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地理学科语言

合集下载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地图是地理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之一,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发展文明和科技的重要思维工具。

地图具有语言简单、形象生动、信息丰富、易于保存和传播等特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从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地图的运用、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地图的展示方式等角度,对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进行浅谈。

一、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地图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以按表现地体现的方式分类(如等高线地图、气候地图、地质地图等)、按表现地理要素的范围大小分类(如大比例尺地图、中等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等)、按表现地理要素的种类分类(如自然地图、人文地图、综合地图等)等等。

总体来说,地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图是一种抽象、符号化的信息表达工具几乎所有地图记录下来的都是现实的模型,但是地图的表现方式和要素的符号化程度因地区、数据来源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要解读地图必须具有一定的常识和背景知识。

2.地图的表达形式多样地图不仅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柱面、圆柱面、球面等形状,因此,地图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

3.地图的范围可以大到全球,也可以小到某个小区域地球由于不同的比例尺,甚至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要有不同区域规模的地图。

4.地图不是完全客观的地图中某些“符号”,往往体现了制图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如编图的方法、要素的标则、符号的颜色、社会意义等等。

二、地图的运用地图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如人口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灾害危险评估等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具有极其重要的运用价值。

1.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地图可以使地理现象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影响降水量的地形、降水带的季节性变化等等。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地图能够直接呈现地球表面的形态、分布情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构造、地球上气候的分布、地球资源的分布、地球人口的分布等等。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是地理学科中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它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而图形化更是目前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适当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研读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其提取有效地图信息的能力,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

1. 激发兴趣,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地理兴趣和关注度地图是最丰富、最形象的地理教材和工具,它把球形地表上的众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和颜色绘在平面上。

它展示了地理知识间的空间分布、联系和规律,通过地图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电脑动画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展示平台的使用,使“图”的范围更广,使“图”的直观性、实效性更强,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启发他们去积极思维。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地图图像的强化,也有利于心灵地图的形成。

2. 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和地图素养,从而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训练有关地图的技能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同时对于一幅复杂的地图,也可分解为几幅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逐步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能力。

(1)教师引导,培养用图习惯。

让学生熟悉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是地理教学中运用教学地图的前提。

教师应当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去,尽量提取图中信息并加以综合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出特点、规律及成因。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摘要:在地理教材中,地图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地图不仅是地理知识形象、直观、综合性的表达,还是地理学科中的一种特殊语言。

大部分的地理知识点都被融入地图中,很多地理规律和特点也都可以通过分析和观察地图得出。

由此可见,地理知识与地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教师应当在地理识图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查图、识图、填图、绘图等好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地理图标语言,从而逐步提升分析、总结地理知识能力。

关键词:地理识图;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应用引言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地理识图正是切合地理教学的良好方法。

其对空间的分布、地理位置等进行了阐述,还表现了各个地域的特征和形态。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地图,则需要教会学生识图,明确目标在图中的位置,找出地图中目标的相关联系,记忆目标的空间分布的特点等。

1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1.1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是将课本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点以图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并且还可以合理拓展书本中的知识点,如不同地域的特征、文化特点、建筑特点、风土人情以及气候特点等,以此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并且,以图导学还可以将地理位置与其特征借助图片的形式直接展示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地理空间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地理位置与特征。

1.2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

但是对学生来说,单一的讲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加之地理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而教师将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融入地理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图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挖掘地理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已经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也成为学校和教师新的教学使命。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正确认识学生初次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人们一开始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经历,才慢慢地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在这一认知过程中,整体把握事物的特征是其重要方式,若不能整体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侧面,就犹如瞎子摸象,产生错误的认识。

而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识难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整体印象,不易整体把握。

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的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直观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

如喜马拉雅山,学生难以想象它的高大,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不好直接整体把握。

另外,对于地图的比例尺问题学生也不好把握,学生对大小较熟悉,对地图却看不习惯。

地图是严格按照一定比例绘制的,不同于日常绘画。

再者,学生的绘画都是对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描述,而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

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山脉河流用一些符号文字表示。

还有,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是立体的,立体图与原有事物形象相似程度高,易引起形象感觉。

地图虽然也表现立体事物,但与实物差别较大,不易认知。

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理课才能学好,学好地理课的过程也就是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

数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

地理图像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像。

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

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

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高考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考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考地理的复习技巧高考地理复习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

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

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联系生活实际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

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守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

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

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应该提高的四种能力一、进一步深化统整地理知识的能力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第二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事物的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如何学好地理,关键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地理老师要把地理教好,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教学生学什么,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的方法。

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强调讲课文对照图,看图习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判断、推理,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地理教学中很好的利用地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本插图的运用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

这许多的图、画、表和照片,大部分插附在课文之中,小部分则附在课文之前或课本之后,总称为课本插图。

它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也是地理课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其他课本的最明显的特征。

课本插图,它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既起到“教具”的作用,又起到“教材”的作用。

概括起来,课本插图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图与课文紧密配合,互为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共同阐明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说明问题和验证问题是课本插图所具有的显著功能。

2.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更便于解释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问题,插图在课文中的出现,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利用插图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

3.插图具有简明性和直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图代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课本中有些内容只用三言两语提示而过,有些甚至只字未提,但有些问题又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如采用插图方式,既可以减轻课时有限的压力,又可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

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

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

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

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

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
【摘要】图像系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语言”,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得到了命题专家的普遍关注。

近年高考中的大量试题都需要考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

信息处理已成为考生高考必备的首要能力。

【关键词】比例尺、经纬网、图例、注记、判读要领
the map is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 language
wang hanyi
【abstract】the image system is geography discipline unique “ language ” , the geographic pattern information’s gain and explanation ability obtained the proposition expert’s universal attention. recent year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massive test questions needed the examinee to gain the information, the explan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geographic pattern, and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as become the examine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ecessary most important ability. 【key words】scale/, latitude net, chart of symbols, remark, interpret main point
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不仅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而且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代言人,“无图不成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特色。

如2007年重庆文综卷第39题通过经纬网图展
示了胡锦涛主席访问过的八个非洲城市,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对经纬网地图考查的主要方向。

复习时要将重点放在通过经纬度承载的一些主干知识上。

如地球自转线速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气温、降水量与纬度高低的关系,地方时和区时与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经纬度进行地理区域空间定
位等。

1.地图的三要素
1.1地图上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根据分母进行比较:不同的比例尺,都可以转换成数字比例尺后再进行比较。

而数字比例尺可以看成是分子为l的分数,比较其大小实际就是看其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
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根据地图表示的范围进行比较:对于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

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浙江地图相比较,浙江地图比例尺较大。

③根据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略进行比较:对于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

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如将比例尺
1/500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50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比例尺变大了。

而此时的图幅
面积也相应增大了: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
的倍数的平方,即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②比例尺的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如将比例尺1/500000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000=l/600000。

比例尺缩小了,图幅面积也相应缩小: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即缩
小后的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5/36。

特别提醒:①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实际上是距离的缩小或放大,
而不是面积的缩小或放大;②比例尺缩放时,图幅(面积)缩小或放
大的倍数和比例尺(图上距离)缩小或放大的倍数是不等同的;③比例尺缩放时要注意“放大(缩小)”与“放大(缩小)到”的区别。

1.2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在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采
用一般定向法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必须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指向标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是绝对方向,①两地都为南(北)纬,度数大的位于南(北)方;②一地位于南纬,另一地位于北纬,南纬在南,北纬在北;③南(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北)点,
其四周都是北(南)方。

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因此判断时要注意两地之间的弧长:①两地都为东(西)经,度数大的位于东(西)方;②一
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要取两地之间的劣弧确定东西方向。

特别提醒:在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方向时,要注意准确确定经度和
纬度。

在同一幅经纬网地图上,每两条经线或纬线之间的间隔度数应该是相等的。

不能简单地按度数的大小进行判断。

(4)野外定向方法。

当我们在野外旅游或活动时,需要比较准确地确定方向。

根据所处的位置和时间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定向方法: ①利用特定仪器确定方向:如利用gps定位仪和指南针等定向仪器确定方向。

gps定位仪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先进而准确的定位工具,其屏幕上显示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指南针是过去使用非常广泛的定向工具。

判定方向时,手持指南针,保持基本水平状态,磁针稳定后,红色磁针一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实地的北方。

指南针在磁北极和磁南极不能准确指向。

②利用北极星确定方向:晴朗的夜空,如果地处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确定北方。

③利用杆影确定方向:晴天时可以利用杆影确定方向。

④利用手表和太阳定位:晴天时可以借助手表,结合太阳进行定向。

1.3图例和注记
同学们要熟记一些最基本的图例,如“★”一般表示首都北京、“◎”一般表示主要城市、“■”一般表示煤矿、“▲”一般表示铁矿等。

2.判读地图的基本要领
2.1先读地图名称:地图名称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2.2看清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要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2.3重视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

如洲与洲之间的洲界线、国与国之间的国界线、省与省之间的省界线、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等。

2.4抓住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

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轮廓特征、世界主要海峡和岛屿及半岛的轮廓特征、我国长江和黄河的形状等。

2.5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地理意义的地理事物,然后再沿某一方向去判读。

2.6分析判断:地图上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

提取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后,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2.7注意辅图: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许多地图展示地理信息时配有辅图,判读时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其相对位置。

收稿日期:2009-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