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秦始皇1、统一六国A、原因: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②政治基础:③民族基础:④群众基础:⑤思想基础:⑵主观条件:B、过程:时间策略顺序2、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巩固了统一的措施政治:军事:(作用:)经济:文化:3、暴政:、、、4、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A.吸收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上: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创造了条件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2、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民族关系:措施:对外交往:3、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汇总(素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4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必背要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 1 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地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北击匈奴,南平越族)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巩固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农业生产。
(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总之: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
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推行暴政稳固统治,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连年征伐,大兴土木,赋税徭役繁重。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地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二、活动及影响:1、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避免大分裂,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②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使台湾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两次雅克萨战役,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①崇儒尊孔,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还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②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
高中历史选修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民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三者思想的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中道理论;④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注意: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意: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12)第五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一、马克思立志“为人类工作”1、马克思勤奋好学、志存高远①童年:勤学、善思②中学毕业选择“为人类工作”③大学:主修法律、钻研哲学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2、马克思思想上的两次飞跃①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②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2)理论成就:主编《德法年鉴》批判唯心主义、与思格斯合作撰写《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1)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成就:《资本论》:发表:1867年第一卷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传播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上3、科学社会主义(1)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合作1、合作的原因①共同的理想与追求②相似的理论研究2、两人的理论合作(合作撰写理论著作)①合写《神圣家族》(1844年)批判黑格尔唯心论(首次合作)②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③合写《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④合作《资本论》合作情况 a/ 恩格斯提供第一手资料b/《资本论》第2、3卷由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资本论》主要内容: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规律《资本论》发表意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把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3、合作创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①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6年)②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4、共同参加革命、并肩作战——投身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四、马克思——第一国际的灵魂1、马克思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①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成立的历史条件:a/ 19世纪5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c/ 马克思的积极筹备②第一国际成立时间:1864年性质:(第二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或:第二个国际工人组织)③马克思被称为“第一国际的灵魂”的原因a/ 第一国际的组织筹备者 b/ 第一国际宣言、章程的起草者 C/ 第一国际存在12年间活动的领导者2、马克思关心和支持法国巴黎公社革命①革命期间及时指出斗争中的失误②革命失败后,撰写《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四、对马克思的评价1、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为全人类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对人类文明:①对亚洲:传入韩国、日本等,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②对欧洲:18世纪传入西方,被启蒙思想家所借鉴。
[拓展延伸]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③儒家思想中的仁、礼、讲道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④儒家主张天下定于一,有助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⑤道德修养上,讲诚信,尊老爱幼;⑥教育上,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言之有理即可)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一)、生平事迹1、青年时代: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师徒关系。
2、游历生涯:柏拉图在地中海沿岸的游历。
3、政治实践:构想“哲学王统治下的理想国”。
4、教学生活:柏拉图创办了西方历史上第一座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
(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1、哲学思想---理念论(1)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评价: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现实意义:倡导创新。
2.政治思想:《理想国》和《法律篇》(1)《理想国》①构成: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智慧之德”军人——对外御敌,对内保民“勇敢之德”平民——从事生产,要有节制“节制之德”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②国家统治者:哲学王(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③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④评价:A.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B.理想国终成乌托邦(2)《法律篇》——强调法治。
(三)柏拉图思想对世界的巨大影响1、他的哲学着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2、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其中提出的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长期的战争使人们渴望统一。
(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2、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扞卫者康熙1、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①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南的管辖。
②收复台湾: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⑤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扞卫了国家主权。
(三)、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四)、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局限性:对内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一、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课标要求]: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主要事迹: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后,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担任大陆军总司令;②整顿和训练大陆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③响应《独立宣言》,传播《常识》,激发起官兵们的战斗意志;④1781年领导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⑤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①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开创美国民主政治;内容: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
②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维护了民主制,完善了总统制。
③不迷恋权力,坚持不当终身总统,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二)评价:1、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
②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
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④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新国策。
⑤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拒绝连任,确立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超两届的制度。
过: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3、总评: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二、法国大革命的扞卫者拿破仑(荒野雄狮)[课标要求]: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主要政治活动:1、大革命的支持者:青年的拿破仑深受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影响;2、崭露头角:1793年土伦战役,破格晋升,展军事才能;3、共和国的救星:1795年平定保王党人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声名远扬;4、夺权: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5、称帝: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6、颁布《拿破仑发典》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
7、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8、称霸欧洲: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9、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由盛转衰,成为失败的决定点;(莫斯科大火—坚壁清野)10、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后期战争——侵略性、争霸性!)11、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
(政治生命的终结)思考: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内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外因——法国奴役其它欧洲国家的人民,引起广泛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