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认知与造景》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标准《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分类:专业课程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3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学分:4适⽤专业:适⽤于⾼中后⼤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并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学⽣参考。
前续课程:园林绘画基础后续课程:园林设计考核形式:考核所属系部:⼀、课程理念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门专业课程,是⼤⼆学⽣必须学习的⼀门重要课程。
与该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前续课程有:园林树⽊、园林花卉;平⾏课程有花卉栽培、园林树⽊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保护、园林规划与设计等。
它与这些课程⼀起构建学⽣的专业学习领域,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参加⼯作后专业技能的体现。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2.1构建“切合职业岗位能⼒,符合职业能⼒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建⽴了以职业岗位能⼒培养为核⼼、以项⽬教学为⼿段、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模式,创新了教学⽅法和⼿段,形成了融职业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2.2采⽤“课程内容结构项⽬化,能⼒培养项⽬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1.课程内容项⽬化:通过对相应⼯作岗位完成⼯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学项⽬,并列出每个教学项⽬明确的教学要求,按任务安排——教师讲授——学⽣训练——综合评价的教学过程进⾏教学。
2.能⼒培养项⽬化:整个教学围绕建设项⽬⼯作任务开展,突出知识的应⽤性,引导学⽣⾃主思考,⾃主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在完成实训任务中提⾼知识的运⽤能⼒、创新能⼒、团队精神、综合素质,形成“教、学、做”合⼀。
3.实践指导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注意引导学⽣挖掘个⼈的潜能和特点,要求学⽣的成果科学、合理,具有创造性,逐步培养学⽣创造性的思维能⼒。
2.3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实际⼯作任务为依托,以教师实践技术应⽤为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围绕园林植物造景展开,突出知识的应⽤性与适时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院部
教研室
授课年级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100~90分
熟练掌握植物造景设计的步骤及绘制方法,高质量的完成CAD、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制作,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无误;课堂表现积极主动,笔记情况良好;积极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整体符合教学要求。
89~80 分
掌握了植物造景设计的步骤及绘制方法,按时完成游园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制作,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课堂表现积极,笔记情况良好;积极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整体符合教学要求。
59~0 分
不能完成任务书要求,涉及到的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错误多;课堂表现差,笔记杂乱无序;不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按照教学要求给予不及格。
79~70 分
可以按要求课堂作业以及结课作业,作品中有彩平图以及相应效果图,并且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正确无误;课堂表现情况良好,笔记情况良好;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表现一般,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69~60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完成任务书要求,涉及到的植物配置表中植物名称及规格错误需要调整;课堂表现较差,笔记无重点标记;参加课外植物认知等实训活动表现一般,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植物造景3.学时/学分:48/3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生态学、园林设计原理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三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2.课程目标:了解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及国内外动态,理解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和生态作用,国内外不同流派、风格的植物造景特色、手法及常用的园林植物类别,掌握植物造景的配置原理即生态习性、艺术原理,配置的应用形式,园林植物与建筑、室内庭园、水体、道路、石景、小品的组景方法及技巧,植物与地形的处理方法,立体绿化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及园林植物资源(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 了解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2. 了解中国园林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3. 理解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相关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具体内容1. 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及国外动态2.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2.1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概述2.2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2.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特色3. 国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4.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4.1 中国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现状4.2 国园林植物造景相关理论及方法5. 园林植物资源5.1 西方国家引种中国园林植物资源史实5.2 我国园林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5.3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相关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2. 我国园林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四)思考题1.营造地中海风格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应该采用哪些植物?2. 现代植物造景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植物造景的艺术美(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 了解植物造景的艺术原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及我国不同地区植物造景的特点;2. 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植物造景的配置原则;3. 掌握植物造景的应用形式及园林植物造景的步骤。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要课程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也是园艺、农学、林学和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是环境生态学科体系中阐述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具体造景的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原理和各种应用形式, 对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和实践价值。
学习本课程一般要求应具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以及园林美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风景园林植物造景》, 主要讲授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原则与配置形式、植物景观设计图纸要求及设计程序、植物与其它造园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搭配、以及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居住区、工矿企业和废弃地等植物造景。
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
《园林植物造景》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研究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的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掌握风景园林造景的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使得风景园林学体系更为科学、系统, 另一方面使得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学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 开设和学习本课程, 对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植物造景设计能力, 为园林绿化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促进园林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来掌握知识体系, 园林植物造景, 是在分析国内外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 论述园林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园林植物与造景的原则, 深刻分析各类植物及各类型绿地植物造景的的具体方法和特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抓住这根主线, 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
二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以致用。
《植物造景》课程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时时间分配导入:通过对“植物造景”的字面意思进行导入,首先是“植物”,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植物,都包含哪些,我们校园中常见的都有哪些?其次是“造景”,字面意思就是造景色。
“植物造景”字面就是通过一定的植物进行景色的创造和设计。
通过对字面意思的了解后,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在环艺专业的地位及重要性。
新课讲授: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一、概念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二、意义(一)美化环境(二)构建生态环境降低噪音、降低风速、防止水土流失讲授5分钟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一、中国的四大名园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二、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一)植物选择上皇家园林:玉兰、牡丹、石榴(玉、富、多子多福)色彩多以红、黄(二)私家园林:梅、兰、竹、菊、松、荷(隐喻节操高尚)讲授,案例分析20分钟三、中国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主要以欣赏植物姿态、崇尚意境为主如:“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牡丹富贵、石榴多子(二)姿态独特的以单株运用较多,丛植者大多是同一树种。
(三)一般不对树型进行规整和修剪,体现其自然美。
作业:理解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课堂小结: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景观的概念、意义,对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案首页功能像一幅画的骨架,能够成室外环境的基本构架和骨架,同时还能补充建筑高度,从而使布局具有立体轮廓。
(二)灌木1.大灌木(大于2米)如海桐、腊梅花、石榴、栀子花、散尾葵、火棘、椤木石楠、石楠、紫荆2.中灌木(1-2米)如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金钟花、连翘、杜鹃花、凤尾竹3.小灌木(小于1米)如六月雪、小叶栀子、茶梅、八仙花、鸭脚木、熊掌木、鹅毛竹灌木用途:大灌木犹如一睹围墙,能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的闭合,顶部开敞。
植物造景课程设计方案

《植物造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建筑构造学时:42授课对象:13园林学分:2前导课程:园林树木学后续课程:花卉学课程编码:编制时间:2014.9.19二、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植物造景》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之一。
它是贯穿专业学习整个过程的重要课程,它以园林树木学为基础,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进行建筑构造处理、理解设计理念等岗位群必备的职业通用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工作岗位,熟悉企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后期园林设计等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进行建筑构造处理;能够理解设计理念,进行建筑设计。
(2)方法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尝试建筑构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严格的纪律观念;具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树立与其他人员配合工作的团队意识,具有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建筑设计理念,掌握建筑构造做法及处理。
3、素质目标(1)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敬业爱岗,以人为本。
(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以建设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为教学内容,优化知识与能力,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教学,按照人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策划学习过程,结合典型“案例”、“项目”组织教学,在工地现场、模型室、设计室等场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认、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突出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2、课程设计的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高职生就业岗位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精简陈述性知识,以“必须”、“够用”原则选取课程内容,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程教学强调认识与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主要通过“认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职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它园林要素协调组景,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时,能够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
了解园林植物较深刻的内涵,为园林经营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园林植物、草坪、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史。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1.2课程基本理念1.2.1在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1.2.2围绕专业能力目标,以城镇园林绿化岗位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干线,以工作项目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按植物造景工作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为目标,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1.2.3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1.3课程设计思路要想更好的运用园林植物营造植物景观,首先要掌握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植物象征生命的特性,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多种功能,如植物的建造功能、观赏功能、美学功能等;然后分析不同植物材料景观的营造;再分析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结合组景,并分项布置工作,学生分组模拟或实地完成每项工作。
1.3.1从植物造景每项工作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从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安排教学顺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内容的安排紧密结合高级绿化工、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植物造景教材

植物造景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造景的教材内容:
1.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阳光、水分和土壤要求等。
2. 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讲解植物布置的原则,如高矮搭配、色彩搭配、形状搭配等。
3. 常用造景植物的种类介绍:介绍适合造景的常见植物种类,如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并阐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 植物造景的施工技巧:讲解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技巧,如土壤准备、浇水、修剪等。
5. 植物造景案例分析:以著名的园林景点为例,分析其植物布局的设计思路和创意,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6. 创意植物造景项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植物造景项目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布局和配色等,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观念。
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强调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和环境。
8.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种植、养护和布置的实践活动,如栽培小花园、参观植物园等,提高学生对植物造景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附带一些植物识别和植物病虫害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常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认知与造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25030552
总学时数:72学时
学分:4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门课程是通过对植物形态、体量、色彩、气味等观赏特性的研究和理解,利用植物观赏特性综合配置植物元素进行造景的科学。
植物造景除了能表现审美功能以外,还拥有超强的生态效应。
《植物认知与造景》是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其他的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系列课程、《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植物素材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植物造景的含义、特征及功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造景的功能。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造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0.5)学时
1、基本工具
2、辅助工具
第二节园林植物造景功能(1)学时
1、生态功能
2、空间构筑功能
3、美化功能
4、实用功能
第三节我国植物造景现状与发展趋势(0.5)学时
第二章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园林植物素材的类别及特点,了解植物素材的观赏特性。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素材观赏特色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时安排:12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类别及特点(2)学时
1、乔木类
2、灌木类
3、蔓藤植物类
4、草本花卉类
5、地被植物类
6、草坪植物类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2)学时
1、园林植物的形态
2、园林植物的色彩
3、园林植物的芳香
4、园林植物的质地
第三节课堂联系及讲评作业(10)学时
1、调查校园植物景观素材的主要观赏特性
2、素描速写乔灌木树形
第三章园林植物配置方法1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配置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时安排:16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树木(1)学时
1、孤植
2、对植
3、丛植
4、群植
5、林植
6、篱植
7、列植
第二节花卉景观(1)学时
1、花坛
2、花境
3、花台
4、花池、花箱、花钵
5、花丛与花群
第三节草坪与地被植物景观(0.5)学时
1、草坪景观
2、地被植物景观
第四节藤本植物景观(1)学时
1、藤本植物景观的功能与应用特点
2、藤本植物景观的设计
3、藤本植物的选择
第五节专类园植物景观(2)学时
1、专类园植物景观功能
2、专类园植物景观设计主题
3、植物专类园景观类型与设计
第六节意境主题景观(1)学时
1、意境设计的基本内涵
2、植物意境美的来源
3、我国传统植物造景意境的表达方式
4、植物景观意境构成手法
第七节植物空间景观(0.5)学时
1、植物空间景观的类型
2、植物景观空间特点
3、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成
4、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处理
第八节季相景观(0.5)学时
1、植物季相景观设计方法
2、植物季相景观类型与设计
3、秋季
4、冬季
第九节整形植物景观(0.5)学时
1、绿雕
2、花雕
第十章课堂联系及作业讲评思考题(8)学时
1、树丛设计
2、观赏树群设计
3、独立花坛设计
4、花境设计
第四章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程序1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造景设计的各个环节,掌握绘制植物造景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植物造景素材的调研与图纸的绘制
(三)学时安排:12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与委托方接触阶段(1)学时
1、了解委托方(甲方)对项目的要求
2、获取图纸资料
3、获取基地其他信息
第二节研究分析阶段(1)学时
1、基地调查与测绘
2、基地现状分析
第三节设计构想阶段(1)学时
1、确定设计主题或风格
2、功能分析,明确造景设计目标
3、植物景观构图设计
4、选择植物,详细设计
第四节设计表达阶段(1)学时
1、设计图表达
2、植物景观施工
第五节课堂联系(8)学时实训植物景观平面图及立面图绘制
第五章小环境园林植物组景与实践10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园林植物组景与各种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及设计重点,要求掌握各种小环境内的植物造景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各种小环境植物组景的素材及形式特色
(三)学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1)学时
1、园林植物与水景的景观关系
2、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二节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造景(1)学时
1、园林道路景观设计要求
2、各级园路组合造景手法
3、园路局部的植物景观处理
第三节园林植物与建筑组合造景(1)学时
1、园林植物与建筑组合造景的设计要求
2、植物与建筑的组景原则
3、建筑室外环境的植物种植设计
第四节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例解析(1)学时
1、城市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2、重庆开县交通局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
3、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环境景观设计
第五节课堂联系(8)学时
1、园林植物与水体组景设计
2、园林植物与园路组景设计
3、园林植物与建筑组景设计
4、屋顶花园的植物造景设计
5、小型公共绿地植物造景设计
6、街头小游园设计
第六章园林植物造景的评价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园林植物造景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园林植物造景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的运用。
(三)学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植物造景评价原则(0.5)学时
1、科学性原则
2、艺术性原则
3、功能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第二节园林植物造景评价方法(0.5)学时
1、调查分析法
2、民意测验法
3、认知评判法
4、层次分析法
5、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三节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实例(1)学时
1、景观因子与评价指标
2、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与方法
3、评价结果
第四节课堂联系(6)学时
1、实训民意测验法评价某一公共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效果
2、常见园林植物及园林应用简表
3、园林绿化功能树种的选择
第七章综合能力训练8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培养及检验学生对于植物造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培养植物造景的设计能力
(三)学时安排:8学时
(四)主要内容
给出一个特定题目,要求学生在八个学时内完成1-2个植物造景设计方案
三、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练习与实验。
四、成绩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核方式:考查。
2、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平时表现(考勤,课堂发言)占20%;作业占8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汪新娥. 植物配置与造景[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鲁平.园林植物修剪与造型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熊运海.园林植物造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