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合集下载

秘籍06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满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

秘籍06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满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全国通用)(解析版)

秘籍06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满分秘籍(全国甲、乙卷)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的主要考点:诗歌形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一七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三)看作者,知人论世(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七)看尾句,卒章显志三紧扣题干要求,参考选择题正确选项的解读,结合诗句整理答案。

具体解题时,上述方法综合运用,但关键是要看清题干要求,具有整体意识,简单题与选择题综合考量,有时选择题做到二选一确定不了时,暂时放一放,看看简答题的题干,查找隐含信息,再来关联选择题,就会豁然开朗。

【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整体阅读]第一步,看标题,抓题眼。

首先看诗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和”提示本诗是一首酬和诗,“南丰先生出山之作”交代写诗的缘由。

由此可知,此诗是作者应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表达了对南丰先生出山的看法。

第二步,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通过注释①可知,题目中“南丰先生”即曾巩,曾巩是诗人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注释②③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

第三步,看作者,知人论世陈师道,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作者,没有已知背景,课结合第二步注释一并考虑。

第四步,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笑,有情不及羡他未能全无意试一鸣综合五、六、七步,看意象,典故,尾句等细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借歌咏苦笋 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 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 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 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 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
久远的帝京——长安。
1
关注显性信息
一 读标题
【练习】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①交代了写作时间(“秋夕”,深秋的夜晚); 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岑参于秋夕读书 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 ③交代了写作目的(“献兵部李侍郎”,向 兵部李侍郎献诗,以求获得官职的升迁)。
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 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 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1
关注显性信息
三 识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1
关注显性信息
一 读标题
【练习】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 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残春旅舍》 ①交代了时间(残春)、地点(旅舍); ②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残)。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1、阅读法:通过阅读古诗词,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要结合上下文,多次阅读,留意一些细节,抓住古诗词的主旨,从中深入挖掘出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

2、联想法:联想法是研究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古诗词中特定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出发,运用联想的方法去推测古诗词的深层内涵。

3、翻译法:翻译古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信息。

4、古典文学研究法:古典文学研究法是深入研究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诗词的创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出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反映的历史社会现实。

5、文学评论法:文学评论法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深入分析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从词句的艺术性、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揭示古诗词的内在美感及它所蕴含的信息。

6、历史文化研究法:历史文化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内容,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7、对比法:对比法是从比较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诗句、不同作者的同一诗句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学手法,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8、社会学研究法:社会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社会现实,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社会现实。

9、心理学研究法:心理学研究法也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要研究其中涉及的人物心理,从而理解古诗词中反映的心理状态。

10、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要仔细分析古诗词的语法结构,发现古诗词的表达特点,从而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解析】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 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 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 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 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 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 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 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鹃啼血猿哀鸣”,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 了诗人的痛苦孤寂。
名词活用 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密 州出猎》)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
名词活用 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的”。
作形容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
见赠》)
古今异义词
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 生意繁”中的“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 “生机”意。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采桑径里逢迎”中的 “逢迎”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则 是相逢的意思。
2
关注细节信息
三 推难字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 些词的词性发生改 变,有时具有化腐 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 词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动词活用为 名词,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在古诗词中 很常见。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人云:“诗以言志,歌以发音。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又以“六义”的诗歌形式最为精妙。

六义是指:比兴、象征、对仗、夸大、转喻、拟人。

这六个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且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了解这六入手对我们理解古代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用一事物或一现象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是指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诗歌中的诸多形象、抽象概念和事件对应于人、事、物等,从而使诗歌意义更加丰富。

比兴能够加深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诗歌的意境。

象征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用寓意的手法表现事物的内在含义。

不仅具有明确的意象,也富含深刻的韵味,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的运用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精练、意蕴更加丰富。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描述深刻的内在情感、宏大的抒情思想,从而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悟。

对仗是指古代诗歌中的韵律手法,它强调诗句之间的形式对称和平行关系。

对仗是古代诗歌中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提高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代诗歌中的对仗手法不仅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感,更是一种精致和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优雅、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夸大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在古代诗歌中,通过夸张手法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和渲染。

夸大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张力,从而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诗歌更加有趣味性。

在古代诗歌中,夸大手法常常被用于表现诗歌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使诗歌更加深刻和感人。

转喻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诗人通过暗示或变换词义,使原本的意象自然而然的产生另一种新的诗意。

转喻手法最大的特点是寓意深刻,意象广泛,它常常被诗人用来表现复杂、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增加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通过转喻手法,诗人可以将诗歌中的抽象的思想显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诗歌更加富美感。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六入手”是指古代诗歌中的六种常见手法,包括比兴、夸张、借代、拟人、排比和对仗。

这些手法丰富了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仔细介绍“六入手”中的每一种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首先是比兴,比兴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的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比兴常见于古代诗歌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拟,诗人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石壕村》中写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比兴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更加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

其次是夸张,夸张是指在诗歌中通过夸大事物的形容,来达到生动形象、抒发情感的目的。

夸张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通过夸张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突显诗人的情感。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大醉和归来,倚门却笑话,妾发初覆额,折花拂面时”。

通过对饮酒和幸福生活的夸张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借代是指诗中运用借代的手法,通过对一个事物或情感的代指,来表达另一个事物或情感的手法。

借代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借代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草的枯荣现象进行比喻,借以表达人生的变迁和离别的情感。

借代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刻。

拟人是指在诗歌中赋予事物生命,使其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的手法。

拟人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拟人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情感。

比如杜甫的《兵车行》中写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通过对兵车的拟人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突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力量。

拟人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感人。

排比是指在诗歌中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排比,来表现事物的对比和展现情感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 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 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 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 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孤 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宿 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 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总结方法
•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 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 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 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 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 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 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 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 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 (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
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
的韵味。
——谢冕
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9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总结方法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 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 容。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 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 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6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7
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带:环绕 茅茨:茅草屋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8
总结方法
•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 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 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 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 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诗歌鉴赏(一)
❀ 如何读懂古诗词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找到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四、重点、难点:
掌握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5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特点: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 血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南宋遗民, (1 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的凄 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
一、考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2014高考专题复习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 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