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变化.docx

合集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9.抗DNA抗体,抗Sm抗体,LE细胞,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
10.抗核抗体阳性(荧光抗体法)
11.抗核性贫血,白细胞减少(4000/mm3以下),淋巴细胞减少(1500/mm3以下),
血小板减少(10万/mm3以下)
以上11项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SLE,但应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或其他风湿性疾病。
其些病例可取得良好疗效,其副作用如高血压,易感染等应予以重视。
(四)免疫抑制剂 主要先用于激素减量后病情复发或激素有效但需用量过大出现严重副作用,
以及狼疮肾炎,狼疮脑病等症难以单用激素控制的病例。
如环磷酰胺.15-2.5mg/kg/d,静脉注射或口服,或200mg隔日使用。
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性腺萎缩、致畸形、出血性膀胱炎、脱发等。
急性期有水肿、色鲜红,略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磷片状脱屑,
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疡、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手掌大小鱼际、指端及指(趾)甲周红斑,
身体皮肤暴露部位有斑丘疹、紫斑等。出现各种皮肤损害者约占总患病数的80%,
毛发易断裂,可有斑秃。15-20%患者有雷诺现象。
口腔粘膜出现水泡、溃疡、约占12%。少数患者病程中发生带状疱疹。
【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肝损害时,要注意鉴别引起肝损害的原因。
有些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并非直接因红斑狼疮本身所致。
红斑狼疮本身及并发狼疮性肝炎可引起肝损害,但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
应用肝毒性药物、胆道疾病等。
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些药能抑制前腺素合成,可做为发热、关节痛、肌痛的对症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系统—神经精神性狼疮
➢神经症状(痴呆、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 神综合征)
➢神经症状(癫痫、脑血管意外、头痛、颅神 经病变、脑膜炎等)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精神障碍、 昏迷、偏瘫等
消化系统 Digestion system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腹痛、恶心、腹泻、腹水 ➢急腹症: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 ➢肝功能异常 注意:消化道症状应先排除 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
LN病理分型
• I 型:系膜轻微病变型LN • II 型:系膜增殖性LN
• III 型:局灶型LN,累及肾小球<50%
• IV型:弥漫性LN,累及肾小球≥50% • V型: 膜性LN •VI型:终末性硬化性LN
Normal 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
Ⅳ型狼疮肾炎或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
实验室检查
(二)抗磷脂抗体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 (四)其他
少数患者出现RF和P-ANCA
实验室检查
三、补体
补体低下,尤其是C3下降是表示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实验室检查
四、病情活动指标
抗ds-DNA抗体 补体 血沉 CRP 免疫球蛋白
其他辅助检查
五、肾活检病理
对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 值.
:病变 小球可 弥散重 系膜增 性、毛 血管内 生性、 增生性、 月体病 ,伴有 部位沉 的嗜复 蛋白。
:细胞 生伴有 部位沉 的电子 密物
Focal segment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四 病理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炎症反应和血管异 常 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 ①苏木紫小体 ②“洋葱皮样”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不同脏器损伤相关检验指标的分析。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LE患者其中150例为对象且均已成年(年龄≥18岁),根据对象在我院治疗期间的相关病历及检查结果评价患者的脏器受累程度,根据受累情况分组检验患者的脏器损伤的相关指标,分析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结果。

结果:比较SLE不同脏器损伤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与免疫学指标检验结果的变化,分析红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验指标,P<0.05。

结论:SLE患者不同脏器损伤在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与免疫学指标分析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可用于SLE不同脏器损伤评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Analysi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test indicators in 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related test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 150 SLE patients admitted to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the study subjects, all of whom were adults (aged ≥ 18 years old).The degree of organ involve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levant medical records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subjects during their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organ damage were grouped and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test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 Compare the changes in blood routine,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 and analyze the test indicators such as red blood cell count,C-reactive protein,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a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blood routine,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 patients, which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ng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Key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spection indicator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人体多个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实验室检查在SLE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SLE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和结果解读。

1. 抗核抗体(ANA)。

ANA是SLE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其阳性率在SLE患者中较高。

ANA的检测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法(IF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阳性的ANA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不特异,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与SLE的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程度相关。

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SLE的活动性和预后,对于肾脏损害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与SLE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胎儿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

抗磷脂抗体的检测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于存在血栓形成倾向或计划怀孕的患者。

4. 血小板计数。

SLE患者常常伴有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倾向。

因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对于SL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5. 肾功能检查。

SLE肾脏受累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和尿沉渣检查等。

这些指标对于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6. 血清C3和C4。

SLE患者常常伴有补体系统的活化和消耗,因此血清C3和C4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SLE的活动性和肾脏损害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SLE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磷脂抗体、血小板计数、肾功能检查和血清C3、C4等指标。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SLE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sle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实验室诊断标准

sle实验室诊断标准SLE实验室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在SLE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评估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因此,SLE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SLE的实验室诊断中,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磷脂抗体(aPL)、补体C3、C4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血液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SLE患者常常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因此血液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尿常规检查则可以发现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情况,这些都有助于SLE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评估。

其次是肝肾功能检查。

SLE患者肝肾功能的异常情况较为常见,因此肝肾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肝肾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

血沉和C-反应蛋白是炎症指标,它们的升高可以提示SLE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抗核抗体(ANA)是SLE的特异性标志物,其阳性率较高。

抗双链DNA抗体(dsDNA)是SLE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其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抗磷脂抗体(aPL)的阳性率也较高,与SLE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相关性较强。

因此,这些抗体的检测对于SLE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补体C3、C4的检测。

SLE患者常常出现补体C3、C4的降低,这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因此补体的检测也是SLE实验室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SLE实验室诊断标准涉及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磷脂抗体(aPL)、补体C3、C4等。

红斑狼疮的疾病评估与病情监测指标

红斑狼疮的疾病评估与病情监测指标

红斑狼疮的疾病评估与病情监测指标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慢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以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病情的评估与监测是红斑狼疮患者管理的重要方面,以及对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的判断。

本文将介绍红斑狼疮常用的疾病评估与病情监测指标。

一、临床表现评估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体征来进行。

临床表现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损害评估:红斑狼疮患者常出现皮肤损害,如蝶形红斑、环形红斑、皮肤瘙痒等。

评估时需要记录损害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2. 关节炎评估:关节炎是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之一。

通过评估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度等指标,可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3. 肾脏损害评估:红斑狼疮肾炎是该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评估肾脏损害时,可以通过检查尿液蛋白、肾功能指标等,了解肾脏受损程度。

4. 神经系统评估:红斑狼疮也可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抽搐、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评估时应关注神经系统损害的类型和程度。

二、实验室检查评估红斑狼疮的病情评估还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疾病的活动程度和内部器官受损情况。

以下是常用的实验室指标:1. 自身抗体检测: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常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ANA(抗核抗体)、dsDNA(抗双链DNA抗体)等。

这些抗体的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2. 补体检测: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斑狼疮患者补体水平常常降低,补体C3、C4的检测结果可反映疾病活动程度。

3. 炎症标志物检测:红斑狼疮患者常伴有炎症反应,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病情。

4. 肾功能检测:红斑狼疮肾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肾功能检测如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有助于评估肾脏受损情况。

三、疾病活动指数评估为了客观评估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程度,医学界提出了多种疾病活动指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临床表现
肺部病变
狼疮性肺炎:起病急,发热,干咳,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双下肺片状浸润影
肺间质纤维化 咯血 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 腹痛和急腹症:与肠壁和肠系膜血管炎有关 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脏肿大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大脑:精神障碍,头痛,癫痫发作,
脑脊液:压力,WBC轻度 ,蛋白
肾穿提示为膜性LN(V型),予以激素加CTX口 服,尿蛋白定量从10g/24hr下降至1.8 g/24hr, SAlb恢复正常,病情平稳出院。
病例3
女性,43岁,1年前查体发现BPC、WBC偏低, 应用激素和环孢霉素治疗好转。1月前发现血 尿、蛋白尿,同时有喘憋、气促、夜间不能平 卧。入院化验血常规正常;尿蛋白1.2g/24hr, RBC10~20/HP;肾功能UCG提示二尖瓣、主 动脉瓣增厚伴返流,心脏增大,LVEF50%; ANA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ESR增快。
血象异常 狼疮细胞或抗 dsDNA 抗Sm抗体 抗核抗体 狼疮带试验阳性 低补体血症
鉴别诊断
早期疾病的诊断 提高警惕 特异诊断指标 高效价ANA 抗dsDNA 抗Sm
鉴别诊断 其他自身免疫病 非自身免疫疾病 感染 肿瘤 中毒 药物性狼疮
疾病活动程度判断
连续动态观察 全身症状:发热、BW下降 活动炎症表现:皮疹、关节炎、浆膜炎、 进行性自免性溶贫、癫痫发作等 免疫学检查:抗dsDNA,C3,ESR
病因-与遗传有关
遗传:不同遗传背景发病率不同 SLE患者近亲发病率5~12% 异卵孪生2~9% 同卵孪生23~69%
目前认为SLE的易感性是多基因的
病因-与性激素有关
病人多是育龄妇女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标准是基于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SLE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SLE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皮疹、关节炎、发热、疲劳、贫血、肾脏损害等。

这些表现可能是由于SLE引起的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便进行初步的诊断。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SLE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ANA)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和全身炎症程度,从而有助于SLE的诊断。

除了常规实验室检查外,特异性抗体检测也是SLE诊断的重要手段。

SLE患者常常产生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dsDNA)、Sm抗体等。

这些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认SLE的诊断,并且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最后,SLE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由于SLE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因此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以确保对SLE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综合评估。

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SLE,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和接受全面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尽早确诊并得到有效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检查有哪些变化
(1)血常规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一般是正色素性或正常细胞贫血,少数病人可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半数病人白细胞减少,低于4X109/升,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常有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几乎全部病人的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

当狼疮性肾炎缓解时,尿液少有异常,因此血尿和蛋白尿的增加,反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存在。

(3)血沉约90%以上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快,并随病情好转与恶化而减慢或增快,因此血沉检查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4)活体检查
①肾活检对鉴定肾脏病的类型、确定治疗方案很重要。

②狼疮带试验约9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活动性皮损,在表皮与真皮连接处可见到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呈颗粒状的带条,即为狼疮带阳性。

此外,50%-7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上未累及的皮肤也可显示狼疮带阳性
(5)蛋白质与补体测定多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丁球蛋白增高,约1/3病人有低蛋白血症。

总补体CH50可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活动程度。

当疾病活动,尤其是肾炎时,CH50降低,病情改善后CH50上升。

血清补体降低见于急性病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以及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累及皮肤的病人,其中以补体成分中C3水平最敏感,可随病情控制或恢复,逐步亡升至正常。

(6)抗核抗体谱该抗体谱是针对细胞核内不同抗原物质的一组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也可为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试验如下:
①抗核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准筛选试验,它能反映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

其特异性不强。

95%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抗核抗体阳性。

抗核抗体的滴度与疾病活动性不一定完全平行。

抗核抗体阳性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②抗双链DNA抗体50%8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可出现阳性,并且滴度较高时仅见于该病,故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较高。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抗双链DNA抗体的结合率高于20%,病情缓解期结合率可下降。

故此项检查不仅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还可借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③抗Sm抗体抗Sm抗体阳性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具有特异性,故称之为标记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20%30%。

它以被最早发现此抗体的病人,Smith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命名。

此抗体常不因病情好转而转阴,故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回顾性诊断。

④抗核糖体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少数细胞浆抗原的抗体,有一定的特异性。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
约为10%-25%。

⑤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还可出现抗SSA、抗SSB、抗RNP%抗组蛋白、抗白细胞、抗血小板及抗心磷脂抗体。

⑥狼疮细胞(LE细胞) 60%左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呈阳性。

它并非高度特异,不但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

目前这一检查方法已很少应用,逐渐被抗核抗体检测等更敏感的试验所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