽,其次为致密带。
问题
物质平衡时间
液体物质平衡时间:
气体物质平衡时间: 物质平衡时间示意图
实际应用中,只要通过物质平衡时间代替实际生产时间,就可以处理 现场实际生产中压力和流量变化剧烈的井,
使递减典型图版的实用性大大的增加,这以后针对低价典型图版的研 究越来越多
物质平衡时间
物质平衡时间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6 、 编制归纳的资料
a) 采油井及注水井措施效果分析表; b) 采油井注水见效及见水数据表; c) 采油井单井开采曲线; d) 注水井单井注水曲线; e) 注水井全井、分层指示曲线; f) 产液剖面变化图; g) 含油饱和度变化图; h) 吸水剖面变化图。
8
8
油田(开发单元)开发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2、 井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状况的分析
a) 分析注水井全井注入量是否达到配注要求,对应 分析各采油井采出液量是否达到配产要求,分析井组 注采比变化原因; b) 分析注水井各层段是否按分层配注量进行注水; c) 对比注采井组各油井产液量变化情况,分析各 油井采液强度与油层条件是否匹配; d) 分析注采井组油层压力平衡状况。
开发单元(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1 、 开发单元措施效果分析
a) b) c) d) e) 注采系统完善、加密调整及效果分析; 提液及效果分析; 油层补孔及效果分析; 油、水井油层改造及效果分析; 其它措施效果分析等。
a) 分析产量指标变化情况:油量、气量、液量、水 量等; b) 分析开发指标变化情况: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 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利用率、水驱指数等; c) 分析管理指标变化情况:油水井综合利用率、油 水井免修期、躺井率、注水层段合格率等。
3 、 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热洗清蜡制度,合理套压的控制等。
14
14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注水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1 、 注水井油层动态分析
a) 注入层位变化情况分析; b)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分析;
c) 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d) 注水分层吸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e) 注采比的变化和油层压力情况分析;
1、 编制归纳的数据表
采油PPT课件:油藏动态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
前言
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 调整的过程,是油、气、水按一定方式在 油层内流动的过程。
从油田投入开发到枯竭,油层内流体 的分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开发时间越长, 地下形势越复杂。
油藏动态分析
通过油田生产数据和监测数据,分 析油田各类油藏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 水的运动规律,研究开发方案及措施的实 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为油田综合 调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不要误解低产井恢复开井
作业1口井、日增油0.5t的投入产出比 大于 压 裂1口井、年增油500t的投入产出比,且压裂成本更 高、有效期更短。
作业1口井:2.5万/(150吨x1250元/吨)=1:7.5 压裂1口井: 20万/(500吨x1250元/吨)=1:3.1
少注点水、少上点措施 为八厂的明天留点潜力
对于厚度较大且水淹较严重的油层,降低 水量只是降低了该层段产液量,不会增加油量。 解决办法:周期注水、调剖或加大水量。
地下渗流是不均匀的,油气水交替产出是 正常的,把握油井生产规律,录取好资料。
小规模断层不见得能有效切割油水井间连通 关系:有可能使配注注采比与实际偏差较大。
控制含水要照顾到井组或区块开发效果,不能盲 目下调水量。必要时可采取一方加强、另一方控制的 做法。
四是存在问题及下阶段主要工作安排。
厂 级
基本概况 一、主要油气田开发指标完成情况 二、阶段主要工作 三、重点科研和现场试验 四、油田开发形势 五、气田开发情况 六、存在问题及潜力 七、下阶段工作安排
开发部级
一、阶段主要工作 二、油田开发形势 三、油田开发出现的重要情况、
开发试验取得的认识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文字材料
一是要文字简明;二是没有低级错误;三 是符合会议要求,符合当前开发方针和思路, 数据前后对帐;四是图文并貌。
前言
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 调整的过程,是油、气、水按一定方式在 油层内流动的过程。
从油田投入开发到枯竭,油层内流体 的分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开发时间越长, 地下形势越复杂。
油藏动态分析
通过油田生产数据和监测数据,分 析油田各类油藏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 水的运动规律,研究开发方案及措施的实 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为油田综合 调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不要误解低产井恢复开井
作业1口井、日增油0.5t的投入产出比 大于 压 裂1口井、年增油500t的投入产出比,且压裂成本更 高、有效期更短。
作业1口井:2.5万/(150吨x1250元/吨)=1:7.5 压裂1口井: 20万/(500吨x1250元/吨)=1:3.1
少注点水、少上点措施 为八厂的明天留点潜力
对于厚度较大且水淹较严重的油层,降低 水量只是降低了该层段产液量,不会增加油量。 解决办法:周期注水、调剖或加大水量。
地下渗流是不均匀的,油气水交替产出是 正常的,把握油井生产规律,录取好资料。
小规模断层不见得能有效切割油水井间连通 关系:有可能使配注注采比与实际偏差较大。
控制含水要照顾到井组或区块开发效果,不能盲 目下调水量。必要时可采取一方加强、另一方控制的 做法。
四是存在问题及下阶段主要工作安排。
厂 级
基本概况 一、主要油气田开发指标完成情况 二、阶段主要工作 三、重点科研和现场试验 四、油田开发形势 五、气田开发情况 六、存在问题及潜力 七、下阶段工作安排
开发部级
一、阶段主要工作 二、油田开发形势 三、油田开发出现的重要情况、
开发试验取得的认识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文字材料
一是要文字简明;二是没有低级错误;三 是符合会议要求,符合当前开发方针和思路, 数据前后对帐;四是图文并貌。
油田动态分析基本知识.ppt

任务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微构造研究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剩余油
精 细 沉 积 微 分布动态监测技术,高压密闭取
.增加可采储量
பைடு நூலகம்相研究
心技术
维持油田经济有效地 生产
流动单元划 分与对比
.微地质界面研究 .细分沉积微相研究技术
.确定挖潜、提高采收 率措施
层内及微观 非均质性
.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 律研究技术
油田动态分析基本知识
一、油藏工程方案
1.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油藏评价)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主要根据评价目标区的地质特征和已 有的初步认识,在落实勘探提交的控制储量的基础上,提 出油井产能、开发方式以及生产规模。
开发阶 段
主要任务
油藏描述的主要 内容和任务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开发准 备阶段
评价和设计
一、油藏工程方案
2.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油藏工程部分) 实施后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符合率:≥80%; “单井初期含水率”符合率:≥80%; 产能到位率:≥90%; 新增可采储量预测误差:≤10%。
一、油藏工程方案
2.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方案
开发阶 段
提高采 收率阶
段
主要任务
油藏描述的 主要内容和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剩余油空间 分布确定
建立储层预 测模型
.流动单元空间结构研究技术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技术
油藏描 述的阶
段
精细油 藏描述
一、油藏工程方案
新建产能“三率”指标
产能贡献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实施当年的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比值。
产能到位率: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微构造研究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剩余油
精 细 沉 积 微 分布动态监测技术,高压密闭取
.增加可采储量
பைடு நூலகம்相研究
心技术
维持油田经济有效地 生产
流动单元划 分与对比
.微地质界面研究 .细分沉积微相研究技术
.确定挖潜、提高采收 率措施
层内及微观 非均质性
.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 律研究技术
油田动态分析基本知识
一、油藏工程方案
1. 油藏评价部署方案(油藏评价)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主要根据评价目标区的地质特征和已 有的初步认识,在落实勘探提交的控制储量的基础上,提 出油井产能、开发方式以及生产规模。
开发阶 段
主要任务
油藏描述的主要 内容和任务
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开发准 备阶段
评价和设计
一、油藏工程方案
2.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油藏工程部分) 实施后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单井初期日产油量”符合率:≥80%; “单井初期含水率”符合率:≥80%; 产能到位率:≥90%; 新增可采储量预测误差:≤10%。
一、油藏工程方案
2.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方案
开发阶 段
提高采 收率阶
段
主要任务
油藏描述的 主要内容和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剩余油空间 分布确定
建立储层预 测模型
.流动单元空间结构研究技术 .储层预测模型建立技术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技术
油藏描 述的阶
段
精细油 藏描述
一、油藏工程方案
新建产能“三率”指标
产能贡献率:
新建原油产能项目实施当年的产油量与建成能力的比值。
产能到位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物质平衡生产指示曲线
N P Bo
(1)确定动态储量(动用储量)
(2)判断驱动类型
(3)油藏动态预测(压降或产量)
(4)计算采收率
(5)分析剩余储量
P
(6)预测开采年限
(7)分析水侵量
(8)调整注采平衡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定容气藏:
PP
PPi
1
GP G
封闭气藏:
PF
PFi
1
GP G
水驱气藏:
数值模拟类型
黑油模型:用来模拟恒温的,由粘度、重度和毛细管力作用,同时存在油、 气、水的流动的过程,烃类作为单一的气体或液体而不是作为混合的化合物, 即使考虑水和油中的溶解气,相组分也是常数。 组分模型:考虑相组分的变化和相的流动。可以用它们来研究挥发性油藏和 凝析气藏的性质。 热模型:考虑流体流动、热传导和化学反应,它们被用来模拟蒸汽驱和火烧 油层过程。 化学模型:考虑因为传播、吸收、分配及复杂相性质而产生的流体流动和质 量转移。它们用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的驱油过程
表明了气顶驱
当流入的水忽略 时,由物质平衡
计算的N上升
没有或可以忽 略
40-80% 平均,60
%
当k>200mD,地 层倾角>10o和 μ0低(<5cP)
二、动态分析与预测方法对比
管理行为:
1、预测储量 2、动态分析 3、产能预测 4、方法应用 5、循环更新
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比
容积法 递减曲线
输入数据
整个油藏的一般数据
✓维数 ✓网格定义 ✓地层数量 ✓原始油藏压力 ✓最初油水、气油比
这些数据来自于基本地质图、测井、和岩性分析以及井压测试。
输入数据
岩石和流体数据
✓相对渗透率 ✓毛管压力 ✓岩石压缩率 ✓PVT数据
这些数据是由实验室和在相关关系中得到的
输入数据
网格数据
✓海拔 ✓总厚度 ✓净厚度 ✓渗透率 ✓孔隙度 ✓原始流体饱和度
1.适用否/精确度 勘探 发现 描述 开发 生产
是/不可靠
否
是/不可靠
否
是/不可靠
否
是/较好
否
是/可靠 是/可靠
物质平衡
是/不可靠 是/不可靠 是/不可靠
是/较好 是/好
数值模拟
是/不可靠 是/不可靠
是/可靠 是/好
是/非常好
数据需求对比
2.数据需求 几何
岩石
流体 井
生产和注入 压力
面积、厚 度
孔隙度、 饱和度
动态预测
产能预测 井网设计 开发方式 目标是确定最好的作业条件,使油 藏的采收率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率
PH
PHi
1
GP G
PP
P Z
拟压力
PF PP 1 CC P F压力
PH PP 1 CcP w H压力
气藏物质平衡生产指示曲线
(1)确定动态储量(动用储量)
(2)原始地层压力
PP
(3)油藏动态预测(压降或产量)
(4)计算采收率
GP
G
(5)分析剩余储量
(6)预测开采年限
六、数值模拟方法
最终采收率
采出程度
有
有
有
产量—时间关系
否
有
PI
有
压力—时间关系
否
否
PI
有
三、容积法
油藏容积法
N 7758 AhSoi
Boi N可采 N ER
溶解 气驱
ER
41.815
1 Swi Bob
0.1611
K
ob
0.0979
S wi
0.3722
Pb Pa
0.1741
弹性驱
下降很快,且 连续下降, Pi>Pb
溶解气驱
下降很快,且 连续下降
气顶驱
缓慢下降且持 续下降
水驱
保持很高,压 力对油、气和 水的产量很敏
感
重力驱动
下降很快,且 连续下降
GOR
保持低的水 平且稳定
开始低,然 后到达最高
再下降
在向上倾斜 的井中不断
上升
如果压力保 持很高,则 其保持很低
在向下倾斜 的井中低, 在向上倾斜
的井中高
水产量
采收率
其它
没有(除了在 1-10% 高Sw的油藏) 平均,3%
没有(除了在 高Sw的油藏)
没有或可以忽 略
向下倾斜的井 产水早,水产 量上升到很高
的水平
5-35% 平均,20
%
20-40%, 平均超过
25%
35-80% 平均,50
%
在开始阶段需要 用泵增压
在向下倾斜的井 中的气体突进,
这些数据来自于测井和岩心分析以及井压和油井产量测试
输入数据
生产井及注入井数据
油、气、水产量 油、气、水注入历史 未来每口井的产量和注入计划 井位 生产指数 表皮系数 每口井的射孔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生产及工作制度的内容
历史拟合
➢原始数据的初始化核实 ➢通过现实中井的生产注入量调整影响井的地质储量的参数, 进行压力拟合 ➢通过调整相对渗透率曲线,垂直渗透率、水油接触和气油 接触来进行饱和度拟合 ➢通过修正生产指数进行井压拟合
0.0422
0.077
0.2159
水驱
ER
54.898
1 Swi Boi
K wi oi
S wi
0.1903
Pi Pa
气藏容积法
G 7758AhSgi
Bgi
无水辅助采收率80-90% 水驱采收率50-60 主要决定于:废弃压力、气体圈闭和水锥
四、递减曲线方法
六 种 油 气 田 开 发 模 式
岩层体积 系数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产量 否
面积、厚度非均质 面积、厚度非均质
孔隙度、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压缩
系数非均质
孔隙度、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压缩 系数毛细管压力非
均质
PVT非均质
PVT非均质
产量—时间PI 是 是
局部射孔PI 是 是
分析结果对比
3.结果包括
原始碳氢化合物 储量
有
无
有
有
采油速度对数与时间关系曲线
(1)预测产量和累积产量 (2)预测可采储量 (3)预测剩余可采储量 (4)分析递减规律
采油速度与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
含水率对数与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
含油率对数与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
oil
油水界面(气油界面)与累积采油量关系曲线
累积产气量与累积产油量对数关系曲线
递减曲线规律分析及调整
五、物质平衡方法
原始状态
开发状态
物质守恒:
采出储量+剩余储量=总储量
油藏物质平衡方程
封闭未饱和 弹性驱:
N P Bo NBoiCeff P
未饱和水 压驱:
N P Bo NBoiCeff P We Winj Bw WP Bw
有效压 缩系数
Ceff
S oi C o
S wc Cw CP 1 S wc
第7章
油气藏动态分析与预测
本章内容
油气藏开采机理 动态拟法
一、油气藏开采机理
1、 烃 类 相 态 变 化
2、油气藏油水气分布
3、油气藏驱动方式
K>200mD 地层倾角>10° 粘度<5cp
各种驱动机制的性质对比
机理
油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