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从闪电谈起

合集下载

沪粤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 (共15张PPT)

沪粤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 (共15张PPT)
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13.1 从闪电谈起 电是什么? 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摩檫过的塑料梳子能 吸引 轻小物体。
将摩檫过的梳子(塑料棒或
尺子)靠近自来水细水流附
近,水流将会 被吸引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 们就说它们带了电或者说有了 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摩擦起电。
4.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产 生的结果是( AC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知 道 物 体 带



静 电 现 象 的 应 用 和 防 护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下午3时37分8秒15:37:0822.4.16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3时37分22.4.1615:37April 16, 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3时37分8秒15:37:0816 April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用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 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张开,则( B ) A.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验电器先后都带正电 D.验电器先后都带负电
3.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D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共27张PPT)

2019秋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共27张PPT)
图13.1-11
培优提升
2.有4个轻质小球A、B、C、D,已知C带正电,A 与C相互吸引,A与D相互排斥,B与D相互吸引,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 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
带电 D.A带正电,D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
课堂训练
3.如图13.1-3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
水流,把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
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D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
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
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 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图13.1-3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
课堂训练
6.甲、乙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起来,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13.1-4所示。下列有
关两球带电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两球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负电
D.若甲带负电,则乙可能不带电
图13.1-4
课堂训练
7.如图13.1-5所示是A、B、C三个轻质小球的相互 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C的带电情况是( C )
物理
第十三章 学探视究简单电路
13.1 从闪电谈起
课标与考点
课程标准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核心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工作原理。
自主学习 电是什么? 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自主学习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自主学习
摩檫过的塑料梳子能 吸引轻小物体。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13.1从闪电谈起(解析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13.1从闪电谈起(解析版)

13.1 从闪电谈起一、单选题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A.由于涂料的电荷种类不知,故无法判断物件带何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件可能带电,带与涂料相反的电荷,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同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山西·中考真题)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答案】A【解析】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故A正确;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故B错误;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3.(2022·甘肃武威·中考真题)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答案】A【解析】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A正确;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故B错误;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故C错误;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故D错误。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从闪电谈起课件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从闪电谈起课件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使用方法:让物体与验电器
金属球相接触,如果验电器 金
属箔张开一个角度,则说明 物
体带电。 3、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
多少,但不知道其电性。
小结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A 原理 B 结构 C 使用方法
•静电感应 原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练习一
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 产生的结果是(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A
B
C
D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触时,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 新散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端, 而同种电荷被排挤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这种现 象叫静电感应,
摩擦起电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物质

不显电性,但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
同物质的核对外层电
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摩擦时有电子的转移
使两个物体带上等量
的异种电荷.
从闪电谈起
北碚区三圣中学 曹义
本节课学习要求是:
1、知道什么是带电现象 2、了解摩擦起电 3、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5、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电相互作用
检验方法




探究: 摩擦起电
1、将圆珠笔的笔杆与头发摩擦靠近纸屑 现象: 纸屑被吸引
(2)工作的电视机的屏幕上能吸引灰尘、纸片

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新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教案: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闪电谈起,通过对闪电的了解,引入物理概念和研究方法。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静电和雷电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闪电的形成原理和静电、雷电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闪电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毛皮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闪电?闪电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闪电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以及闪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闪电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闪电的形成原理和静电、雷电的关系。

2. 活动重点:闪电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闪电,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闪电与天气、气候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闪电、静电和雷电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闪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细节:闪电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补充和说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课件展示了闪电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闪电的外观和产生的环境。

实验演示则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从而理解闪电与静电的关系。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掌握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防雷知识与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难点:闪电的分类及防雷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视频,让学生观察闪电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形成的,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1)讲解闪电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

(2)解释闪电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闪电与天气的关系。

(3)介绍防雷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几个与闪电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闪电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闪电的现象,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 列举几种防雷措施,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它是由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正负电荷的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闪电。

2. 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避雷针是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避雷带和避雷网则是通过引导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闪电视频、讲解知识、分析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闪电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 册13.1 从闪电谈起 教教学设计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 册13.1 从闪电谈起 教教学设计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和目标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第13个单元是电。

本单元的第1个课时的学习内容是从闪电谈起。

在学习这个课时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相关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明白如何保护自己避免雷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从生活实际中观察闪电,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闪电的概念。

可以用以下问题来指导学生: -你们有没有亲身经历过闪电? - 闪电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闪电会产生?3.2 实验探究(15分钟)在导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闪电产生的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模型闪电球和一个橙子。

2. 将模型闪电球接触到橙子的表面,并慢慢移开。

3. 观察是否会出现闪电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闪电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闪电产生的原因。

3.3 理论学习(20分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闪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讲解: 1. 闪电的形成原因:大气中不同层次的云之间产生快速放电,并伴随着强烈的光和声现象。

2. 闪电的特点:闪电具有极高的温度、亮度和威力,会对人和物造成极大的危害。

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对闪电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4 分组合作探究(15分钟)把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观察闪电的场景(例如:夏天的晚上、雨天等),观察并记录闪电的现象。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闪电,勾勒闪电的形状等等。

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出观察闪电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3.5 安全保护知识(10分钟)向学生讲解保护自己避免雷击的方法和措施。

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讲解: 1. 室内安全:避免在窗户或水龙头附近站立,尽量远离金属物品。

泸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13.1从闪电谈起--课件

泸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13.1从闪电谈起--课件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的应用: 静电喷涂、植绒、除尘、复印等。
2、静电的防护: 安装避雷针等。
达标测试
• 1.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电。这是因为在摩 擦过程中橡胶棒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 去”)。
• 2.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乙球靠近甲球 时,两球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 相互吸引的现象
结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各自所显示的电 性不同,后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 两种电荷,并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 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体,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现象 •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 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
• .四、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原理:同种电 荷互相排斥
作业:
P7 课本第2题、第3题
电与生活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现代家庭的厨房里,有多少电器呀
电脑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电子技术控制的现代温室
第13章 探究简单电路
第一节 从闪电谈起
11.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 现象。
• 2、了解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
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 重点: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3 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 的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 模放电现象。
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呢?
二、验电器
验电器一
实验室用验电器来检验
物体是否带电,原理是
__同__种___电__荷__相__互__排___斥___。
当堂练习:
2、甲、乙、丙三个带电物体。甲物体排斥 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
带正电。则甲物体带__负___电。
3、如图,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 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若小球被吸引, 那么小球带__正____电或__不__带__电____;若小球 被排斥,那么小球带__负____电。
活动2 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探究:
1)将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将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 讨论: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__排___斥___, 异种电荷相互___吸__引___
验电器二
三、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的应用:




静 电 植 绒
静 电 除 尘
静 电 复 印
2、静电的防护: • 安装避雷针
当堂练习:
4、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这样规定的理由是_____C______。
A、塑料与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汽油与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到桶的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演示
物体带负电的原因
-1 -1
-1
+6
-1 -1
本来是中性的 原子,当它跟多余 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时,核外电子总共 -1 带的负电荷比原子 核的正电荷多,它 就显示带负电。
信息浏览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发生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 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 带电 的梳 子吸 引水 流
当堂练习:
C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_____。
A、将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 纸屑被吸引; B、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 容易吸附灰尘; C、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会吸 引铁屑; D、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 劈啪声。
3.两种电荷
信息浏览
-1
通常情况下,
原子核内的正电
-1
荷跟核外电子所
-1
+6
带的负电荷的总
-1
量相等,整个原
-1 -1
子不显电性,是 中性的。
物体带正电的原因
-1 -1
-1Βιβλιοθήκη +6-1 -1本来是中性的 原子,当它失去一 个或几个电子时, 核外电子总共带的 -1 负电荷比原子核的 正电荷少,它就显 示带正电。
生活中的电现象
电脑将我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中的电现象
13.1 从闪电谈起
活动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 擦的方法使物体带 电的现象。
2.带电体的性质:摩 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 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 体带了电,或者说带 了电荷。
常见摩擦起电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