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公园绿地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与花园的区别与特点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与花园的区别与特点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与花园的区别与特点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与花园的区别与特点城市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对于增强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绿化建设中,公园和花园是两种常见的绿地分类标准。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园与花园的区别与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功能与用途。

一、公园的特点与区别公园是城市中较大规模的绿地空间,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宏大:公园通常面积较大,可以占用相对较大的土地面积。

其设计与规划旨在提供广阔的绿地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

2. 生态保育功能:公园通常设有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如树木、花草、湖泊等,以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

公园内的植被不仅美化了城市,还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的作用。

3. 多样化的设施与活动:公园内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设施与活动场所,如健身器材、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此外,公园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等,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方式。

4. 开放性:公园通常对市民开放,并提供免费的入场服务。

公园中的道路、路径和广场都是对公众开放并方便游人通行的。

二、花园的特点与区别花园是以花卉、绿植为主要景观元素的绿地空间,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相对较小:花园一般面积相对较小,通常修建在居民小区、商业区或城市中心等地。

由于面积有限,花园的设计更加精细,注重细节的呈现。

2. 花卉绿植为主:花园以各种各样的花卉和绿植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形状、颜色和香气等多种方式,为人们提供美丽、宜人的环境。

3. 强调观赏价值:花园的设计注重观赏价值,追求美感与艺术性。

花园通常布局错落有致,结合人工构筑物,如喷泉、雕塑等,营造出独特而优雅的氛围。

4. 封闭性:相比公园的开放性,花园较为封闭,通常由围墙或栅栏环绕。

这种封闭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花园内的植物,确保景观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公园与花园的共同点尽管公园与花园存在一些区别,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1. 生态环境保护:无论是公园还是花园,都注重提供绿色环境,增加城市的生态价值。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名词解释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名词解释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是指居住用地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与居住用地总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居住用地总面积×100%。

这个指标最初是用来反映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公园绿地不仅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网络中重要节点,在生态空间结构中起重要的连接作用。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生态空间连接。

此外,面积大于或等于0.5公顷的公园,服务半径为500米,面积在0.3-0.5公顷之间的公园,服务半径为300米,面积小于0.3公顷的公园不纳入评价考核。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第一条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的授权,为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不应少于5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第四条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至2010年应不少于35%。

第五条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 2010年应不少于30%。

为了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

其中主干道绿地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宽度应不少于30米。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城市绿地指标

城市绿地指标

8.4
25
德国
柏林 141.27 27.9
26.9
29
俄罗斯 莫斯科 994.00 880.0
18.0
35
意大利
罗马 1507.6 280.0
11.4
20
0
澳大利 堪培拉 243.20 16.5
70.5
50

日本
东京 595.53 858.4
1.6
68
绿地系统指标
THE PLANNING INDEXES OF GREEN SPACE
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 参照国外城市绿地发展水平 城市环境保护科学的要求 我国城市绿地现行标准
绿地系统指标
THE PLANNING INDEXES OF GREEN SPACE
国外城市绿地发展水平 世界上,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
在城市绿地建设方面,取得的 成绩较为明显,主要城市的绿 地水平普遍较高。一些城市不 但绿化指标较高,而且在城市 绿地布局中也比较合理,非常 注重绿地系统的整体构建,如 莫斯科、华沙等城市,均充分 地利用了城市道路、河流等, 将郊区森林与城市绿地连成了 一个完整的系统,使城市绿地 的综合功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 发挥。
等几个主要指标进行确定。
绿地系统指标
THE PLANNING INDEXES OF GREEN SPACE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1.时代发展 2.城市规模 3.城市性质 4.自然条件 5.国民素质
绿地系统指标
THE PLANNING INDEXES OF GREEN SPACE
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 及污染的工厂中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宽幅不少于 50m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 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5)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总面积的比率不低于2% 6)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可比本条例第1、2、4项规定的指标低5个百分 点。

公园设计规范绿地率指标

公园设计规范绿地率指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园设计规范绿地率指标篇一: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第一条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的授权,为加强城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绿化规划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不应少于5平方米;到20xx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到20xx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xx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第四条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至20xx年应不少于35%。

第五条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xx年应不少于30%。

为了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

其中主干道绿地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宽度应不少于30米。

绿地率指标要求

绿地率指标要求

绿地率指标要求
绿地率指标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城市中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越高,意味着城市环境越好,空气质量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常会对绿地率有一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会因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密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但是,一般来说,绿地率要求应该不低于30%。

绿地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城市中所有的绿地面积相加,然后除以城市总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绿地,其计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公园、绿化带等可作为城市绿地,但是建筑内的小庭院、阳台等并不计入绿地面积。

同时,绿地率指标也需要与城市的其他指标进行协调。

例如,一些城市可能会因为限制用地等因素,绿地率无法达到30%。

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平衡绿化和建设的比例。

总之,绿地率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需要认真对待绿地率指标,努力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

- 1 -。

城市绿地名词解释和计算方法

城市绿地名词解释和计算方法

附件2河北省城市绿地信息管理系统名词解释和计算方法一、名词解释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绿化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净化空气污染。

2、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含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含有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

3、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面积在10公顷以上。

4、游园:为一定范围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5、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

广场又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

广场按功能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和商业广场。

兼有几种功能的称综合性广场。

有的广场和绿化结合称为绿化广场。

6、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红线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绿地面积的65%,最小宽度大于8米。

7、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中的绿地18、居住区(小区)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除小区游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9、道路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城市绿地率标准

城市绿地率标准

城市绿地率标准城市绿地率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体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率标准是指城市规划中规定的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绿地比例化标准,是一个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性指标。

城市绿地率标准是由国家或地方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率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规定的城市绿地率标准为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不同城市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一线城市和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绿地率标准要高于一般城市或中小城市,因为他们面对的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挑战更加严峻。

比如,北京市规定的城市绿地率标准为45%,上海市为35%,而南昌市则为27%。

除了按照城市规模制定不同标准外,还可以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人口密度、气候特征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不同城市的具体标准。

城市绿地率标准的提高,对城市全面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高绿地率的城市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还能增加城市内部的景观和活动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为此,城市绿地率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领导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要达到更高的城市绿地率标准,需要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和质量,尤其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增加绿地面积和品种;倡导市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绿地管理,做好绿地景观维护等。

城市绿地率标准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

城市绿地率的提高不仅是城市环境和生态质量的保障,也是居民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
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绿化覆盖面积
指城市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不含各类绿地中的水域面积以及没有被植被覆盖的面积(硬化道路、无屋顶绿化的建筑物等)。

乔木树冠下重迭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绿地面积
指报告期末用作园林和绿化的各种绿地面积。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地分类表附后)
其中:公园绿地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公园
指常年开放的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休闲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景观优美的公园绿地。

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文物古迹公园、纪念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带状公园等。

不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以下的游园。

统计时只统计市级和区级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

并按每个公园分别填报。

其中:门票免费公园指对公众免费开放,不售门票的公园。

公园面积
指报告期末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的全部占地总面积。

即公园内的园路及铺装场地,管理建筑用地,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及水域面积的总和。

其中:水域面积指报告期末公园区域面积内的水面面积。

本表说明:
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经建设部2002年6月3日以建标[2002]135号文批准,已经发布。

本标准将绿地分为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
他绿地)、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

2、现行的统计报表不再使用原有"公共绿地"的概念,而用"公园绿地",这两者之间有以下不同点:
其一,"公共绿地"从字面上看强调的是公共性,而"公园绿地"则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性。

"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不是公园和其他类别绿地的并列,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

其二,"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游园和社区公园。

3、不能将绿地分类中"公园绿地"的所有**公园都统计为公园,公园个数和公园面积仅统计市级和区级以上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

4、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其他绿地属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

5、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绿地分类表
大类
中类
小类
内容与范围
备注
公园绿地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综合公园
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
区域性公园
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5-1.0km
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
0.3-0.5km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儿童公园
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
动物园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
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其他专类公园
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

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带状公园
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地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居住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公共设施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工业绿地
工业用地内的绿地
仓储绿地
仓储用地内的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的绿地
道路绿地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绿地
特殊绿地
特殊用地内的绿地
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位于建设用地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