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文档

公共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文档
公共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文档

卫生间布置

一.前言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都离不开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空间,在建筑中既要方便实用,又要隐蔽。在平时的设计中,公共建筑卫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工业建筑中,卫生间的设计往往没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以往的工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卫生间引起的设计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对卫生间设计进行研究,搜集设计资料,结合以往的成功设计案例,汇总成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卫生间典型布置方案,以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

卫生间按照同时使用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

专用卫生间如:客房的卫生间、接待室与餐厅等的专设卫生间、无障碍专用厕所,为单人使用,平面紧凑。公共卫生间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并配有入口前室和梳洗区,规模大小不等。本章以住宅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形式作重点介绍。

公共卫生间的位置选择应方便使用、相对隐蔽,并避免所产生的气味、潮气、噪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和干扰。

卫生间设计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无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将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结合起来,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卫生间的地面应设置地漏并具有可靠的排水、防水措施,地面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易于清洁,卫生间门口处应有防止积水外溢的措施。墙面和吊顶能够防潮,维护结构采用隔声能力较强的材料。

卫生间空间有限、内部管道数量多,设计中需重视平面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安放洁具,并使管道相对集中、隐蔽。

卫生间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箱、水管等)不宜安装在与卧室相邻的墙面上、或者安装在与办公、宿舍、病房等相邻的墙面上,否则应有隔噪声的措施。

三.设计要求

设计中要考虑以下要求:有适当的面积,满足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备、设施的布置及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设计基本上以方便、安全、私密、易于清理为主。

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设置在餐厅、食品加工或贮存、电气设备用房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的用房上层。

男女厕所宜相邻或靠近布置,以便于寻找和上下水管道和排风管道的集中布置,同时应注意避免视线的相互干扰。

卫生间宜设置前室。无前室的卫生间外门不宜同办公、居住等房门相对。

卫生间外门应保持经常关闭状态,通常在门上设弹簧门、闭门器等。

清洁间宜靠近卫生间单独设置。清洁间内设置拖布池、拖布挂钩和清洁用具存在放的搁架。

卫生间内应设洗手台或者洗手盆,配置镜子、手纸盒、烘手器、衣钩等设施。

公用卫生间各类卫生设备的数量需按总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相关建筑设

计规范的规定。其中,小便槽按0.65m长度来换算成一件设备,盥洗槽按0.7m长度换算成一件设备。

卫生间地面标高应略低于走道标高,门口处高差一般约为10mm,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5‰。

有水直接冲刷的部位(如小便槽处)和浴室内墙面应可防水。

厕所、浴室隔间的最小尺寸见图1。隔断高度为:厕所隔断高1.5~1.8m,淋浴、盆浴隔断高1.8m;

厕所隔间最小尺寸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

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

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卫生设备间距规定依据以下几个尺度:供一个人通过的宽度为0.55m;供一个人洗脸左右所需尺寸为0.70m,前后所需尺寸(离盆边)为0.55m;供一个人捧一只洗脸盆将两肘收紧所需尺寸为0.70m;隔间小门为0.60m宽;各款规定依据如下:

1 考虑靠侧墙的洗脸盆旁留有下水管位置或靠墙活动无障碍距离;

2 弯腰洗脸左右尺寸所需;

3 一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

4 二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

卫生设备间距的最小尺寸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门内开时两人可同时通过;门外开时,一边开门另一人通过,或两边门同时外开,均留有安全间隙;双侧内开门隔间在4.20m开间中能布置,外开门在3.90m开间中能布置;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净距

双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净距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此外沿指小便器的外边缘或小便槽踏步的外边缘。内开门时两人可同时通过,均能在3.60m开间中布置。

单侧厕所隔间至小便器或小便槽距离(外开门)

单侧厕所隔间至小便器或小便槽距离(内开门)

四.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卫生间典型布置

工业建筑常见开间尺寸为6m、7.5m、8m、9m,要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空间,兼顾人体工程学及私密性。厕所隔间可以很好的解决私密性问题,男卫生间的小便斗在事实上成为私密性的重灾区。下面将通过几种常见的不

同房间尺寸来布置合适的卫生间。

1.6m开间卫生间布置方案

1.1前室合用(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

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

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

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

题。

*注:红色虚线为视线最大角

1.2前室合用(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3前室合用(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4前室合用(入口转折,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外开,隔间以对应前室隔墙长度,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5前室合用(入口转折,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外开,隔间以对应前室隔墙长度,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6前室合用(入口转折,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外开,隔间以对应前室隔墙长度,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7前室分设(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男厕减少一个厕位,利用隔间形成挡墙,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1.8前室分设(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男厕减少一个厕位,利用隔间形成挡墙,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1.9前室分设(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内开,以避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男厕减少一个厕位,利用隔间形成挡墙,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7.5m开间卫生间布置方案

2.1前室合用(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2前室合用(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3前室合用(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4前室合用(入口转折,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5前室合用(入口转折,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6前室合用(入口转折,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7前室分设(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由于开间尺寸足够,可通过调整小便斗最外侧挡板尺寸,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8前室分设(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由于开间尺寸足够,可通过调整小便斗最外侧挡板尺寸,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2.9前室分设(楼层)

要点:上下隔墙对齐,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由于开间尺寸足够,可通过调整小便斗最外侧挡板尺寸,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3.8m开间卫生间布置方案

3.1前室合用(单层)

要点: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男厕所增加一道隔断墙,做双排小便斗,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3.2前室合用(底层)

要点:一般多层辅房进深多见8m,厕所隔间门内外开均可,不干扰卫生间门开启及人员通行,男厕所增加一道隔断墙,做双排小便斗,可最大限度争取使用空间,并可以很好的解决视线问题。

3.3前室合用(楼层)

公共厕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公共厕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一、综合布局原则 ㈠、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统筹协调,做到文明整洁。 ㈡、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机具设备。 ㈢、本着减少运距,节省费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㈣、道路、排水、排污等满足文明施工有关法规和条例要求。 ㈤、满足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㈥、现场布置不影响道路交通。 二、施工用水、用电 ㈠、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以业主提供的水源接口引出。 现场主管采用DN32,各用水点支管采用DN25,为防止市政停水造成工期延误,现场配备抽水机两台,作施工停水时在河道内抽水应急和消防抢险。 ㈡、施工用电

1、现场设置配电室,施工用电从业主现场配电房处引至现场施工配电箱,再设环形路线引至各工作面。 2、严格按现场的实际情况,架空线路不影响材料的运输和施工作业。 3、输电线路严格按三相五线制架设,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保护、有序分配,按三级用电的原则,各工作段面设置二、三级配电箱。 4、生活区照明用电一律采有36V低压照明,保证安全。 三、施工道路及现场排水 ㈠、由于本工程位于万东南路主干道旁,施工出入口设置排水沟、沉砂井,设立车辆冲洗处,保证车辆不带泥出场,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 ㈡、现场排污:施工过程中,在生活区设置排水沟,搅拌机四周设置排水沟和沉砂井,污水经沉清处理后外排。四、主要机械设备布置 ㈠、砼搅拌机:本工程采用现场自拌砼施工,设置砼搅拌机一台位于⑩轴交○A轴处。

㈡、钢筋加工机械:在①∕?轴旁设置钢筋加工房,配置钢筋加工设备。 ㈢、垂直及水平运输:垂直及水平运输均采用人工转运。 五、施工临设及材料堆场布置 ㈠、在①轴交?~?轴修建临设作办公、生活用房、工具房、材料库房,和水泥库房,施工用地区域内设置钢筋加工房、木工房、机修间。 ㈡、各种原材料堆场主要布置在①~⑩轴前施工用地区域内,作到堆场整齐统一,堆卸整齐,通道顺畅,做到场地使用井然有序。 六、场消防控制管理 ㈠、加强重点控制,针对易燃材料库房、材料堆场、配电房、木材加工点等各重点部位增设干粉、泡沫灭火器若干,并布设少量水管作消防备用。 ㈡、落实消防制度,组成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的消防约6人,接受公司及专业部门的培训,以预防为主,防制结合,确保安全生产。

(完整版)公厕施工方案

公厕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对场区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查,复查结果报业主、监理批准认可方可开工。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桩建立控制网,利用仪器将控制桩引测到基坑周围的地面或现有建筑物上,并对控制桩加以保护以防破坏。 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由专业测量员负责,并将测量成果保存。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准确。 放线采用角度、距离法,放样出主轴线的位置。 (1)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本工程轴线与已知点的关系,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控制点引测 根据引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网布设防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将主控轴线外引埋设基准点,要求埋深0.5米,并浇注混凝土稳固。 (2)高程测量和垂直度控制: 高程控制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均经鉴定合格)传递至底板及各层楼台板上来控制层高。 误差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轴线位移≤3mm,混凝土柱垂直度允许偏差≤3mm。 二、土方施工 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边退边挖。一次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留20,再用人工清渣至垫层底。由自卸汽车将土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点。

三、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主体构造柱施工完后,再进行楼板吊装的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时每个施工段内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2)原材料的要求 原材料进场后,对其进行现场取样,并送检试验室进行试验,材料如不合格,办理退场手续,材料退场。 (3)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检查模板及其支撑(见模板工程)。 请监理人员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填好隐蔽验收记录。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灌申请制度。 检查混凝土浇筑设备的完好性。 (4)混凝土的振捣 柱、梁、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厚度不能大于振捣棒长度。振捣器和振捣手的设置,按每一次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进行。 (5)混凝土的养护 构造柱拆模后采用塑料布缠绕方法进行养护,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6)试块留置原则 基础圈梁及柱为同一标号砼,施工中取一组,主体圈梁柱为同一标号砼,取一组砼试块. (7)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砂、石、水泥供应渠道相对固定,严格按照混凝土工艺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品质。 推广水泥裹沙石混凝土,采用砂+石子+70%的水搅拌湿润其表面后再加水泥,增加对沙、石的包裹造壳,后再加30%的水,使混凝土获得好的稠度,改善混凝土的稠度、泌水性、可泵性。 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选择适宜外加剂,增加混凝土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

公共厕所设计及尺寸规范。。。纠结卫生间布置的进= =!(复制粘贴版) 来源:林浩?Liam的日志 3.3 设计规定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冲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挂式便斗。有条件时可采用单厕排风的空气交换方式。公共厕所在使用过程中的臭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要求。

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建筑设计)

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 一.前言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都离不开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空间,在建筑中既要方便实用,又要隐蔽。在平时的设计中,公共建筑卫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工业建筑中,卫生间的设计往往没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以往的工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卫生间引起的设计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对卫生间设计进行研究,搜集设计资料,结合以往的成功设计案例,汇总成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卫生间典型布置方案,以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 卫生间按照同时使用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 专用卫生间如:客房的卫生间、接待室与餐厅等的专设卫生间、无障碍专用厕所,为单人使用,平面紧凑。公共卫生间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并配有入口前室和梳洗区,规模大小不等。本章以住宅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形式作重点介绍。 公共卫生间的位置选择应方便使用、相对隐蔽,并避免所产生的气味、潮气、噪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和干扰。 卫生间设计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无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将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结合起来,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卫生间的地面应设置地漏并具有可靠的排水、防水措施,地面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易于清洁,卫生间门口处应有防止积水外溢的措施。墙面和吊顶能够防潮,维护结构采用隔声能力较强的材料。 卫生间空间有限、内部管道数量多,设计中需重视平面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安放洁具,并使管道相对集中、隐蔽。 卫生间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箱、水管等)不宜安装在与卧室相邻的墙面上、或者安装在与办公、宿舍、病房等相邻的墙面上,否则应有隔噪声的措施。 三.设计要求 设计中要考虑以下要求:有适当的面积,满足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备、设施的布置及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设计基本上以方便、安全、私密、易于清理为主。 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设置在餐厅、食品加工或贮存、电气设备用房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的用房上层。 男女厕所宜相邻或靠近布置,以便于寻找和上下水管道和排风管道的集中布置,同时应注意避免视线的相互干扰。 卫生间宜设置前室。无前室的卫生间外门不宜同办公、居住等房门相对。 卫生间外门应保持经常关闭状态,通常在门上设弹簧门、闭门器等。 清洁间宜靠近卫生间单独设置。清洁间内设置拖布池、拖布挂钩和清洁用具存在放的搁架。 卫生间内应设洗手台或者洗手盆,配置镜子、手纸盒、烘手器、衣钩等设施。 公用卫生间各类卫生设备的数量需按总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相关建筑设

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公共厕所的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使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市容环境卫生要求,更好地为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县、镇独立工矿区公共厕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亦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共厕所的单位,应负责贯彻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 第1.0.4条各级环境卫生部门应对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章公共厕所的规划 第2.0.1条公共厕所是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是为居民和行人提供服务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卫生设施,在制订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区的详细规划时,城市规划部门应将公共厕所的建设同时列入规划。 第2.0.2条城市中下列范围应设置公共厕所: 1、广场和主要交通干路两侧; 2、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3、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馆)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 4、新建住宅区及老居民区。

第2.0.3条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第2.0.4条公共厕所建筑面积规划指标: 1、新住宅区内公共厕所: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6~10m2; 2、车站(含站前广场)、码头、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公共厕所:千人(按一昼夜最高聚集人数计)建筑面积指标为15~25m2; 3、居民稠密区(主要指旧城未改造区内)公共厕所;千人建筑面积指标为20~30m2; 4、街道公共厕所千人(按一昼夜流动人口计)建筑面积指标为5~10m2。 第2.0.5条公厕的用地范围:距公厕外墙皮3m以内空地为公共厕所用地范围,如确因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亦可靠近其它房屋修建。 第2.0.6条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发展附属式公共厕所,并应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和管理间。 第2.0.7条公共厕所的建筑标准:根据其位置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三类,见表1。涉外单位可高于一类标准。旱厕可参照三类厕所标准执行。如属急需,并近期有建设规划者,可酌情修建临时性厕所。 第2.0.8条选择公厕修建位置要明显、易找、便于粪便排入城市

公共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

卫生间布置 一.前言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都离不开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空间,在建筑中既要方便实用,又要隐蔽。在平时的设计中,公共建筑卫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工业建筑中,卫生间的设计往往没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以往的工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卫生间引起的设计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对卫生间设计进行研究,搜集设计资料,结合以往的成功设计案例,汇总成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卫生间典型布置方案,以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 卫生间按照同时使用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 专用卫生间如:客房的卫生间、接待室与餐厅等的专设卫生间、无障碍专用厕所,为单人使用,平面紧凑。公共卫生间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并配有入口前室和梳洗区,规模大小不等。本章以住宅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形式作重点介绍。 公共卫生间的位置选择应方便使用、相对隐蔽,并避免所产生的气味、潮气、噪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和干扰。 卫生间设计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无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将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结合起来,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卫生间的地面应设置地漏并具有可靠的排水、防水措施,地面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易于清洁,卫生间门口处应有防止积水外溢的措施。墙面和吊顶能够防潮,维护结构采用隔声能力较强的材料。 卫生间空间有限、内部管道数量多,设计中需重视平面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安放洁具,并使管道相对集中、隐蔽。 卫生间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箱、水管等)不宜安装在与卧室相邻的墙面上、或者安装在与办公、宿舍、病房等相邻的墙面上,否则应有隔噪声的措施。 三.设计要求 设计中要考虑以下要求:有适当的面积,满足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备、设施的布置及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设计基本上以方便、安全、私密、易于清理为主。 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设置在餐厅、食品加工或贮存、电气设备用房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的用房上层。 男女厕所宜相邻或靠近布置,以便于寻找和上下水管道和排风管道的集中布置,同时应注意避免视线的相互干扰。 卫生间宜设置前室。无前室的卫生间外门不宜同办公、居住等房门相对。 卫生间外门应保持经常关闭状态,通常在门上设弹簧门、闭门器等。 清洁间宜靠近卫生间单独设置。清洁间内设置拖布池、拖布挂钩和清洁用具存在放的搁架。 卫生间内应设洗手台或者洗手盆,配置镜子、手纸盒、烘手器、衣钩等设施。 公用卫生间各类卫生设备的数量需按总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相关建筑设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都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 14-2005 J 476-2005) 1 总则 1.0.1 为使都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治理符合都市进展要求,满足都市居民和流淌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都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都市总体规划和都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都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都市公共厕所布置格局;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都市公共厕所建设的要紧方向;环境卫生治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 2 术语 2.0.1 公共厕所(公厕)WC,public toilets,lavatory,restroom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处设置的厕所。 2.0.2 独立式公共厕所in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不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3 附属式公共厕所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4 无障碍专用厕所toilets for disable people 供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的厕所。 2.0.5 活动式公共厕所(活动厕所)mobile public toilets 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6固定式公共厕所fix up public toilets 不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7 单体厕所monocase public toilets 只包含一套卫生器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8 组装厕所movable combination public toilets 由多个单体厕所组合在一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9 拖动厕所drag-movable public toilets 由其他车辆拉动至使用场所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10 汽车厕所busses public toilets 能行驶至使用场所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11 水冲便器water closet 用水冲洗的坐(蹲)便器。 2.0.12 卫生间toilets,lavatory 用于大小便、洗漱并安装了相应卫生洁具的房间或建筑物。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 2008年05月20日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public toilets in city cjj 14-2005 j 476-200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5年12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城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 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厕所布置格局, 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3 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公共厕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符合文明、卫生、适用、方 便、节水、防臭的原则。 3.1.2 公共厕所外观和色彩的设计应与环境协调~并应注意美观。 3.1.3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和洁具的使用空间~并应充分考虑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设施的配置。 3.1.4 公共厕所应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活动式公共厕所三种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公共厕所的位置和服务对象按相应类别的设计要求进行。 3.1.5 独立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三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应设置一类公共厕所, 2 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应设置二类公共厕所, 3 其他街道和区域应设置三类公共厕所。 3.1.6 附属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应分为二类。各类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商场、饭店、展览馆、机场、火车站、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商业大楼和省市级医院应设置一类公共厕所, 2 一般商场,含超市,、专业性服务机关单位、体育场馆、餐饮店、招待所和区县级医院应设置二类公共厕所。 3.1.7 活动式公共厕所按其结构特点和服务对象应分为组装厕所、单体厕所、汽车厕所、拖动厕所和无障碍厕所五种类别。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城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厕所布置格局;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 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 2 术语 2.0.1 公共厕所(公厕) WC,public toilets,lavatory,restroom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处设置的厕所。 2.0.2 独立式公共厕所 in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不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3 附属式公共厕所 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4 无障碍专用厕所 toilets for disable people 供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的厕所。 2.0.5 活动式公共厕所(活动厕所) mobile public toilets 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6固定式公共厕所 fix up public toilets 不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7 单体厕所 monocase public toilets 只包含一套卫生器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8 组装厕所 movable combination public toilets 由多个单体厕所组合在一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9 拖动厕所 drag-movable public toilets 由其他车辆拉动至使用场所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住宅及公共卫生间设计要点总结

第一部分:住宅卫生间设计 一、概述 住宅一般都设有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卫生间是家庭生活卫生和个人生活卫生的专用空间,当代人们对卫生问及其卫生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间设计成为住宅设计的重点,且设计也朝着日趋精、善、美的方向发展。 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洁、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二、规范要求 1、卫生间的布置 (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A、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B、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 C、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D、单设便器的为1.10m2。 (2)、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注:卫生间也不能布置在工人房的上层,但可布置在储藏间的上层) (3)、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4)、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5)、卫生间可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且必须采取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措施。 (6)、大户型主卫生间宜洗、浴分间设,洁具设施要与户型档次相匹配;应设管道井。 (7)、当下层为商用空间时,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洁具的布置,避免洁具正下方是大梁,导致无法居中安装。

2、层高和室内净高 (1)、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 (2)、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3、门窗 (1)、卫生间门洞最小尺寸0.70m(洞口宽度)、2.00m(洞口高度)(门洞口高度不包括门上亮子高度,洞口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以高地面为起算高度。) (注:卫生间门 750x2100,位于门洞外樘;门下方宜设300x300或250×450通风百页;无百页者,门下空隙不应小于30mm;卫生间、厕所采用钢门框或推拉门时,门洞口宽度可为0.60m。) (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卫生间外窗设计 ①由于卫生间有较强的私密性和较高的采光通风要求,卫生间窗若采用常规的距地900mm、宽600~900mm、高1500mm外窗,会导致对外面积太大,不利于私密性,倘若拉上窗帘,则又造成采光通风不利。因此卫生间设计中窗窗台高一般1300~1500mm左右,窗扇上悬,这样窗可常开,既保证了卫生间的采光通风效果,又不影响私密性。(注:立面有特殊造型要求的窗、景观卫生间除外) ②当两户卫生间位于凹槽相对布置时,窗应错位布置避免通视;卫生间窗宜采用磨砂玻璃。

公共厕所设计规范

厕所设计规范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

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通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3.4节的规定。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

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 14-2005 J 476-2005)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各种不同类型公共厕所的设计。 1.0.3 公共厕所的建设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要求纳入详细规划。 1.0.4 城市公共厕所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共厕所为主,活动式公共厕所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城市公共厕所布置格局;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为现代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主要方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贮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厕所满足大型活动对辅助设施的需要。 1.0.5 公共厕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 2 术语 2.0.1 公共厕所(公厕)WC,public toilets,lavatory,restroom 在道路两旁或公共场所等处设置的厕所。 2.0.2 独立式公共厕所in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不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3 附属式公共厕所dependence public toilets 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 2.0.4 无障碍专用厕所toilets for disable people 供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的厕所。 2.0.5 活动式公共厕所(活动厕所)mobile public toilets 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6固定式公共厕所fix up public toilets 不能移动使用的公共厕所。 2.0.7 单体厕所monocase public toilets 只包含一套卫生器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8 组装厕所movable combination public toilets 由多个单体厕所组合在一起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9 拖动厕所drag-movable public toilets 由其他车辆拉动至使用场所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10 汽车厕所busses public toilets 能行驶至使用场所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0.11 水冲便器water closet 用水冲洗的坐(蹲)便器。 2.0.12 卫生间toilets,lavatory 用于大小便、洗漱并安装了相应卫生洁具的房间或建筑物。

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

卫生间典型布置及做法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无论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都离不开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空间,在建筑中既要方便实用,又要隐蔽。 在平时的设计中,公共建筑卫生间能够得到很好的重视,但在工业建筑中,卫生间的设计往往没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以往的工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卫生间引起的设计质量问题,我们通过对卫生间设计进行研究,搜集设计资料,结合以往的成功设计案例,汇总成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卫生间典型布置方案,以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卫生间按照同时使用人数的不同,可分为专用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 专用卫生间如: 客房的卫生间、接待室与餐厅等的专设卫生间、无障碍专用厕所,为单人使用,平面紧凑。公共卫生间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并配有入口前室和梳洗区,规模大小不等。本章以住宅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的形式作重点介绍。 公共卫生间的位置选择应方便使用、相对隐蔽,并避免所产生的气味、潮气、噪声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和干扰。 卫生间设计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无自然通风的卫生间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换气措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将自然通风与机械排风结合起来,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卫生间的地面应设置地漏并具有可靠的排水、防水措施,地面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同时易于清洁,卫生间门口处应有防止积水外溢的措施。墙面和吊顶能够防潮,维护结构采用隔声能力较强的材料。 卫生间空间有限、内部管道数量多,设计中需重视平面及空间的充分利用,合理安放洁具,并使管道相对集中、隐蔽。

卫生间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箱、水管等不宜安装在与卧室相邻的墙面上、或者安装在与办公、宿舍、病房等相邻的墙面上,否则应有隔噪声的措施。 三."设计要求设计中要考虑以下要求: 有适当的面积,满足设备设施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设备、设施的布置及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设计基本上以方便、安全、私密、易于清理为主。 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设置在餐厅、食品加工或贮存、电气设备用房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的用房上层。 男女厕所宜相邻或靠近布置,以便于寻找和上下水管道和排风管道的集中布置,同时应注意避免视线的相互干扰。 卫生间宜设置前室。无前室的卫生间外门不宜同办公、居住等房门相对。 卫生间外门应保持经常关闭状态,通常在门上设弹簧门、闭门器等。 清洁间宜靠近卫生间单独设置。清洁间内设置拖布池、拖布挂钩和清洁用具存在放的搁架。 卫生间内应设洗手台或者洗手盆,配置镜子、手纸盒、烘手器、衣钩等设施。 公用卫生间各类卫生设备的数量需按总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相关建筑设1计规范的规定。其中,小便槽按 0."65m长度来换算成一件设备,盥洗槽按 0."7m长度换算成一件设备。 卫生间地面标高应略低于走道标高,门口处高差一般约为10mm,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5‰。 有水直接冲刷的部位如小便槽处和浴室内墙面应可防水。

3――公共厕所规划目标

公共厕所规划目标 公厕建设按照布局合理、美化环境、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的要求进行,近期完成旱厕改水厕工程,使水厕率达100%,逐步提高公厕等级,力争在2010年前全部公厕达到二类以上,一类公厕达到20%以上,至20年一类公厕达到90%以上。 4. 1." 2、公共厕所规划原则 1)、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根据城市用地性质确定公厕设置密度、设置间距和建筑面积。 2)、公厕设置密度与人流密度相一致,公厕规划应满足居民出行时对公厕的需求。 3)、公共厕所尽量结合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设置。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可结合城市改造建设附属式公厕。 4. 1." 3、公厕设置要求 1)、规划公厕主要在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及工业、仓储用地及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设置。 2)、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距宜设置不小于3m宽绿化隔离带。尽量结合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进行设置。 3)、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

4)、在满足环境及景观要求条件下,城市绿地内可以设置公共厕所。 4. 1." 4、中心片公共厕所规划 1)、中心片公共厕所设置指标的确定 中心片位于河东主城北部,东至东二环、浏阳河,北到浏阳河,西临湘江,南至南二环。 该片主要为现状老城区,人口密度较大。现状有公厕325座,占全市公厕总数的 73."7%。 根据中心片分区规划(送审稿),其功能定位为集信息、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中心片,是主要的人口聚集区,故规划公共厕所设置指标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中公共厕所设置标准取规范的高限值。其公共厕所设置指标见表4-1- 1。" 2)、改造 中心片居住用地中旧城区居住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历史的原因尚存在住宅厨卫设施不全的棚户,需要公厕来加以弥补,故现状公厕数量较多,所占比重较高。随着旧城改造的实施,住宅条件的改善,旧城区居民对公厕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故公厕改造重点地区为旧城区,规划结合旧城区改造,对旧城区公厕网络体系进行梳理,调整公厕布局结构,对公厕进行改造,主要为以下四大类公共厕所: a、旱厕 b、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公厕

公共厕所设计规范

公共厕所设计规范

厕所设计规范 3.3.1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各室应具有独立功能。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厕所的进门处应设置男、女通道,屏蔽墙或物。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隔断板及门距离地坪的高度:一类二类公厕大于1.8m、三类公厕大于1.5m。独立小便器站位应有高度0.8m的隔断板。 3.3.2 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应配置烘干机或用一次性纸巾。大门应能双向开启。 3.3.3 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所需要的各项基本设施必须齐备。厕所平面布置宜将管道、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厕所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故障率低、维修方便

的器具。 3.3.4 公共厕所内部空间布置应合理,应加大采光系数或增加人工照明。大便器应根据人体活动时所占的空间尺寸合理布置。经过调整冲水和下水管道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确保前后空间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 3.4节的规定。一类公共厕所冬季应配置暖气、夏季应配置空调。 3.3.5 公共厕所应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公共厕所卫生器具的节水功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大便器宜采用每次用水量为6L的冲水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循环用水冲便的公共厕所,处理后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3.3.6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3/h 换气率,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3/h的换气率,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通风口应设在蹲(坐、站)位上方1.75m以上。大便器应采用具有水封功能的前冲式蹲便器,小便器宜采用半挂式便斗。有条件时可采用单厕排

(完整版)公共卫生间的布置和设计总结,推荐文档

公共卫生间设计  公共卫生间涉及的面比较广阔,本文主要讲述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卫生间及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一、卫生间布置 (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1、公共卫生间布置 (1)、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公共卫生间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箱、水管等),不宜安装在与办公、宿舍、病房等相邻的墙上,否则应有隔噪声措施. 配强、弱电的用房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2)、公用厕所男女厕位应适当增加女厕的蹲(坐)位数和建筑面积,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比例以1:1~2:3为宜,商业区以2:3为宜。 (3)、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无前室的卫生间外门不宜同办公、居住等房门相对。 (4)、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内设拖布池、拖布挂钩及清洁用具存放的柜架。 (或男女厕所均设拖布池,现也有用水桶代替拖布池的做法。) (5)、男女厕所宜相邻或靠近布置,便于寻找和上下管道集中布置,但应避免视线干扰。(6)、室内宜有自然采光和直接自然通风。无通风窗口的卫生间应有机械通风换气措施。 (与住宅厨房设计不一样)。 (7)、楼地面防水、排水、防滑、易清洁、防渗漏,墙面和顶棚应防潮。 2、各卫生隔间、设备间 距的基本尺寸 (1)、厕所和浴室隔间的 平面尺寸不应小于下表规 定。 (2)、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 下列规定

①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 ②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 0.70m; ③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 应小于1.25m; ④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1.8 m; ⑤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 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 ⑥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有隔板 的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80m; ⑦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 时,不应小于 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 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 时,不应小于 1.10m; ⑧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 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 1.10m;当采用外开门 时,不应小于 1.30 m。

公厕的设计说明

设计名称: 广场公共厕所 设计者: xx (9)、xx (3)、xx (6)、杨丽娟 (0) 一、设计概况: 建筑面积:19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渐渐地将公共事物看得越来越必要,就拿现在多见的公共厕所来说。我国的公厕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如公厕数量较少、公厕内部的环境较差,尤其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较为缺乏。所以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组成员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将其纳入我们设计的范围之内。首先,安置二十个大便器在女厕;安置八个大便器、六个小便器在男厕。其次,安置六个洗手盆在女厕,安置四个洗手盆在男厕。最后还设计了残障人的专用厕所两间,每间都布置有特殊大便器、特殊洗手盆、助力杆等。将轮椅等特殊残疾人需要设备的空间留下来,让残障人士方便使用。这样的设计充分的显示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布局设计: 1、整体布局:

建筑外形是直线与弧线的结合,带有明显的现代风格。建筑的入口有两个,一个是主入口,一个是残障人士的特殊通道,方便轮椅的驶入。进入建筑内部,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景物,给人以舒缓的心情。过厅两侧置有等候区域的座椅,方便等候的人群休息。座椅与厕所门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建筑内除了男女厕(男左女右)的布置,还有一间工具室与一间值班室,它们位于残障人卫生间的一侧。男女卫生间分别有绿色植物的注入,为厕所增添了一丝生气,给人以舒适之感。 2、色彩的布置: 过厅的地面采用的是花纹式地板砖,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其次,男女卫生间的地面则采用的是防水式花纹地板砖。残障人卫生间则是采用木质式地板,更好的保证残障人的安全,更加方便残障人出进。洗手台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制成,给人以清新之感。总而言之,我们设计的公共厕所的色彩较为和谐,人性化的设计色彩显示出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总结 通过对公厕的设计,使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们的心理,了解了人们对公厕的需求,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公厕设计的信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多的了解人们的需要,是我们今后做设计的基本前提。 园林102xx 2012年4月14日

公共厕所现状调研报告

公共厕所现状调研报告

郑州市公共厕所现状调研报

目录 摘要 (5) 关键字 (5) 正文 (6) 一、前言 (6) 二、调研背景 (6) 三、调研目的 (7) 四、调研时间 (7) 五、调研地点 (7) 六、调研内容与方式 (8) 七、郑州市公共厕所现状 (9) 1、公共厕所数量基本现状 (9) 2、公共厕所管理基本现状 (10) 3、关于公厕建设的一些标准 (11) 八、调研数据分析 (11) 第一部分四个典型抽样区域公共厕 所分析 (11) 中原区公共厕所分析 (12) 管城区公共厕所分析 (19) 二七区公共厕所分析 (25)

金水区公共厕所分析 (31) 第二部分郑州市公厕整体分析 (36) (一)郑州市公厕做的比较好的地 方 (36) (二)郑州市公厕存在的普遍问题 (37) 第三部分针对相关问题的合理性建 议 (42) 1、针对公厕数量少的建议 (42) 2、针对公厕不好找和指示牌的建 议 (44) 3、针对夜间公厕开放数量少的建 议 (45) 4、关于公厕内部设施的建议 (46) 5、针对公共厕所卫生状况的建议 (50) 6、信息查询系统 (52) 7、关于男女公厕和厕位分配不合 理的建议 (54) 附表一: (55) 郑州市公共厕所现状调查问卷 (55) 附表二: (57)

郑州公共厕所调查表 (57) 关于郑州市公共厕所现状的调查 摘要 为了对郑州市的文明的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考察及访问相关部门的方式对郑州市公厕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用excel和spass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郑州市存在公厕数量少、指示性标志不明显、卫生状况一般、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多建公厕、开放临街单位、印刷更多公厕分布图、定期检修、加强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用厕人素质、建立信息查询系统等建议。 关键字 公厕现状数量指示性标志卫生状况内部设施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