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
2022年湖南省公需科目培训班(新时代数字化在工作中的应用)答案

1. 判断题因特网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是先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带头和支柱产业,电子商务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正确答案:正确2. 判断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力、融合力强,可以覆盖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层面,形成新经济形态,其减量即“数字经济”。
正确答案:错误3. 判断题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是要素、网络是载体、融合转型是动力。
正确答案:正确4. 判断题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进智能医疗装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
正确答案:正确5. 判断题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和红利价值已成为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引擎。
正确答案:错误你的答案:错误6. 单选题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产品功能看,核心是()。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到云端云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正确答案: B7. 单选题目前,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是()。
A.美国B.中国C.英国D.法国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 B8. 单选题()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 A9. 单选题()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 C10. 单选题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A.智慧城市B.操作系统C.平台垄断D.网络平台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 C11. 多选题“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A.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B.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C.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D.强化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E.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正确答案: A,B,C,D,E你的答案: A,B,C,D,E12. 多选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015年大陆地区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完整版)

2015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摘要恶意程序:✧2015年全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PC端新增恶意程序样本3.56亿个,和2014年相比增长9.9%;360安全卫士、360杀毒共为全国用户拦截恶意程序攻击855.4亿次,相比2014年大幅增长49.4%。
✧2015年,从城市分布来看,拦截恶意程序攻击最多的城市为北京市(7.1%),其次为上海市(3.5%)、广州市(3.0%)、天津市(3.0%)、深圳市(3.0%)。
✧2015年移动端累计监测到Android用户感染恶意程序3.7亿人次,较2014年增长了15.0%,移动端恶意程序类型中资费消耗占比高达73.6%;其次为恶意扣费(21.5%)和隐私窃取(4.1%),手机恶意程序趋利性极为明显。
✧2015年,综合PC端和移动端遭到恶意程序攻击(云查询拦截)最多的地区为广东省(14.5%)、北京市(7.1%),其次为浙江省(6.7%)、河南省(5.8%)和江苏省(5.6%)。
钓鱼网站:✧2015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拦截各类新增钓鱼网站156.9万个,相比2014年(262.1万)下降了40.1%;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钓鱼网站攻击379.3亿次,相比2104年(406亿)下降了6.6%。
✧在拦截的各类钓鱼网站攻击中,PC端为331.3亿次,占360各类终端安全产品拦截钓鱼网站总量的87.4%;手机端为48.0亿次,占12.6%。
手机端拦截的总攻击次数和在总拦截量中的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在新增钓鱼网站中,虚假购物的占比最大,达到了44.7%,其次是金融理财13.6%、虚假中奖10.8%位列其后。
而在钓鱼网站的拦截量方面,彩票钓鱼占到了72.9%,排名第一,其次是虚假购物10.8%、网站被黑4.9%。
✧从拦截钓鱼网站次数(综合PC和移动端)的地域分布看,广东(28.9%)、北京(14.2%)、福建(9.7%)、广西(7.3%)、湖南(5.1%)等五省市拦截次数最多。
全面构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JUANSHOU|卷 首| 全面构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郭启全进入新时代,社会网络化、世界数字化趋势突显,赋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以新的内涵,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
如何按照《决定》要求,主动迎接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挑战,全面构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有力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
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
要按照确立新目标(建立完善网络空间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树立新理念(实战化、体系化和常态化)、采取新举措(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控及联防联控)、实现新高度(国家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和水平达到新高度)的“四新”要求,全面深化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机制,组织开展“护网2020”行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监测预警、事件处置、情报侦察和侦查打击等工作,及时监测和处置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扶持网络安全产业和企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教育训练,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
一是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等安全防护薄弱,成为攻击重点目标。
二是互联网上的暴露点过多,易成为攻击者的首选攻击入口。
三是部分内网防护不健全,缺乏纵深防御。
四是少数核心系统和设备安全加固手段缺失,缺少精细防护措施。
五是个别敏感信息泄露严重,成为网络攻击的“情报源”。
六是一些老旧资产、测试系统清理不及时,成为攻击的重要跳板。
人脸识别技术下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及策略

人脸识别技术下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及策略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6)2.1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 (7)2.2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9)2.3 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10)三、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 (11)3.1 隐私权的定义与内涵 (12)3.2 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框架 (13)3.3 隐私权保护的社会意义 (14)四、人脸识别技术对隐私权的影响 (15)4.1 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隐私泄露风险 (16)4.2 人脸识别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 (17)4.3 人脸识别技术对社会隐私的影响 (18)五、困境分析 (19)5.1 技术漏洞与安全隐患 (20)5.2 法律规制滞后 (21)5.3 监管缺失与执行困难 (22)5.4 公众认知与信任危机 (23)六、隐私权保护的策略构建 (24)6.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26)6.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7)6.3 强化监管与执法力度 (28)6.4 提升公众认知与信任 (29)6.5 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 (31)七、结论与展望 (32)7.1 研究结论 (33)7.2 研究展望 (34)一、内容描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深刻讨论。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捕捉和分析个人的面部特征,实现了身份验证、安全监控等多种功能,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对隐私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当前的法律框架下,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尚存诸多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使得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引。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受害者往往难以察觉自己的人脸信息被非法收集和使用,这使得隐私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还加剧了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窃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勒索等犯罪活动,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信息安全法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与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是指明确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已被相关法律明确界定为犯罪行为。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进行一些不当、不道德或违反个人隐私的行为,虽然可能没有直接违反法律,但依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计算机犯罪进行案例分析。
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 黑客攻击:2024年,20世纪福克斯遭到黑客攻击,导致电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的剧本和部分未播放的剧集在被攻击者泄露。
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黑客活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再次被突出。
2. 网络钓鱼:2024年,美国主要供应商家得宝(Home Depot)遭到网络钓鱼攻击,导致用户数据遭到泄露,涉及约5600万张信用卡和5000万个电子邮件地址。
这个事件揭示了网络钓鱼攻击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直接威胁。
3.网络病毒:2000年的“爱川茜”病毒是迄今为止在日本造成的规模最大的网络病毒攻击事件,可以导致用户数据损坏和操作系统崩溃。
这个事件对日本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影响。
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案例:1.骚扰和滥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身份信息被滥用用于广告或个人骚扰的行为,可能没有违反法律,但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2.偷窥和侵入:通过黑客或恶意软件窥探他人计算机或网络活动,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密码、银行信息等。
这种行为对个人隐私构成了潜在威胁。
3.分发非法内容:通过互联网发布或分发色情、虚假或其他非法的内容,可能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机犯罪既包括纯正的犯罪行为,如黑客攻击和网络钓鱼,也包括非纯正的行为,如滥用个人信息和分发非法内容。
无论是纯正还是非纯正的计算机犯罪,都对社会的信息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2012年中国互联网违法犯罪问题年度报告》今天发布

网络违法犯罪年度报告:每天80万网民受侵害
法制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周斌见习记者蒋皓《2012年中国互联网违法犯罪问题年度
报告》今天发布,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近3亿人成为网络违法犯罪的受害者,每天有近
80万名中国网民遭受不同程度的网络违法犯罪的侵害。
报告称,互联网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互联网违法犯罪的类型和
形式趋于多样化、隐蔽化、复杂化。
2012年,网络违法犯罪数量依然延续自2008年以来年均30%的增长速度。
其中,网络
诈骗报警约占网络违法警情的80%,平均每分钟就有600余名受害者。
网络违法犯罪所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全年近3000亿元,受害者人均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00元左右。
报告建议健全网络违法犯罪防治机制,“硬件”上,强化网络执法主体力量,在人力、
财力、技术、装备等方面加强打击力量;合理规范、引导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权利、义务,击
破非法利益链条;严打网络违法犯罪主体。
“软件”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制定专门
法;实行网络技术及应用创新报备制度和风险自查制度;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
提升网民的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强化公众的“免疫力”。
同时,从现实社会问题治理入手
消除种种不良现象和罪恶根源,从而净化网络空间。
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发布。
报告为我国学界第一次
专门针对互联网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的年度综合分析与报告,今后将逐年推出。
来源: 法制网(责任编辑:韩丹东)。
2011年网络舆情事件

2011年网络舆情事件
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各种媒体报道的数据,统计出了这10个事件的热度指数,具体如下:
说明:表中总分依据中央媒体热度指数、市场化媒体热度指数、海外媒体热度指数、网络社区热度指数、
博客热度指数、微博客热度指数五项数据作加权处理后统计所得。
各项指数所占权重为:中央媒体热度指
数20%、市场化媒体热度指数20%、海外媒体热度指数10%、网络社区热度指数15%、博客热度指数15%、
微博客热度指数20%。
2010年网络舆情事件
2010年岁末,浙江乐清钱云会村委主任之死;我爸是李刚
邓玉娇案
贾君鹏事件
犀利哥
小月月等等。
2011年4月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漏洞 ( 如路 由器 、交换 机等 )和安全 产 品漏洞 ( 如防火 墙、入侵检 测 系统等 ) 。
C VD收集整理 的漏洞 中,应用程 序漏 N
3漏 洞 数 据 分 析
31漏洞总体情 况 .
2 1年 4 01 月, 国家 信 息 安 全 漏 洞
共享平 台 ( 以下简称 C D)收集 整理 NV
木 马僵 尸监测数据分析
11木 马 或 僵 尸 程 序 受控 主机 分 析 .
2 1 年 4 ,C C R 01 月 N E T对 17种 木 7
境 外木马 和僵 尸程 序 受控 主机 I P 数 量 的 国家 或 地 区分布 情况 如 图 2所 示 ,其 中数量 较多的国家 或地区分别 是
sc rt,h u e f ea e b i s a e r a e v2 wi en mb r , 0 o a e t s mo t . e u i t en mb r fc dwe s e sd ce s db % y o d t h t t u e 2 1 mp r dwi 1 t n h Amo g te hh 3 c ha n h
21 01 年第0 期 6
I o : 0 3 6 / i n1 7 - 1 22 1 0 3 d i1 9 9js 6 11 2 0 1 60 6 s
21年4 01 月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周勇林
( 家计 算 机 网络 应 急技 术 处理 协 调 中 心 ,北 京 10 2 国 00 9)
少到 72 . %。C C R 1 N E T每 日 都对监测到的
21中国大陆网站被篡改情况 .
2 1 年 4月,中 国大 陆 被 篡 改 网 01
被 篡改网站进行汇总分析 ,并及 时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詹婧) 12日下午,新华网、猎律网联合举办《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猎律网创始人赵宪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发布《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新华网舆情中心副主任邹海华主持本次发布会。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诈骗也以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出现。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形势的认知度,提高网民对网络诈骗的鉴别力,降低网络诈骗的案发率,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联合猎律网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采集网络公开数据,历时三个月完成《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
《报告》以数据统计的形式对2011-2015年度的16种网络违法犯罪数量、地域分布、受害群体、损失情况及作案手段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我国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总结。
《报告》显示,近5年来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数量不断攀升,网络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等省份,犯罪主体日趋年轻化,社交软件是实施网络违法犯罪的重灾区。
就网络诈骗类型来说,虚假兼职占比高达30%,退款欺诈位列第二,占比18.2%。
网上赌博、金融理财、以及网游交易这三类也极易诱发网络诈骗。
《报告》还对电信诈骗行为进行了专门梳理分析。
《报告》指出,网络违法犯罪呈现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对象广泛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网络违法犯罪监管滞后等特点。
为此,《报告》提出,要从加强侦查能力建设、强化网络监管规章制度、优化网络安全技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上网习惯等方面来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还要注意证据的留存,以便及时寻求司法救济。
发布会后,业内专家就如何加强网络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制进行了专题研讨。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法制日报社副总编辑李群、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志炜,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各自看法。
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是我国最早从事舆情监测、分析与研判的权威机构之一,许多研究报告在从中央到地方的重大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猎律网是我国首家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互联网+律师门户网站。
本次会议上双方就深入开展战略合作形成共识,未来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打造我国“行业大数据应用中心”,利用互联网DNA提取、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技术,致力于舆情大数据智库化研究,以促进舆情数据化、防范化、前置化,进而实现数据智库化、智库决策应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