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点共24页

合集下载

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与要求

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与要求

第五节电视新闻采编的特点与要求魏俊宝一、电视新闻定义: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形式,对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形式。

二、电视新闻传播特性:①传播的及时性(实时报道);②符号的综合性(图像、声音、文字、色彩);③事实氛围的传播性(身临其境之感);④深度涉入的参与性(被采访对象、观众参与)。

三、电视新闻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即有画面,有声音(解说)。

四、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信息容量,也就是信息的浓缩度。

五、电视新闻的表现元素:①图像;②声音。

六、电视图像:电视图像也叫画面,是通过荧光屏显示出来,诉诸观众视觉器官的符号。

电视图像具有连续性,就是电视的图像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并因此而产生画面语言,具有叙事和表意的功能。

图像表现元素分为①形象;②图画;③字幕。

画面形象的作用是运用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新闻现场的形象,通过荧屏呈现给观众,具有纪实性和直观性,并由此而形成 26强烈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图画:包括地图、漫画、动画、图表等,也是电视新闻常用的视觉表现元素。

字幕是指出现屏幕上的文字。

它具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具有弥补形象和声音语言的不足。

七、字幕的用法分类:⑴说明性字幕:主要是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物身份、地名、时间、地点等事实要素及资料镜头的交接,以消除画面的不确定性,增强信息的有效传达。

⑵信息性字幕:主要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意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

通常用于标出数字、内容提要、同期声内容、新闻快报等。

⑶强调型字幕:主要是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主要的论点等的强调,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加深对节目内容的理解。

八、图像表现元素的总体作用:增强新闻画面的典型性、新颖性和审美性。

九、声音:作为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段,从电视机喇叭中传送出来的音频信号,统称电视声音,主要包括:①解说词;②同期声;③音乐与音响效果。

十、解说:是一种附加于具影像之外的声音成分,它由记者通过对客观事件进行主观描绘、处理和提炼加工后,形成文稿,并由播音员播报出的有关新闻内容的有声元素,是构成电视新闻的主体要素之一。

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及表现技巧

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及表现技巧

一、以具体形象的事实说话,要做到用具体形象的事实去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枯燥的数字,力求观众听得出、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

多用事实说话,少用抽象语言。

二、电视新闻要写的精悍短小,篇幅短,段落短,语句短。

电视新闻稿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0字,最长不超过500字,关键是电视新闻报道主题集中,每个段落的文字不要过长,要做到每个段落只写一个中心意思。

在表述这个中心时,要选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文字要精练,简洁,不拖泥带水。

三、电视新闻稿的语句必须简短有力,每句话不能过长,文字不能过多。

句子过长,观众听起来会很吃力,同时,句子简短,要少用形容词、副词、动词。

四、电视新闻应该通俗易懂。

因为电视新闻稍纵即逝,转瞬就过,文稿写作力求做到口语化,要把观众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深入浅出的把事实和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之已于接受和理解。

如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难圆绿色梦》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表现出电视新闻作品的语言特色。

1、徐治民老人在得知园子塔拉的树木被村民大肆砍伐的消息之后,悲愤痛苦的面部表情(特写,画面细节)——该镜头表现了徐治民对于园子塔拉及其一草一木的深情厚爱,以及对于林木被滥伐之事的痛惜之情;2、徐治民弯腰屈背、手扶墙壁、步履蹒跚的动作(特写,动作细节)——表现了徐治民老人不顾年老体衰,执意要到园子塔拉现场去看一看的急切心情,进一步刻画了他对于园子塔拉的特殊感情;3、一群山羊在园子塔拉啃吃枝叶的情景(小全景,画面细节)——该镜头没有铺设解说词,形成静默,以白描手法,描写了园子塔拉被毁的惨状和无政府主义状态;4、徐治民老人乘车来到园子塔拉后,从车窗里往外看园子塔拉大批林木倒伏在地的破败景象(近景,画面细节)——以白描手法,通过车里老人的近景、车外景象的全景反复组接,形成平行蒙太奇,映现老人难以名状的心理活动;5、徐治民老人瘫坐在被高才砍伐的树王的残桩面前,用拐杖清理残桩上沙尘的镜头(特写,画面细节、动作细节)——表现徐治民对于树王被砍的痛惜、悲愤和无奈之情,反衬了高才等人的无知和可耻;6、园子塔拉沙尘弥漫、风声凄厉的镜头(全景,声音细节)——表现了园子塔拉恶劣的生存环境;。

浅谈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浅谈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浅谈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特点作者:邹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电视新闻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

电视新闻解说词起到解释、补充、说明电视画面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所以电视新闻解说词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解读了电视解说词的功能特色,避免的写作误区,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帮助电视新闻工作者提高认识及写作水平。

关键词: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特点1.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功能在电视新闻中,画面是第一位的,解说第二位的,一般说来,画面能够表达完整的信息,解说词不再重复解释。

画面不能表达的信息,就需要解说词出来帮忙,补充画面表达不清的内容。

解说词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很大,运用范围也很广泛。

它具有整合画面信息,串联画面内容,提升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阐发思想感情,调动联想想象,结构新闻节目的作用。

我们先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电视解说词。

例:标题:《群众安危至上军民拼在一线》连续两天的暴雨,淹了湖北石牌镇的胡冲村,百姓生命至上,王明华组织了一个消防攻坚队,救援被困村民。

水流太急,攻坚队几次想找个救援好位置,几次都失败了,几经调整,他们终于靠近了被困的这位老人。

为保安全,村里断了水电。

漆黑的夜晚,只有雨声和趟水声。

在村里,巡查小组发现一户人家,家里透出了微弱的光。

村民说,老人恋家,不愿意走,他只好回村陪母亲。

(中间有一段劝说的现场对话。

)刚才文字稿件,抛开画面看,可能是不完整的。

因为解说词不是电视唯一的表现形式,还要靠画面(主要部分)、同期声来表达新闻内容。

2.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特点电视新闻解说词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

2.1确保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有两种,一是画面与声音同步。

画面是什么,解说词就说什么,有时候确实需要这样,因为观众不可能对所有画面都了解。

比如陌生的设备、植物,比如画面上是张三,你不能说李四。

电视文体写作

电视文体写作

电视文体写作电视文体写作的范围以文字稿的形式,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的各种以口语表达为主的信息二、电视文体写作的特征1、非独立性,2、解说词的相对不完整性,3、服从电视片的类型风格样式要求,较少带有作者个性表达色彩。

关于电视片的构成因素:叙事因素,造型因素,抒情因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概念界说(一)什么是深度报道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

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式。

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有影响力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通过对新闻背景的准确交代、事件因果关系的缜密探究、相关问题的恰当分析以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方式。

1.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新闻性重要性思辨性立体化多样化(内容、形式)2、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分类(1)按内容可分为——典型报道分析性报道调查性报道(2)按报道形式可分为—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式报道专题报道电视专访二、深度报道写作特点系统展示新闻事实依存背景客观揭示新闻现象背后本质深入调查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开放的结论和合理的预测三、叙述方式(一)聚焦法(二)调查式(三)分析式(四)白描式(一)聚焦法叙述方式(二)调查式叙述方式新闻调查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故事化1、讲究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涵的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调动观众兴趣。

2、注意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人性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展现人的细微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和感觉3、悬念、引而不发,组织情节,调人胃口。

(三)分析式叙述方式(4)白描式叙述方式电视纪实写作电视纪实作品是指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的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注重采访拍摄的方式,保持形声一体化的结构形态,记录期有原生态的生活内容,通过对生活情状、文化现象、历史事实的记录,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内涵和意韵。

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

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

映,彼此烘托,有实有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绘就一幅冬日美丽画景。
由于三清山冬季平均的气温较低,冰雪景观
好的文学作品, 不等于好的新闻作品
时间保留较长,形成了三清山独特的雪景奇观。 放眼望去整个山脉沟壑峰峦,银装素裹,玉树琼 枝,美不胜收。
雪景如画,吸引大批游客
东方卫视
√ 点评:
• 对画面进行补充写作 • 客观描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
电视新闻 1、接收方式:一遍播放 即意味结束。 2、受众:对文化水平不 做要求。 3、表述方式:谈话式语 言风格。
报纸新闻 1、接收方式:可多遍阅读。 2、受众: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3、表述方式:书面化语言。
电视新闻写作与广播新闻写作
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1、传播方式:声+画+文字。 1、传播方式:声音+文
书面语:山地宜林不宜粮。
口语:山地适合种树不适合种粮食。

电视新闻的写作特点
解答画面无法解决的四大问题
新闻五要素(5W、1H)
1 2 政策、知识等信息
缝合段落之间的裂隙
3 4 输出观点、思想
报告文学《刘焕章》:头发既长且乱,胡子也是那样茂密,好 像是压缩了的原始森林。
电视解说词:他叫刘焕章,今年52岁,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的研究员。
2、接收方式:看。 3、文字要配合画面。
字 2、接收方式:听。 3、文字要塑造画面。
8月17日,在云南四川交界的乌蒙山下,一辆黑色轿车 在公路上急驰。车内后排座位上,躺着以为身着迷彩服 的解放军战士。他浑身是血,脸色苍白,呼吸困难。
广播通讯《人们崇尚这颗星》
三、电视新闻写作特点

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探

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探

电视新闻文字稿写作特色探电视新闻文字稿是与画面一起发挥作用的,因此电视新闻要注意声画关系、现场音响、同期声音,使之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具体到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三种形式上各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色。

电视新闻文字稿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即主线单一,构思新颖,层次分明。

主线单一,要求电视新闻只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作文稿,层层深入,直到把问题阐述清楚为止。

构思新颖,要求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开头要写得引人入胜,中间穿插一些引起观众兴趣的背景、议论,适当设置一些悬念或展示一下电视新闻的中心主题要旨,以知识性、趣味性和接近性的东西吸引观众,结尾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报道的感染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电视新闻奇峰突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不断激发观众接受新闻的欲望,持续收视下去。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说过:“新闻报道要使读者‘上钩’。

”就是说,新闻报道要吸引读者,正确引导读者。

层次分明,要求在写电视新闻文字稿时,注意段落、层次和语句之间的过渡、照应与铺垫,使电视新闻具有主体感、纵深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特色有:1.明确实在,听觉鲜明。

要提供鲜明的视听形象,使新闻事物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工作时,尽量减少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多采用形象鲜明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力求多用新闻事实说话,多用写实性文字。

2.注重细节描写。

要尽量采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说明新闻事实,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

细节描写可以放在导语部分,像特写镜头一样,以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现场感;也可以放在报道的主体部分,使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在报道的结尾部分,让报道形成高潮,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索。

3.取材精练,篇幅短小。

首先要多搞一些“小口子”新闻。

一条新闻只集中写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突破口小了,就容易写得集中,写得深刻,并且能够缩短报道篇幅。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点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特点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
前言
•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 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 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 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 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 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 合,使电视新闻稿写作既不同于广播新闻 的为“听”的特点,又不同于报纸新闻的为“ 看”的特点。
1、电视新闻语言要做到口语化
• 电视新闻语言要做到口语化,必须提倡写短句, 避免欧式化倒装句,因为短句念起来琅琅上口, 听起来顺耳怡心,有助于观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 理解。有些电视新闻记者的文字稿中常常看到几 十字的长句子,这的确不利于电视口语化的形成 ,电视新闻语言文字是给人听和给人看的,不比 报纸、杂志可以反复阅读,它稍纵即逝,不能反 复阅读,这就突出 要求电视新闻语言文字口语化 了。通常,我们把长句改为短句,把倒装句改为 主动句, 把单音词改为双音词,经过这样的处理 ,虽说文字变长了,但口语化增强了,让播者上 口,听者顺耳。
2、准确、精练、生动
• 准确、精练、生动是电视这一特殊新闻媒介对文 稿写作的又一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观 众品味电视新闻的意义和魅力,增强电视新闻的 说服力和可信度,从而适应观众的信息接受习惯 和心理承受能力,跟上电视新闻的传播频率和改 革步伐。气势磅礴、富有诗意、言近旨远的画面 和优美完整、入口入耳、入目入心的语言融合在 一起,不仅能充分反映电视新闻的主题,提示电 视新闻的丰富内涵,而且能突出体现电视画面的 综合功能。
所以,要使电视新闻语言做到口语化、个 性化,必须端正文风,深入实际,提高自 己的语言文字修养能力,只有“词浅”才能与 观众更好地进行感情交流,只有“言近”才能 符合事物的特征,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只 有“旨远”才能提升电视新闻的品味深义,从 而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应当注意什么
1、电视新闻稿强调声像对应,不能“两张皮”;报纸新闻稿则没有这个要求。

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

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

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2、电视新闻稿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报纸新闻稿虽然也强调现场采访,但同期声是特有的。

3、电视新闻稿的语言要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

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书面语言,而且里面的术语、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不要太专业、太隐晦,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