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诗歌
第五讲南朝诗歌2-永明体、宫体诗

有 情 知 望 乡 , 谁 能 鬒 不 变 <
佳 期 怅 何 许 , 泪 下 如 流 霰 。
去 矣 方 滞 淫 , 怀 哉 罢 欢 宴 。
喧 鸟 覆 春 州 , 杂 英 满 芳 甸 。
余 霞 散 成 绮 , 澄 江 静 如 练 。
白 日 丽 飞 甍 , 参 差 皆 可 见 。
灞 涘 望 长 安 , 河 阳 视 京 县 。
齐 梁 之 后 , 无 有 犯 者 。
病 , 齐 梁 之 前 , 时 有 犯 此 ,
同 声 , 为 上 尾 。 此 为 诗 中 巨
五 “ 八 言 病 诗 ” 中 之 二 第 : 五 上 字 尾 , 与 第 十 字
•
绿 池 始 沾 裳 , 弱 兰 未 央 结 。
例 陟 野 如 看 :
阳 春 , 登 楼 望 初 节 。
玉 树 流 光 照 后 庭 。
妖 姬 脸 似 花 含 露 ,
出 帷 含 态 笑 相 迎 。
映 户 凝 娇 乍 不 进 ,
新 装 艳 质 本 倾 城 。
丽 宇 芳 林 对 高 阁 ,
玉 树 后 庭 花
陈 叔 宝
主要类型有:艳情诗、佛理诗、咏物诗、
游戏诗等,以艳情诗最为代表。 特色:情调上伤于轻靡, 风格上较柔靡缓弱, 形式上讲究词藻、对偶与声律。 读之使人四肢皆懒慢不收拾。 ——朱熹
晚 登 三 山 还 望 京 邑
好 诗 圆 美 流 转 如 弹 丸
不 对 芳 春 酒 , 还 望 青 山 郭 。
鱼 戏 新 荷 动 , 鸟 散 余 花 落 。
远 树 暧 阡 阡 , 生 烟 纷 漠 漠 。
寻 云 陟 累 榭 , 随 山 望 菌 阁 。
戚 戚 苦 无 悰 , 携 手 共 行 乐 。
永明体

宫体诗
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 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 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 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 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 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 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 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 为宫体诗。
八病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
小韵、正纽、旁纽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李煜《破阵子》
杯酒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 郎。 ———明夏完淳
胡应麟《诗薮》 “诸作材力有余,风神 全乏”。
永明体
“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 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 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
“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
文章四友
初唐的杜审言、李峤、苏味道、 崔融。他们的诗多为分题赋咏和 寓直酬唱之类的“台阁体”诗,虽 在内容上与以前的宫廷诗人的作 品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 的研练方面却有很大进展,为唐 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其中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 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争 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这是 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以“四杰” 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 的不同所在。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 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 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 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4.蝉联而下,巧“接字”。
北朝乐府的思想内容
1.反映战争的。
2.反映人民疾苦的。
3.描写北方的景色和风俗。 4.反映爱情生活的。
5.反映北方民族的豪个性和尚武 精神。
南朝永明体诗歌风格

南朝永明体诗歌风格
南朝永明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风格,是南朝刘义庆所创。
其特点有:
1. 格律严谨:南朝永明体诗歌遵循古体诗的格律要求,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诗句长度控制恰当,韵脚和平仄安排合理。
2. 文辞清丽:南朝永明体诗歌注重音韵的韵律美,富有韵味和音乐感。
修辞手法灵活多样,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显得生动、形象。
3. 内容高雅:南朝永明体诗歌的内容多涉及山水、情感、人生哲理等主题,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慨为主。
诗歌通常表达的是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4. 意境宛转:南朝永明体诗歌追求意境的宛转和转折,通过诗歌的布局和发展,使意境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给人以深厚的感受。
总之,南朝永明体诗歌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充满了文雅、优美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永明体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永明体.txt爱情是彩色气球,无论颜色如何严厉,经不起针尖轻轻一刺。一流的爱人,既能让女人爱一辈子,又能一辈子爱一个女人!“四声八病”
弊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诗歌的声律、病犯说是南朝齐时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云: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沈约
沈约
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锺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永明诗人,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有大量的诗歌创作。《南齐书·陆厥传》说:“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研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水明体’。” 与同时代的二谢等人相比,沈约的山水诗并不算多,但也同样具有清新之气,不过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如《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景物变化的捕捉与描摹,使得诗歌境界具有一种动态之势。诗人以登高临眺之所见来烘托“离群客”的孤独形象,从而将眼前之景同“归心”融为一处。 沈约的离别诗也同样有“清怨”的特点,如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别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将少年时的分别同如今暮年时的分别相对比,已经蕴含了深沉浓郁的感伤之情;末二句又用战国时张敏和高惠的典故(见《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更加重了黯然离别的色彩。全诗语言浅显平易,但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而又委婉,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沈德潜评此诗:“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卷十二)
齐梁体和永明体

齐梁体和永明体一,永明体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一种讲究声律的新诗体.其背景因素主要有:1.佛经翻译中印度语音的启发;2.汉语四声的发现;3.诗歌创作摆脱乐律束缚而追求音韵规范的要求;4.周顒,沈约等人的探索和诗人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二,沈约,谢朓的诗歌创作1.沈约是著名的永明体诗人,锺嵘在《诗品》中将其诗歌风格概括为"长于清怨"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中.2.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诗人,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体现在:①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②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诗音调和谐,体现出圆美流转的特点.谢朓善于熔裁警句,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永,体现了"新诗体"的特点.3.王融也是积极参与创制"永明体"的`诗人.三,何逊,阴铿等人的诗歌创作1.何逊的诗歌反映社会生活面狭窄,善于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意隽美,意境清幽.尤长于酬答,伤别之作.2.阴铿的诗歌反映社会生活面亦较狭窄,其诗以写景见长,诗风清丽,善锻炼字句,对仗工整,讲究声韵.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一,家族文学向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的转变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达到鼎盛,一些名门望族世代习文,注重家族内部的文化教育,并由此而形成了诸多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王,谢可为代表.刘宋之际,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因此以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也逐步向以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二,齐梁诗人集团1.萧子良文学集团.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有竟陵八友等人.2.萧衍,萧统文学集团.梁代萧衍喜好文学,倡导并鼓励文学创作.萧统受父亲影响,自己也爱好文学,便召集文士进行诗赋创作和学术研讨,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成就突出,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3.萧纲文学集团.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大力创作宫体诗.三,诗人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齐梁时期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活动,方式大体一致,大多停留在宫廷,内容多是应制,应教,同题共赋,相互唱和的作品,题材单调狭窄,内容脱离社会生活.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廷一,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南朝皇室皆行伍出生,来自社会下层,留恋,学习市井之风.南朝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民歌配乐演唱,以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二,宫体诗:1.宫体诗的概念."宫体"之称,虽始于梁简文帝之时,然而自鲍照,汤惠休,沈约,梁武帝萧衍以及刘孝绰,王僧孺等人的艳体诗已肇其端,只是到了梁,陈之世才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关于什么是"宫体诗",曾有过不同的说法.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方面.2.宫体诗的特点: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其中包括对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爱情心理的刻划等,形式上追求辞藻与声色及感官的剌激.3.宫体诗的代表主要有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陵,庾肩吾父子及陈后主等人.【讲析作品】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这首诗是谢朓的一首著名的写景抒情诗.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诗人出任宣城太守,离京赋任之际写下了此诗.诗人在春日的傍晚登上三山还望京邑建业,满目的秀色美景,触发了诗人的去国思乡之情.2.本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第二层为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的景色;第三层为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3.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1)本诗的标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概括了诗的基本内容,其构思也围绕着登,望而自然展开.先写登三山,望京邑,但不是直接描写,而是化用旧句以陈己意.他熔炼了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和潘岳《河阳县作》"引领望京室"的诗句,既写出了自己的登临离京,又以王粲离京适楚的飘零之感和潘岳的离京失意之情,暗示了诗人的心境.随后便是所见之景的展开,但诗人并没有让景物着上一丝的离愁别绪,而是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明丽优美的春日晚景图.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沉痛凄切的去国怀乡之情.本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重在抒写去国怀乡之情,中间写景,来反衬去国怀乡之情,构思精巧,层次井然.(2)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写景.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点,表现手法也相当高妙."飞甍","参差"生动表现了京城建筑的特点,"丽"字表现了夕阳返照下的绚丽色彩,"皆"字显示了清晰的程度.尤其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写得新奇别致."余霞","澄江"是建业晚景的特征,而令人叫绝的是恰切的比喻:锦缎般的晚霞和白练似的江水,形象而富于色彩感."散"字和"静"字是动静不同的描写角度,而前后两句又运用了俯仰观察的视角.诗句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对仗工稳,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句,李白曾深情地赞叹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喧鸟","杂英"两句又抓住了春日傍晚的特定景象:暮归的鸟儿喧闹鸣叫,覆盖了春洲;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布满了郊外的芳草野地."喧","杂"显态,"覆","满"示多,用词贴切而传神.其次,写景的语言不求刻意雕琢,但也是锻炼所得,于清新明丽之中寻求自然平淡的境界.正如宋人葛立方所言:"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 【阅读篇目】沈约:别范安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赠西府同僚王孙游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和傅郎岁莫还湘州萧纲:咏舞二首(其一) 咏内人昼眠萧绎:夕出通波阁下观妓。
永明体诗歌的艺术成就

永明体诗歌的艺术成就概述
哎,说到永明体诗歌,那可真是诗歌界的一股清流,让人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美呀,就跟吃了糖似的,甜丝丝的。
咱们先聊聊这永明体是咋回事。
南北朝那会儿,有个叫沈约的大佬,他带着一群小伙伴,搞了个诗歌新玩法,讲究声律、对仗啥的,让诗歌读起来那叫一个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这,就是永明体的由来啦。
要说永明体的艺术成就,嘿,那可不是盖的。
首先啊,它的语言,简直就像溪水一样清澈,又像是微风拂过树叶,轻柔又自然。
读永明体的诗,就像是跟老朋友在树下乘凉,聊着天,听他们娓娓道来,心里头那个舒坦啊。
再来说说这形式,永明体可是把诗歌的形式玩得团团转。
它讲究对仗工整,句式灵活多变,读起来既有节奏感,又不失自然流畅。
就像是个手艺高超的厨师,把各种食材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吃了还想吃。
而且啊,永明体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
它既能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又能描绘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永明体的诗,就像是看了一部部微电影,每个画面都那么生动,那么感人。
有时候,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也变成了诗中的那个人,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最让人佩服的是,永明体的诗人们,他们不仅仅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更是有着深厚情感和敏锐洞察力的艺术家。
他们用诗歌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抒发情感,让后人能够透过这些诗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总之啊,永明体诗歌的艺术成就,那真是杠杠的。
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诗歌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每次读到永明体的诗,我都忍不住要感慨一番:这诗歌啊,还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呢!。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永明体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永明体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永明体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明体是一种讲究声律和对仗的诗体,因其活跃在南齐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代表人物是沈约、谢眺等。
他们根据四声的`规律,在创作中注意声、韵、调的相互配合和词语对偶形式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注重“音律”的新诗体。
从此,中国的诗歌开始从比较自由的形式向讲求格律的方向发展,对唐代以后的诗歌以及宋词、元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永明体集大成的作家:庾信《哀江南赋》。
永明体诗的特点

永明体诗的特点
永明体诗的特点
永明体诗是由明代诗人曹雪芹创作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明代诗歌的高峰之作。
一、屈折法
永明体诗在诗歌表达上采用了一种叫做“屈折法”的手法,即作者用屈言折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采用这种手法之后,诗歌的表达会变得更加细腻,做到表里如一,富有情趣,使诗歌表达更加生动和丰富。
二、铺垫式
此外,永明体诗还特别注重铺垫式的表达,也就是通过前面的一句来暗示诗歌接下来的意思,从而为诗歌的表达增添更多的悬念,使诗歌更加含蓄而又富有哲理,从而使诗歌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
三、前后照应
此外,永明体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前后的照应,即前后相互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细节会有所变化,使诗歌表达更加精致细腻。
四、思想内容
最后,永明体诗的思想内容也很独特,尤其是其对天地人等思想的表达更是深刻,能够体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介绍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 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 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 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 、韵、调的配合,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 、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 :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 、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 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 谢朓、沈约和王融。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 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元帝萧绎(508年 9月16日[1]―555年 1月27日[2]),字世 诚,小字七符,自 号金楼子,南兰陵 (今江苏常州)人 。南北朝时期梁代 皇帝(552年―554 年在位)。梁武帝 萧衍第七子,梁简 文帝萧纲之弟。
萧绎的职贡图
对形式美的追求 同为六朝绮丽文风影响,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所说:“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认为“至如文者,惟须绮毂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这里包含了对华丽辞藻,悦耳声律等形式方面的要求,在宫体诗上的表现有三: (1)重视用典 如萧纲《赋乐府得大垂手》:“垂手忽苕苕,飞燕掌中娇。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讵似长沙地,促舞不回腰。”这里“掌中娇”是指掌上舞,事见《六孔六贴》六 一《舞杂舞》,“罗衣”句,化用《王孙子》。“讵似”二句,事见《汉书·景十三王传》。这首小诗共六句,用典就有三处之多,可见此风弥行。 (2)讲究声律 “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脁、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15]永明时,沈约利用前人声律研究的成果,根据当时佛经 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启发,从文学角度,正式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说,形成永明体诗歌,宫体诗吸收其成果,合律者颇多,如萧纲《折杨柳》中:“夜密飞鸟碍,风轻 花落迟。”已成律句。 (3)追求辞藻 “雕藻淫艳,眩倾心魄,亦尤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诗如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虽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教歌公主第,学舞汉成宫。多游淇水上,好在凤栖中。履高疑上砌,裾开持畏风。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 垂丝绕帷幔,落日度房栊。妆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红。非怜浦江佩,差使空闺空。” 足见其文辞华美,音律流转,圆润跳脱。 然而,“齐诗纤巧,琢之字句之间,齐诗最绚色泽,愈工不觉性情愈隐。”这里所追求的美,是一种靡丽绮弱的美,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内在,即使在内容上对美人的 描绘也只是对其容貌姿态的感叹,从未写到美人的内心,这与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为‘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 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也是萧纲等人所始料未及的。 3、内容受佛教影响 士人的心态影响着文学创作的方向,而佛、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在六朝曾深深地影响着士人的思想乃至行为,尤其是佛教西来对于文化的影响更是如此。 佛教出于印度,东汉初传入中国,至南朝尤昌,统治者出于治乱的需要,对之多有倚仗,如梁武帝曾做《净业赋》以佛教的观点猛烈批判、否定现实享受,其中指出人 们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追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非,并把它们上升到“殃国祸家”的高度来加以否定,另外如《广弘明集》所载简文帝 《六根仟文》、沈约《仟悔文》及梁君臣同作之《八关斋夜赋四城门更作四首》,就集中体现了他们以佛教的观点对现实的声色生活作出的反省与思考。足可见其立身 之道的严谨,但却提出“文章须放荡”的观点,其实与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受佛教的影响有关。 如《维摩诘经》写到维摩诘是居住在闹市里的信奉佛教的居士,他出入酒馆妓院,博弈戏乐,结交权势,积累财富,修梵行而仍有妻子。虽然其世俗生活是无所不为, 但由于他精通佛理,“善权方便”而能“立其志”“正其意”,并有高度的智能辩才,因此,他的精神世界仍然很高超,仍能于佛国得道。
谢朓 永明体的代表诗 人谢朓,不仅在 “竟陵八友”中 最为突出,而且 也是齐梁时期最 为杰出的诗人。 他虽然出身于世 家大族,但由于 沉浮于政治旋涡 之中,目睹仕途 的险恶和现实的 黑暗,因此常常 在诗中表现仕宦 的忧惧和人生的 苦闷。
如《暂使下都夜发新 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 :大江流日夜,客心 悲未央。徒念关山近 ,终知返路长。秋河 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 正相望。金波丽鳷鹊 ,玉绳低建章。驱车 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 隔两乡。风烟有鸟路 ,江汉限无梁。常恐 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
THAபைடு நூலகம்K YOU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 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 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 涩之弊。谢朓的五言诗,今存130多首,其中新体诗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都已具有 五言律诗的雏型,只是有用仄声作韵的。句和篇的声律还不确定。尽管他的这些诗篇在 声律上还表现得有些混乱,但也可看到已渐有了些眉目。
宫体诗顾名思义是出自宫廷的诗,宫廷文艺一般指 雅正之音,但“宫体诗”则大多来源于“民间”的 南朝乐府, 所谓“吐言止于轻薄,赋咏不出《桑中 》”。然则萧梁皇族缘何对民间文艺感兴趣呢?原 来南朝开国君臣大多是以军功起家的将领,文化不 高,品味庸俗,时世的动荡与身份的大起大落,使 得他们对人生无常的感受甚于常人,因而及时行乐 的想法异常强烈,对奢靡与女色的贪求往往以直接 的形式表现出来。宫体诗的产生,又与南朝民间文 化相关。南朝商业至齐梁时十分繁盛,都市里大量 出现的秦楼楚馆和商贩娼妓,构成了南朝文化特有 的商业气氛。本来就素质不高的齐梁统治集团,对 此一拍即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艺一直受到 统治者的重视,并非像现在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统 治者一贯轻视民间文艺。
当考究,
产生背景 南齐永明年间( 483-493 ),社会 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 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 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作品名称 永明体 作品别名 新体诗 创作年代 南齐永明年间 格 式 四声八病 创始人 周颙、沈约等人
• • • • • • • • • •
主要特征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 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 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 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 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 流转圆美和通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 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