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小儿推拿3个案例

小儿推拿3个案例1)小儿推拿调理孩子感冒发烧案例四岁男孩牛牛,连续三个月高烧(每个月二十几号左右),伴有扁桃体红肿、咳嗽多、流黄鼻涕,其咳嗽痰多没有完全根治。
第一次来推拿的时候,孩子舌红、咳嗽痰多、流青鼻涕,小儿推拿主要以化痰去寒为主。
前两天,家长要求一天推拿两次,第三天孩子的鼻涕不再流,痰声变大,明显痰要排出的迹象,连续三天以化痰为主。
第四天孩子痰排出。
本次治疗用了七天。
推拿期间,孩子无发热及扁桃体不适的症状。
孩子休息三天,因为嘴馋吃了五块巧克力,再次来的时候,舌苔明显变黄舌体变红,以清热为主推拿两天。
孩子在家泡脚时贪玩用了凉水,当天晚上开始出现发热的症状,当天晚上最高温度在39度,孩子妈妈在家推背、清天和水共一个小时,孩子体温降到38度,一晚上温度没有在上升。
第二天早上开始流清鼻涕,来推拿时其温度一直在37-38度之间,上午主要以清热为主,主要以清天河水、退六腑为主,最后给孩子捏肩井拿风池让孩子出了些汗。
温度为37.6度,让孩子回家休息一下回家泡泡热水脚。
下午,孩子睡觉时出了很多汗,但温度依然没下来。
下午五点孩子再次来推拿,来的时候温度为37.7度,下午这次推拿主要以滋阴清热为主,二马涌泉配合清天河水退六腑合用,大概半个小时孩子再次出了汗,温度到36.6度,观察一天没有任何身体不适。
发热的这一天半中孩子没有服用任何药物,而且这次发烧没有出现之前的扁桃体红肿及咳嗽痰多等症状,孩子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这就再次体现了小儿推拿的神奇所在。
本文作者是小儿按摩网小儿推拿师培训名家精品班学员幼康小儿推拿创始人李汉娟。
2)小儿推拿退烧案例2014年1月8号周三中午,女儿发烧38.5度,从学校接回来后并没有做任何处理。
身冷,用热水泡脚后,温度升到39度,推拿后38.3度。
下午五点女儿因了睡觉,盖的被子有点多,一小时后,体温升到39.7,赶紧脱衣服,擦身,降至38.8度。
忙完店里的事再去给女儿退烧,退六腑15分钟,二马,清肺清肝,温度降至38.3度,之后没有做任何处理。
小儿推拿穴位详细解说(十五)呕吐

小儿推拿穴位详细解说(十五)呕吐【孩子呕吐怎么办】——揉内关小孩的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健全,出现呕吐是正常的现象。
食物对于人体来说,也属于异物,需要胃肠进行消化吸收。
胃肠消化不了的或者对人体有害的,就可以通过呕吐排除体外,以缓解胃的压力,对人体实际上起着保护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学会辨别呕吐物,如果溢出清淡、灰白色的物质就是都来自食道稍带黏性的分泌物和咽下的奶水,是人体胃肠正常的排斥反应。
但是如果小孩得呕吐物有臭味或带血的话就不正常了,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出现小儿呕吐的情况,家长先不要忙着给孩子喂药,我教大家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揉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呕、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疏通经脉的作用。
具体方法:让小儿伸臂仰掌,在腕横纹上2寸的两筋指尖,就是内关穴。
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中医讲的每一寸都是以中指中节为准的,这里更要以小儿的指节为准。
上一节提到良药治未病,小儿很容易出现呕吐症状,所以作为家政应做好预防保健。
小儿呕吐,与家庭护理也有很大关系,家长要注意,正在哺乳期的婴儿,喂食不宜太快,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喂饱后,把小儿抱正,然后用手拍小儿背部,直到听到小儿打嗝的声音就可以了。
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孩子一哭就拿奶瓶哄,这样并不好。
把吃饭的时间定下来,其他的时候饿一饿,大一点的孩子也要这样。
另,不要过食煎炸肥腻食品及冷饮。
呕吐较轻者可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
再者,如果孩子出现呕吐的话,最好让孩子侧着睡。
如果每个家长能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你的孩子就不会出现呕吐了。
我希望每个家长通过学习,都能做自己孩子的良医,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六十二)——小儿夏秋呕吐怎么办

导致停滞不 化,
损伤脾 胃 ,
很 有
可能 发 生 呕 吐。 明 代 万 全 《 幼 科 发 挥 ? 卷
之 三 ? 脾 所 生 病 ? 呕 吐 》 认 为 : “ 小 儿 呕
吐 ,
多 因 乳食之伤得 之 。
非 若大 人 有 寒有
热 也 。 然 因 于 寒 者 亦 有 之 。 ” 这 句 话 指 出
,
,
,
象 ,
是 一种常 见 的 症状 ,
引 起 呕 吐 的 病
CF
气 伏 于 胃 胃 不 受 纳 引 起 呕 吐 夏 天
,
,
;
因 有很多 ,
西 医 依 据 发 病 机 制 将 其 归 纳
HA
M I N EF SY
贪 凉 经 常 吹 空 调 容 易 感 受 寒 邪 , 寒 气 直 为 三 类 : 反 射 性 呕 吐 、 中 枢 性 呕 吐 、 前
E so
MT I
ER
中 脾 胃 , 导 致 脾 胃 功 能 失 调 出 现 呕 吐 。
庭 障 碍 性 呕 吐 。 胃 肠 道 疾 病 是 引 起 呕 吐
DA
I
C
I
N
D
I
T
I
2 .
本来小儿 胃肠 功能发
育就 不完善 ,
常 见 的 原 因 , 如 急 慢 性 胃 炎 、 消 化 性 溃 疡 、
除 了 肚子疼 、
拉肚子外 ,
呕 吐也 是 夏
干 净 的 食 物 后 胃 肠 道 通 过 呕 吐 将 不 洁 ,
秋常见 的 影响孩子健康生 活的 一大 因素 ,
的 食 物 排 出 体 外 此 为 胃 肠 道 的 自 我 保 ,
推拿呕吐

推拿治疗:小儿呕吐【概述】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原因很多,本章节着重介绍由消化道病变所引起的呕吐。
一般来说是因食管、胃或肠道呈逆向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严重呕吐者甚至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
若护理不当或有呕吐物被吸人,尚可继发呼吸道感染。
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长期呕吐者,可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
另外,如果因喂养不当,吸入空气过多,或喂乳过多,出现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至口腔,从口涌溢出,此称为“溢乳”,为正常现象,不属于病态。
祖国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有物有声者,谓之呕;有物无声者,谓之吐;有声无物者,谓之干呕。
【临床表现】依中医辨证呕吐可分为以下几种:1.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的乳食,呕吐物酸臭不甚,腹痛喜暖,面色苍白,四肢乏温,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无力,指纹色红。
2.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恶臭,身热口渴,面赤烦躁,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色紫。
3.伤食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腐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乳片,院腹痞问,腹胀厌食,矢气恶臭,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苔厚腻,脉滑数。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诊断和鉴别】因呕吐是一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
一见即知是呕吐。
问题在于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特别需要鉴别的是中枢性呕吐。
任何中枢神经病变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均可出现呕吐,且多伴有明显头痛。
呕吐往往于头痛剧烈时出现,可呈喷射状。
从呕吐与头痛的关系中,可作出中枢性呕吐的诊断。
如脑外伤、脑膜炎、儿童周期性呕吐等。
【治疗】1.治疗原则寒吐者,治宜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热吐者,治宜清热和胃,降过止呕;伤食吐者,治宜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腹阴阳、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按法等。
4.操作方法(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先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500次,揉中脘3分钟。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感冒腹泻呕吐案例)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临床中的应用(感冒腹泻呕吐案例)小儿推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显著,无毒付作用,它和历代其他疗法一样,因时、因地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小儿推拿非常盛行。
清代光绪丁丑年(1877),登州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以治成人之疾为主。
青岛市中医院儿科已故老中医李德修(1893~1972),幸得《推拿三字经》,刻苦钻研,深得其精髓,将其广泛应用于儿科,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流派之一。
李老谢世以后,儿科医生继承了他的经验,代代相传,临床中不断的创新和研究,使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得到不断发展。
临床中笔者应用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手法及临床所得介绍如下:1 取穴方面:取穴少,主要穴位三十几个,临床常用穴位有胃经、板门、脾经、大肠经、肝经、肺经、八卦、四横纹、小天心、五指节、精宁、威灵、二马、外劳宫、一窝风、天河水、六腑穴。
小天心、五指节、精宁、威灵常作为结束手法取穴。
临证取穴一般不超过3—5个,还常用独穴,即每次治病只取一个穴位,在一定的情况下,只要一个穴位多推久推,坚持下去,以得效为度。
特别是对急性病更主张用独穴,临床证明这一疗法有效,为其他推拿学派所无。
徐氏举出26个独穴,其实凡是久用无弊疗效明显的穴位都可以用独穴。
把穴位的功效和药物相匹配,《推拿三字经》云:“今定独穴,以抵药房;分阴阳为水火两治汤;……”,明确了独穴治病的功效,使临床选穴更加明确,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如小儿泄泻,出现吐泻交作,则取板门独穴,久推以缓解为度。
取穴部位比较单一,以左上肢肘以下穴位为主,患儿接受治疗时坐位即可,右手可自由活动,患儿乐于接受。
如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取清补大肠经、补脾经,结束手法取捣小天心,掐五指节、精宁、威灵。
穴位全在左手。
不需要身体其他部位的操作。
推拿治疗小儿呕吐120例疗效观察

李 某 ,男 ,3 6天 。2 0 0 8年 7月 2 6日就 诊 。 患儿
自出生 1 0 日后 开 始 呕 吐 ,呕 吐物 为母 乳 、痰 涎 ,每
日1 0多 次 ,患 儿 啼 哭 不 安 ,饮 水 或奶 即吐 ,曾服 用 中西药 物 均 无 效 。诊 见 :形 体 消 瘦 ,面 色 无 华 。舌 淡 、苔 白,指 纹 淡滞 。测 肛温 3 7 . 3  ̄ C。诊 为虚 寒 型呕 吐 。嘱 其 停 用 所 有 药 物 ,予 以推 拿 治疗 。以 补 脾 土 、
出 的是 ,小 儿 呕 吐要 注 意 饮 食 调 节 ;推 拿 手 法 宜 轻 巧 ,切 忌重滞 ,且 应在 空腹 时 施行 手 法 。临床 观 察 表 明 ,推拿 治疗 小儿 呕 吐方 法 简便 ,无 副作 用 ,患 儿 及
腑 :用 食 中两指 指腹 ,在 患儿 前 臂 尺侧 自肘 横 纹 至腕
理脾 胃功 能 。寒 吐 加 补 脾 土 , 以健 脾 和 胃 ,温 中散 寒 ;推 三关 加强 温 中作用 。热 吐选 退 六 腑 ,能 清 中焦 积 热 。伤食 吐用 分 腹 阴 阳 ,加 强 理 气 消 食 导 滞 作 用 , 推下七 节 骨 以泄热 通便 ,使 胃气 得 以 通 降下 行 。笔者
揉 板 门 、运 八 卦 、摩 腹 、捏 脊 、推 天 柱 骨 、推 三 关 。 治疗 1次 ,次 日复诊 是 呕 吐 减 至 3次 。1疗 程 后 ,每
1 . 2 诊 断标 准 :所有 患 儿 均 以呕 吐 为 主要 临 床 表 现 , 轻 症 :每 日呕 吐 2 ~ 3次 ;重 症 :食 入 即 吐 ,每 日 1 0
时 针方 向按 摩 。热 吐者 顺 时 针 方 向 ,寒 吐者 逆 时 针方
宝宝不愿喝奶、经常呕吐,小儿推拿来帮您

生活保健宝宝不愿喝奶、经常呕吐,小儿推拿来帮您2021.0550祝您健康生活保健的改善,呕吐、反胃等症状逐渐消失,每顿奶可以喝120~140毫升。
胡医生介绍,厌食,又称恶食,指小儿经常性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甚至拒绝食物。
厌食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多因积食、宿便、肝气不畅等致使胃肠空间相对减小,影响食欲;虚证多因素体脾虚、喂养不当、恣意喂食所致。
总而言之,小儿厌食的主要病位在脾胃。
因为中医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
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共同管理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转输功能。
脾胃健运则食欲正常,脾胃功能失常则可见厌食。
她强调,厌食的治疗关键在于健脾消积,小儿推拿通过轻快柔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以达到调整脾胃功能,调整经络气血,消除肠道积滞的功效,从而解决小儿厌食的问题。
不仅如此,小儿推拿不需要借助任何药物、器械以及医疗设备,也不会给小朋友带来打针吃药的恐惧感,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
但就厌食而言,除了通过推拿手法消除积滞,改善脾胃功能,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情况,合理科学配餐与喂养,积极纠正小儿偏食的不良习惯,控制零食,两相配合,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厌食这个问题。
推拿手法1.补脾经【定位】拇指螺纹面。
【功效】益气养血、补脾和胃、消食化积。
【操作】 推拿者在患儿拇指螺纹面环形旋推。
【次数】300~500 次。
2.掐揉四缝【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
【功效】消宿食、化积滞。
【操作】推拿者从患儿食指起每揉3次,掐1次,依次揉掐完四指为1次。
【次数】3~5 次。
3.摩腹【定位】整个腹部。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食、降逆止呕。
【操作】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手掌放于患儿小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旋摩。
【时间】2 分钟。
4.揉脐【定位】肚脐正中。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操作】推拿者用指端揉动患儿肚脐。
【时间】2 分钟。
5.捏脊【定位】后脊正中,整个脊柱。
小儿推拿病例分析模板

病例分析
病名:xx
证型:xxxx
治则:xxxxxxx
发育迟缓、下肢萎软、尿频尿急、遗尿、盗汗——肾
脾宜多补、清后需加补
心肝经只清不补
肝经可清可补
肾经只补不清
推拿八法:
1.发汗解表法:按揉耳后高骨、按揉风池、揉迎香、掐揉二扇门、
2.
水
3.天突、
4.
5.镇静安神:捣小天心,揉掐五指节,按揉百会,摩卤门
6.消食导滞法:揉板门、逆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摩中脘、揉腹、
揉天枢
7.止沤法:板门推向横纹、揉左端正、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
龟尾、捏脊、摩脐、揉天枢、揉足三里、揉涌泉。
利小便实大便:清小肠、揉三阴交、推箕门
8.通大便法:清大肠、按揉博阳池、摩揉肚脐(泻)、摩揉腹(泻)、
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搓摩胁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呕吐病例分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饮食、痰涎等胃内容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呕吐病因病机】
小儿呕吐发生的原因,以乳食伤胃、胃中积热、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为多见。
1、乳食积滞乳食过量,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之食物,乳食积滞胃中,引起呕吐。
2、胃中积热胃为阳土,如乳母过食辛辣食品,乳汁蕴热,儿食母乳,或较大儿童过食辛热之品,使热积胃中,再感受夏秋湿热,致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3、脾胃虚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乳母平时喜食寒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儿食其乳,脾胃受寒;或小儿过食瓜果生冷;或感受风寒之邪,均可使寒凝中脘,损伤脾胃,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发为呕吐。
4、肝气犯胃如环境不适或所欲不遂,或被打骂,均可产生情志怫郁.导致肝气不畅,横逆犯胃,气随上逆而致呕吐。
【呕吐辨证论治】
1、乳食积滞呕吐物多为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移,腹部胀满,传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消食,和胃降逆。
2、胃热气逆食人即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移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挥火。
3、脾胃虚窠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面色苍白,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指纹淡。
治法:温胃和中。
【小儿呕吐推拿调理】
1、乳食积滞分阴阳、淸天河水、献肠' 揉合谷、揉板门、运内八卦。
病例:秦某,女,3岁,10月8日来儿推世家安阳小儿推拿店推拿。
因“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
患者5小时前不明原因出现腹部疼痛、呕吐,呕吐物多为乳块和不消化食物, 恶心,嗳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指纹紫滞。
常规治疗配合推拿治疗。
常规治疗:分阴阳30次,淸天河水300次,泻大肠200次,揉合谷1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临床经验:推小天心300次,淸脾经100次,清胃经100次。
推拿后3小时症状缓解。
5日复诊,症状明显缓解,呕吐次数减少,治疗方案不变。
6日,大便次数增多,并思纳食。
7日,痊愈
分析:有伤食的病史,呕吐物多为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吐后觉舒为本证辨证要点。
若胃寒而兼伤食者,呕吐物不明显,苔多白腻。
推小天心,镇惊清热、降逆;清天河水,清心泻火;泻大肠,消胀通便;清胃经、揉合谷,止呕吐;清脾经、揉板门,清胃热;逆运内八卦,降逆顺气。
2、胃热气逆分阴阳、推小天心、清脾经、淸胃经、平肝、清大肠、揉合谷、退六腑、运内八卦、淸天河水、淸板门、打马过天河。
病例:苏某,男,2岁,5月5日来诊。
因“呕吐1天”。
患儿1天前,餐后突然出现呕吐,呕吐频繁,吐物酸臭,面赤身热,口渴喜饮,大便臭秽,舌红苔黄。
常规治疗:分阴阳20次,平肝100次,清大肠200次,揉合谷100次,退六腑2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淸天河水300次,清板门300次。
临床经验:推小天心300次,清脾经200次,清胃经200次,打马过天河 30次
复诊6日,呕吐次数明显减少。
治疗方案不变。
7日,大便等余症明显减轻 8日,痊愈。
分析:呕吐频繁,食入即吐、呕吐物热臭气秽是本证的特点。
胃热呕吐频剧者,易损伤阴津。
推小天心2,清热除烦;清脾经,补脾健胃;清大肠、退六腑,清脏腑热毒,除肠胃积热;揉合谷,运内八卦,顺气降逆止呕;清天河水,泻火退热;清板门,清胃火,退身热;打马过天河,退热通经、止呕。
也可用苦瓜根少许,水煎服。
3、脾胃虚寒分阴阳、揉一窝风、补脾经、逆运内八卦、推三关。
病例:翟某,男,3岁。
7月丨6日来诊。
因“呕吐5天。
患儿5天前不明诱因出现呕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指纹淡。
常规治疗:分阴阳200次,揉一窝风300次,补脾经5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推三关300次。
临床经验:揉小天心300次,泻大肠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中脘 300 次。
17日复诊,症状逐渐减轻。
19日,呕吐次数减少。
21日,症状明显好转,并思纳食。
22日,痊愈。
分析:患儿病程较长,多因禀赋不足,大病久病,脾胃素虚,寒凝中脘,中阳不运,胃气通降无力,致乳食不化,痰食停蓄,久而上逆发生呕吐。
揉小天心,安神散结;揉一窝风,祛风散寒;
补脾经、推三关,补中益气、健脾温胃;泻大肠,消积聚、除腹胀;逆运内八卦,顺气降逆、止呕;揉外劳宫,温脾健胃。
本证以食后良久方吐,吐物不化,淸稀色淡少味.伴见全身脾胃虚寒之症为特征。
可用丁香1粒,生姜1块,水煎服汁。
【预防护理】
1、婴儿哺乳时不宜过急,以防吞人空气;哺乳后将小儿竖抱,使吸人的空气排出,然后再让其平卧。
2、喂养小儿时,食物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少进食辛辣、炎博和有脾操等异味的食物,少喝饮料。
3、饮食淸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恣食生冷
4、呕吐较轻者.可进少少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实物,较严重者应暂禁食,然后用生姜汁少许滴入口中,再用米汤内服。
5、呕吐时,应有专人护理,抱患儿取坐位,头向前倾,用手托抚則额。
呕吐后应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吐物,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其他病证。
[体会]
呕吐的病因有外邪、饮食、情志、脏腑虚弱。
呕吐的病位在胃。
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者为邪气犯胃,虚者为脾胃虚弱,也多虚实并见,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反胃、噎膈相鉴别。
辨证要点以辨虚实和呕吐物为主。
治疗原则为和胃降逆止呕。
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均辅以和胃降逆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