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七 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和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点。
但是,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和处理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是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制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实践操作法: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案例、练习题、黑板、粉笔。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合理布置,便于学生交流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设计了3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分析例1是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例题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现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学习知识经验: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和认知活动由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学生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发展路径:(1)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利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目标确定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你们家有几口人?那你知道我们全国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师:那你知道近24年全国总人口数有什么变化吗?可以怎样统计?生:网上搜索近24年的全国总人口数,进行比较生: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
师:对的。
这里是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情况。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国总人口数越来越多。
生2: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更清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的折线统计图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提高他们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技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培养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和绘制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3.画图工具:准备彩笔、直尺等画图工具,方便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超市的销售统计图、天气统计图等,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的作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如某地区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绘、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理解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理解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绘、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教学的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齐声回答: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每年我国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向大家展示自己研制的机器人风采。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近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情况?(想)教师给出信息,我们还能用学过的什么来表示呢?师:(课件4:条形统计图)请大家齐读标题。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表示多少?接下来每格代表多少?(师问生齐答)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
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有变化吗?(有)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画比画吗?(师可在课件2006年处先做模仿)全部生尝试。
指一生试一试。
师:这是一种新的统计图。
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再播放一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理解的“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齐读课题。
(二)、比较异同,构建新知。
师:看到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内容,我想你们的脑海中一定有一个一个的问号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如何绘制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如何绘制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来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数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绘制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统计图素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吗?如何表示这种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折线统计图的案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一些关于折线统计图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a.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b.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c.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折线统计图的案例,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向全班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案例教学法,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7章《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7章《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够绘制并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3.掌握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解读和比较。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绘制,帮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介绍(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2.解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步: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2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组数据,让他们绘制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标轴,绘制出清晰准确的统计图。
第三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15分钟)1.让学生根据所绘制的统计图,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2.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和对比方法,从中发现规律和结论。
第四步:实际案例演练(20分钟)1.提供几组实际数据,让学生绘制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指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有意义的结论。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数据分析能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掌握了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六、作业布置1.练习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图中的数据。
2.撰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3~9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绘制,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
投影仪等。
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1:那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2: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查,然后分析一下数据。
师:怎样统计呢?
生1: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我们就调查上海的吧。
生2: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
生3:我觉得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师:下面是一个调查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
(出示教材106页例2)
2001~2010年
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
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观察上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师: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体会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能说一下你们的绘制过程吗?
生: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相同,我们先根据上面的两幅图,分别描出对应数据的点,标出对应数据,然后连线。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折线,怎么区分啊?
生1: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颜色。
生2:我们还给出了图例说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我还要写清楚单位,给复式折线统计图加上标题、日期等。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1:单式折线统计图只有一条折线,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或多条折线。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图例。
师:观察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出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死亡人口数大于出生人口数,上海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是自然增长数,上海人口从1995年开始出现负增长。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07页第(3)问,师生共同评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像这样,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数学
上,我们往往会用线的虚实、线的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方法来区分各条折线,并把区分的方法用简单的图例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还可以直观地对两个量或多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A类
以下是淘气和笑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一个星期进行训练的情况。
淘气、笑笑1分钟跳绳7天训练统计图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淘气和笑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七天呢?
(3)淘气和笑笑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4)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B类
下面是“奥运我先行”学生运动会上,五(1)班、五(2)班参加篮球比赛前4场的成绩统计表。
班级得分场次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
五(1)班50534849
五(2)班46485052
(1)请你根据上表绘制合适的统计图。
五(1)和五(2)班篮球队四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2)第一场比赛,两个篮球队成绩相差多少?第四场呢?
(3)两个班级的成绩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4)你能预测第五场决胜局的成绩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略(2)第一天相差1个第七天相差2个(3)淘气和笑笑的成绩都呈上升趋势,淘气的成绩稳定、笑笑的成绩波动较大(4)可能淘气获胜
B类:
(1)统计图略(2)第一场相差4分第四场相差3分(3)五(1)班呈下降趋势,五(2)班呈上升趋势(4)五(2)班可能获胜
教材习题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
3. 略
4. (1)两地的气温都是从1月到7月呈上升趋势,从7月到12月呈下降趋势。
(2)略(3)要准备一些防寒的衣物。
5. 统计图略(1)男生的身高增长快一些(2)略
6. 略
7.(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
计图8、9.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