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一、单选题(20道)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D),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A)。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B.第三极C.世界物种大熔炉D.高原大陆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C)。
A.分散放牧B.围栏放牧C.迁移放牧D.固定放牧4、(B)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B.轮子秋C.扭秧歌D.唱山歌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C)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B.煤C.牛马粪便D.天然气6、(B)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B.庄廓C.四合院D.吊脚楼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B.三块金钱的故事C.幸木斯里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8、(C)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B.民歌C.史诗D.童话9、土族的(A)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B.尚黑C.尚红D.尚黄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B),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B.生命平等观C.生态平衡观D.物竞天择观11、(A)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
民族学与文化学:地域文化考试题(最新版)

民族学与文化学:地域文化考试题(最新版)1、单选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
A、墨子B、鲁班C、神农D、扁鹊正确答案:B2、单选甘德是战国末期的一位()。
A、天文学家B、物理学家C、数学家(江南博哥)D、医学家正确答案:A3、问答题广东人在除夕花市上喜欢买金桔、桃花、水仙花,这有何象征色彩?正确答案: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多子多福.桃花借用“桃花运”,以求时来运转,财运亨通.水仙花应节而开,象征花开富贵.4、填空题郑韩文化属于()文化区。
正确答案:豫中5、填空题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正确答案:汶河6、问答题“五羊神话”中的仙人是骑羊的,请谈谈其中有什么寓意?正确答案: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
羊字古和祥通,中国古代的铜器的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
汉元嘉刀铭有“宜侯王,大吉羊。
”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瑞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蓄之一。
有人认为,汉字的“美”拆开来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则用洁白莹润的羊膏来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
羊性格温驯又富有博爱的精神,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就和睦相处,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贡献。
它对人从不要求什么,吃的是草,奉献给人的却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
在羊的身上,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精神。
7、多选从贸易总额上看,日据后数十年来,台湾对闽贸易之趋势,有以下这些特点()。
A.第一期呈现出绝对之萎缩B.第二期稍有增加C.第三期复返初期状态D.总体趋势则呈萎缩状态正确答案:A, B, C, D8、单选在荷据38年间,()势力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A.殖民主义B.郑成功势力C.少数民族D.中央政府正确答案:A9、单选氾胜之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
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地域文化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现象。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点?A. 独特性B. 稳定性C. 流动性D. 多样性答案:C2. 下列哪个地理区域的文化特色以京剧艺术最为著名?A. 黄河文化区B. 长江文化区C. 岭南文化区D. 燕赵文化区答案:D3.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福建的哪种茶叶最为出名?A. 龙井茶B. 铁观音C. 普洱茶D. 碧螺春答案:B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起源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5. 以下哪个节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文化区,以下哪些特色属于东北文化?A. 冰雪文化B. 热炕文化C. 京剧文化D. 满族文化答案:A, B, D2. 中国的四大菜系包括以下哪些?A. 川菜B. 粤菜C. 苏菜D. 鲁菜E. 闽菜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A. 地理环境B. 气候条件C. 历史传统D. 宗教信仰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1. 地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错)2.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3.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形式之一,它的表演艺术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
(对)4. 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以家庭团聚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错)5. 黄河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化之一,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对)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样性、历史传承性和地域性。
多样性体现在中国广阔的疆域内,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历史传承性则表现在地域文化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代相传;地域性则是指文化现象与特定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如山水文化、农业文化等。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它是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地域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地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因素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北方以热爱面食、讲究礼仪等为特点,而南方则以米饭、水乡文化等为代表。
这种多样性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地区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都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西藏地区的文化与佛教密不可分,这与佛教在该地区的广泛传播有关。
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其独特性的重要来源。
3. 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不同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活方式。
例如,海边城市的居民常常以海鲜为主食,而山区人民则以农作物为主食。
这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1. 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域文化的特色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独特竞争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例如,云南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地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的重要标志,促进地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
2. 社会凝聚力地域文化对社会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域文化是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和认同,它能够让人们感到归属感和自豪感。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加强地区居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传统价值观念地域文化传承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地区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江南地区的文化强调礼仪和人情味,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了当地人民的待人接物方式和人际关系。
考研地域文化真题答案

考研地域文化真题答案一、选择题1. 江南水乡文化中的“水”字,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建筑特色B. 饮食习惯C. 交通工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北方地区冬季的典型特征?A. 寒冷的气候B. 厚重的雪C. 干燥的空气D. 湿润的气候答案:D二、填空题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主要起源于_______省的戏曲艺术。
答案:安徽2. 中国四大名绣中,以绣制人物肖像著称的是_______。
答案:苏绣三、简答题1. 简述岭南文化的三大特点。
答案:岭南文化主要指广东、广西地区的文化,其三大特点包括:一是开放性,由于地处中国南部沿海,历史上长期对外开放,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二是多元性,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三是创新性,岭南地区在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
2. 描述一下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答案: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干旱、荒漠、高原、戈壁为特点。
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但同时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天山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举足轻重。
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思想流派。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中原文化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它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儒家思想、汉字书写系统等,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应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考研地域文化真题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考试题目和要求来制定。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该结合历年真题和专业书籍进行深入学习和复习。
地域文化 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特征。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它是由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风俗等多个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地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象征。
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往往有着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而山区地区则更注重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地理环境还会影响到地区的饮食文化,例如,江南地区以米饭、鱼虾为主食,而北方地区则以面食和猪肉为主。
历史背景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都会对地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长江流域的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历代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西南地区的文化则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色。
历史背景还会影响到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例如,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兵马俑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民族风俗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
这些民族风俗在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地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例如,西藏地区的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传统服饰、舞蹈和音乐都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广东地区的汉族人民则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例如,广东菜和岭南文化都是广东地域文化的代表。
地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和认同。
地域文化是人们与土地的情感纽带,它代表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地域文化都是他们心中的一片故土,一种精神归属。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也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形态和特征,它是由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民族风俗等多个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1.00分)A.褚遂良B.蔡邕C.锺繇D.刘德昇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1.00分)A. 谢朓B. 谢灵运C. 江淹D. 庾信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1.00分)A. 魏徵B. 吴兢C. 岑文本D. 姚崇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1.00分)A. 褚遂良B. 郑道昭C. 锺繇D. 孙过庭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唐朝B. 西汉C. 隋朝D. 东汉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1.00分)A. 张衡B. 张仲景C. 范蠡D. 吴道子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1.00分)A. 锺繇B. 蔡邕C. 蔡文姬D. 刘德昇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1.00分)A. 白居易B. 元稹C. 韩愈D. 元结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1.00分)A. 杜甫B. 白居易C. 韩愈D. 李商隐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1.00分)A. 史可法B. 侯方域C. 彭而述D. 王铎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1.00分)A. 范缜B. 谢灵运C. 袁淑D. 谢朓12.《治安策》的作者是(1.00分)A. 韩非子B. 李斯C. 蔡邕D. 贾谊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1.00分)A. 郭熙B. 李迪C. 李唐D. 吴道子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1.00分)A. 郑国B. 李诫C. 褚少孙D. 张衡15.《述归赋》的作者是(1.00分)A. 耿介B. 高拱C. 何景明D. 吕坤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1.00分)A. 黄庭坚B. 蔡襄C. 王洙D. 苏轼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1.00分)A. 韩愈B. 萧颖士C. 元结D. 贾至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1.00分)A. 李斯B. 蔡邕C. 贾谊D. 阮籍19.《神灭论》的作者是(1.00分)A. 袁淑B. 谢灵运C. 蔡邕D. 范缜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1.00分)A. 程颢B. 宋庠C. 程颐D. 宋祁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1.00分)A. 登封B. 洛阳C. 开封D. 商丘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1.00分)A. 白居易B. 杜甫C. 李贺D. 李商隐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1.00分)A. 李迪B. 李唐C. 吴道子D. 荆浩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1.00分)A. 郑韩文化B. 河洛文化C. 燕赵文化D. 陈宋文化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1.00分)A. 褚遂良B. 锺繇C. 吴道子D. 许慎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1.00分)A. 张衡B. 郑国C. 李诫D. 张仲景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1.00分)A. 蔡邕B. 刘德昇C. 褚遂良D. 锺繇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1.00分)A. 西周B. 东汉C. 西汉D. 东周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1.00分)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C. 燕赵文化D. 郑韩文化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1.00分)A. 张载B. 程颢C. 邵雍D. 程颐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1.00分)A. 褚遂良B. 锺繇C. 蔡邕D. 刘德昇32.广义的中原指(1.00分)A. 河南省B. 黄河中游地区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1.00分)A. 苏轼B. 苏辙C. 苏舜钦D. 苏洵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1.00分)A. 豫东B. 豫北C. 豫中D. 豫南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1.00分)A. 审美文化遗产B. 伦理文化遗产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D. 无形遗产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1.00分)A. 马远B. 刘松年C. 李唐D. 夏圭37.“画圣”吴道子为(1.00分)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C. 隋汝南人D. 宋白波人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东汉B. 唐朝C. 隋朝D. 西汉39.《书谱》的作者是(1.00分)A. 郑道昭B. 褚遂良C. 孙过庭D. 王洙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宋B. 西晋C. 东晋D. 唐1.中原文艺的特点有(2.00分)A. 引领性B. 独特性C. 先进性D. 兼容性E. 开创性2.下列人物籍贯属于豫东文化区的有(2.00分)A. 戴德B. 谢灵运C. 蔡邕D. 吴兢E. 江淹3.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2.00分)A. 黄淮文化区B. 河内文化区C. 嵩山文化区D. 汉淮文化区E. 河洛文化区4.下列文化属于中原史前文化(2.00分)A. 汴梁文化B. 二里头文化C. 郑韩文化D. 裴李岗文化E. 仰韶文化5.就中原文化的内部结构而言,其包括(2.00分)A. 中原制度文化B. 中原物态文化C. 中原精神文化D. 中原心态文化E. 中原行为文化6.中原文化的特点有(2.00分)A. 核心性B. 散播性C. 丰富性D. 人文性E. 根源性7.《诗经》所反映的中原文化,具体是(2.00分)A. 饮食文化B. 服饰文化C. 诗河文化D. 婚恋文化E. 神祗文化8.下列剧目属于忠奸斗争的的有(2.00分)A. 《抱烙柱》B. 《反五关》C. 《伐子都》D. 《安乐州》E. 《八义图》9.下列称号属于书法家王铎的有(2.00分)A. 二室山人B. 中岳先生C. 嵩樵D. 烟潭渔叟E. 嵩淙道人10.下列人物属于“竹林七贤”的是(2.00分)A. 阮咸B. 山涛C. 阮籍D. 王戎E. 向秀1.我国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原文化的轴心时分)错误正确2.豫中文化区,地处河南腹地,星分角、亢、氐,属 东方苍龙星区。
地域文化题目与答案解析

第一次作业:[第1题](单选题)史前时期湖南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区域,因此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A.苗蛮文化B.巫文化C.孝道文化D.儒家文化[第2题](单选题)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那么“广德”是哪一个朝代的年号之一?A.唐朝B.周朝C.元朝D.明朝[第3题](单选题)民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便一改而为“湖南熟,天下足”,说明此时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
A.明代B.清代C.魏晋南北朝D.宋代E.唐代F.元代[第4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湖南近代经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谭嗣同B.贺长龄C.魏源D.陶澍[第5题](单选题)湖南的行政区域至()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
A.唐朝B.周朝C.元朝D.明朝[第6题](单选题)湖南独立建省是在( )。
A.周朝B.汉朝C.清朝D.明朝[第7题](单选题)湖南在()时期被纳入楚国版图,当系湖南行政区划制度萌芽。
A.春秋战国时期B.商周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第8题](单选题)在横亘千里的南岭山脉,在郴州境内有一座山不高却颇有名气的苏仙岭。
苏仙岭的知名是因为A.苏耽B.苏东坡C.苏武D.苏秦[第9题](单选题)流寓而定居湖南成为“湖南人”的(),开创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以理学为学术特征、内圣外王并重并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湖湘学统,成为“湖湘学派”的奠基者。
A.陶澍B.朱熹C.周敦颐D.胡安国、胡宏父子E.张栻F.王阳明[第10题](单选题).以下作品不属于魏源撰写编辑的是A.《海国图志》B.《太极图说》C.《筹鹾篇》D.《筹漕篇》[第11题](多选题)关于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有A.章士钊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所著《论中国政党内阁当应时发生》、《何为政党》等政治论文,对当时关心政治制度改革的人们以巨大的启迪,促进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
一、单选题(20道)
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D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A )。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
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 C )。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4、( B )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 C )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6、( B )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 )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
8、( C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9、土族的(A )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B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11、( A )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
施。
A.禁忌
B.宗教
C.图腾崇拜
D.自然崇拜
12、(A )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礼仪
B.民俗
C.习惯
D.文化
13、撒拉族地区的婚礼曾经十分流行一种戏剧型舞蹈,讲述了反映撒拉族东迁历史过程的传说,用舞蹈纪念,表明了撒拉族对( D )的尊敬和祭奠。
A.牛
B.羊
C.马
D.白骆驼
14、1640年8月初却日干会议召开,通过了著名的(D ),其中包含了如何处理好人和牲畜、人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
A.萨麦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卫拉特法典
15、在苯教生态教义影响下,藏族形成了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自然、社会、( A )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
A.神灵
B.动物
C.植物
D.人类
16、青海生态文化具有( C )特点,各民族的生态文化始终保持其原始纯真的风貌,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而受到污染和扭曲。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17、土族过端午节有家家户户(B )的习俗,因为土族先民认为这是人神交流的一种方式,缓解了人们祈求春雨润物的渴望之情。
A.包粽子
B.插柳
C.登高
D.祭祀
18、( C )在蒙古族婚礼、节日或宗教仪式等活动中作为主要祭祀品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A.牛头
B.鸡头
C.羊头
D.鱼头
19、土族的祭祀舞“四片瓦”以( A )为图腾,寓为保佑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
A.青蛙
B.马
C.羊
D.牛
20、青海许多寺院规定喇嘛“夏令安居”,据说六月中旬正是百虫生长盛期,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半个月至两个月期满后才能到野外进行野宴。
这就是( A )的由来。
A.雪顿节
B.沐佛节
C.祈祷节
D.藏历新年
二、多选题(10道)
1、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ABCD )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2、海西蒙古族制作美食“秀麦尔”充满了蒙古族古老、传统的宇宙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BCD )。
A.圆锥形的炒面代表须弥山
B.四边的奶皮子代表四大洲
C.顶端的酥油代表宇宙的北极星
D.木制器皿的盖子中装曲拉作为底座,代表着大海
3、着装习惯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海地区土族服饰面料主要以(BCD )为原料。
A.麻
B.毡
C.皮
D.褐布
4、土族服饰中花袖衫所运用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生态象征意义,表现了土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BCD )。
A.黑色象征着土地
B.红色象征着太阳
C.黄色象征着丰收
D.白色象征着乳汁和纯洁
5、藏族人民为适应居住环境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做出的选择有(AB )。
A. 穿着厚重保暖、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和长裙
B.居住的建筑类型多为毡房,支架选择的是树木枝干,覆盖包体的是家畜绒毛织成的毡子
C.饮食中对可食之物和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
D.着装多为“汪西日”“郭登”,即斜襟裹边的短衣或长袍,长衫有单有棉。
6、庄廓之所以成为青海河湟地区主要的建筑类型,其具有以下营造智慧和绿色经验(ABCD )。
A.民居建筑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
B.“面南背北”,增加采光
C.就地取材
D.庄廓墙高于屋顶,利于防风避沙
7、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通常用神话或史诗来讴歌自然化育人类的恩德和人类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以下属于土族的作品有( ACD )。
A.鲜卑山古歌
B.斯巴形成歌
C.阳世的形成
D.混沌周末歌
8、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现象、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以下属于自然崇拜的是( ABCD )。
A.在藏族聚居区草原上的玛尼堆和山顶的纳则上都供有刻有经文的牛头
B.蒙古族把天尊称为“慈悲仁爱的父亲”
C.土族先民敬畏崇拜青蛙
D.蒙古族有把马作为祭品和随葬品的习俗
9、(ACD )是穆斯林民族土葬的主要特点。
A.实行土葬
B.实行天葬
C.葬不用棺
D.葬必从简
10、青海生态文化的特点有(ABC )。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三、判断题(10道)
1、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
态规律的文化。
(正确)
2、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得到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
象,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正确)
3、藏族畜牧类型主要以繁殖绵羊为主,绵羊对高原寒冻、雪灾、大风等具有更
强的抵御能力。
这是藏族群众根据生态环境对牲畜进行选择的结果。
(错误)
4、穆斯林饮食习惯当中对食材的选取、对食材数量的节制都深刻体现了尊重自
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文化。
(正确)
5、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
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正确)
6、藏族的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对很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无法
解释,因此借用神话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正确)
7、自然崇拜是比图腾崇拜更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认为自然物与人有着某种
血缘关系,人的灵魂思想、鬼魂观念及祖先崇拜等被转化到了动植物等自然物上。
(错误)
8、庄廓民居平面形态多为东西横向分布,且北向开窗,南向基本不开窗,是典
型的“面北背南”的居民类型。
(错误)
9、藏族节日中,野宴深得群众欢迎,在尽情的野外饮宴中,人人得到充分的欢
愉和满足,这是在居室内难以体会到的自然之乐。
(正确)
10、青海生态文化是在西北高原这片地域上形成的,蕴含了各族群众在生产
生活及精神方面的智慧,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