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1.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1)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温度适宜,且能保存液态水;(2)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吸引稳定的大气;(3)安全的宇宙环境。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人类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2.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和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3.太空探索的意义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有(1)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2)大气稀薄,太空辐射强;(3)剧烈的温度变化;(4)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球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④地球卫星影像证实。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穿过地球中心(不存在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连接两极4.纬线:与地轴垂直三、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1.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长度特征相等不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2.经、纬度的特点:特点经度纬度初始度数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增大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增大字母表示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W和160°E赤道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画图:地理书第6页图1.6 纬线和纬度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画图:地理书第13页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 --90°N)、北温带(23.5°N --66.5°N)、热带(23.5°N --23.5°S)、南温带(23.5°S --66.5°S)、南寒带(66.5°S --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画图:地理书第14页 图1.14 地球上的五带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特点。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可以通过海边看到远处的帆船、月食、日食等自然现象来说明。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基本划分线,纬线是指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到极点缩为一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相等,都是半圆。
主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可以通过经线纬线及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心旋转,自转地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面对赤道的时候是逆时针,面对北极的时候是顺时针,一天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以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西向东,主要导致了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北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是指春分和秋分两天,这两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阳光直射赤道。
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时,昼夜平分,阳光直射赤道;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气象部门根据二分二至日将北半球季节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需要注意的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但月份相同。
地球上的五个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热带是指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的地区,这里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寒带和南寒带是指南极圈(66.5S)以及北极圈(66.5N)以北的地区,这里有极昼极夜现象;而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被划分为温带,这里四季分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P2—P6)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系辞》,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2.农业生产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农业生产要因地适宜。
由此中国形成了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主食以大米为主.3.荷兰位于欧洲,濒临北海,国土1/4低于海平面,被称为“低地之国”,荷兰人筑坝围堤,利用风车做动力不断扩大领土,这一过程称为:围海造陆。
4.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当地气候炎热而干燥(气温、降水),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且宽大,因为:①防风沙②反射阳光透气好。
5.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P7—P14)1.现保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多年前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原始地图。
2.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两大类。
2、地图三要素是:一、方向;二、比例尺;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定向:①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北,用字母“N”表示。
③既不是经纬网地图也不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4.实际定向:晴天白天看太阳,太阳永远东升西落,晚上看北极星,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无论晴雨白天黑夜指南针都可定向,指向南北。
5.学校南边的胜利大街走向为:东西走向;学校东边的仓程路走向为:南北走向;流经渭南东部的沋河河流向为:自南向北,所以渭南地势南高北低;流经渭南北部渭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所以渭南的地势西高东低。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7.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8.比例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右图)找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辨别经线、 纬线)1、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长度 方向形状 纬线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东西圆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 半圆2、纬度和经度范围0° 划分 度数增加方向纬度 0°—90°(低纬:0-30度;中纬:30-60度;高纬:60-90度) 赤道 北纬(N ) 往北 南纬(S ) 往南 经度0°—180°本初子午线东经(E ) 往东 西经(W )往西3、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4、经纬网定位5、五带”的划分(读图熟记: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现象。
)A 50°40° 30° 40° 60° 80°由经纬网图可知:A 点的纬度40°N ;经度60°E 。
位于北半球(南、北),东半球(东、西)。
高、中、低纬度归属中纬度。
“五带”归属北温带。
地轴北极南极经线赤道(纬线)将下图中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面向地球仪,应用手向右拨动地球仪,最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D 点。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绕转对象 周期 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1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1年自西向东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2、公转(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位置 昼夜长短 ③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①秋分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1、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2)看帆船出现的过程(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现象;(4)地球的卫星照片;(5)登高望远(站得高看得远)。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东西方向特点相互平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相交于南北极点;4、低纬度:纬度°~30°中纬度:纬度30°~60°高纬度: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S)在南半球,赤道(°纬线)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界线。
6、工具半球的判别:本初子午线(°经线)是工具经度的划分界限;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小于20°W、160°E——东半球;大于20°W、160°E——西半球。
7、经纬度变革规律——向北增加的为北纬(N),向南增加的为南纬(S);向东增加的为东经(E),向西增加的为西经阅读90°(北纬)20°10°愈向北愈大赤道(南纬)°10°20°愈向南愈大90°第三课第四课.地球的运动9、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公转定义绕地轴旋转绕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1天约1年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日夜长短变革、四序变革、五带(2)地球的公转(4)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示意图:夏至23.5秋分春分23.5冬至节气夏至冬至春、秋分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日期6月22日12月22日3月21日日夜长短变革状况北半球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日夜相等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日夜相等极地四周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昼夜相等有极昼极夜无极昼极夜、直射(3)五带的划分:①依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形状圆(与赤道平行)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度数0°—90°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0°—180°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
字母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重要的
经纬线0°赤道,最长的纬线既是东西经
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低纬度:0°—30°中纬度:30°
—60°高纬度:60°—90°
南北回归线(23.5°)是:热带和
南北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极圈(66.5°):南北温带和
南北寒带的分界线。
东经度与西经度分界线:0°
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20°W、
160°E
4、经纬网定位
甲:50°N、20°E,北半球、
东半球,中(高、中、低)
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20°S、170°W,南半球、
西半球,低(高、中、低)
纬度
五带中属热带
5、地球的自转绕转中心是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
替和各地的时间的差异。
6、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7、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
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线。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
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
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
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
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8、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在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9、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10、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
1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山顶;C—D 山谷C: 鞍部;E: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