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情节
中医药伴我成长,我与中医药的故事

中医药伴我成长,我与中医药的故事《中医药伴我成长》打小,我就和中医药有着特别的缘分。
记得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有一次感冒特别严重,一直咳咳咳,吃了好多西药都不见好,妈妈可着急了。
后来她不知道从哪听说了一个老中医,就带着我去试试看。
那是我第一次去看中医,一进那屋子,就闻到一股浓浓的草药味,说不上难闻,但很特别。
老中医看起来特别慈祥,他先是给我把了脉,然后就开始一边摇头一边说我这是身体太虚了,要好好调理。
接着他就开了一大包草药,还嘱咐妈妈怎么熬药怎么给我喝。
我看着那一大包黑黑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心里直犯嘀咕,这能好喝吗?回到家,妈妈就开始熬药了。
那过程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满屋子都飘着那股草药味,感觉整间屋子都被草药占领了。
好不容易药熬好了,妈妈端到我面前,我看着那黑黑的一碗,真的是下不去嘴啊。
妈妈就开始哄我,说喝了就会好啦,不喝病就不会好。
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喝下去。
哎呀,那味道,真的是无法形容,苦苦的,还带着一股怪味,我差点就吐出来了。
但是神奇的是,喝了几天那难喝的中药后,我的感冒真的慢慢好了。
从那以后,我对中医药就有了一种特别的认识。
它虽然不像西药那样见效快,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魔力,好像能慢慢地把你的身体调理好。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对中医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我知道了很多草药的功效,也知道了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
中医药就像一个默默守护我们健康的老朋友,一直伴我成长。
现在,每当我闻到草药味,就会想起小时候喝中药的那一幕,虽然有点苦涩,但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呀。
中医药,它不仅是一门医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它会一直陪伴着我,继续见证我的成长。
那一刻我了老中医作文

那一刻我了老中医作文
那一刻,我懂了老中医。
“哎呦,您这脉象有点不对啊。
”老中医一脸严肃,手指在病人手腕上轻轻按压。
他白发飘飘,看起来有些古板,但眼神里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犀利。
“这草药得这样配,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在药房里,他一边娴熟地挑选药材,一边跟旁边的学徒唠叨。
他手里的药材闻起来有点奇怪,但他说这些都是治病的宝贝。
“别小看这些草药,它们可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老中医笑着对病人说,眼里闪烁着对草药的热爱。
他解释着每种草药的用途,好像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好了,记得按时吃药,多休息。
”老中医把药递给病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转身走回诊室,背影看起来有些孤独,但也很坚定。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老中医。
他不仅是一个会看病的老人,更
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守护者。
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健康,也守护着传统医学的传承。
我印象中的中医500字作文

我印象中的中医500字作文
我印象中的中医,真的挺神奇的。
每次我身体不舒服,去中医
那里看看,他们就能摸出我哪儿不对劲,然后给我开几副草药,喝
了之后真的就好多了。
你说这草药怎么这么灵呢?
中医看病,跟西医真的不一样。
他们不光看你身体的病,还看
你心里的病。
他们会问你最近心情怎么样,压力大不大,然后告诉
你应该怎么调整。
这种全方位的关心,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还有啊,中医的疗法也特别有意思。
针灸、拔罐、推拿,听起
来就挺新鲜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腰疼得厉害,中医给我推拿了几下,我就觉得舒服多了。
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真的让人佩服。
不过说实话,有时候我也觉得中医有点玄。
那些草药啊、穴位啊,听起来就像是在讲神话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中医毕竟是我们
国家的传统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能流传到现在,肯定是有它
的道理的。
总的来说,我印象中的中医就是这样,神奇、温暖、有意思,
有时候还让人觉得有点玄。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信任中医的。
毕
竟,它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的一种医学体系,让我觉得特别亲切。
我身边的中医主题作文

我身边的中医主题作文中医,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挥着它的神奇作用。
我先得说说我家隔壁的王大爷。
王大爷是个资深的中医爱好者,自己也懂点儿中医的门道。
有一回,我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肿得跟馒头似的。
王大爷瞧见了,慢悠悠地说:“孩子,来,让大爷给你瞧瞧。
”只见他眯着眼,在我膝盖上这儿按按,那儿摸摸,然后神秘兮兮地说:“没啥大事,回去用热毛巾敷敷,再拿点红花油揉揉。
”您还别说,照他说的做,没几天我这膝盖就好利索了。
还有我那爱美的姑姑,不知道从哪听说中医调理能美容养颜,愣是天天抱着中药罐子喝。
我好奇地问她:“姑姑,这中药苦不苦啊?”姑姑一脸坚定地说:“苦啥苦,为了美,这点苦算啥!”一段时间后,姑姑的脸色还真的变得红润有光泽了,让我不得不对中医的美容功效刮目相看。
要说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我们小区门口的那位老中医。
每次路过他的诊所,都能看到里面坐满了人。
有次我感冒了,吃了好多西药都不见好,妈妈就拉着我去了老中医那儿。
老中医先是给我把了把脉,然后看了看我的舌头,不紧不慢地说:“孩子,这是受了风寒,体内有湿气。
”接着开了几副中药,还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别吃生冷的东西。
那中药的味道啊,真叫一个苦!可神奇的是,喝完之后,我的感冒居然真的好了。
中医这玩意儿,有时候看起来挺玄乎,但真的管用。
它不像西医那样,各种仪器检查一大堆,而是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找出病根。
而且中药大多是天然的草药,感觉比那些化学合成的药让人放心多了。
虽然现在西医很流行,但我觉得中医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它就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和惊喜。
说不定哪天,我也得去学学中医,把这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承下去!。
我学中医的经历

我学中医的经历(一)我学中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师郝先生学习传统中医;第二阶段是上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和现代医学;第三阶段是闭门自修领悟中医精髓。
我把学习中医的经过写出来,给后学的杏林同行们一点经验和启示,少走一点弯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造福于人类。
一、缘分我能拜一位睿智、严慈的中医郝梦侯先生为师,真是三生有幸。
1967年我因腰部疾患从河北省饶阳县回到家里,时年19岁,正是懵懂的时候,为了打磨时光与朋友学过二胡、习字。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操持家务,因腰疾不好,时而困扰我活动不顺。
通过我弟弟的同学结识郝先生的三子郝孝彭,由孝彭带领见到郝梦侯先生求医。
初见郝先生是一位衣着朴素,端庄、慈祥的老人。
他留着黑白相间的八字胡,额头特别的宽大,很像画中的寿星老。
腰疾在郝先生的精心救治后很快痊愈。
我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每次诊完病后都留下来与郝先生说一会话,我把当时的苦恼、无助、诉说给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
郝先生也受到了冲击,但他一生中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能坦然处之。
每每从郝先生家中出来沉重的心情就会减轻许多。
我知道郝先生喜欢喝茶,为了感谢郝先生,给郝先生买一点高级茶叶末,给郝先生送去却被郝先生狠狠训了一顿。
因为郝先生知道我父母受冲击,工资只发生活费,我下面还有弟妹要生活,这次我才见到郝先生严厉的一面和他坦荡博大的心怀。
我流泪了,郝先生这次也知道我感恩的心思,反而对我感情更加深了。
郝先生膝下一女三子,大姐在保定工作,三个儿子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插队,家中就剩二老。
所以我无事就去郝先生家间或帮助做点事,更主要是听郝先生讲过去的事,后来我父母和姑母、表姐都成了郝先生的患者和朋友。
郝先生也知道了我祖父、三姑、四姑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的。
孝彬、孝彭比我年轻几岁,我与孝彬、孝彭以及他们的同学们一起玩,我对琐事从不记较,郝先生也认为我人还厚道。
我不喜欢下象棋和围棋等棋类甚得郝先生赞许。
据郝先生后来告诉我,下棋是千方百计将对方置于死地,而行医者是千方百计救人的疾苦,道不同不相与谋,热衷下棋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
中医诊疗的经历作文

中医诊疗的经历作文我是一名90后中医师。
很小的时候就觉得中医很神奇,路边的“小草”,手中数根银针就能治病,感觉中医是廉价医学,是最适合普通老百姓的医学。
我的舅爷董长明是我们大峪山区有名的老中医,医德高尚,有时候为了给病人省下药费,经常给他们说一些小偏方,这些小偏方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时候经常去他的诊所玩,喜欢吃他那里的山楂丸。
上中学的时候在他那里认识了第一味中药——黄连,第一次尝到了黄连之苦,也在那里舅爷教我背会了第一个汤头歌诀—四物汤。
从此,心中就埋下一颗学习中医的种子。
参加完高考,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学。
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在早自习时诵读《黄帝内经》,一起背诵方剂方歌。
当时还在我们宿舍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营气卫气不如吾之浩然正气,下联:气海血海尽出我之水谷之海。
在学校的学习,为我后来从事中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实践中,我跟随我市多名名老中医学习。
参加工作后,院领导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大力支持我所在的科室开展中医业务。
我也在工作当中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含义。
有时候甚至怀疑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老祖宗留下的这一套东西还适不适应当今社会?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我认识我现在的妻子才得以转变,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看到她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出于职业习惯就询问病情,把脉、望舌,四诊合参考虑为肺胃热盛。
于是,就用她的眉笔在餐厅的餐巾纸上写下了一张处方,之后就是亲自抓中药、熬中药,服用五付中药后脸上痘痘竟神奇地消退了。
也正是这张中医药方最后成就了我的美满姻缘,现在我们家的小公主已经一岁半了。
每每谈及此事,妻子总会调侃道:“别人追女孩都是送花、看电影之类的。
你这倒好,直接看病送中药喝。
”而真正让我感受到中医神奇之处的是另外一个病人,该病人是我院一位护士的父亲。
一年前,这位护士的父亲因左足部溃烂红肿,在当地以皮肤感染为诊断对症给予抗感染药物应用,红肿症状缓解。
十年行医路 - 我的中医之路

十年行医路- 我的中医之路一、踏上岐黄路1994年、临近春节,我的父亲却突然病倒了。
经过村里卫生所几位大夫的会诊和治疗,病情反而逐渐加重。
几位大夫慌了手脚,让赶快去市里大医院。
当时的农村出租车是没有的,加之天色已晚,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了一辆破旧的北京吉普,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土路颠簸,在深夜两三点钟的时候终于赶到了赤峰市医院。
在医院里,父亲的病很快有了诊断结果:脑血栓。
于是又经过办住院手续、交押金、取药、等等一系列繁琐而又必须的程序,父亲终于用上了药。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好转,但也因此办理了病退手续,只能领取最基本的生活费,加上治病的开销,家里的经济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父亲看病的曲折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特别是陪着他在医院里过春节时的辛酸景象,很长时间都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大夫,也许父亲早就应该得到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治疗了,而不会耽搁那么长时间;如果我是一个大夫,也许父亲早就治好了,就不用在医院里过春节了。
这样的念头让我在接下来的高考中毅然选择了医学专业。
二、难忘师恩情由于为父亲看病耽误了一些时间,加之我的英语原本就不好,填高考志愿时我明智的选择了中专。
老舅对我说:“学中医吧,中医治大病”。
就这样我来到了赤峰卫校中医班,开始了我的中医生涯。
我可以说是中医世家出身。
我的外公与舅父皆操岐黄之术,且都是当地的著名中医,活人无数,颇有名望。
但我生性愚鲁,于董家医术领会不多。
去学校后,对中医的陌生以及中医理论的枯燥深邃之困惑,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前几年的时光就在这种陌生、困惑和青春的痴狂放浪中虚度了。
这种情况直到毕业实习那年才得以改变。
我的实习带教老师是我的老舅----赤峰名医董松泉,他是让我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第一人。
董师虽无超常的天赋,但有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儿。
他曾先后获得过“赤峰市优秀中青年中医”、“赤峰市著名中医”等称号,历任中医学会赤峰分会理事、常务理事等职。
我心目中的中医200字作文

我心目中的中医200字作文
中医,那可真是咱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那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
你闻过那草药的味道吗?真香啊,好像是大自然给咱们送的小礼物。
说到针灸,简直神奇得不行!就那么一针下去,身体就好像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啥毛病都好了。
中医讲究啥?“天人合一”呗!就是说人和自然得和谐共处,这样身体才不容易出毛病。
那些药方啊,每一张都像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让人听了都忍不住想多了解一点。
这些智慧,可是传承了上千年呢!
每次一想到中医,我就觉得生命真是太奇妙了!那么多病都能治,那么多方法都能用,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中医情节
三病区华玉玲和很多人一样,对于医院的最初记忆来自于打针,每次当酒精涂在屁股上的瞬间,我都感觉皮肤和心脏同时冰凉,全身僵硬,灵魂出窍,眼泪总是忍不住流下来,所以总是希望不用打针,生病可以痊愈。
上小学时,我还是经常感冒、发烧、肚子疼。
那几年恰逢我爸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钻研,天天手捧几本《按摩推拿治百病》之类的书,为了不让我打针,也渴望自己迅速成才。
每次我生病时,他总是让我亮出周身穴位,供他练习,不得不说那时的我爸找穴不准,手法不熟练,经常急的满脸通红,青筋暴起,汗出如浆,每每到最后,都是功亏一篑。
但是,正是因为我爸让我接触到了中医,而且也总是梦寐着用中医来治病,这样我就可以少打针或者不打针了,我也不用恐惧害怕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想到长大后的我竟然很神奇的被分配到了宿迁市中医院。
从此,我便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真正的相信中医,熟悉中医还要从我的慢性盆腔炎说起,那一年,孩子刚两岁,我每天感觉腰酸背痛,疲乏无力,而且日益加重,特别是晚上,肚子疼痛就更加厉害,经常要到夜里一、两点钟才睡着,这简直让我痛苦不堪,刚开始,我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只是每天输液,虽然能缓解,但是总是治不好,
后来我又做了理疗,在后来我又中药灌肠,能试的方法我都试了,虽然都有用,但却总治不好,疾病一直纠缠着我,让我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中医妇科张雯主任的诊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向张雯主任诉说了自己的症状和痛苦,当时的她听我说完以后,接着就帮我把脉、又做了一些相关的检查,就对我说,“不要紧张、别害怕,好好的配合治疗,会好的。
我呢,给你开一星期的中药喝,每天两次,早晚喝,然后每星期复诊一次,我会根据经期对中药做一些调整,要按时复诊,记住了吗?”对于这样的普普通通的问诊、检查我当时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可以治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喝中药,就这样连续喝了2-3个月,我的身体竟慢慢发生了变化,肚子的疼痛越来越轻了,人也不疲乏了,睡眠也比以前改善了,喝了五、六个月我的盆腔炎竟然神奇般的痊愈了,这让我喜出望外,自此,我彻底臣服于中医药的魅力,后来不管示身边的朋友、亲戚、同事、同学,但凡她们有妇科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跟她们说到我们医院找张雯医生吧!她看中医妇科真的非常棒,随着咱们医院名医堂的建立,我慢慢的认识并了解了更多的中医老专家,如:梁兰英、胡大昕、赵辉、项翠华、姜玉石、庄鹰等等,他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他们发挥着中医的龙头带动作用,让中医服务的理念和优势全面渗透到百姓中去,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让我能够学习中医、走进中医。
真正的走进中医,还得从咱们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说起,为了创建三甲,咱们医院狠抓西学中,并在各临床科室积极开垦各种中医特色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咱们医院在中医特色服务方面,取得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冬病夏治深爱市民的喜爱和追捧,每年举办的膏方节也让很多患者成为了膏方的忠实粉丝,而且还举办了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科普巡讲活动,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开展个性化服务,在提升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紧跟医院的脚步,我们临床科室也不甘落后,通过中医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让中医治疗深入临床,近几年我们还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护理方案,不仅提高了中药饮片的使用率,而且让中医诊疗项目,如:中药雾化、中药灌肠、穴位注射、大黄贴肚脐、艾灸、拔火罐、中药泡脚等,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但为患者减轻病痛、治愈疾病,还降低了患者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如今我们科甚至我们医院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患者在这样的体系中自然有道不清的中医缘,诉不完的中医情,自从我们科加强了中医建设,我对中医的热情更是与日俱增,今后我将继续用中医的理念指导患者,让患者体会到中医不仅仅是药物和医术更是一种生活观、价值观,我将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技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让患者满意在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