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对经济影响PPT
从当前反腐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课件

会获得大的发展。相反,因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会挫伤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反腐倡廉搞得好,能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开展反腐倡廉,一方面惩治腐败分子。另一 方面可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改善管理,堵塞漏洞, 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四,反腐倡廉搞得好,可以减少腐败行为对经济建 设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查办案 件,为国家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发展。那种把反腐倡廉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
① 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 ② 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 ③ 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④ 倡导领导干部做廉洁奉公的模范
⑤ 高度重视廉政制度和法规建设
“权力反腐”是一种以权力为主导、通过领导权力意 志推动、以权力制约平衡关系调整为主要内容的一种 反腐模式。但它的弊端在于主要依靠领导人的决心和 意志来确定反腐目标,随意性较大,难免带有人治的 色彩。
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 定秩序的范围内; 观念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 制度的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
统治阶级凭借整个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治 统治和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 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如:对外开放,科学发 展观;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 展的消极力量,如:重农抑商,文化大革命。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定义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中国的反腐进程 腐败产生的原因 反腐措施及其体现的上层建筑 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与反腐的联系 反腐所体现出的上层建筑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
反腐败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反腐败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反腐败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腐败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它会破坏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反腐败工作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反腐败可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腐败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障碍,它会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反腐败可以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腐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腐败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反腐败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分配公平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反腐败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反腐败可以改善社会的公平正义。
腐败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反腐败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反腐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应该加强反腐败工作,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反腐经济学

经济不景,众说纷纭,有论者将板子打向反腐。
认为反腐拖累经济者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反腐直接导致来自政府的公款消费锐减从而导致内需不足;二是反腐令官员懈怠从而丧失主动作为的动力。
直观来看,以上这两点关于反腐对经济运行的“负面”作用的说法颇具解释力,但实则不堪细究:一个以政府官员消费为主要来源的内需是不健康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因反腐而运转不灵的施政体系是亟须改造其既有的激励机制的。
反腐的连带效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前中国经济运行中来自“有形的手”的力道占比过大。
与其说反腐拖累了经济,不如说既有的经济驱动机制本身存在着畸形与扭曲,只不过因反腐而提早暴露而已。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当然不能因为上述理由削弱反腐力度,因为一个经济体的良好运行只能建立在善治的基础上,暂停或暂缓反腐,只不过延缓病症的爆发,竭力维系一个病体勉为其难地运转。
如果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从官员身上挪开,而投射到企业家群体这一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身上时,倒确实需要担忧反腐对经济运行的另类扰动效应。
这主要体现在由于政商环境的丕变而导致的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家群体对于未来的信心及长期投资意愿的影响。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政商关系都涉及腐败,但长期以来,企业家对企业所在地的官员进行上下打点已是公开的秘密。
面对一个强势有为的政府官员队伍,其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各个环节都会对市场发生影响,努力和其搞好关系尽量为自己赢得一个较为友善的运营环境,似乎也无可厚非。
在一些企业家心目中,上下打点自然是为了政策的优惠,和来自官家的“机会”,但在另一些企业家的认知中,与官家搞好关系更多是防止被认为“不懂事”,被打入“另册”,更多是为了息事宁人。
但其间暧昧不明边际模糊之处当然比比皆是,一旦反腐风潮来临,会否受到波及,便成为一个高度敏感的议题,企业家群体感到压力重重,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此外还有一种“被官商”的情形更增加了政商关系格局的复杂性。
与商家主动示好相反,一些为政者身边人士往往主动出击构建官商利益共同体,此时商家面临的考验更大:是否为政者本意?当红官员将来会否摔跟头?未发迹官员将来会否大用?远忧近虑之间,当前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如何妥为平衡拿捏,都大费周折。
反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反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腐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广泛困扰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问题。
它不仅危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反腐败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议题。
首先,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在一个腐败的环境中,公共资源常常被滥用,以个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为依归。
政府投入的资金无法被合理利用,导致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这不仅使经济的发展缺乏动力,也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正是因为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腐败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
在一个腐败的环境中,政府官员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滥用职权,干预市场竞争。
他们通过贿赂或权力滥用来获得私人利益,使得优秀企业无法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不仅扼杀了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也阻碍了市场的规范化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腐败导致了市场经济的扭曲,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
再次,腐败严重削弱了对外投资的吸引力。
国际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腐败问题却常常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投资者担心在腐败的环境中,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资产安全。
此外,腐败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使得国家的投资环境变得不可靠与不稳定。
这些因素使得许多国家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外来直接投资,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腐败对社会公信力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腐败常常让人们对政府和公共机构失去信任,破坏了公共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种信任危机会使得投资者、企业和个人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感到担忧,进一步削弱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公众对腐败行为的普遍不满也会引发社会不稳定,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反腐败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法治、建立透明的制度和机制,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国家才能够引领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同时,推动政府的廉洁和透明,提升治理能力,可以增加企业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
通过增加反腐败的力度,国家能够重新激发经济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反腐影响经济吗

1.反腐影响经济吗?随着反腐败的持续高压,一些似曾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过一定工作的“老虎”、“苍蝇”陆续落马,适逢近期高端餐饮业和奢侈品市场萎缩,GDP增速回落,社会上“反腐败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论调逐渐抬头。
对此,我们要从本质上认清它的逻辑错误。
一些“老虎”、“苍蝇”及那些依靠腐败大发横财的无良企业、权力掮客们,寄希望于反腐风暴慢一慢、歇一歇,以期逃脱惩治。
这些人往往就拿“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做文章,甚至不惜拿本不属于主流消费的高档娱乐消费和奢侈品行业的萎缩来说事。
且不说腐败消费对这些行业的拉动作用缺乏定性定量研究分析,将其归因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衰退更是一种选择性失明、失聪。
一些人的议论或掐头去尾,故意忽略相关结论的前提条件、研究背景;或刻意曲解,有意隐瞒相关言论后的真实意思。
利用人们的知识盲区歪曲事实,进行误导解读。
如以高档餐饮会所关门为例,绝口不提整体经济的状况,完全忽略大量民生餐厅生意更红火、消费更理性、顾客更节约等事实。
还有人以为,较低程度的腐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促使资源向高效率领域聚集,从而推导出适度腐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结论。
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腐败毒瘤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的巨大阻力和伤害,忽视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对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所起的助推和促进作用,究其原因,是片面的发展观在作怪,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
不可否认,我们党内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中央要求的猛药祛疴、刮骨疗毒就是为了赶走病魔、剔除病灶。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擦亮眼睛,看清实质,避免自乱阵脚,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凝心聚力,握拳出击,反腐攻坚。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在查办厦门远华案时就有人说,厦门的经济要倒退10年。
事实上,这个案件查处后,厦门海关税收大幅增加,从第二年开始,厦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逐年上升。
从近期落网的“老虎”看,“打虎”能够有效避免部门、地区、领域的垄断,形成良性竞争市场环境。
对在审批、执法环节中那些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推拖搪塞“苍蝇”的严惩,更是促进了具体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提效,确保了政令畅通,拆除“弹簧门”,敲碎“玻璃门”,让经济充满活力,市场运行畅行无阻。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腐败是现代社会一大毒瘤,它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打击腐败,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腐败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当腐败在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蔓延,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往往通过权力寻租和贪污受贿获取个人利益。
他们为了谋取私利,会对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和挪用,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经济效益。
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使得投资变得低效,企业受到损害,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其次,腐败会扭曲市场秩序。
在腐败的环境下,市场将变得不公平,正当竞争被破坏,企业无法公平竞争。
行贿行为成为获取商业机会的敲门砖,使得投资和创新受到阻碍,危害市场的健康运作。
这将导致经济压力,企业倒闭和失业率的上升。
腐败还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信任。
当权力被滥用和腐败沆瀣一气的时候,民众对政府将失去信任,政治秩序将动摇,社会的稳定受到威胁。
而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政府,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无法维护市场秩序,更无法吸引外部投资者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然而,反腐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建立法制和监督体系,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对腐败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裁,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
此外,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增加行业监管,对于权力滥用和贪腐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其次,加强公共教育和舆论引导,提高全民的反腐凝聚力。
政府部门、媒体和民间组织应共同努力,开展反腐倡廉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腐败危害的认识,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
同时,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鼓励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斗争,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腐败的合力。
反腐败与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等方方面面。
但是,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全面深化改革,集中权力制约权力,形成执法司法保障的权力平衡机制,才能让反腐败的战争取得胜利。
只有摆脱腐败困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反腐倡廉PPT课件

二、国家资金的流失。
三、国家收入减少。
四、国家经济政策走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贪污贿赂腐败现象 严重毒化社会风气, 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由于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使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勤俭、奉献、 追求事业、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贬值,头脑里充满尔虞我诈、 唯利是图、消极处世等颓废观念。同时,贪污腐败现象的滋长 蔓延使执政者威信下降,使民众与执政者的对立情绪上升,这 种情况达到一定程度,遇到适当的机会,聚集在部分群众中的 怨气和不满情绪便会通过一定方式爆发出来。严重的则可能造 成社会动乱,诱发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 加强立法,筑起贪污贿赂的“防堤”。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 济秩序,必须致力于加强廉政立法、市场经济立法工作,要建立健全一 套权力行使的自律和制约机制,使权力能够自我调控,协调有序地运行, 防止将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务和政务活动中,搞权钱交易。
第三,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保障其有效运行的执行机关,在打击的同时, 也应搞好预防,必须发挥预防贪污贿赂犯罪的主力军的作用。
英语08己班
.
徐思思
1
宋德贵事件:
宋德贵,游民出身。他原是国民
党军队中的一员,1935年被我军
俘虏,经过教育改造,留在了革
命队伍里。1936年入党,1950
年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行政 处处长(当时为副厅级)。可以 说,他是老干部、老党员了,然 而却犯下了贪污、盗窃国家资财 达9亿元 。
1951年4月至9月,公安部委派他领导几个人 到东北购运木材。宋利用这个机会,伙同行政 处副处长刘玉泽、生产科副科长王珍以及萧顺 和等,勾结天津东华货栈经理赵溪桥、北京祥 利木厂老板杨生祥大肆贪污、盗窃国家资财。
腐败问题的危害与治理课件

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
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 为。
强化司法公正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审理腐败案件,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惩治效果
对腐败分子进行严厉处罚,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
05
国际反腐合作与经验借鉴
国际反腐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腐败问题具有跨国性
01
腐败行为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阻碍社会进步
腐败抑制创新和改革,阻 碍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对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的损害
损害政府形象
腐败行为严重损害政府形象,降 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削弱政府执行力
腐败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削弱政府 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降低政府公信力
腐败破坏政府公信力,削弱政府权 威,导致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对国际形象与国际合作的负面影响
共同应对全球腐败挑战
面对全球性腐败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推动建立更加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与透明化
1 2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推动政务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和执行 过程,增加透明度。
加强媒体监督
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和 舆论谴责。
3
鼓励公民参与监督
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渠道,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反 腐败工作。
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管力度不够,对腐败行为的惩治不严,导致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道德观念淡漠与价值观扭曲
道德观念淡漠
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对腐败行为习以为常, 缺乏对腐败行为的道德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腐败影响私人投资的总规模
按照传统理论,投资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备条件。官员腐 败妨碍行政效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降低公司获 利预期与信心;大量本应成为公司利润可用于再投资的资金进 入腐败官员的口袋被用于生活消费,这就必然减少私人投资总 额。
3
二、腐败减少外国直接投资
引进外资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引进外资通常有银行信贷和外商 直接投资两种。外商直接投资既带来资金,也带来先进技术与管理,是优 越于银行信贷的投资方式。在资金引入国的腐败(以贿赂官员为主要形式) 尚可承受并可预测的情况下,外国直接投资可能继续进入,但在腐败近于 制度化、系统化、普遍化的国家,外商投资多集中于其运作相对独立、因 而较易得到保障的外商投资区,并集中在轻加工、商业、贸易这样一些一 旦腐败变得不可承受时可以随时撤出的领域。对外国投资人来说,腐败是 可从收益中得到补偿的一种成本。一旦这种成本太高或不可预测,就不会 投资或撤走资金,除非出于占领市场或资源的更长远考虑而暂时留在那里。 严重的腐败使外国投资家避之唯恐不及,因此,腐败造成的风险能够使一 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边缘化。
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演讲者:李慧霞
组员:张星、袁奇奇、李丹丹、章丽君、
杨艳添、孟师畅、吴身凤、王姣、郑亚逊
前言
以权钱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腐败,不但损害政权的合法性,而且严重影 响经济发展。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 性,影响私人投资总规模;减少外国投资并影响投资结构;加重企业 负担;妨碍中小企业发展;增加无效公共投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影响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减少教育和公共卫生 支出等。
5
四、腐败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最有活力、对经济增 长和就业贡献最大的经济成分,但相对于大公司来说,中小企业在市场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受腐败的消极影响也远重于大公司。大公司多有 专门机构或精通“门路”的人与腐败官员打交道;他们的规模使之有可 能避开低级官员的零打碎敲式的勒索和干扰;他们可以利用基于经济规 模而获得的政治影响,用政治捐款的方式送礼、贿赂,影响政府或官员 的决策,通过借助政府权力减少市场竞争或减免税收、获得信贷的方式 得到或维持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因而比较容易在腐败市场里保护自己的 利益。中小公司没有这样的条件。
4
三、腐败加重企业负担
对企业来说,腐败如同税收,而过重的税收对企业发展不利。 腐败不但相当于税收,而且是一种专断的赋税,它的随意性迫使公司 必须去寻找贿赂对象并与之讨价还价,这就增加了公司的额外负担,而 且,当腐败普遍存在的时候,由贿赂而得到的合同、承诺、利益,并不 会得到切实保障。更恶劣的是,一旦贿赂成为风气和惯例,就会形成腐 败市场的竞争。
七、腐败威胁金融安全与经济稳定
在高腐败的国家里,因为外商直接投资比银行信贷更容易受到腐败 官员的勒索,因此流入的外国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小,银行信贷 比较多;短期信贷多,长期信贷少;大量资金被投资于有价证券市场。 银行信贷和有价证券投资对投资国的内部情况比外商直接投资敏感, 一旦情况有变,他们就要撤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许多研究者认为, 亚洲金融危机有两大原因,一是裙带资本主义,二是国际信贷资本。 裙带资本主义是官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排在重要位置上,用国家 的力量强制银行向他们的企业发放贷款,损害国内的金融监督,破坏 公司的财务平衡,增加银行坏账,导致信贷资本使用质量极差。在经 济发生困难、金融系统出现问题时,外国的短期信贷资本首先撤出, 从而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
Hale Waihona Puke 7六、腐败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研究证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高腐败总与实际发生的低税率相联系。低税收影响公共开支, 特别是限制政府的生产性投资与公共设施的维持性开支,降低政府的 公共服务水平,增加财政赤字,而过高的财政赤字和低劣的公共服务 反过来会影响经济增长率。
8
9
结束语
10
6
五、腐败增加公共投资,但减少公共投资的产出
在腐败高发国家,官员最喜欢兴建大型公共工程,如铁路、高速公路、 水坝、电站、飞机场、火车站等等,因为大型工程利润空间巨大,公司愿 付佣金给决策者。有些国家,付贿赂给外国官员合法而且可以减税,佣金 的数量一般用总造价的百分比来计算,即使几个百分点的佣金也是百万、 千万的巨大数额。公司往往诱使官员不断追加投资、扩大工程规模、提高 工程标准以得到更多的佣金。公司付出的贿赂可以从几个渠道得到弥补: 投标时将佣金包括在超高的标额内直接拿回佣金;同官员勾结调整标底; 偷工减料,降低质量。许多新建工程之所以造价惊人,或造好即需要维修, 原因即在于此。腐败扭曲资本投入与资本产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