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发起背景、影响及意义。

2. 了解洋务运动中推行的诸多新式事物和成就。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影响。

2.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事物和成就。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调查中国历史中的什么内容。

由同学猜测。

2. 让学生自己发挥回答一些问题:如中国历史中哪个时期经常和"开放"相连?洋务运动是干什么的?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二、讲练结合(30分钟)1.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影响(1)洋务运动的发起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走到了一个危机时刻,岌岌可危的国家虽然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下日益开明,但实际上国家内部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却有所欠缺,这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起。

洋务运动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唯一的治国运动,直接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极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推广西方技术和文化,推进中国的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2)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时的西方列强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深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2. 洋务运动中的新式事物和成就(1)洋务运动中推行的新式事物洋务运动中,中西合璧的新式事物得到了推广。

如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在工业方面,促进了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每年组织义务劳役复垦划出荒地200多万亩,推广了人工播种、化肥生产和种植技术等。

在交通方面,修建铁路,铺设电报,如后来的"北京—张家口铁路"、"汉口—荆州铁路"、"长沙—衡阳铁路"等工程的开展,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洋务运动的成就洋务运动的成就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2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近代化的探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

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洋务运动》 说课稿

《洋务运动》 说课稿

《洋务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洋务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历程以及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即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接着详细阐述了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口号以及主要活动,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方面。

最后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指出其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局限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口号和主要内容。

掌握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能够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让学生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依靠人民群众。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性质的理解。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评价等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洋务运动》教案历史《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三个图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三幅图片讲述: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3、释题。

《洋务运动》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是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同时结合目录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1、组织学生欣赏一段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

2、学生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卡。

(1)什么是洋务派。

(2)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目的、性质、结果、标志)。

(3)洋务运动的内容。

(表见后面)3、检查自学效果。

(幻灯片出示)最近网上流传一本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请根据教材知识,判断下列剧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有错误,指出错在何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优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

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

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2.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展示李鸿章、曾国藩的主张课件)3.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教案人教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