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学案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以“动物运动与行为适应性”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动物运动和行为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组长负责记录讨论成果,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反思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并强调学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结构:介绍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关节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理解动物运动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运动及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设计知识讲授:引言——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培养:通过视频资料、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录像。
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生:(随意地猜测)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
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学生:回答问题(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教师: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学生:骨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学生:变硬变结实了。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学生:肌肉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是多是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人身上有很多关节。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3)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次位概念: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牵拉着骨围绕关节进行的。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三节内容。
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上对动物的迁徙等个别行为有过初步介绍,学生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已有经历:学生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续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动物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利于其生存和繁殖的行为。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认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而认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动物【教材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法设计】谈话式、启发引导式、演示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 课件2.学生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动物的行为一导课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上黑板写)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伸肘、曲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二、进入新课(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问:同学们喜欢养宠物吗?养过什么宠物?答:猫狗兔…..问:嗯,大家都很爱护小动物,想一想,这几种宠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的行为?答:睡觉,吃东西,会跑会跳,会叫,会攻击,会防御,有名字的宠物当你叫他时他会有反应。
(提示:假如你拿棒打一只小狗,他是不是会反抗?狗见到比它弱小的动物是不是会去攻击?)其实,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比如:1、摄食行为(比如:小鸡啄米)2、贮食行为(比如:蚂蚁总是在不停的搬运食物到自己的洞中,以便在自己饿的时候有食物吃)3、运动行为(比如:走跑跳爬飞。
)4、繁殖行为(比如:母鸡孵蛋,以及雌雄之间的求偶、交配、哺育等)5、攻击行为(比如:不同动物为争夺食物、领域或配偶而发生的相互攻击)6、防御行为(比如:动物都具有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喜洋洋为了不被灰太狼吃掉,总是会想出很多办法来保护自己,甚至还有一些小动物会通过改变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如比目鱼,它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水的颜色改变而改变。
还有像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墨汁向敌害发射“烟幕弹”,使敌害看不清它从而趁机逃走。
)7、迁徙行为(许多鸟类具有随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像大雁、天鹅、杜鹃都具有迁徙行为,被称做候鸟,相反,不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称做留鸟。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PPT1)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讨论交流动物行为的概念。
(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观察与思考: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讨论:(PPT4~6)(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探究点二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配合完成运动的?(PPT7~9)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运动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PPT10、11)教师点拨:(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
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
(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3、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受精方式不同: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是,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明确目标点拨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巡回指导通过课件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展现提升讲解交流自学指导自学探究一):阅读课文20页并思考问题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0-23页,并接合实际回答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利用课本中图、文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鸟的外形与翅膀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观察课本中鸟的胸肌和骨骼,联系生活实际,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3、①读“有关鸟类消化资料”你能得到什么?②通过“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博次数”的比较,你知道了什么?4、读资料3,①说明气囊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②理解什么是双重呼吸呼吸过程。
巩固练习1、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A、减少空气的阻力B、维持身体平衡C、减轻体重D、附着发达的胸肌2、下列不属于鸟类气囊作用的是()A、进行气体交换B、散热降温C、降低身体的比重D、减小飞行时内脏之间的摩擦3、鸟类与其它种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a、体表有羽毛b、前肢变为翼c、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d、心脏四腔e、体温恒定A、a b cB、 b d eC、 a c eD、 c d e4、家鸽骨骼的特征是()A、骨厚而坚固B、薄而轻,长骨中空C、骨厚而轻D、长骨较厚,骨髓发达5、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A、后肢肌肉B、两翼肌肉C、胸肌D、颈肌中考链接(1)福娃的造型依次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
其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是,“晶晶”和“迎迎”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探讨以下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和行为在生存中的重要性。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实验、观察等活动具有很高的热情,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此外,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较为关注,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专业术语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
(1)对于动物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展示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
-通过互动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运动器官的功能,如模仿动物运动方式,感受运动器官的作用。
-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讲解动物运动器官的适应性变化,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
(2)对于动物行为的分类及适应意义,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猎豹能跑得这么快吗?”“瞪羚是如何逃脱猎豹的追捕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运动与生存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本章标题。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器官结构与功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5.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运动伤害的预防、动物保护的措施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培养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明确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特点。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动物生活中的作用。
3.掌握动物通讯的方式,理解动物之间如何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
3.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如捕食、逃避敌害、求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运动或行为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适应性特点。
2.各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动物普遍持有喜爱之情,但他们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尚显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骨骼、肌肉、关节的协调作用。
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尤其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6.结合课堂所学,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关爱动物?请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至少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解析与测评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是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关于动物的运动
动物的运动必须有运动系统的参与,但是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动物的运动是身体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骨、关节和肌肉是动物运动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同学们可以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上购买整只鸡(已收拾好的)、猪的大棒骨(有关节的)等进行观察,效果不错。
动物的骨骼
哺乳动物等脊椎动物都是有骨骼的,而且骨骼位于身体内部,也称内骨骼。
内骨骼可与身体一起生长,它的作用是支持身体并提供肌肉运动的附着点,参与运动的完成。
许多无脊椎动物,比如节肢动物,无内骨骼,而在身体外部有外骨骼,从外部支持身体,同时肌肉附着在外骨骼的内部,进行伸缩时,形成运动。
外骨骼由柔性连接的若干板片构成,不能扩大,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必须蜕皮,每次蜕皮后,再长出一个更大的外骨骼。
知识闯关
1.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B.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D. A、B、C都不全面。
答〔〕
2.哺乳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的,还需要:
A.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C.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答〔〕
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和关节;
B.骨和肌肉;
C.骨骼和肌肉;
D.肌肉和关节。
答〔〕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答〔〕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运动、保护和支持;
B.运动、营养和保护;
C.运动、调节和支持;
D.运动、调节和保护。
答〔〕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2)家蚕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
(3)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5)骨骼肌不仅可以收缩牵拉骨,而且可以推开骨。
()
7.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________从〔〕________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
(注意:〔〕内填结构代号,上填结构名称)。
(2)骨的运动要靠_________的牵拉;当_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
的刺激时,就会牵动_______绕__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
运动。
探究乐园
1.每天课间,许多同学都要通过做广播操来锻炼身体。
(1)在做广播操时,你觉得身体的哪些关节参与了运动,请举例
说明。
(2)小英同学做广播操时非常认真,动作很到位,而小鹏同学不认真做操,应付了事,动作不到位。
他们运动系统的活动程度是否相同?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王同学酷爱运动,体育课上他非常认真地完成各种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惊喜地发现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了,而且头脑也比以前更加灵活了。
(1)你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你认为体育运动还能使身心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课堂延伸
一提到“轮椅上的总统”,许多同学就会想到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他39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
但他却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以惊人的毅力进行锻炼,终于战胜了疾病,靠拐杖与轮椅重返政坛,51岁当选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连续任期4届的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克服了罕遇的经济和社会大危机,并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既然是小儿麻痹症,为什么罗斯福39岁了还得此病呢?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后回答问题。
小儿麻痹症,在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婴幼儿,85%在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有的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
生病后患儿瘫痪者与无瘫痪者的比例是1∶1 000,成人是1∶95。
像罗斯福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
(1)为什么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的是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而表现出来的却是肌肉瘫痪呢?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2)罗斯福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D
2. B
3. C
4. D
5. A
6.(1)×(2)√(3)×(4)√(5)×
7.(1)a关节头d关节窝b关节囊;(2)骨骼肌骨骼肌收缩骨关节
探究乐园
1.(1)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关节都参与了运动;(2)不同。
小英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小鹏却没有。
做操应动作到位,使各关节、肌肉都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效果才好。
2.(1)体育运动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
因为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所以头脑更加灵活;(2)体育运动还能使肌肉发达强壮、肺活量增大、心脏功能增强,增强自信心。
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合作意识等,这些对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课堂延伸
(1)人体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脊髓灰质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后,运动神经就无法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肌肉也就瘫痪了。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