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重庆家乡的习俗范文
重庆风俗习惯

重庆风俗习惯重庆风俗习惯(通用7篇)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的民族风俗和一些饮食文化,那么重庆作为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的发祥地,除了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和小吃的之外又有着什么样的风俗文化呢?随店铺一起去看看吧。
重庆风俗习惯篇1一、日风俗介绍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
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
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
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
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二、祭祀、祈祷、喜庆活动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
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
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
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三、苗族“赶秋”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
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
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
家乡的习俗作文重庆

家乡的习俗作文重庆家乡的习俗作文重庆「篇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春节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春节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
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
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
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
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春节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春节就要过去了。
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春节也就算过去了。
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
虽然春节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春节过去。
家乡的习俗作文重庆「篇二」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
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
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
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
重庆石柱家乡的风俗作文

重庆石柱家乡的风俗作文篇一《石柱的独特婚俗》在我的家乡重庆石柱,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其中婚俗就特别有意思。
石柱的婚俗有好多步骤呢。
先得说这说媒吧,一般都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长辈出面。
我就见过我一个表哥结婚那会,专门请了村里有名的张奶奶去说媒。
张奶奶带着自家做的一些糕点之类的小礼物就去女方家了。
到了女方家,张奶奶那嘴就像机关枪一样,一顿夸我表哥,说他勤快,家里的田地里的活儿样样行,人又老实本分。
女方家长就笑着听着,时不时提问几句,那个场面看起来就像一场很有趣的谈判。
然后就是定亲了。
在我们这啊,定亲可不是个简单事儿。
男方家得准备好各种东西,像猪肉、白酒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表哥定亲那回,他爸爸早早就去镇上买了一大块新鲜的猪肉,还挑了最好的一坛酒。
送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家的亲戚全都围着看,检查猪肉是不是够分量,酒是不是够香醇。
之后两家还得坐下来,商量结婚的具体日子之类的大事儿。
到了结婚那一天,那就更热闹了。
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而且一路上车马队伍要热热闹闹的。
我记得表哥去接表嫂的时候,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好多亲戚朋友的车队,车上都贴满了红喜字。
到了新娘家那,有一关又一关的小游戏要新郎做呢。
像找婚鞋,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在旁边又捣乱又帮忙,把整个屋子翻得乱七八糟的,最后新郎满头大汗在柜子底下找到了新娘的婚鞋,抱着新娘就往车上跑,那种欢天喜地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特别有趣。
这就是我家乡石柱独特的婚俗,满满的都是乡土乐趣。
篇二《石柱的土家摆手舞传统》说到我的家乡重庆石柱,土家摆手舞那可是独特的风俗标志。
摆手舞基本都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集会的时候跳。
像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广场上就热闹非凡。
那个广场并不大,地面都是用一些粗糙的石板铺成的,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家跳舞的热情。
我每次过年回村,都特别期待看摆手舞表演。
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参加,大家穿上最有特色的土家族服饰,那些服饰颜色特别鲜艳,有红的绿的蓝的布条装饰,妇女们头上还戴着银光闪闪的头饰,走起路来丁零当啷的响。
家乡重庆的风俗作文

家乡重庆的风俗作文篇一《重庆的过年风俗在重庆,过年那可是相当热闹且有着独特风俗趣味的。
一进腊月,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这天,家里就要送灶神爷上天。
奶奶会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摆上糖果、水果啥的,说是要让灶神爷吃点甜的,好到天上美言几句。
而且糖果必须得是那种麻糖,因为麻糖黏嘴,这意思就是让灶神爷嘴巴黏住,只说好事,不说坏事呢。
到了除夕,那才是真正的热闹。
一大早爸妈就开始忙活年夜饭,饭桌上必须要有鱼。
重庆人讲究这个鱼有个好寓意,年年有余嘛。
这鱼还不能吃完,得剩一点,寓意着来年有余。
下午开始贴春联,不像现在很多人都是买那种印刷的春联,我们家以前都是爷爷亲自写。
爷爷的毛笔字可是一绝,我就负责在旁边帮忙递墨汁裁纸。
我拿着裁纸刀的时候总是特别小心,有一次差点把手指划破了,爷爷还笑我说笨手笨脚的。
吃年夜饭的时候可热闹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
奶奶会先给每人夹一块排骨,说吃了骨头硬朗。
然后一家人一边吃一边聊天,电视里放着春节联欢晚会。
吃完年夜饭,小孩们就开始等压岁钱了。
那时候大人们都是把钱用红纸包着,交给我们的时候还会说一两句祝福的话。
我拿到压岁钱的第一件事就是数钱,心里美美的盘算着可以买多少好吃的好玩的呢。
接着就是守岁,可我每次总是没等到十二点就困得不行了,然后被爸妈抱到床上睡觉。
重庆的过年风俗啊,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篇二《重庆的婚礼风俗》重庆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
我朋友结婚那次让我印象超级深刻。
首先,在结婚前一天,女方家里要办出阁宴。
我早早就到了朋友家帮忙。
她家里到处张灯结彩的,红彤彤的一片特喜庆。
女方家的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其中有个习俗就是女方家要藏新郎的鞋子,等新郎来接亲的时候,如果找不到鞋子就接不走新娘。
这可把新郎急得啊,满屋子转。
新郎一边找一边给女方的亲戚朋友说好话,那场景可搞笑了。
后面到了婚礼正日,接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地到了酒店。
在酒店门口,就有小孩拿着彩色的丝带拦住路,新郎得给小孩红包才放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1单元作文写重庆习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1单元作文写重庆习俗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重庆习俗好有趣大家好,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重庆的一些有趣习俗。
重庆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除了美食火锅和溶洞景观非常出名外,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和民俗文化。
我每逢到节假日和重大传统节日时,都能亲身感受到重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过年是重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准备工作可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腊月二十三这天,重庆人都会举行"烫茸面"的习俗。
烫茸面其实就是煮一种特殊的面条,里面要放各种各样的料,像青笋、黄花菜、香菇等等。
大家会把这些面条分给亲朋好友,祝福他们新年吉祥如意。
吃茸面时,还要放一些芝麻酱在里面拌匀,很香很可口!除夕夜是最热闹的时候了。
重庆的除夕夜有"烙饼果子"和"贴年画"的习俗。
烙饼果子需要在除夕当天亲自动手做,大人们会把各种各样的馅料剁好码放在一旁。
孩子们就会拿起饼铛来回烙制,香气扑鼻。
吃的时候,大家都会蘸上稠酸甜甜的芝麻酱,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贴年画通常都是在除夕的下午进行,大人们会贴上寓意吉祥的年画,小孩子们也会争相贴上自己喜欢的漂亮年画。
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有趣的习俗。
比如"贴灯码",就是把灯笼画上各种花纹图案,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搓油饼"也是常见的活动,大家会用稻草人形状的摇杆,搓出香喷喷的油饼,吃起来外酥里嫩。
还有"烧火把",把柱香和一些仪式用品包扎在一起,在除夕夜燃放,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这天,全家人会一起包汤圆、吃元宵,祈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汤圆是用糯米粉做的,里面有甜馅儿,煮熟后滚圆可爱。
大家一边包一边聊天,很温馨。
晚上的时候还要去逛元宵灯会,重庆的各大公园都会亮起彩灯装饰,特别梦幻。
农历七月也是重庆一个重要的节日——中元节。
重庆家乡风俗分段作文

重庆家乡风俗分段作文
《重庆家乡风俗》
哎呀,说起咱重庆的风俗,那可真是有趣极啦!
重庆人特别热情,嘿呀,走在路上要是遇到熟人,那肯定得大声打招呼,然后聊上几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就会互相串门拜年,一见面
就笑嘻嘻地说“新年好呀”“恭喜发财”,哈哈,特别热闹。
还有那火锅呀,哎呀呀,这可是重庆的一大特色呢!一家人或者一群朋友围坐在一起吃火锅,那场面可壮观啦。
看着锅里翻滚的红汤,闻着
那香香的味道,嘿嘿,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大家一边烫着毛肚、鸭肠这
些好吃的,一边谈天说地,可开心啦。
重庆还有个风俗就是划拳,嘿呀,大人们在酒桌上经常会划拳,那声音可响亮啦,“五魁首呀”“六六顺呀”,哈哈,感觉好有意思呢。
到了夏天,哎呀,重庆的夜晚可热闹啦。
大街小巷都摆满了桌子椅子,大家坐在那里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吹着夜风,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嘿嘿,特别惬意。
还有那赶场,也是很有意思的呢。
到了赶场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集市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卖,哎呀,我特别喜欢去逛呢,能看到
好多好玩的小玩意儿,哈哈。
咱重庆的风俗呀,真是丰富多彩,嘿嘿,我爱我的家乡重庆!。
重庆家乡风俗特点作文

重庆家乡风俗特点作文
在我的家乡重庆,有许多许多有趣的风俗,如:舞龙、耍狮、耍灯、放河灯等。
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我们重庆的风俗。
重庆人过年是从小年开始的,因为只有小年这一天才能吃上
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把“年”这个
怪兽驱赶到我们的新房子里去,所以要提前准备一些鞭炮。
大年
三十早上,天还没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个不停,把我
从睡梦中惊醒过来。
吃过早饭后,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
菜买好了,妈妈又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她要给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妈妈先把鸡鸭鱼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把它煮好。
最后把
米饭蒸上。
吃过饭后,就该放鞭炮了。
我最喜欢放的是“飞天鼠”、“霹雳雷”、“飞天鼠”还有“钻天猴”等等。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和我把一些烟花拿出来放在院子里,
让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
开始放了,我们先拿一个烟花放在地上,再点燃引线。
只听见“哧啦”一声巨响,烟花就飞到了天空中去了。
—— 1 —1 —。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重庆市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重庆市
我的家乡在重庆,它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在我的家乡有很多传统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开洋节”和“大足石刻”了。
开洋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就是我们重庆人过“开洋节”的时候。
这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和弟弟叫起来,给我们穿上新衣服,梳洗一番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去买菜了。
到了菜场,我一看,哇!有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这时妈妈说:“快去挑几个娃娃来帮帮忙。
”“好嘞!”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答应着,不一会儿就挑了一大袋蔬菜、水果和一些娃娃回家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开饭了!”我们就把买回来的菜摆在桌子上,妈妈又说:“开洋节要吃鱼,要吃鸡……”这时我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讶地说:“哇!开洋节要吃这么多东西啊!”
大足石刻
这一天,我们重庆人都会去那里看石窟。
我和妈妈先去了“大足石刻博物馆”参观了几个石窟后,就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石窟——千手观音像。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重庆家乡的习俗范文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许多人认为,在大城市过的节日,习俗没有在农村过得那么“有声有味”。
中秋节,农村的月光总是比城市的皎洁;重阳节,在农村轻松就可以找到的山岭和茱萸;但在城市中已变得奢侈;在元宵节,农村独有的鸟叫,元宵节才过得更有情趣等等。
但是,在我心中,重庆过春节时也有着一种独特的风味。
春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春节的到来。
远远望去,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这灯光不是一般的色彩,而是五彩斑斓的,将春节的到来和团圆的喜悦如春雨般——“绵绵情义”洒向了大地。
在春节这场“戏剧”中,主角的位置非鞭炮莫属了啦!在小区里,总会不时发出震人心扉的爆竹声,让人心潮澎湃。
放下手中的作业,带上老爸老妈,一起到楼下小区指定放鞭炮的地儿玩上几回合。
瞧去!一发接一发的烟花如飞天银龙般直冲云霄,一个个爆竹如昙花一现,照亮我们的心灵。
相信在这么强大的力量下,被天神锁进深山的“年”肯定不会再来祸害人间了吧!
春节,不论是什么地方,做着怎样伟大事业的人们,总是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亲戚朋友聚一聚。
每到饭点,走廊上的酒肉味沁人心脾,让人防不胜防,垂涎三尺,真想对那些美味“大开杀戒”。
吃完了晚饭,五湖四海的朋友,亲人们开始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家常,其乐融融。
夜深了,我们连睡觉的影都还没有。
说起春节,怎么可以少了“压岁钱”这出压轴戏呢?每当孩子们收到长辈们用红包装满祝福的沉甸甸的“压岁钱”的时候,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同时,为了表示对长辈们的敬意,我们做儿女的也不望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婆这些至亲献上一杯热茶。
春节就如浮云朝露般悄然而去了。
但是在正月十七的夜晚,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睡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在那“压岁钱”的保卫下,在新的一年中会平平安安;父母也面带微笑地睡了,你也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在晚辈那饱含温情的茶水的祝福下,新的一年必定会一帆风顺。
中国古代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习俗,而是一种精神文化。
小时候爱春节,为的是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压岁钱;现在爱春节,为的是与家人们多聚一聚,多聊一聊,发扬一种孝、礼、敬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