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发电机 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教案:利用电磁感应制作简单发电机

物理教案:利用电磁感应制作简单发电机

物理教案:利用电磁感应制作简单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制作简单发电机引言: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实验之一,它使我们能够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以及能量的转换和传输。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如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发电机。

这个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

一、电磁感应原理的简要介绍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体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电流。

二、实验材料和装置的准备1. 铜线:用于制作发电机的主要导体部分。

2. 磁铁:用来制造磁场。

3. 纸夹:用于将铜线固定在磁铁上。

4. 电池连接器:用于将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可用的电流。

5. 电灯泡:用于测试发电机的输出。

三、发电机的制作步骤1. 将长约30厘米的铜线固定在磁铁上,形成一个简单的线圈结构。

确保线圈的两端不重叠且与磁铁保持一定的距离。

2. 将磁铁与线圈固定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确保磁铁和线圈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3. 将电池连接器的正负极连接到线圈的两端。

这样,在线圈中就会产生一个电动势。

4. 用电灯泡测试发电机的输出。

将电灯泡的两个引线连接到电池连接器的两个连接点上。

如果电灯泡亮起来,说明发电机成功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原理解析和现象分析当将磁铁靠近线圈时,磁场会穿过线圈,导致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中会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导致电流的产生。

这个电流通过电池连接器流出,可以用来驱动电灯泡发光。

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线圈,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引起了电流的流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的输出通过电灯泡来验证,当电灯泡亮起来时,就证明发电机成功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个简单的发电机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能量的转换过程。

机械能通过线圈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被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了电灯泡发光。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教案引言:电磁感应是指在磁场的作用下,导体中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发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本实验教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2. 掌握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测量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效果。

实验器材:1. 铁线圈2. 永久磁铁3. 电池4. 线圈支架5. 导线6. 电流表7. 电压表8. 变阻器9. 旋转轴实验步骤:1. 将铁线圈绕在线圈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

2. 在线圈的两端连接导线,并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变阻器上。

3. 将永久磁铁放置在铁线圈附近,使其与铁线圈垂直。

4.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铁线圈的两端,并通过变阻器控制电流的大小。

5. 旋转轴转动,使铁线圈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旋转。

6. 实时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不同电流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并进行数据处理。

2. 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图,并分析其特点。

3. 讨论铁线圈转动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铁线圈旋转的过程中,电流和电压都会发生变化。

当铁线圈旋转时,磁铁的磁场线会穿过铁线圈,导致铁线圈内的导体发生电磁感应。

由于铁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导致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速率成正比,感应电流的大小则取决于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阻器的电阻值,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增大时,电压也随之增大;当电流减小时,电压也随之减小。

这说明了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

而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正是基于这种线性关系,通过旋转轴的转动来不断改变磁场强度,从而产生电流和电压。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共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从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从生活到物理。

1、磁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演示:小吊扇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结合图16-35观察电扇内部主要构造:磁体线圈谁给电路供电?说明磁场和线圈能产生电流(磁生电)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参照p52表格顺序进行探究。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教师用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教师用
(2)摇动手柄时,小电灯会,说明电路中有;
(3)将小电灯换成小量程电流表,缓缓地摇动手柄,小量程电流表的指针,这表明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电。
3、我国家庭电路的交流电频率为,周期为,电流方向1个周期内改变次,电流方向1s内改变次。
4、实际的大型发电机的定子是,转子是,磁体采用,这种发电机叫做。
教学反思
三、电能的输送
1、远距离输电采用,这样做的好处是。
2、超导体的电阻为,采用超导体做输电线,输电线(会/不会)发热。
四、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
直流电动机
交流发电机
实质
原理
能量转化
线圈与电刷间是
外部电路中的电流
【当堂反馈】
1、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研究______________的装置。实验时,要使检流表的指针摆动,应
学科物理使用时间年级编号14
课题
电磁感应发电机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考纲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路的在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改变方向或改变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和有关。
4、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有关。
二、发电机
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发电机工作时发电机主要由和等组成;
2、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高中一年级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高中一年级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实验高中一年级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将直观地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并深入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相关的规律和定律。

2. 掌握构建简单电磁感应装置的方法和操作技巧。

3. 理解发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1. 铜线圈2. 镁条3. 铁芯4. 电磁铁5. 电池6. 万用表7. 铁钉8. 导线实验步骤:1. 将铜线圈包绕在铁芯上,并将两端导线连接到万用表上。

2. 将铁钉连接到铜线圈的一端,作为转动轴。

3. 将磁铁连续地移近和远离铜线圈,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数据。

4. 将铜线圈接入电池电路中,通过转动铜线圈,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数据。

5. 反向转动铜线圈,再次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数据。

6. 将铜线圈放置在磁铁的正上方,借助铜线圈的重量,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数据。

实验原理与分析:1. 当磁铁靠近或远离铜线圈时,铜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2. 当铜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电流会在铜线圈内回路中产生。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3. 当铜线圈放置在磁铁的正上方时,由于地球的磁场的存在,铜线圈自身也具有磁通量。

当铜线圈静止不动时,直接通过铜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1. 靠近和远离铜线圈时,万用表的指针会有相应的变化。

靠近时,指针会偏转一个方向;远离时,指针会偏转另一个方向。

2. 转动铜线圈,万用表的指针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且变化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

3. 反向转动铜线圈时,万用表的指针也会偏转,且偏转方向与之前相反。

4. 将铜线圈放置在磁铁正上方,当不施加额外的力或转动时,万用表的指针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1. 当磁铁靠近或远离铜线圈时,铜线圈内会产生电流,即实验观察到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2、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3)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教具】铁架台、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神秘地):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

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

师(遗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

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

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

同时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

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二、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五、电磁感应发电机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

师:开个玩笑。

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

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依次):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师引导学生回答。

电磁感应 发电机 学案

电磁感应 发电机 学案

电磁感应发电机学案周崇田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通过观察,了解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知道发电机工作原理和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3、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是交流电,我国供电系统的交流电频率,能区别交流电与直流电.4、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丹麦的物理学家最早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

【引入】问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猜想:。

【演示实验】看用手摇发电机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一、电磁感应现象1、叫电磁感应现象。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52页图16-37实验,完成下列问题【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感应电流方向跟和有关。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现象:改变方向或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

结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方向和方向有关。

二、发电机1 、发电机是根据制成的。

2、发电机工作时把能转化成能3、发电机主要由和等组成。

【实验观察】将电流计(表)接在手摇发电机上,轻轻摇动手柄,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现象:电流计(表)的指针周而复始地发生有规律的偏转。

4、交流电:电流方向随发生变化的电流。

我国家用照明电就是交流电,其电压是,频率是HZ,周期为0.02s,1s时间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拓展】用两个半环组成的来代替交流发电机上的两个完整滑环,那么线圈中产生的虽然是交流电,但供给外部电路的电流方向却保持不变这种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直流电。

这种发电机叫做直流发电机。

【课堂练习】1、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的,它的主要应用是制造。

2、当电路的在磁场中做时,导体中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和有关。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教学设计导言在物理学中,电磁感应是一项重要而广泛应用的原理,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装置。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深入了解电磁感应原理以及探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电磁感应与能量转化的基础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一部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与公式。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如用磁铁静止地插入线圈中,观察是否会产生电流。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发现磁场与导体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引导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可以使用示波器等设备,让学生观察到感应电流的产生,并通过公式计算感应电流的大小。

第二部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接下来,需要引入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进而引出电磁感应是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电流的变化,加深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部分:探究磁场对电压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个探究磁场对电压的影响的实验。

可以使用一个螺线管,并将其两端连接到示波器或电压表。

通过改变螺线管中的铁芯位置,观察示波器或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磁场的强弱对感应电压的大小有影响,并进一步认识到磁场是发电机工作的重要因素。

第四部分:设计发电机的制作实验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发电机。

可以提供一些基本材料,如导线、永磁铁等,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发电机。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全面理解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原理,并体会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3
板书: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
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教师介绍法拉第的事迹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顽强的钻研精神
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问题1: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问题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改变切割方向或磁场方向 结论: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
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者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问题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改变切割速度或磁场强弱 结论:切割速度增大或磁场增强,感应电流的强度会增大。

4、问题4:在上述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导体在磁场中 的运动情况
感应 电流 电路闭合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电路断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完成书上左图所示的表格,并能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仔细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幅度
答: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分析上升的理性认识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三、发电机
1、手摇发电机的组成:磁体、线圈
2、摇动手柄,小灯会发光,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摇摆
学生观察并分析、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