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设报告正文

目录摘要 (2)1 设计概述 (3)1.1设计任务及要求分析 (3)1.2方案比较及认证说明 (3)1.3系统原理阐述 (4)2 程序设计关键资料 (4)2.1 BIOS中断的显示输出管理(INT 10H) (4)2.1.1设置显示方式 (5)2.1.2文本方式 (5)2.1.3 置光标位置AH=02H (6)2.1,4 屏幕的上下移动AH=06H/07H (6)2.2 DOS功能调用(INT21H) (6)2.2.1调用方法 (7)2.2.2常用的系统功能调用(设计中使用) (7)3 程序流程图及代码分析 (7)3.1 主程序 (8)3.2显示姓名子程序 (9)3.3 延时子程序 (11)3.4 清屏子程序 (12)4 程序调试及结果分析 (14)4.1 程序调试及问题处理 (14)4.2 调试结果分析 (14)结束语 (16)参考资料 (17)附件:源程序清单及调试屏幕界面 (18)摘要本设计是编写汇编语言并在在Masm for windows的汇编软件环境之下使屏幕上显示我自己的名字“韦增泰”并使其从右向左循环移动。
其中应用到BIOS 中断中INT10的多个调用,方便程序编写。
本次课程设计的程序由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子程序(延时子程序、清屏子程序、显示姓名子程序)来完成设计任务所要求的功能。
并运行汇编软件进行调试。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BIOS中断 INT10 汇编语言程序显示名字字样的程序设计1 设计概述1.1设计任务及要求分析对任务书进行分析可知,本课程设计的任务用汇编语言设计显示自己姓名“韦增泰”的程序,并且要求姓名在屏幕上从右往左移动且按 Q键退出程序。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解设计任务需求,收集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书籍,在掌握原理、理清思路、认真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程序编写,同时进行认真调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姓名:时翰学号:040210129同组实验者:仇健指导教师:张颖日期:2005.6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一、实验目的1、利用PC机和实验箱设计并实现给定步进电机的控制。
2、进一步掌握微机硬件和软件综合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1、基本要求(1)控制步进电机转动,要求转速1步/秒。
(2)基于实验箱,设计并实现接口和驱动电路。
(3)用汇编语言编制程序。
2、提高要求(1)改善步进电机的控制性能,控制步进电机转/停;正转/反转;改变转速(至少3档);单步。
(2)改善人机接口。
三、总体设计1、8253定时控制步进速度。
2、8255输出控制脉冲,再经75452驱动电机。
3、系统运行时,首先显示主菜单,选择子菜单(设置参数)或控制工作,或返回DOS。
四、硬件设计因采用了PC机和PC总线接口应用平台,硬件电路相对简单,除利用了PC机本身资源外(如中断资源),还利用了平台上的8253计数/定时器、8255并行接口单元,再加上外围驱动电路,便构成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硬件原理图如图1:图中75452元件是正与非驱动器,OC门输出,所以加上拉电阻;8253的作用是输出定时信号向CPU申请中断要求输出电机走步的控制信号。
图1 硬件原理图五、软件设计本设计通过软件编程使8253输出定时信号申请中断,CPU发出命令由8255的下C口输出脉宽信号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走步。
电机的转动和停止则是通过8255的A0端子输出高低电平来继续或暂停8253的计数从而控制中断申请来实现的。
8253的定时时间决定了电机转动的快慢。
相对简单的硬件电路,使软件设计成为本设计课题的中心内容。
1、设计思路控制系统分五个功能模块,分别是转速设置、转向设置、固定步数转动、连续转动、退出系统,在前四个功能块中都设置了ESC键来取消或暂停执行当前操作。
程序中同时提供五个操作界面,一个主菜单和四个子菜单界面,进行可视控制。
(1)转速设置根据赋给计数器的计数初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步进电机各相脉宽信号的频率和电机转速,也可以反过来根据对电机转速要求,计算并调整计算初值。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理解,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软件。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微机系统的调试与测试:学习使用调试工具和测试设备来验证微机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调试和测试来发现和排除系统中的问题。
3. 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等,学会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4.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通过实际设计和调试接口电路,加深对接口技术原理的理解,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以并行接口为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串行接口和USB接口的原理,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接口电路的兼容性等。
通过分析和调试,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们不仅掌握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还学会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琴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基于 8086系统的电子琴设计报告05级电子信息工程 2班杨锡乐学号:0504030223参与成员:田友详、李丽华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 以 8255接八个开关 K1~K8,做电子琴按键输入。
2. 以 8253控制扬声器,拨动不同的开关,发出相应的音阶。
要求:K1—静音K2—发 si 的音 493HzK3—发 la 的音 440HzK4—发 sol 的音 392HzK5—发 fa 的音 349HzK6—发 mi 的音 329HzK7—发 re 的音 293HzK8—发 do 的音 261Hz二、方案比较和认证通过 8255和 8253来实现电子琴模拟,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为输入部分和发音部分。
输入部分主要是由 8255和 8个常开型开关来完成。
常开型开关如右图。
8个常开型开关 K1~K8与 8255的 A 口 PA0~PA7相接,不触动开关时,为高电平输入,当按下开关时,就接地,为低电平输入。
例如当 K1键按下时,从 8255中 A 口输入的数为 11111110B ,十六进制为 0FEH 。
每一个开关按下时,都对应一个 ASCII 码,如下表所示:开关 K1 K2 K3 K4 K5 K6 K7 K8对应数据 0FEH 0FDH 0FBH 0F7H 0EFH 0DFH 0BFH 7FH对应频率静音 493 Hz 440 Hz 392 Hz 349 Hz 329 Hz 293 Hz 261 Hz输入部分的硬件实现比较简单, 所以说主要还是在发音部分。
在设计中驱动扬声器地声的主要有两种方式, 分别是以位触发和定时器控制。
下面就这两种不同的方式确定两个不同的设计方案。
方案 1:发声采用位触发方式。
电路原理图如下所示。
程序直接控制 PPI (8255可编程序外围接口芯片的输出控制寄存器(I/O端口为 61H 的第一位,使该位按所需的频率进行 1和 0的交替变化,从而产生一串脉冲控制波形,这些脉冲经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工作单位:指导教师:目:电子报警器设计题一、设计条件: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 1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设备。
2.二、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要求)设想制作一个防盗器件。
具体要求:程序运行时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使得8个LED指示灯不停光闪,光闪周期为2秒,14秒倒计时结束后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关警报信息。
警报信息出现后LED灯熄灭,程序按任意键退出后声不响光不闪。
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在设计前必须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的8255和8253芯片熟悉了解和掌握。
设计中主要要完成的是发声报警和发光报警这两个部分功能,故在程序设计中只要设计触动键盘中的数字键即8个LED不停光闪,同时内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且在屏幕上显示警报信息。
在设计发声报警时利用了8253可编程定时记数器。
在设计发光报警时利用了8255芯片。
在程序设计中利用INT 10H实现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警报信息。
三、时间安排:序号阶段内容所需时间(天)11 设计思路、原理电路设计32 ,编程调试1 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5计合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基于微机原理电子警报器的设计摘要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中,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关心,居家安全已成为当今小康之家优先考虑的。
当您上班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或者您晚上在家熟睡,您必须确保家庭成员和财产的绝对安全。
众多住宅小区的安防防犯主要倚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犯。
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各种智能防盗报警器应运而生,并不断地向各个领域深入,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电话提醒等形式来警示或提醒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居安防中的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如防盗报警器、防火报警器、煤气天然气泄露报警器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课程: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题目:键盘扫描实验班级:数字媒体 1004学号: 0305100417学生姓名:张海洋指导老师:杨天天日期: 2012.6.18一、实验目的(1)掌握键盘扫描的应用及编程(2)掌握LED的应用二、实验设备PC计算机一台,TD-PIT +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1)8255芯片:8255具有3个带锁存或缓冲的数据端口,它的并行数据宽度为8位。
可与外设并行进行数据交换。
A口和B口内具有中断控制逻辑,在外设与CPU之间可用中断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把8255并口和键盘,组成一个键盘装置。
通过cpu对8255的控制最总达到键扫的目的。
每一个键对应一个ASCII 码字符,通过8255的输入和输出,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2)LED数码显示原理:数码管的 7 个段及小数点都是由 LED 块组成的,显示方式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两种。
数码管在静态显示方式时,其共阳管的位选信号均为低电平,四个数码管的共用段选线 a、b、c、d、e、f、g、dp 分别与单片机的 8 根 I/O 口线相连,显示数字时只要给相应的段选线送低电平。
数码管在动态显示方式时,在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数码管被点亮显示数字,其余的处于非选通状态,位选码端口的信号改变时,段选码端口的信号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每位显示字符停留显示的时间一般为1-5ms,利用人眼睛的视觉惯性,在数码管上就能看到相当稳定的数字显示。
(3)键盘扫描原理:第一步,使行线为编程的输入线,列线是输出线,拉低所有的列线,判断行线的变化,如果有按键按下,按键按下的对应行线被拉低,否则所有的行线都为高电平。
第二步,在第一步判断有键按下后,延时后再次读取行值,如果此行线还处于低电平状态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第一步重新判断。
第三步,开始扫描按键位置,采用逐行扫描,每间隔 1ms 的时间,分别拉低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无论拉低哪一列其他三列都为高电平,读取行值找到按键的位置,分别把行值和列值储存在寄存器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D/A转换器DAC0832的波形发生器设计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002班姓名:刘黎辉学号:0954040217指导老师:欧青立陈君宋芳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1.设计目的 (1)2.设计意义 (1)二、方案论证 (1)1.设计要求 (1)2.方案论证 (1)三、硬件电路设计 (2)1.波形产生电路 (2)2.按键控制电路 (4)3.地址译码电路 (6)四、程序设计 (7)1.波形发生原理 (7)2.程序流程图 (7)五、硬件连接及调试 (8)1.硬件连接 (8)2.电路调试 (8)六、体会与心得 (8)七、参考书目: (9)八、附录 (9)1.电路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程序源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1.设计目的(1)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微机接口系统的设计。
(2)掌握接口电路设计技术,初步掌握电子设计软件Protel99使用。
(3)掌握微机接口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
(4)掌握DAC0832芯片的使用方法。
(5)利用所学微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意义波形发生器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
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2006年12月23日星期六上午01:26微机接口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计算机31班秦鹏程03055014实验一电子琴一、实验目的1.通过D/A转换器产生模拟信号,使PC机作为简易电子琴2.了解利用数模转换器产生音乐的基本方法二、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8253的CLK0接1MHz时钟,GATE0接+5V,OUT0接8255的PA0,J1接喇叭,编程使计算机的数字键1、2、3、4、5、6、7作为电子琴按键,按下即发出相应的音阶。
三、编程提示1.对于一个特定的D/A转换接口电路,CPU执行一条输出指令将数据送入D/A,即可在其输出端得到一定的电压输出,给D/A转换器输入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数据,在其输出端即可产生正弦波,对于音乐,每个音阶都有确定的频率。
各个音阶标称频率值:音阶频率:(单位Hz)1 261.12 293.73 329.64 349.25 392.06 440.07 493.92.产生一个正弦波的数据可取32个(小于亦可),不同频率的区别,可通过调节向A/D转换器输出数据的时间间隔,例如:发“1”频率为261.1Hz周期为1/261.1=3.83.ms,输出数据的时间间隔为3.83/32=0.12ms,定时时间可以由8253配合8255实现,按下某键后发音时间的长短可以由发出的正弦波的个数多少来控制。
3.程序流程4.源程序data segmentdata1 db 80h,96h,0aeh,0c5h,0d8h,0e9h,0f5h,0fdh;正弦波数据数据区db 0ffh,0fdh,0f5h,0e9h,0d8h,0c5h,0aeh,96hdb 80h,66h,4eh,38h,25h,15h,09h,04hdb 00h,04h,09h,15h,25h,38h,4eh,66htime db 120,106,94,89,79,70,63,59;发不同音时的计数器初值msg db 'Press 1,2,3,4,5,6,7,8,Esc:',0dh,0ah,'$'num db ? ;8253计数器初值的序号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mov ax,datamov dx,offset msgmov ah,9int 21h ;显示提示信息sss:mov ah,7int 21h ;从键盘接收字符不回显cmp al,1bhje exit ;若为Esc键,则转Exitcmp al,31hjl ssscmp al,38hjg sss ;若不在'1'~'8'之间转ssssub al,31mov num,al ;求出相应的时间常数的序号mov cx,60 ;取次个正弦波数据ddd:mov si,0lll:mov al,data[si] ;取正弦波数据mov dx,290hout dx,al ;放音call delay ;调延时子程序inc sicmp si,32 ;是否取完个数据jl lllloop ddd ;总循环次数是否完,若没有,则继续jmp sssexit:mov ah,4chint 21hdelay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ccc: mov bx,offset timemov dx,283hmov al,10hout dx,almov dx,28bh ;设A口输入mov al,9bhout dx,almov al,num ;取相应的时间常数xlatmov dx,280hout dx,al ;向计数器输出kkk:mov dx,288hin al,dx ;从A口读一个字节test al,01 ;判PA0口是否为jz kkkret ;子程序返回delay endpcode endsend start四、实验现象在DOS环境下,用汇编程序进行汇编,生成DZQ.EXE可执行程序,并运行可执行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红外通信微机接口与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学号10291164课程设计题目:红外通信课程设计答辩或提问记录:成绩评定依据:课程设计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课程设计考勤情况(15%):课程设计调试情况(30%):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红外通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牛一、课程设计题目:题目:红外通信内容:应用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完成数据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管和接收管接在普通的I/O口。
要求2个按键,一个按键是数据的0和1的变换,另一个按键是发送键。
数据在1个数码管上显示。
二、课程设计要求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独立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设计电路图,还要有仿真结果;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的电路图、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1.时间安排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天)1 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12 完成电路仿真,写预习报告 13 电路调试 24 写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 1合计 5设计调试地点:电气楼4102.执行要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优秀的可以自拟题目,其余的同学都是指定题目。
,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详细电路(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
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
摘要红外线通信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通信手段。
由于红外线通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调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
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通信技术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而单片机是目前设计应用中用得比较广泛的器件,它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实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功能,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好等优点。
本文所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单片机,结合红外线器件设计构造出一套简易的红外线通信系统,以实现在中短距离内的红外无线通信的功能。
与一般通用的红外遥控器不同的是它不是利用专用的编解码芯片来实现发收端的编解码,而是应用C51 单片机,通过单片机的编、解码程序来实现红外信号的发收,从而实现红外遥控通信功能。
此通信系统经过一些必要的扩展,完全可以实现通用和各种专用红外遥控器的功能。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通信;发射;接收;串行接口AbstractThe infrared communication a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ways is extensively used currently. Because the infrared ray communi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volume small, the power consume low, the function is strong, the cost low, and so on. As a result, after color television, video recorder, equipping in the other small scaled electric appliances such as tape recorder, stereo set equipments, the air condition machine and toy etc. are also adopt the infrared ray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in succession. In the industry equipments,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igh pressure, radiation, poisonous air, dust and so on, adoption infrared ray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not only complete credibility and can insulate the electricity interference availably.And the microcontroller is the device that uses extensively in the designs application currently, it can attain the different result by the software compile, carrying out different kinds of functions, have advantages of good dexterity, high credibility , can expand good and so on.This text wants to introduce a way how to fabricate a simple system of infrared ray communication use of the microcontroller, combining a infrared device, so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 how to communicate for the infrared ray in a short distance.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Infrared remote controller, it is not use the special coding and decoding chip to realize the codes and the decodes in the part of the sends and receives, but uses the C51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the programs of codes and decodes of the Microcontroller, so that realizes infrared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thus realizes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hi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sses through some necessary expansions, definitely may realize general and each kind of special-purpos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function. Key words: Microcontroller; Infrared Communication; Transmit; Receive; Remote Control; The Serial Interface目录第一章系统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红外通信技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红外通信的协议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红外通信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红外通信电路硬件的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红外发射模块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红外接收模块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其余电路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红外通信电路的系统综合电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器件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AT89C51 单片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红外发射二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红外接收器HS003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红外遥控接收的软件程序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红外发射与接收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