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习题
(完整版)高数期末复习题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八章一、填空题8.1.1.1、点)1,3,2(-M 关于xoy 面的对称点是)1,3,2(-- .8.1.2.3、向量)2,20(),1,4,2(-=-=b a ϖϖ,则同时垂直于b a ϖϖ,的单位向量为)1,1,1(31--±. 8.1.3.1、向量=⊥-=-=c ,),,2,1(),1,1,3( 则: 且 b a c b a ϖϖϖϖ 1 . 8.1.41、点)1,2,1(M 到平面01022=-++z y x 的距离为 1 .8.1.51、. 过点02)1,2,1(=+-z y x 与平面 平行的平面方程为12=+-z y x 8.1.6.2、平面3=y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特点是 平行xoz 面 .8.1.7.2、过三点A (2,0,0),B (0,3,0),C (0,0,4)的平面方程为1432=++z y x . 8.1.8.2、过两点)(,(2,0,1),1,2321--M M 的直线方程是12241-==-+z y x . 8.1.9.3、过点)4,2,0(且与平面2312=-=+z y z x 及都平行的直线是14322-=-=-z y x . 8.1.10.3、曲面z y x =-22在xoz 面上的截痕的曲线方程为⎩⎨⎧==02y z x . 二、选择题8.2.1.2、点)3,0,4(在空间直角坐标的位置是 ( C )A .y 轴上; B. xoy 平面上; C. xoz 平面上; D. 第一卦限内。
8.2.2.2、设AB 与u 轴交角为α,则AB 在u 轴上的投影AB j u Pr = (C )A .αcos ; B. αsin ; C. α ; D. α.8.2.3.2、两个非零向量b a ρρ与互相垂直,则 ( B )A .其必要不充分条件是0=⋅b a ϖϖ; B. 充分必要条件是0=⋅b a ϖϖ;C .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b a ϖϖ; D. 充分必要条件是0=⨯b a ϖϖ.8.2.4.2、向量),,(z y x a a a a =ϖ, ),,(z y x b b b b =ϖ 且 0=++z z y y x x b a b a b a 则 ( C )A. b a ϖϖ//;B. λλ(b a ϖϖ=为非零常数) ;C. b a ϖϖ⊥ ;D. 0ϖϖϖ=+b a .8.2.5.2、平面0633=--y x 的位置是 ( B )A .平行xoy 面;B . 平行z 轴 ; C. 垂直z 轴; D. 通过z 轴.8.2.6.2、过点131111)1,1,1(--=+=-z y x 与直线 垂直的平面方程为 ( A ) A. 1=-+z y x ; B. 2=-+z y x ;C. 3=-+z y x ;D. 0=-+z y x .8.2.7.2、直线37423L z y x =-+=-+:与平面3224=--z y x 的位置关系是( A ) A .平行; B. 直线在平面上; C. 垂直相交; D. 相交但不垂直.8.2.8.2、xoy 面上曲线369422=-y x 绕x 轴旋转一周,所得曲面方程是( C )A .369)4222=-+y z x (; B. 36)(9)42222=+-+z y z x (; C. 36)(94222=+-z y x ; D. 369422=-y x .8.2.9.2、球面2222R z y x =++与平面a z x =+交线在xoy 平面上投影曲线方程是( D )A .2222)R z y z a =++-(; B. ⎩⎨⎧==++-0)(2222z R z y z a ; C. 2222)(R x a y x =-++; D. ⎩⎨⎧==-++0)(2222z R x a y x 8.2.10.3、方程⎩⎨⎧==++13694222y z y x 表示 ( B )A .椭球面; B. 1=y 平面上椭圆;C. 椭圆柱面;D. 椭圆柱面在平面0=y 上的投影曲线.三、计算题8.3.1.2、 一平面过点)1,0,1(-,且平行于向量)0,1,1()1,1,2(-==b a ϖϖ和,求这个平面。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第八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一、填空题1.无因性、(要式性)和(流通性)是票据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2. 国际结算中的支付工具主要包括货币和票据。
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
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使用汇票)为主。
3. 一份汇票通常有三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4. 按照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5. 汇票的行为一般包括(出票)、(提示)、(承兑)、(付款)、(背书)和拒付等。
6. 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叫(提示)。
付款人看到汇票叫(见票)。
7. 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
其中卖方风险较小的是(付款交单)。
8. 根据不同的汇款方式,汇付方式有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
9. 凡L/C中未注明“可转让”的,就是(不可转让)L/C;凡L/C中未规定“允许转运”的,即为(允许转运)。
10. 汇票上收款人的抬头,可写为(限制性)抬头、(指示性)抬头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
其中不能转让的为(限制性)抬头的汇票,无须持票人背书即可转让的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的汇票。
11. 汇票的贴现实际上是将(未到期的远期)汇票换取成现金的做法。
12. 信用证支付方式通常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行,付款行,偿付行等。
(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议付银行,保兑行,偿付银行,受让人)二、单项选择题1.(C)是基本票据行为。
A. 背书B. 承兑C. 出票D. 付款2. 汇票上的“收款人”如填写为(C)则为限制性抬头。
A. Pay to A or bearerB. Pay to the order of AC. Pay to A onlyD. Pay to A or order3. 指示性抬头的汇票(A)。
A. 须经背书方可转让B. 不能通过背书转让C. 无须背书,仅凭交付即可转让D. 以上都不对4.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商业发票的抬头必须做成(C)。
20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第八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复习试题

万元。
A.1000
B.1068.75
C.1076
D.1065.24
6.2×20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 24 万张,
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 2100 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 24 万元。该债券系乙公司于 2×20
年 1 月 1 日发行,每张债券面值为 100 元,期限为 2 年,票面年利率为 5%,每年年末支付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D.流动资产
3.2×13 年 2 月 2 日,甲公司支付 500 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
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20 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5 万元。甲公司该项交
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480
B.500
A.3934
B.27934
C.27966
D.4000
10.2×19 年 10 月 15 日,甲公司以公允价值 1000000 元购入一项债券投资,并按规定将其
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该债券的账面余额为 1000000 元。2×20 年 10 月 15 日,
甲公司变更了其管理债券投资组合的业务模式,其变更符合重分类的要求,因此,甲公司于
第八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金融资产的是( )。
A.无形资产
B.长期股权投资
C.库存现金
D.应收账款
2.甲公司取得债务工具,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债务工具为目标的业务模式,应划分的
金融资产类别为( )。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八章-幼儿园游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章-幼⼉园游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章幼⼉园游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1.游戏是幼⼉()。
A.⾃发学习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C.⾃我学习D.有⽬的性的学习2.幼⼉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B.表演游戏C.⾓⾊游戏D.智⼒游戏3.1996年颁布的《幼⼉园⼯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园教育要以()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A.跳舞B.游戏C.唱歌D.识字4.《幼⼉园⼯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园每⽇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时B.2⼩时C.3⼩时D.3.5⼩时5.教师对幼⼉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发挥幼⼉的⾃主性B.保证幼⼉游戏的特点C.保证游戏的⽬的性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6.智⼒游戏、体育游戏和⾳乐游戏是()。
A.有规则游戏B.表演游戏C.个⼈游戏D.创造性游戏7.幼⼉在结构游戏中,由独⾃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 )。
A.运⽤材料的⽔平B.确定游戏主题的⽔平C.社会性发展的⽔平D.建构形式发展的⽔平8.幼⼉园的基本活动是()。
A.幼⼉游戏B.幼⼉⾃主学习C.教师有计划地教学D.幼⼉的⼀⽇⽣活9.对幼⼉游戏的评价应该是()。
A.反⾯评价B.正⾯评价C.正⾯评价与反⾯评价相结合D.消极评价10.尊重幼⼉游戏的⾃主性是()的具体表现。
A.尊重⼉童独⽴性B.保护⼉童积极性C.尊重⼉童⼈格D.尊重⼉童权利11.实施游戏化⽅法的重要途径之⼀是游戏活动的()。
A.⾃主化B.社会化C.虚构化D.教育化12.幼⼉夏季户外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A.3-4⼩时D.半⼩时13.()是幼⼉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A.教师的指导B.家长的影响C.同龄⼈的经验D.幼⼉的⽣活经验14.()是⼉童利⽤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活的游戏。
A.结构游戏B.⾓⾊游戏C.“娃娃家”D.“⽩雪公主15、幼⼉游戏以()为⽬的。
A.活动任务B.活动⽬标C.活动结果、D.活动本⾝16、有规则游戏的核⼼是()A.⽅法B.⼿段C.内容D.游戏规则17、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式是()A.显性指导B.规律指导C.隐性指导D.指挥指导18、幼⼉⾓⾊游戏的源泉是()A.⽇常⽣活活动内容B.社会现实⽣活的印象C.教师成⼈的榜样D.教师讲述的经验19、⾓⾊游戏的⽀柱是()A.规则B.⽅法20、下列游戏属于智⼒游戏的是()A.抢椅⼦B.吹泡泡C.⽊头⼈D.哪⾥错了21、下列属于⾳乐游戏的是()A.⽼猫睡觉醒不了B.⼩青蛙跳⽥埂C.跳房⼦D.哪⼀个不⼀样22、关于幼⼉游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游戏是幼⼉最喜爱的活动,是幼⼉⽣活的主要内容;B.游戏符合幼⼉⾝⼼发展的需要C.游戏是幼⼉特有的⼀种学习⽅式D.幼⼉学习的动⼒来⾃教师的要求23、下列哪个不属于幼⼉游戏的特点()A.游戏是幼⼉的⾃主活动B.游戏是幼⼉的有⽬的活动C.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D.游戏是虚构的活动24、幼⼉期最典型、最有特⾊的⼀种游戏是A.⾓⾊游戏B.结构游戏C.体育游戏D.智⼒游戏25、()班幼⼉⾓⾊意识强烈,往往争当同⼀⾓⾊。
近代史复习题 第八章(含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对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性质、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转向()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5.建国初期我国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6.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7.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没收富农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8.1951~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行贿、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9.1953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A土地革命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1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14.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C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15.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最初设想是在()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在()A 1949年B 1952年C 1956年D 1957年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8.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生理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的开始19.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总路线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税务师复习题--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经典母题】【经典母题1】下列各项中,一定免征或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
A.盐矿的矿井用地B.工业企业仓库用地C.免税单位职工家属的宿舍用地D.机场场外道路用地E.个人所有的居住房屋及院落用地F.公园内设立的影剧院用地【答案】AD【解析】选项B:工业企业仓库用地应当照章纳税。
选项C对免税单位职工家属的宿舍用地和选项E个人所有的居住房屋及院落用地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是否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选项F:公园自用非营业场所用地属于免税用地,公园内设立的影剧院用地属于营业性用地要照章纳税。
【考点小结】此题主要注意发问的角度,一题多练。
①下列各项中,应当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BF。
②下列各项中,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CE。
【经典母题2】甲企业(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用地分布于A、B、C三个地域,A的土地使用权属于甲企业,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幼儿园占地1000平方米,厂区内绿化占地2000平方米;B的土地使用权属甲企业与乙企业共同拥有,面积500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各半;C地域的面积为3000平方米,甲企业一直使用但土地使用权未确定。
假设A、B、C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单位年税额为每平方米5元,甲企业全年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A.57500元B.62500元C.72500元D.85000元【答案】C【解析】甲企业全年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0000-1000)+5000/2+3000]×5=14500×5=72500(元)。
【考点小结】(征免范围结合)①企业办的幼儿园用地能与企业其他用地明确区分的,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②厂区外公共绿地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厂区内绿化用地不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③与其他单位共用土地按各自占地面积分别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④土地使用权未确定的,由使用人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经典答疑】【问题】甲某为乙公司的法人代表,2011年11月22日,甲乙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甲将市区A地块1万平方米的土地(土地用途:工业;房地产产权为甲某私有)及地上厂房出租给乙使用。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习题

二
判断
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提出者费雪认为货币量的 现金交易数量说的提出者费雪认为货币量的 变化对实际经济是没有影响的。() 变化对实际经济是没有影响的。() 2.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考虑了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考虑了货币需求 偏好。() 偏好。() 4.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 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 求因素。() 求因素。()
三
选择题
1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 面哪个无关?() 面哪个无关?() A 交易量 B 偏好 C 手续费 D 利率 2 惠伦模型中的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 惠伦模型中的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 A 同非流动性成本负相关 B 同净支出方差负相 关 C 同利率正相关 D 同收入和支出的次数有关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Y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Y 6.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货币本身并 6.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货币本身并 无内在价值,它仅仅起到()的作用。 ()的作用 无内在价值,它仅仅起到()的作用。 7.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7.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8.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着重分析支 8.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着重分析支 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 出流,()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出流,()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9.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 9.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 ()、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5.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使k=1/V,即人们所持有的现金占整个交易 k=1/V, 量的比例,两个方程式便能达成一致。() 量的比例,两个方程式便能达成一致。() 6.根据凯恩斯的 流动性偏好”理论, 6.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作为货 根据凯恩斯的“ 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之一的投机动机是国民收 的正相关函数。() 入Y的正相关函数。() 7.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 7.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 传统的数量说假设货币的流通速度V 于:传统的数量说假设货币的流通速度V不 变,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多变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多变的。()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一、填空题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
2.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期、、、。
3. 大叶性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
4. 晚期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5. 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二、名词解释1. 慢性阻塞性肺病2. 肺肉质变3. 矽结节4. 早期肺癌5. 隐性肺癌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 慢性支气管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A.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B.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的黏液化C. 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D.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2.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并发症是A. 肺炎B. 肺脓肿C.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源性心脏病D.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E. 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3. 引起肺气肿的最重原因是A. 吸烟B. 空气污染C. 小气道感染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E.肺尘埃沉着病4. 慢性支气管为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A. 黏液上皮化生B. 移行上皮化生C. 鳞状上皮化生D. 杯状上皮化生E. 肠上皮化生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E.肺组织高度纤维化6. 引起支气管扩张症的最重要的病变基础是A.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显著增生B. 支气管壁因炎症遭到破坏C. 肺不张和肺实变D. 肺纤维化E. 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畸形7.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A. 肺结核病B. 支气管扩张症C. 慢性支气管炎D. 支气管哮喘病E. 原发性肺血管疾病8. 下列哪项疾病不出现肺透明膜?A. 腺病毒肺炎B. 大叶性肺炎C.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D. 流感病毒肺炎E.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9.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A. 腺病毒B. 肺炎支原体C. 大肠杆菌D. 肺炎杆菌E. 肺炎球菌10. 支气管扩张症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主要是:A. 支气管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增多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E. 肺组织高度纤维化11.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腺泡中央型肺气肿?A. 慢性细支气管炎是本型发生的主要原因B. 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C. 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无关D. 肺腺泡中央区的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E. 肺泡管、肺泡囊变化并不明显12. 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A.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B. 肺结核球C. 周围型肺癌D. 大叶性肺炎E. 急性支气管炎13.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严重者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B. 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化脓性炎C. 两肺散在病灶,以上肺多见D. 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E. 可并发肺脓肿及脑脓肿14. 关于大叶性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病变多累及一个肺大叶B. 常并发肺褐色硬化C. 病变多见于左肺上叶D. 外周血白细胞降低E. 可导致支气管扩张15. 下列哪项不符合病毒性肺炎?A. 常见病因是流感病毒B. 间质性肺炎C.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D. 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含体E. 透明膜形成16. 下列病变除了哪项外均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A. 肺小气道慢性炎B. 肺小动脉、无肌性细动脉肌化C. 左心室肥厚、心腔扩张D. 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E. 心肌纤维肥大17. 下列叙述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A. 病变多局限于一个小叶B. 属于化脓性炎C. 可并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D. 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E. 多发生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18.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A. 肺肉质变B. 肺褐色硬化C. 肺脓肿、脓胸D. 败血症E. 感染性休克19. 患者骤起畏寒、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时,最有可能是:A. 肺癌B. 支气管扩张症C. 肺源性心脏病D. 大叶性肺炎E. 肺结核20. 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B. 间质性肺炎C. 透明膜形成D. 肺泡性肺炎E. 上皮细胞内的病毒包含体21. 患者,男,62岁,干咳,痰中带少许血丝1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复习题一、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A.8岁以后 B.10岁以后 C.12岁以后 D.14岁以后2.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华莱士 D.班杜拉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A.提前 B.落后 C.同步 D.不确定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6.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7.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移情教育 B.意志教育 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8.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A.可逆性阶段B.权威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9.道德是一种()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10.在班杜拉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是()A.年龄和教育B.情境和教育C.教育D.环境、榜样和强化1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1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13.道德观念即( )。
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识14.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唯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A.行为训练 B.说理教育 C.移情教育D.意志教育15.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A.个性B.态度C.品德D.意向16.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认识不足C.道德意志力不够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1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
A.从自律渐向他律按阶段发展B.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C.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按阶段发展D.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按阶段发展18.道德感是一种()。
A.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B.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道德判断C.伴随道德判断而出现的内心体验D.伴随道德行为而出现的内心体验19.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助人为乐、文明礼貌是一种()。
A.品德B.道德行为C.道德D.道德观念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A.年龄B.环境、榜样与强化C.情境与教育D.逻辑思维的发展2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A.原则定向、良心定向B.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C.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D.“好孩子”定向、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2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23.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首先取决于( )A.道德规范的可信度B.自己的道德认识C.已形成的态度定势D.自己的道德感24.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A.道德认识不足B.缺乏愿望与热情C.道德意志力不够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25.道德性的社会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皮亚杰C.斯陶布D.科尔伯格26.科尔伯格的道德性研究与皮亚杰的研究有不同之处,科尔伯格强调( )A.理论研究B.问卷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D.应用研究27.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的表现。
A.初级阶级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一定阶段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B.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是无意的偶然表现C.道德行为是品德的表现D.道德性包括道德行为和品德29.()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A.道德观念B.道德感C.良心D.价值观30.下列不属于品德构成的心理成分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境C.道德意志D.道德感31.道德感是伴随着()产生的内心体验。
A.道德认识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2.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并激情满怀地朗诵《满江红》以感染学生,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
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3.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4.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叫()。
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5.人的自尊感、荣辱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人道感、同志感等,统称为()。
A.责任感B.道德感C.崇高感D.理念感36.我国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
A.李伯黍B.邵瑞珍C.章志光D.肖锋37.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A.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识发展研究”38.“临床叙述(对偶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斯陶布D.班杜拉和麦克唐纳39.科尔伯格的()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
A.对偶故事法B.正直测验法C.两难故事法D.价值澄清法40.皮亚杰认为()。
A.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造成的后果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的B.儿童的道德性是由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C.研究道德问题不宜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两难故事法D.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处于从权威阶段向自我中心阶段过渡时期41.“互惠道德”一般在()出现。
A.6~7岁B.10岁以前C.10岁以后D.12岁以后42.他律道德,也可以称为(),在()间出现。
A.互惠道德 6~7岁B.互惠道德 10~12岁C.强制道德 6~7岁D.强制道德 5~10岁43.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李伯黍D.梅和哈特肖恩44.认为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李伯黍D.梅和哈特肖恩45.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
A.二阶段B.三阶段C.四阶段D.六阶段46.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互惠或可逆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47.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互惠或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48.皮亚杰研究发现,11—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公正阶段D.互惠或可逆阶段49.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最高水平是()。
A.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前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50.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
A.6岁以后B.8岁以后C.10岁以后D.12岁以后51.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D.良心或原则定向52.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
A.道德行为B.道德体验C.道德情感D.道德判断5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拉斯提出,西蒙和哈明等加以发展的价值观培养方法,叫()。
A.价值评估法B.价值测试法C.价值澄清法D.价值判定法二、名词解释1.道德信念2.道德评价3.价值观4.道德5.品德三、简答题1.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2.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哪几种?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4.皮亚杰将儿童道德性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四、论述题1.以对“海因茨偷药行为”的判断为例,分析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和规律的观点是什么?3.分析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4.请说明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及明确两者关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