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传读后感
女王黄金日记心得体会

女王黄金日记心得体会《女王黄金日记》是一部关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传记。
这本书讲述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一出生就是女王家庭中最小的儿子,从小就受到母亲熏陶和教育。
伊丽莎白二世有过三个最重要的人生阶段:1704年――1737年。
作为女王家庭中最小的儿子她有能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1706年――1727年:1707年伊丽莎白二世成为首相。
一、童年:悲惨的童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生于伊丽莎白女王的家族,但是她父亲对她的宠爱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曾经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送给了她的姐姐玛丽-米歇尔。
但是玛丽后来却抛弃了他。
虽然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失望,但是她没有抛弃过玛丽―米歇尔她还一直陪伴着她父亲。
为了维护国王地位伊丽莎白女王必须和丈夫一起做生意,当伊丽莎白公主在女王出生之前两个月被卖到国外以后她就开始做起买卖了。
最后女王还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被父亲赶出王室而被卖到英国一个普通家庭。
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父亲竟然因为一个不光彩的罪行而将她抛弃到国外去了!二、青年:成功的青年时期她把对知识的渴求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与她父亲所期望的不谋而合。
在学习上、生活中、政治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进步。
伊丽莎白还是一个“天生的诗人”、“女权主义”者、“最有影响力、最受欢迎女性之一”。
她很早就与维多利亚女王结婚了;她在丈夫死后成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她丈夫去世后成为保守党政治家;她领导着英国政治联盟;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进行统治。
她非常重视议会、选举权以及最高法院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和妥协关系。
但是她经常利用权力打压反对议会和选举的人;另一方面她利用各种手段利用权力控制国王;还利用其他地方来限制和消灭议员们对她或她丈夫的忠诚、怨恨和敌意;她甚至运用自己的财产来支持保守党。
三、中年:失败的中年时期伊丽莎白二世一直是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君主,她一生中有过三个身份大转变:国王、首相和外交大臣。
在1727年到1735年期间,她经历了四次婚姻。
《伊丽莎白女王传》读书笔记(读后感)

父亲路易六世的去世,重任落在了伊 丽莎白的肩上。
1953年,沿用“温莎王朝”作为本 朝称号。
1953年3月24日,玛丽太王太后去世。 1953年伊丽莎白加冕典礼使得英国
的团队和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准备好了吗?
国家事务
录制电视节目
苏伊士危机,媒体报纸的质疑与炮轰··· 伊丽莎白在圣诞电视直播致辞给予了有力的反击。 电视直播的被允许引入,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
即使是最简单的商品,只要花心思加入细节,也 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体验经济
如何进行创新?
传统的欧洲游
喜马拉雅山的背包游
消费者对随产品和服务而来的体验越来越感兴趣,并甘愿投入其中
如何进行创新?
幻想经济
当现实越来越富有挑战, 当人们开始期望一种幻想 的生活状态成为现实,幻 想成为购买产品和服务的 驱动力,这就是幻想经济。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2
解读趋势 创造明天
如何进行创新?
调查研究已经存在的趋势并且从消费 者角度理解这些趋势,进行预想设计。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点击输入文本内容
无声的沉默
1974年3月20日,安妮公主和丈夫遭受一起恐怖的 枪击案,安妮公主的无畏和坚决令人难以置信!
1975年初,女王的挚友、完美助理帕特里克去世。
就不!
1977年,在伊丽莎白二世 登基25周年庆典活动中, 女王头戴一顶饰有25朵编 织花的帽子与前来向她表 示祝贺的人们会面。
黛安娜准备读后感

黛安娜准备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黛安娜的故事,那可真是有好多话想说呢。
黛安娜啊,她就像一颗璀璨又独特的星。
从一开始知道她,就感觉她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王室成员。
她的美,那可不只是外表的漂亮脸蛋和华丽服饰,更多的是一种从内散发出来的温暖和善良。
读她的故事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跟着她的脚步走过了那些或辉煌或艰难的日子。
她的婚礼,那简直就是童话里才有的场景,盛大得让人眼花缭乱。
白色的婚纱,满是憧憬的眼神,当时全世界都在为她欢呼,觉得她就是那个走进幸福城堡的公主。
可谁能想到呢,背后的王室生活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束缚。
黛安娜就像一只被困在精美笼子里的小鸟,虽然外面的人看着笼子金光闪闪,可她自己却渴望着更广阔的天空。
她在王室里努力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像拥抱艾滋病患者,这在当时可真的是打破了很多传统的观念。
她就像一束光照进了那些黑暗的角落,让人们看到王室成员也可以这么接地气,这么充满人性的光辉。
她的感情生活也是让人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和查尔斯王子的婚姻,开始有多梦幻,后来就有多破碎。
两个人就像是两条不太合拍的轨道,虽然强行拼凑在了一起,可终究还是会出问题。
黛安娜在这段感情里受到的伤害,真的让我特别心疼。
她就像一个在爱情里迷路的孩子,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却总是被各种阻碍绊倒。
黛安娜的一生啊,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
她的离去更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悲痛。
她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在夜空中留下了无比绚烂的痕迹。
读完她的故事,我就一直在想,一个人在那么复杂的环境里,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王室成员的传记,更像是一个关于爱、勇气、挣扎和希望的故事。
她教会了我们,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心怀善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片自由天空。
我想,这就是她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收获吧。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

英国维多利亚文学心得体会篇一: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
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年轻的维多利亚观后感王后的成长与坚强

年轻的维多利亚观后感王后的成长与坚强《年轻的维多利亚》观后感:王后的成长与坚强《年轻的维多利亚》这部影片以真实历史人物维多利亚女王为原型,讲述了她作为英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的成长过程。
影片通过维多利亚从少女到王后的转变,展现了她在严峻挑战和压力下的坚强和成长。
观看此片后,我深受感动,对维多利亚女王的成长与坚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维多利亚女王少女时代的描绘呈现给观众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角色。
影片中,维多利亚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经历了父亲早逝、家庭困扰等各种挫折。
然而,她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她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位出色的女王的信念。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她能够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并迈出了成为王后的第一步。
进入王室后,维多利亚女王面临着巨大的艰辛和压力。
她要面对政治上的纷争、经济上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压力。
尤其在她年轻而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这些困扰几乎让她无法承受。
然而,维多利亚女王并没有屈服于困难,她以坚定和聪明的决策处理各种问题,不断学习和进步。
正是由于她的智慧和坚持,英国在她的统治下获得了长期的繁荣和发展。
影片中,维多利亚女王的坚韧和毅力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面对挑战、争议还是个人生活中的困难,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和沉稳的态度,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的毅力和坚持让人钦佩,也给了很多人力量和勇气。
她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女王,更是一位坚定而勇敢的女性典范。
观看《年轻的维多利亚》后,我不禁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成功人士。
和维多利亚女王一样,他们也面临了很多艰辛和困难,但是他们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克服。
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像维多利亚女王一样的坚强和成长精神,他们才能够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在这儿我想向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致敬。
她的成长与坚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她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多么困难的挑战,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通过观看《年轻的维多利亚》,我对维多利亚女王的成长和坚强有了更深的认识。
南丁格尔读后感

南丁格尔读后感南丁格尔读后感篇一天热的实在受不了,连知了都叫个不停,有句话说的好“心静自然凉”,我坐在空调下努力让自己静下来,这时一本书脊被我画上爱心的书映入我的眼眶——《南丁格尔传》。
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作品,书的封面上有一首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的诗《提灯的妇人》:“在人类史上,她是一个圣洁的典型,也是一个巾帼英豪,提着油灯的天使。
”这位天使就是克里米亚的白衣天使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的全名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
它的意思是“花之都城”。
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富豪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希望她长大成人后,做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
可是佛罗伦斯的志不在此。
富有爱心的她想要成为一名护士。
在当时,护士在社会上的地位十分低下,她母亲得知后十分生气,更别说同意了,佛罗伦斯十分苦恼。
后来,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是一个奉献爱心的绝佳机会。
面对姐姐的责备,母亲的痛泣,父亲失望的眼神,她来到了野战医院。
在医院里,受伤的'士兵十分喜爱她,她给行动不便的士兵翻身,按摩士兵麻木的肢体;当士兵夜里饿时,她端来热腾腾的牛奶像慈母喂婴般喂着士兵;当有士兵拒绝手术时,她又会想劝小孩一样劝士兵,在她温柔的劝说下,再固执的士兵也都乖乖的上了手术台。
为了改善伤员的伙食,她用自己的积蓄改善厨房,还购置许多病服,鞋袜给那些伤兵。
当维多利亚女王称赞她时,她只是淡淡的说这只是她的使命而已。
南丁格尔,一个战地护士,她用她那一颗炽热的心温暖了整个战地。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小油灯,继续这份伟大而富于奉献精神的事业。
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女神,她手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提灯永远照耀着这个世界,沿着南丁格尔的足迹继续走下去。
将生命点缀得花香弥漫。
南丁格尔观后感篇二今天我读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这讲的是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为伤员治病而不顾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读完了这一本书,我认识了一名充满爱的人——南丁格尔。
年轻的维多利亚电影观后感

年轻的维多利亚电影观后感《年轻的维多利亚》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历史传记电影,讲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早年生活和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剧情、演员表演和影片主题三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观后感。
首先,剧情方面,《年轻的维多利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成长历程和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
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之前的痛苦生活,到她在位后的斗争和发展,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而有条理。
该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闪回的手法将维多利亚的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有层次感和吸引力。
尤其是在描写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中,观众不禁为他们的爱情哭笑不得,更加体会到了维多利亚成为一个伟大女王背后的人性化的一面。
其次,演员的表演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艾米莉亚·福克斯饰演的维多利亚女王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坚强、聪明和勇敢,同时也呈现出她作为一个年轻女子的脆弱和不安全感。
她的演技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令人不禁为她的人生历程而动容。
而鲁伯特·弗兰德斯则饰演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爱人阿尔伯特亲王,他的表演真实地描绘出了一个有智慧、有魅力、有情感的绅士形象,与福克斯的配合相得益彰。
两位主演在影片中的激情戏份和对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动人。
最后,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权力和爱情的争斗。
通过维多利亚女王的成长历程和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电影展现了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维多利亚女王身为一位强大的君主,她在统治国家的同时也渴望得到爱情的滋养。
电影中的维多利亚女王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智慧,她敢于面对权谋和阴谋,并最终选择了真爱。
这一主题让人们思考权力和爱情的关系,以及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时的困境和挣扎。
总的来说,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生动的剧情、出色的演员表演和引人深思的主题,成功地呈现出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早年生活和她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通用5篇)

《巨人的陨落》读后感(通用5篇)《巨人的陨落》篇1在欧美出版界,英国作家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象征!读了《巨人的陨落》Part1《天地失色》、Part2《巨人之战》、Part3《世界重生》,不由得感激万分——这是我多年来阅读的、极为罕见的、西方作家的一部小说巨著!正如《TimeOut纽约》所题:“福莱特再次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美妙的世界,以及一种纯粹的阅读乐趣,让你根本放不下这本书。
帝国衰落,英雄崛起,真爱无敌,你会忍不住和书里的角色在战火硝烟中同呼吸、共命运,并希望福莱特的下一本大部头赶快砸过来。
”小说线索多而不复杂,人物多而不累赘,虚构的人物、事件与真实的人物、事件并存,既有个人的爱情故事、成长经历、争取权利、参战等,又有几个代表性家族的兴衰,还详尽地描写了俄国十月革命过程,战后欧洲衰落、美国趁机崛起,旧贵族的衰落、男女平等观念树立等重大历史的演变。
整个小说写得波澜壮阔,震撼读者。
一、写作方法方式独树一帜福莱特用记载历史的经典手法——“编年体”的手法来写《巨人的陨落》,即小说的每个章节均以时间为标题,如“第一章6月22日”,这种精确到月,甚至精确到日的写作方式,需要作者具有极大的写作耐心和非凡的执着。
因为,写到月份,甚至日子,第一个要核实的就是当时的天气,当时的居民生活状态,当时的社会状态,来不得半点虚假!二、小说中的历史故事均请历史学家一一核对福莱特公开宣称:他的小说出版之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能够达到这种忠于史实境界的小说,你认为还只是小说吗?读毕《巨人的陨落》,我深切感觉到这不是小说,是历史的演义,是把历史故事用小说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历史再现!可以说《巨人的陨落》是20世纪之初欧洲社会的百科全书!三、Part1《天地失色》、Part2《巨人之战》、Part3《世界重生》给我带来最多的就是阅读之后的快乐感《巨人的陨落》这本巨著,既描绘了一战时期欧洲相关国家、全体民众(包括上层人群、下层人群等三教九流)对待战争的态度、思想和行动;又以实战的笔法描绘了战场交战双方的攻防态势、作战情形、士兵和军官等形形色色的情感状态;还以细腻又流畅的章节真实再现了20世纪初欧美国家各个阶层民众的生活、爱情和人生观;同时,其写作水平达到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叙述水平,既生动又忠实地记录了欧美几个国家的社会、国家政权等重大历史的变迁过程,又细腻地记叙了上层人群和下层人群的爱情经历和生离死别的种种人生际遇……福莱特无论写大场面,还是小细节,都能轻巧而又幽默地驾驭纷繁复杂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不落帝国的缔造者
——读《维多利亚女王传》
英国这一日不落帝国,曾经有过两个黄金时代,让大部分崇拜者留下印象的或许只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时期,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是内部极为强盛的时代,也是英国势力扩张的时代。
然而,少许人钦慕的维多利亚时期却是把英国引领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上,而在这一独特的发展路程中的核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维多利亚女王。
由英国作家斯特雷奇撰写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围绕着女王的一生展开描写,从先辈的时代到维多利亚的幼年时代,从富有个性的少女时期到半成熟的结婚时期,从孀居期到老年期,每个时代的维多利亚在作者笔下显现出不同的性格与形象。
作者没有意味地赞颂维多利亚,而是批判地分析维多利亚性格对英国发展的利弊。
人的一生总是受不同的人所影响,维多利亚这位有血有肉的“欧洲的祖母”也不例外,而对她的一生甚至于对英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有与她最亲的母亲肯特公爵夫人、有她的导师男爵夫人、有她的朋友及参谋梅尔本勋爵、有她敬爱的丈夫艾伯特亲王、有既充满敌意又不可或缺的帕默斯顿勋爵、还有纠缠不清轮流影响的格莱斯顿先生和贝肯斯菲尔德勋爵,而这群人对维多利亚有着不同的情感,书中也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是如何影响这位有个性的女王,这就像是在看一系列的解谜故事,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谁的影响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这位看似平淡的女王却以她的双重个性深深地影响了这个时代。
她恪尽职守,却从不一手遮天。
她有着王室惯养出的霸道与任性,在自己尊崇的人面前却乖顺如羊。
她虽不乏女人的狭隘与善变,却也懂得宽容与任才。
她是个追求和谐的中庸的统治者,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却恰恰因为她的中庸而得到了自由的空间,得以奇葩倍出,人才济济,得以做出那么大的变革与发展。
在斯特雷奇的笔下,她像这世上任何一个女人那样普通,却也让人明白,国家的强盛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为这个帝国作出努力的人才们,而统治者仅仅是个风向标与催化剂。
在这些对维多利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中,无疑起最重要作用也是改变维多利亚自身性格的人物当属她的丈夫艾伯特。
艾伯特是一位富有贵族气质,富有智慧与创造力的亲王,他不仅影响着维多利亚,也影响了整个英国,整个欧洲。
维多利亚对他的赞颂是溢于言表的,甚至乎过于追求完美地相信、崇拜她自己的丈夫,当然,影响是相对的,艾伯特也因为维多利亚大大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从本身的内向追求平静变得开朗有创新,从原本的厌倦政事变为影响局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链锁也就来源于二人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作为一个读者的体验,就像是在坐过山车,有兴奋,有快感,也有害怕,有崩溃,以致于这段感情被导演让·马克·瓦雷演绎成一部令人深思的爱情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
统治时期的兴衰不仅决定于统治者,更决定于当时的环境,没有当时的君主立宪制,或许维多利亚就不能这么轻松只依首相来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也正因为工作事项的减少才让维多利亚能够在在位期间到各地旅游,结识好友;没有当时的开放贸易,第一届世贸商品展览或许就不会在艾伯特手下举办成功。
在这种看似有利实则煎熬的环境之下,维多利亚这个棱角鲜明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维多利亚女王传》是一本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一个被世人捧作珍宝的女人的书,让我看到了,维多利亚,一个兼有美貌与权欲的女人,过去的某个冗长的时期里,一个发光的世界在她的小手中转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