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诸葛亮借智慧1——求职的学问》

合集下载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一、求职的学问有本事容易,但是你让别人相信你有本事,并且能脱颖而出,这个就比较难了。

成功=能力+态度+机遇+包装展示(一)诸葛亮包装展示的技巧:借助口碑迅速冒尖制造差异吸引眼球欲擒故纵激发需求高调出场低调说话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该把握三个要素,一是能力,二是态度,三是曝光度。

所谓曝光度就是善于展示和传播自己。

酒好还怕巷子深,没有宣传肯定不行。

(二)观人观交:展现身边人可以提高自己,观察身边人可以了解别人。

懂得保持低调这叫品格,会运用高调这叫智慧,你别总低调,总低调会失去机会。

人是自己看不见自己的,你要看清自己的脸,你就需要一面镜子,你要看清自己的心,你就需要另一个人。

我们观点是:卖啤酒,卖的是诱人的泡沫;买煎牛排,卖的是火爆的滋滋声。

只有善于传播的人,才有机会成功.诸葛亮说是隐居隆中,其实他的传播工作一直都没有停顿过。

有大志向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作好传播工作,而且要从身边做起,从眼前人做起。

这是智慧呀。

一个东西越费周折,你越珍惜,一顿饭等的越久,它越好吃。

(三)语言低调的好处:可以提高满意度,着急后再出主意印象深刻,一个拳头要想打得有力只有收回来再打出去;一个人要想展示得充分,你只有先低调再高调。

二、求人的技巧(一)刘备的生存模式:核心就两个字“靠人”,靠感情联络人,靠道义凝聚人。

找人帮忙的方法1、“买”的方法2、“求”的方法3、“许”的方法4、“争”的方法(二)诸葛亮争得方法三条妙招:1、判断形势,争取实力最近的人帮忙。

(关键时候能帮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看得最顺眼的那个人。

)2、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对方先提出要求。

(当我们在求人帮忙上,事实上处于弱势的时候,要在理由上找到优势。

成功不是乞求来的,幸福也不是乞求来的。

)3、现在语言上占优,争取气势上压倒对方。

(让人可怜的人只能做英雄的仆人,让人折服的人才配做英雄的朋友。

)三、管人的智慧要稳住局势先要稳定人心,要稳住人心,先要稳定干部,只要干部局势稳定了,我们就有了控制局势的定海神针。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

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第一篇: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一、处世之道1、结交高人、结交善友可以为自己增加口碑(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行、你自己得真行)2、懂得保持低调是品格,懂得运用高调是智慧3、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

用低调的语言,衬托自己实际的才华,谦虚低调不仅是美德,而且是为人处事的智慧4、要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再考虑自己怎样做5、了解一个人就是要了解他的需求,感动一个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6、一个茶杯,要想从茶壶里得到水,杯子的位置就一定要比茶壶低7、对待人时如果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应当和谐相处,要以德报怨,让别人感到你的宽宏大量二、自我修养的提升1、领导者要挺身而出,用事实说服、用目标鼓舞、用行动示范,给大家灌注这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2、成大业必立大志,远景规划、远大理想的提升,再加上个人目标的实现3、做人要淡泊,做事要执着4、人考虑事情时也要分为上中下三等,前中后三层,力求万无一失,就和管理层的人才培养一样,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5、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用人要优势互补,对于自己修养的培养,要文理兼备读《向诸葛亮借智慧》有感曾几何时,当我们系着红领巾、戴着小黄帽,懵懵懂懂的时候;当我们高声朗读草船借箭、赤壁大战课文的时候;当我们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在我们每一个人幼小的心灵里都蕴藏着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诸葛亮。

虽然三国中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侠肝义胆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精忠报国的赵云、老当益壮的黄忠。

但是如果三国中缺少了诸葛亮,那就好似钻石项链上缺少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黯然失色不少。

《向诸葛亮借智慧》这本书一改平日三国的研究切入点,从管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诸葛亮的管理才能。

深入浅出,让人拍案叫绝。

纵观其书,我认为总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为人处事的能力和自我修养的提升。

一、为人处事的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无时不刻都在贯穿着一个主线:社会的不断进步。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1 求职的学问每个人都会遇到求职找单位的问题,怎样才能从人才堆里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接受,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懂得自我包装展示的求职技巧也很重要,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这方面,孔明先生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在见到皇叔刘备之前,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布衣,起点不高,一个山东青年,父母双亡,背井离乡来到这湖北荆州地区,他是跟他的叔叔诸葛玄来的,结果呢!这叔叔不久就去世了。

诸葛亮无依无靠,带着弟弟诸葛均和两个姐姐艰难度日,真的就像他在出师表中写的那样,他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前程,孔明先生铆足了劲儿接连施出了四个奇招,第一条技巧,叫做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第二个办法,制造差异,吸引眼球,我让你注意我。

第三: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第四: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通过这四招,孔明先生最终达成了心愿,被刘皇叔聘为军师,在自己的求职履历表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这时候诸葛亮给刘备展示了一套天下形势策略一套整体方案。

说的刘备心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后来就引出了火烧赤壁,占荆州、收四川,占汉中,天下三分。

所以有后人赞到,说诸葛亮这个人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这一年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那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那么,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当中,诸葛亮究竟运用了哪些高超的求职技巧?他的成功又能给我们找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呢?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博士在风趣幽默中为您麻辣说三国。

敬请关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向诸葛亮借智慧》之《求职的学问》。

2 求人的技巧生活中遇到小困难,亲戚朋友都能够帮我们,但是当事业遇到大困难时,要想寻求到帮助,就必须想点子靠智慧。

失去荆州后,刘备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事业跌入低谷,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

如果再没有人来帮助的话,很快就会被曹操的大军吞没,可是要想有人帮助,那也得有家底啊,像刘备这样的穷人谁会来帮呢?帮助他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呢?关键时候,诸葛亮独辟蹊径,为他想出了一个难度极大的求人办法。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目录1. 求职的学问 (2)1.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2)1.2.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2)1.3.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3)1.4.以退为进,提高满意度 (3)2. 求人的技巧 (4)2.1.求谁:判断形势,争取实力最近的人帮你 (4)2.2.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对方先求你 (4)2.3.先在语言上占优,气势上压倒对方。

(4)2.3.1.张昭,谈战略 (5)2.3.2.谈形势 (5)2.3.3.谈背景 (5)2.4.利益上引导,情绪上激怒 (6)3. 用人的门道 (6)3.1.放水养鱼 (6)3.2.分槽喂马,合槽养猪 (7)3.3.筑巢引凤 (7)4. 管人的策略 (8)4.1. 给待遇由远及近,能稳住人心 (8)4.2. 上敬、下威,重、用分开 (9)4.3.近严远宽,罚上立威 (10)5. 信任的诀窍 (11)5.1.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中搭台子 (11)5.2.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11)5.3.乐事沟通,展示依赖 (12)5.4.稳住情绪,积极但不着急 (12)6. 稳定的良方 (13)6.1.稳定领导班子,各就各位。

(13)6.2.被动出场,强化权威 (14)6.3.亮出胆识,增加信心 (14)6.4.远大目标激励斗志 (14)7. 处罚的策略 (14)7.1.姑息纵容贻害无穷 (15)7.2.讲究技巧 (15)7.2.1.设置底线,留有余地 (15)7.2.2.严肃纪律同时强化感情 (16)8.接班的技巧 (17)8.1. 紧急情况用能力,长期岗位用性格 (17)8.2 完成任务靠推,提升修养靠拉 (17)8.3.风险事掌舵,稳妥事撒手 (18)8.3.1.淘气的孩子搞开拓合适,乖孩子搞执行合适。

(18)8.3.2用人:价值观一致,性格相反,能力互补的人。

(18)8.3.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8)1.求职的学问刘备三顾茅庐主动上门招聘,才得到诸葛亮。

诸葛亮用了什么方法才有这么大新引力那?这个年代有本事容易,让别人相信你有本事,并能脱颖而出就很难。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1——求职的学问画外音:(每个人都会遇到求职找单位的问题。

怎样才能从人才堆里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接受?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懂得自我包装展示的求职技巧也很重要。

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这方面,孔明先生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在见到皇叔刘备之前,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布衣。

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前程,孔明先生铆足了劲儿连施奇招,想了很多吸引刘备眼球的方法,最终达成了心愿,被刘皇叔聘为军师,在自己的求职履历表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那么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当中,诸葛亮究竟运用了哪些高超的求职技巧?他的成功又能给我们找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呢?)东汉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的12月,正是隆冬时节,天下着鹅毛大雪,在荆州新野县的官道上,顶风冒雪跑来几匹战马。

只见打头这个人有40多岁的年纪,身高七尺五寸,长手大耳容貌威严,虽然雪花落满了头发身上,但是他依然快马加鞭,并且不断催促后面的人也加快速度,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国英雄,刘备刘玄德。

您说这大冷的天刘备不在温暖舒适的附衙里待着,他是去干什么呢?他是去拜访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史书上记载刘备前后跑了三趟,才见到诸葛亮,而历史就是因为这三次拜访被改写了。

那用我们现代眼光来看呢?刘备寻访诸葛亮,相当于领导上门主动招聘。

大家想想我们找工作,咱西装领带,描眉化眼,主动到人家那去,人家都未必相中你。

但是你看人诸葛亮,往家里边一坐,领导顶风冒雪来找,居然可以不搭理。

而且越不见领导越上瘾,一次不行,来了两回、三回。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你说这孔明先生用了什么方法,就给自己造就了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研究。

你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这种求职的问题,我认识一个咨询顾问,小伙子有才华有能力,口才又不错,猎头公司找到他,给他推荐到一家大公司去就职。

他本来挺有信心的,就去面试了,结果面试完了灰溜溜就回来了,往那一坐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呀?”他说你不知道,本来我觉得自己挺棒,我挺有信心的,等到了公司去了才发现,你棒、比你棒的人有的是,你是人才、比你更人才的人有的是。

向诸葛亮借智慧(详细文稿)

向诸葛亮借智慧(详细文稿)

向诸葛亮借智慧(详细文稿)东汉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的十二月,正是隆冬时节,天下着鹅毛大雪,山河大地一片洁白。

从新野县的官道上顶风冒雪驰来几匹战马,为首一人,四十多岁年纪,身高七尺五寸,长手大耳,容貌威严,虽然头上身上已经挂满雪片,但是丝毫没有停歇落脚的意思,反而不断催促后边的人加快速度。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后汉三国著名的英雄刘备刘玄德。

那么,这么大的雪天,刘备不在温暖舒适的新野县府衙里呆着,跑到这荒郊野地来做什么呢?他这是去拜访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据史书记载,在这个冬天,刘备前后跑了三趟才得以见到诸葛亮。

历史,就在这个冬天因为这三次拜访被改写了。

此时的刘备,事业正处于低谷。

自出世以来,他先是依附公孙瓒,然后投过曹操、投过吕布、投过袁绍,可以说刘备是三国里跳槽最频繁的干部,但是虽然辗转了这么多公司,刘备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有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我应该做什么?二是我适合不适合做这个?三是我喜欢不喜欢这样做?但是,人往往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脸,他就需要一面镜子;一个人要看到自己的心,他就需要另一个人。

刘备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帮他反思过去和规划未来的人,最后刘备在北方实在无法立足,只能向南投奔荆州刘表,在这里他深深体味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只能带着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临时驻扎在新野小县。

而在此时,环顾中华大地,群雄四起的局面已经过去,局势逐渐明朗起来,江东的孙权已经拥有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称霸一方,曹操横扫中原,消灭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势力一直发展到辽东半岛。

这二位,一个横跨南粤,饮马长江;一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看看人家个个事业红红火火,再瞧瞧自己,四十多岁了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你说刘备能不着急吗。

他急到什么程度?《三国志注》当中有个小故事可以证明。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三国的文献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本是晋陈寿的《三国志》,一本是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三个是南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注》,这本《三国志注》采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三国志记载的空白缺失之处进行补充,是研究三国的必读文献。

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经典句子总结

赵玉平:向诸葛亮借智慧经典句子总结
8.什么叫责任?就是没有任何借口,无论何时何地都得认真做好的事情。什么叫做忠诚?就是无论你受了委屈还是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都不折不扣的履行承诺。
9.智慧就是懂得知识运用的条件,在常识真理面前毫不犹豫。
10.家常饭最养人,能用常识手段把工作做好,这是最高明的管理。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的标新立异,害人害己。
一、求职的学问
1.有本事容易,但是你让别人相信你有本事,并且能脱颖而出,这个就比较难了。
2.成功=态度+能力+机遇+包装展示
3.找工作简历需要包装、做企业产品需要包装、谈恋爱帅哥美女需要包装、精选拉票连美国总统都要包装。这就应征了那句俗话,人配衣帽马靠鞍,包装到位就领先。
4.观人观交: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看这个人怎么样,你就看他周围的朋友关系密切的人怎么样,通过看这些人,你就能知道这个人什么样。
9.人是自己看不见自己的,你要看清自己的脸,你需要一面镜子;你要看清自己的心,你就需要另一个人
10.一个真正成功意识的人,随时随地都要传播,而且要从眼前开始,从身边人开始
11.你卖冰啤酒,卖的是诱人的泡沫,你卖煎牛排,卖的是那火爆的滋滋声,一个成功的人是要有传播技巧的,你要找到自己的卖点。
12.心理学规律:一个东西越费周折,你越珍惜,一顿饭等的越久,它越好吃(刘备二顾茅庐,诸葛亮避而不见)主观上很愿意,客观上不容易
3.重大事情发生之后,公众需要的是什么?是“信息”
4.信息的园地你要不种菜,就会有人来种草,而且种的是杂草。第一时间你如果不站出来公布信息,后面事情就大了。
5.再小善事也是一分修养,这叫一分修养一分成就
6.往往小善上不上心,小恶上不介意,天长日久可能就会积累灾难。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之诸葛亮求职的艺术1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之诸葛亮求职的艺术1

第四条经验: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高姿态怠慢(测试、成全)刘备
“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今日先生虽在家,但在 草堂上昼寝未醒”(测试诚心,刘心知肚明;成全刘:珍爱一匹、吸引 一群)
醒后谦虚推让自我贬低
策略:以进为退,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用低调的语 言,衬托实际才华。(原因:1、提升听众的满意度;2、让对方对自己 说的话更有印象)
27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作业: 请你根据诸葛亮的“自我包装”艺 术,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一谈个人 的收获和启示。

诸葛亮求职艺术
李洪星 lhxjn@
东汉建安12年12月,新野官道上。。。。。。
在我们这个时代,长本事不难,难的是你如何能脱 颖而出,让人看到你的本事。做一个能人不难,难的是 让人相信你是能人!
管理智慧箴言:
好酒也怕巷子深 人配衣服马配鞍,包装到位就领先
诸葛亮(181-234),山东 琅琊(今沂南)人,自幼父母双
亡,十七岁随叔父带弟弟和两个
姐姐避难荆州。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 乱世”————《三国志》 27岁经著名的三顾茅庐,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堂入室,成为刘备集团的核心领
导,走向事业的巅峰。
第一条经验: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1、徐庶推荐:观人观交,想知道一个人什么样子, 可以先去观察他的朋友,看看怎么样。(了解一个人 和展示自己) 2、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 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3、黄承彦: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
第二条经验:制作差异,吸引眼球
1、学习和职业目标定位的差异化
2、概念包装
3、自比管仲乐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诸葛亮借智慧1——求职的学问画外音:(每个人都会遇到求职找单位的问题。

怎样才能从人才堆里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接受?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懂得自我包装展示的求职技巧也很重要。

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这方面,孔明先生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在见到皇叔刘备之前,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布衣。

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前程,孔明先生铆足了劲儿连施奇招,想了很多吸引刘备眼球的方法,最终达成了心愿,被刘皇叔聘为军师,在自己的求职履历表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那么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当中,诸葛亮究竟运用了哪些高超的求职技巧?他的成功又能给我们找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呢?)东汉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的12月,正是隆冬时节,天下着鹅毛大雪,在荆州新野县的官道上,顶风冒雪跑来几匹战马。

只见打头这个人有40多岁的年纪,身高七尺五寸,长手大耳容貌威严,虽然雪花落满了头发身上,但是他依然快马加鞭,并且不断催促后面的人也加快速度,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国英雄,刘备刘玄德。

您说这大冷的天刘备不在温暖舒适的附衙里待着,他是去干什么呢?他是去拜访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史书上记载刘备前后跑了三趟,才见到诸葛亮,而历史就是因为这三次拜访被改写了。

那用我们现代眼光来看呢?刘备寻访诸葛亮,相当于领导上门主动招聘。

大家想想我们找工作,咱西装领带,描眉化眼,主动到人家那去,人家都未必相中你。

但是你看人诸葛亮,往家里边一坐,领导顶风冒雪来找,居然可以不搭理。

而且越不见领导越上瘾,一次不行,来了两回、三回。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你说这孔明先生用了什么方法,就给自己造就了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研究。

你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这种求职的问题,我认识一个咨询顾问,小伙子有才华有能力,口才又不错,猎头公司找到他,给他推荐到一家大公司去就职。

他本来挺有信心的,就去面试了,结果面试完了灰溜溜就回来了,往那一坐又是摇头,又是叹气。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呀?”他说你不知道,本来我觉得自己挺棒,我挺有信心的,等到了公司去了才发现,你棒、比你棒的人有的是,你是人才、比你更人才的人有的是。

别说展示才华,连个基本印象都留不下。

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这个年代有本事容易,但是你让别人相信你有本事,并且能脱颖而出,这个就比较难了。

诸葛亮当年在荆州,他遇到的也是这个问题。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的时候,因为荆州这个地方,他比较太平,所以很多高人、能人都避乱到了荆州,再加上本地的人才,那荆州真是人文汇粹,人才济济。

在这么高的一个人才平台上边,诸葛亮如何脱颖而出?但是诸葛亮用了一些很有效的方法,他居然作到了。

所以我们给大家讲,一个人才要脱颖而出他的基本公式是成功=能力+态度+机遇+包装展示。

这四条缺一不可,我们这个年代你看看,你是能人很容易,你让别人相信你是能人,这个就不容易,诸葛亮用的办法就让别人相信了。

用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包装展示的技巧。

所以大家看到,找工作简历需要包装;做企业产品需要包装;谈恋爱帅哥美女需要包装;竞选拉票连美国总统都得包装。

这就是那句俗话,人配衣帽马靠鞍,包装到位就领先。

画外音:(要想找到一个好单位,谋求一个好职位,有才能是基础,想让用人单位知道你、认可你,还要包装展示自己,这种情况诸葛亮当年就遇到过,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好的职位,他琢磨出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最终脱颖而出,在大汉皇叔刘备手下当上了军师,那么为了吸引刘备眼球,孔明先生究竟用了那些求职技巧呢?)你翻开历史会看到,诸葛亮起点不高。

一个山东青年,父母双亡,背井离乡来到了湖北荆州地区。

他跟着叔叔诸葛玄来的,结果这叔叔不久就去世了。

诸葛亮无依无靠,带着弟弟诸葛钧,和两个姐姐,艰难度日。

真的就像他在出师表中写的那样,他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两句话写的很辛酸那。

大家想想,一个知识分子,官宦人家年轻人20岁左右年纪,从头学种地,真得躬耕种地呀!知识分子种地,估计一开始连土豆长在树上,还是地上还没整明白,黄瓜花茄子花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那也得干那。

而且无依无靠连个住处都没有,什么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什么房也没有,只能住在一个草庐里。

各位想想什么是草庐,用现代话说,就是远郊区,城乡结合部,搭一个违章建筑,临时安身,他就这样不容易呀。

所以诸葛亮可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潇洒,其实他当时的生活状况,特别像我们北京远郊的大学生,在找工作安排生活上遇到了双重的困难。

但是诸葛亮有办法,如何摆脱困境,如何走向事业的辉煌,诸葛亮是使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也非常值得借鉴的经典技巧。

就靠着这些技巧,诸葛亮27岁的时候就登堂入室,找了一份特别棒的工作,而且走向了事业的颠峰,那你说诸葛亮他用的是怎样的技巧呢?我们给他总结有这么四条比较典型的技巧。

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2制造差异,吸引眼球;3欲擒故纵,激发需求;4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你不是人才多吗,我给你来个脱颖而出,我冒尖。

那诸葛亮冒尖的时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口碑。

在这个传播口碑的过程当中,有三个人起了关键作用,第一个人的名字叫徐庶、徐元直。

翻开三国制,以及有关史料记载,徐庶这人了不得。

少年的时候喜欢剑术,而且武功很高,并且豪侠仗义。

说徐庶这个人那,为了给别人报仇,手剑杀人被官府给抓住了,受尽了酷刑,咬牙打死也不说,后来被同伙救出来了。

救出来以后,从此徐庶弃武从文,专心做学问。

后来呢?徐庶就到了湖北荆州,诸葛亮也到了荆州,诸葛亮就很主动的和徐庶发展了这种感情关系,变成朋友了。

徐庶这个人属于文武全才,经历过苦难的磨练,敢想敢干,突破型人才。

后来呢,徐庶主动到新野县去见刘备,刘备很欣赏他,就给徐庶一个很高的官职,让徐庶作军师。

两个人就聊天,徐庶就很认真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说诸葛亮这人才华如何?徐庶说诸葛亮这人才华,不可限量啊!他比我高十倍、百倍、千倍。

本来徐庶水平就挺高了,刘备一听这诸葛亮比徐庶高这么多,于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指数就噌噌噌就涨上去了。

刘备就决心我得把诸葛亮这人请来,你看在没有见到刘备之前,诸葛亮的朋友已经替诸葛亮树立了口碑了,这个方法叫,观人观交。

什么叫观人观交呢?就是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看这个人什么样,你就看他周围的朋友,关系密切的人什么样,通过看这些人,你就能知道这个人什么样。

咱们老百姓有句话叫,跟着百灵鸟的一定会唱,跟着千里马的一定会跑。

你就看他周围人就行了,所以说当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的看他周围的人,当我们展示自己的时候怎么办?你说我自己夸。

你自己夸那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说的优点没人信,你说的缺点大家都信,这就是自夸的坏处。

那你说怎么办呢?把我身边的一两个朋友介绍给大家,展示这两个朋友,立刻你这个层次就上去了,所以这句话总结起来,叫做:展现身边人可以提升自己,观察身边人可以了解别人。

在徐庶给刘备介绍完诸葛亮以后呢,还有两个人对诸葛亮脱颖而出、冒尖起了关键作用。

这两个人,一个是司马微,资治通鉴上记载,说刘备为了寻访人才,就去拜访荆州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司马微,说先生啊你说说荆州这个地方,他有什么人才呀?这司马微就说了,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资治通鉴》那些儒生啊都是俗人,他们不了解天下大事,真正了解天下大事的,我们这有两个牛人,一个叫卧龙一个叫凤雏。

刘备马上就问,说这卧龙凤雏是谁呢?司马微就说,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庞士元。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进入刘备的视野。

画外音:(我们到用人单位应聘,谋求一个职位,常常要靠别人的推荐介绍,这些推荐人的选择也大有讲究,当年诸葛亮刚到荆州的时候,只是个外来户,要靠山么有靠山,要背景没有背景,可是却得到了很多一流专家的推荐,那么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孔明先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呢?)这个问题呢,我们要看三国演义,二顾茅庐的一个小细节,这个细节露出了答案的端倪。

这个细节是这样的,我们开头提了,刘备顶风冒雪来寻访诸葛亮,诸葛亮避而不见,刘备扑空了。

这么大雪天得走啊!一看雪停了,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拉马出来,要离开。

结果出了诸葛亮村庄,对面小桥上来了一个人,一个重要人士。

三国演义把这一段写得特别美,说刘备抬头只见,小桥之上来了一人,此人头戴暖帽,身披狐裘,骑一驴带一青衣小童,拿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

而且一边走一边还在吟着一首诗,这诗的境界很高啊!刘备隐隐约约听到,“一夜北风紧,万里彤云厚,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刘备一见,见高人不可失之交臂,我得跟他认识认识。

一认识,刘备发现,这人是荆州名士叫黄呈彦,这个人的实际身份是,诸葛亮的岳父老泰山。

咱们讲一个女婿半个儿呀,为了诸葛亮的工作问题,岳父老泰山亲自奔走。

现在也是这样子,你闺女找一个外地的,要留北京,你不得帮他张罗张罗呀!道理是一样的,说到这咱们就得谈谈诸葛亮的婚姻问题,这个婚姻很了不起。

襄阳记上记载说,黄呈彦老爷子,那是荆州名士,背景很深,实力很强,有很大影响力。

但是黄老爷子他有个烦恼,什么烦恼呢?各位都知道,这烦恼叫生个闺女丑,找不着男朋友。

后来这黄老爷子找到诸葛亮,就说呀听说你现在正找女朋友,说我有一女,相貌一般但才华和你很般配,后来在黄老爷子促成之下,诸葛亮就和黄小姐结婚了。

这一下诸葛亮就登堂入室,首先获得了荆州黄氏家族的支持。

诸葛亮选择了黄小姐,第一个惊喜,就是给他带来了一个贤惠的妻子。

中国人讲一代好媳妇,十代好儿孙。

诸葛亮这次结婚,还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诸葛亮的丈母娘姓蔡,蔡氏家族那可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呢?我们从根上叨咕,刘表当年到荆州的时候,单枪匹马,人单势孤,没人来支持。

谁支持刘表坐稳了这个荆州刺使的位置呢?是蔡氏家族的儿子:蔡瑁。

他联合地方豪强支持刘表,所以,刘表后来把荆州的军事指挥权交给蔡瑁了。

蔡氏家族是荆州官场里边势力特别强大的一个家族,所以蔡老夫人是蔡氏家族的人,这样顺理成章,诸葛亮不但整合了蔡家的人,整合了黄家的人,而且获得了军界、政界的支持。

有了这么一个平台,诸葛亮接触的人多了,展示的机会多了,他的才华逐渐的就被周围的人认可了,于是他就冒尖了。

但是我们回头看一看,口碑有了够不够提升?不够,到底真行不行,这个你得展示出来啊!于是诸葛亮为了自己事业成功,又想了第二办法,这个办法叫做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我让你们注意我,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三国里边一个章节,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叫做:“司马徽再见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这里边说司马徽来找刘备,跟刘备再次谈到了诸葛亮,司马徽是怎么介绍诸葛亮的呢?他介绍得很独特,说诸葛亮这人,跟别的同学不一样。

同学们都坐那读书,认认真真专研学问,惟独诸葛亮叫独观大略,看看目录,看看主要观点,开头结尾一看书合上,扔那不看了。

别人都在那钻研的时候,诸葛亮坐在旁边抱膝长笑,然后拿手指点同学们,你们这些人都可以作到刺使、郡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