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腱鞘囊肿内合并游离体1例

合集下载

足背腱鞘囊肿的病因

足背腱鞘囊肿的病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足背腱鞘囊肿的病因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腱鞘囊肿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吧,腱鞘囊肿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腱鞘囊肿的出现虽然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但是腱鞘囊肿
相信大家对于腱鞘囊肿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吧,腱鞘囊肿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腱鞘囊肿的出现虽然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但是腱鞘囊肿不但会给我们带来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动作,腱鞘囊肿容易出现在足背上面,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足背腱鞘囊肿的病因。

1、现代医学认为,腱鞘囊肿是由结缔组织内局部变性等因素所致。

目前多数人认为,腱鞘囊肿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

部分病例与外伤有关。

2、中医认为,外伤或劳损伤及手少阳三焦经,造成运化失职;或伤及筋膜,造成气血瘀滞。

无论运化失职或气血瘀滞,皆可导致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从而形成囊肿。

3、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而中医学中认为,腱鞘囊肿是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所以治疗腱鞘囊肿目前使用的最多的还是针对腱鞘囊肿病因的活络化瘀的腱囊贴很好。

4、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5、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包块,表面皮肤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腘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

腘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

腘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作者:王政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0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30.43摘要腘窝囊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有疼痛不适,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腘窝囊肿内合并游离体病例很少见。

本文简要介绍胭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1例及相关思考,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腘窝囊肿;大量游离体;治疗腘窝囊肿作为骨科常见疾病,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典型的胭窝囊肿临床表现为一种囊性肿物,其内为清亮或淡黄色黏稠样液体。

腘窝囊肿虽然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但囊内合并游离体病例很少见。

下面就近期治疗1例胭窝囊肿内合并大量游离体患者做简单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男,61岁,主因“右膝关节疼痛2周”入院。

专科查体:右膝关节后方可触及大小约5 cm×5 cm肿物,压痛明显,表面光滑,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及髌骨前方无压痛。

辅助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右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后方可见钙化影。

体表包块彩超示右侧腘窝囊性占位(其内不规则低-高回声团伴多发钙化)。

诊断:①右侧腘窝囊肿;②右膝骨性关节炎。

术中所见:于腘窝处可见5 cm×5 cm×3 cm囊肿,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图1),囊壁破裂后可见少量淡黄色黏液,其内有大量游离体,形状不规则(图2、图3),囊肿与关节囊相通。

术后病理回报:右侧腘窝囊肿,局部游离体钙化、骨化。

讨论Backer在1994年提出腘窝囊肿与膝关节内原发疾病有联系,故腘窝囊肿又称为“Baker's囊肿。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腘窝囊肿。

前者一般为先天性,多见于青少年或儿童,通常关节内无病变,与关节腔不相通;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合并膝关节内病变,常与关节腔相通。

目前腘窝囊肿明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胥少汀等人认为正常人膝关节后方解剖结构单一、抗压能力弱,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的滑囊。

腱鞘囊肿一

腱鞘囊肿一

2
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 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
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
3
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 发腕管综合征。
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 展肌腱之间。
2 足踝部腱鞘囊肿
表现
1
2
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
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
鞘。
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 压迫胫神经,是跗管 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4.有些囊肿的波动感不是很强,质地比较硬,如果单纯用手指挤压未必能够将 其挤破。这时可以换种方法,先将囊肿外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小号针头扎 入囊肿中,这时要感觉一下是否有穿透囊壁的落空感。当穿刺成功后,拔出针 头,再用拇指将囊内容物用力挤压排出。再行按摩,使囊肿消失。
5.除了按摩的方法,在排出囊内容物之后,还可以向囊腔内注射激素药物, 常用的有醋酸泼尼松龙,之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在药物和包扎的作用下,囊 壁之间会进行粘连,进而消失。
一定关系。可以是受伤、过分劳损 如打字员、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时间
(尤其见于手及手指)、骨关节炎、 电脑操作的行业等都会引发或加重
一些系统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 此病。常见患处Leabharlann 手腕、手指、肩有可能引起。
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较易
患上此病。
三、临床表现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

Lorem
治疗方法
挤压、穿刺、针灸
保守 治疗
手术 治疗
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腱鞘囊肿治愈率最高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但不是100%。复发率为10%
保守治疗
针灸、穿刺、制动。有效率高,治愈率低,易复发。
就医步骤
1.平时注意保护腕关节、足小关节等处,避免劳损,特别是像在办公室上班, 使用电脑频率较高的白领,更要时时注意劳逸结合,多放松手腕,以免长期 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的滑液增多形成囊肿。

腱鞘囊肿一例

腱鞘囊肿一例

腱鞘囊肿一例
【一般资料】
男性,65岁,农民
【主诉】
发现左腕部肿物10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诉于入院前10个月发现左腕部肿物,按压无疼痛,囊性感,当时无不适,无肢体异常活动,一直未在意。

肿物逐渐增大,今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以“左腕部腱鞘囊肿”收住院。

自发病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进行性消瘦,二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糖尿病、肾病史,无冠心病史
【查体】
T:36.2℃,P:68次/分,R:19次/分,BP:157/87/mmhg。

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未见异常。

口唇红润,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

心、肺、腹未见异常。

四肢无畸形,左上肢无畸形,左腕部可触及一大小约2X1cm囊性肿物,无触痛,有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无明显红肿,腕关节活动度正常,末梢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余肢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B超示:左腕部皮下极低回声团块。

【初步诊断】
左腕部腱鞘囊肿
【鉴别诊断】
外伤后血肿形成有腕关节外伤史,伤后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穿刺可抽出积血。

【诊治经过】
诊疗计划:入院后给予二级护理,流食,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完善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临床诊断】
左腕部腱鞘囊肿
【分析总结】
腱鞘囊肿属于关节处良性肿物,但切除后有可能再次复发,需要向家属交代清楚。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6例,除1例治疗5次外,余均在1~3次内治愈,其痊愈率为100%[10,11,15]。
温针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囊肿局部以26号或28号1寸毫针,直剌入1针,两旁各剌入1针的齐刺法,每一针上各加2cm长之艾段,从下部点燃。燃尽起针后即以微型玻璃罐吸拔3~5分钟,以拔出黄色粘稠样液体为佳。拔后用消毒敷料加压固定。1次未愈,隔2?3日再针。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治疗
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425例,结果,痊愈379例,有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9.2%[1~6]。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用2号火针或普通小号三棱针(亦可以大头针代替),用止血钳挟持后,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将烧红之针具,对准囊肿迅速刺入深部(以达囊肿基底部为度),快速取出,根据囊肿大小可刺2~3针。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放出胶状液体,挤压干净,用酒精棉球拭干消毒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包扎局部,3日内不沾水,4日后取下敷料。如1次未愈,可隔5~7天再行针1次。

腱鞘囊肿的临床治疗经验

腱鞘囊肿的临床治疗经验

腱鞘囊肿的临床治疗经验腱鞘囊肿(thecal cyst)是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发生在人体关节、韧带或肌腱附近的良性肿物,其表面光滑、柔软与皮肤无粘连,基地固定,大小不一。

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黏液退行性变所致的病症。

囊内含有无色透明胶冻状黏液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囊壁为致密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囊肿常见于单房性。

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摸起来柔软、可按压。

青壮年,女性多见。

起病缓慢,发病部位可见一圆形肿块,有轻微酸痛感,严重时影响功能障碍。

显性囊肿显性的腱鞘囊肿一般都比较表浅,包块和腱鞘囊肿明显,很早就形成了包块,并逐渐增大,包块在不注意休息和控制的情况下会影响局部的肌腱活动,出现酸胀不适、粘连甚至出现卡压和活动受限。

需要检查清楚以后积极治疗,有些还需要手术。

多发生于四肢,手腕背侧,横纹中央偏拇指侧,还可发于腕掌侧及手背部,拇指、食指间凹陷内。

足部以足背外侧,足中趾掌根部的腱鞘囊肿。

患者可在病发部位看见一个圆形肿块,按压或者平时轻微活动时有轻度的疼痛感,对于患病关节的正常功能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隐匿性囊肿是指肌肉比较深的位置,腱鞘比较隐蔽,即使出现了包块在肌肉群中也不容易显现,匿性的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舟月骨间韧带处,腕背横纹中央偏拇指侧,虽然具备明显疼痛、压痛,却难以触及的囊肿,以及腹股沟和椎管内等处的囊肿。

囊肿常已半球形隆起于皮下。

囊肿过大,可压迫局部的神经,产生远端肢体麻木,运动异常。

若压迫了血管,除疼痛外,还可能因为循环障碍,出现指端发凉,或肤色苍白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B超检查,一般即可成立诊断。

治疗方法:1、揉压法,局部揉按热敷,外用扶他林,同时减少活动,消除疼痛,缓解肿胀,必要时可以服用相关的药物。

2、挤压法,腱鞘囊肿可以采用挤压法,最好利用三棱针或注射器针头刺破囊肿处皮肤,同时做好消毒工作,用手指挤压,使其囊内组织挤出,按压十余分钟即可。

3、穿刺提取囊液法,使用粗无菌注射针穿刺抽液,再向囊腔内注射药物,加压包扎,使腱鞘囊肿消散。

右大腿腱鞘囊肿一例

右大腿腱鞘囊肿一例

右大腿腱鞘囊肿一例发表时间:2015-12-25T16:23:32.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作者:刘海军周博文[导读]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河北廊坊腱鞘囊肿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多数人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

刘海军周博文(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河北廊坊 065400)摘要:腱鞘囊肿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多数人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部分病例与外伤有关,发现于大腿比较少见。

关键词:右大腿、腱鞘囊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17-011.病历资料患者,男,53 岁,农民,主因无意中发现右大腿肿物10 天入院,查体见右大腿下段前内侧椭圆形肿物,大小约2×5.5 厘米,质韧,如橡皮样,无压痛,基底固定,与皮肤无粘连,右下肢运动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彩超示右侧大腿内侧肌层内可见范围约5.1*1.4 厘米的囊性回声,内透性差,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诊断为右大腿囊性肿物,完善术前准备后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右大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股内侧肌内,青色,顺囊壁向下钝性分离,囊肿穿出股内侧肌,由股直肌腱发出,梭形切开股直肌腱,完整切除囊肿,见囊肿内为胶冻样物质,考虑诊断为腱鞘囊肿。

2.讨论:腱鞘囊肿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多数人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部分病例与外伤有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为多,最多见于腕背侧,其次是腕掌、手掌指掌、足背等,腱鞘囊肿的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无衬里细胞,囊内为无色透明胶冻粘液,其成分为透明质酸和蛋白质,囊腔多为单房,也可有多房。

囊肿与关节囊或腱鞘密切关联,有人认为囊腔与关节腔或腱鞘滑膜腔相通,有人则认为只是根部相连,并不相通。

足部腱鞘纤维瘤1例

足部腱鞘纤维瘤1例

2 .切片染色不鲜 明 定期更换 苏木素及伊红染色 液 , 是苏木素 , .5 2 尤其 配制
时氧化剂氧化程度不 易掌握 , 苏木素氧化不佳 , 影响着色。配制时可采用不加 氧化剂 ( 配置方法 : 苏木素 5 与无 水乙醇 5 m 混合溶解 , 取 g 0l 而后加 入钾明矾 lO 与 l0 m 蒸馏水混合后 溶液 中即可 )与用 日光照晒数月 , Og O0 l , 自然氧化 + 使 用效果会更好 , 寿命会更长 , 染色更稳定 , 且使用过程中形成沉淀少, 此外烤片 温度过高 , 也会 出现组织染色灰暗。
1资 料 与 方 法
1 07 ) 0 04
正常上限的 1 %为宜 , 由于老年 患者易在夜 间发生低血糖 , 对晚餐后 的血糖尤
其不宜控制得过低 。服用磺酰脲类 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的 2型糖 尿病病 人常发生低血糖症 , 二甲双胍和 阿卡波糖不易导致低血糖 , 本文中没有单纯 服 用二 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发生低 血糖 的患者 。 在磺酰脲类 降血糖药物 中, 格列本 脲( 优降糖 ) 和氯磺丙脲最易引起低血糖发作 , 文中仅有 2例服用格列本脲 本 ( 优降糖 )考虑 与目 , 前大 中城市 的收入水平提高, 使用优降糖减少以及专科治 疗 水平提高有关 , 但在广 大农 村和边 远地区, 由于该药便宜且疗效肯 定 , 仍有 大量的病人使用该药 , 存在低血糖的危险 , 同时老年人是服用磺酰脲类降血糖 药物致低血糖 的危险因素 随着胰 岛素的广泛应用 , , 因此而发生的低血糖也 在增加 ,本文 中由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 占 3 %,与有关文献报道 的数据 吻 中药 降糖药 3 %, 2 物或保健品( 际上含有西药 降糖成 份 ) 实 不能准确掌握剂量 , 很容易服用过量 而 现低血糖反应 , 害患者的健康 , 文中独居老 人占 2 %, 危 本 0 6 由于 老年 人 记忆力差 ,行动不便等原因造成吃药或 打针后进食不及时或根本不进 食而引 发低血糖 , 危害患者的健康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防范对策 : ①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 的健康指导 : 医生 应向患者解释低血糖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患者及家属应掌握低血糖的症状及 自我救治方法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糖果等含糖食品以备发生低血 糖时 自救 , 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 运动 , 糖 注射胰 岛素或 口服磺脲类 降糖药后 , 应及 时进餐 , 糖尿病患者外 出时要携带记载有糖尿病病情 资料 的“ 尿病 治疗 糖 卡” 以备发生低血糖 昏迷或其他意外情 况时 , , 给其他 帮助者提供救助资料。 ② 合理选择 和使用降糖药物 , 由专科医生指导治疗, 避免有病乱投医。③ 临床 医 生应加强对糖尿病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的认识 ,及时诊断和处理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症, 避免低血糖昏迷或低血糖时间过长 , 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④对于独 居 老年糖尿病 患者 , 子女应每 天回家看 看 , 多关心老人 的饮食起居 , 一旦发现 情况立 即送医院 。⑤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 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 , 多参加 文 艺体育 活动 ( 适合老年人 的活 动)有一个乐观向 的积极态度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9.01.023作者单位: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骨伤科
通信作者:古洪毅,
Email :cqjoint@hotmail.com ·个案报道·
足背腱鞘囊肿内合并游离体1例
彭旭
古洪毅
甘华刚
曹凯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骨伤科于2018年5月25日诊断足背腱鞘囊肿合并游离体1例,以开放性小切口给予切除,疗效满意,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患者陈某,男性,61岁。

因无意中发现右足背包块4月入院,
无咳嗽、潮热、盗汗等其它不适。

入院查体:右足背可见一约2ˑ3cm 大小包块,
质韧,包膜完整,活动性可,压痛(+),无红肿,皮温正常,右足及右踝关节活动尚可。

入院时血沉12mm /h ,
ASO 、RF 、CRP 正常,结核抗体金标法(-),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

术前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检查(图1 2)。

患者入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骨伤科后经充分术前准备,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足背包块
切除术。

于该包块上面行一长约3cm 横行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于胫前肌腱上方发现该包块,呈包裹样生长。

充分显露病灶区域,
追溯该包块有一单向活瓣于踝关节腔相通。

切开该包块,即有淡黄色液体流出,清亮无混浊,囊壁白色,
内有一约1ˑ2cm 类星形游离体,表面光滑。

仔细分离囊腔壁,
完整清除囊壁,质韧(图3 4)。

后送病理检查,结果示:腱鞘囊肿伴囊壁组织慢性炎症,另为钙化和骨化组织,
符合游离体改变(图5 6)。

最后诊断为右足背腱鞘囊肿伴游离体形成。

患者于术后6周门诊随访,自诉疼痛症状改善,
未有复发等状况。

图1右足T2加权像冠状位MRI 图像,示病灶中心(红色箭头)呈低信号,周围聚集液体高信号,包裹于胫前肌腱
图2右足T2加权像矢状位MRI 图像,示病灶信号(红色剪头)同冠状位,位置表浅图3
术中右足背外侧大体照,示该包块包裹于
肌腱,有完整囊壁图4
术中右足腱鞘囊肿和游离体的病灶大体照,示该包块内含一类星形游离体,外面包膜完整
图5
右足腱鞘囊肿病灶囊壁的石蜡切片HE 染色,ˑ200,示囊壁组织慢性炎症
图6该右足游离体病灶的石蜡切片HE 染色,
ˑ200,示钙化和骨化组织
讨论腱鞘囊肿是体表常见肿物,占软组织肿物的50% 70%;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多发于20 40岁[1]。

其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可为男性3倍[2]。

手足部腱鞘囊肿大多位于手足背侧。

从大体观上看,一般表现为直径l 2cm、表面光滑、质韧,与皮肤无粘连,且可推动的隆起[4];仅有约2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而半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该病需要于Baker囊肿相鉴别。

Baker 囊肿最早是由英国外科医师William Morrant Baker 提出[5]。

Baker囊肿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腘窝囊肿。

前者一般为先天性,多见于青少年或儿童,通常关节内无病变,与关节腔不相通;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常合并膝关节内病变,常与关节腔相通。

而本病发生于足背,从Baker囊肿的定义上看,本病并非Baker囊肿。

本例术中发现,该包块有1个单向活瓣于踝关节腔相通,可能是因为当关节腔内病变引起关节液增多,导致压力增大时,关节液通过“活瓣”进入囊肿,而关节液不能返流回关节腔。

这种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形成了本病囊肿的解剖基础,导致囊肿形成。

而该包括确包裹胫前肌腱而成,故诊断“腱鞘囊肿”明确。

针对该例腱鞘囊肿内合并游离体,常规开放手术切除后患处疼痛明显缓解。

囊内的游离体术后病理回报为钙化和骨化组织,笔者认为原因是患者大于60岁,踝关节逐渐退变,其部分细小骨碎片或者软骨碎片,随着关节腔内压力增大,关节液增多,经“活瓣”进入囊肿形成,而伴随进入的关节液成为滋养游离体增大的“培养基”。

当游离体增大,囊肿逐渐增大后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

综上所述,腱鞘囊肿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囊内合并游离体非常少见,单纯腱鞘囊肿治疗方式比较简单。

但是诊断需要依靠典型的病史及辅助检查。

本病仍需与关节囊囊肿、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血管瘤等相鉴别。

MRI对于诊断腱鞘囊肿最具特异性。

腱鞘囊肿和其他囊肿一样,首选治疗方式为囊肿切除。

有时也需综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Pang EQ,Zhang S,Harris AH,et al.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 of ganglion cyst excision[J].J Hand Surg Am,2017,42(9):
750.
[2]Ju BL,Weber KL,Khoury V.Ultrasound-Guided therapy for knee and foot ganglion cysts[J].J Foot Ankle Surg,2017,56(1):153-
157.
[3]Robert E.McDonald,Dustin J.Mullens.Ganglion cyst treatment using the ganglion suture technique[J].Osteopathic Family
Physician,2013,5(3):123-127.
[4]Lakhotia D,Prashant K,Shon WY.Ganglion cyst of the hip mimicking lumbar disk herniation-A case report[J].J Clin Orthop
Trauma,2017,8(2):153-155.
[5]Rang M.Anthology of orthopaedics[M].Edinburgh and London:E&S Livingstone Ltd,1968:32-33.
(收稿日期:2018-08-15)
(责任编辑:张姝江、林敏颖)
彭旭,古洪毅,甘华刚,等.足背腱鞘囊肿内合并游离体1例[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12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